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截留红基会30万善款疑犯马书军的轨迹和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03:34  京华时报
截留红基会30万善款疑犯马书军的轨迹和逻辑
2005年11月20日,马书军向资助他救治儿子的武汉出租车司机挥手致意。图/CFP

  马书军是谁?一个曾经的抗洪英雄,一个跪地乞讨救子的父亲,一个热心助人的小天使基金志愿者,一个“截留”善款的“骗子”……

  马书军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角色不断变换中,他所遵循的行为逻辑又是什么?

  曾经的荣耀

  5月26日,去警方自首的当天,早上8点,马书军给好友黎海(化名)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号啕大哭。

  在这之前的晚上,他呆在弟弟段毅家。他在写一封长信,足足写了11页纸,近7000字。信被留在了段毅的电脑桌面上。信足足写了一个晚上,看着坐在电脑前的哥哥,段毅说,他觉得,哥哥很害怕。

  在不算长的32年的人生中,马书军经常害怕吗?当15岁父母离异,没钱交学费而辍学的时候;当16岁只身在小煤窑挖煤,发烧了,老板不给看,独自一人走几十里路回家的时候;当儿子马骁帆查出白血病的一刹那,马书军害怕过吗?

  马书军说,写这封信的时候,是他第一次静下心来,回想自己32年的人生。

  信里,他说,“想当年,我只是个农村孩子,从小没爹妈疼,没教养,没素质,愣头青一个,还是穷小子一个,不懂得打点,所以也没入个党提个干学个技术什么的,快复员了赶上98年发大水,我们干的是舟桥旅,光指着别人往水里跳也不现实,想想自己本来活得就窝囊,还不如豁出去了,抗洪救灾嘛,不指望立功,起码也英勇一回,死不了的话还能留个好记忆”。

  不过,马书军命大,不仅没死,还成了抗洪英雄,在后来编撰的1998抗洪纪念画册里,有他穿着橘黄色救生衣的照片。

  那一年,他20岁,定格在那时的马书军,生平第一次享受被肯定和被夸奖的荣耀。

  对于出生在1978年的人来说,吃野菜长大的经历似乎已不可能,马书军却是如此长大。15岁那年,父母离婚,小小年纪的马书军便不再有人管,没钱交学费,他辍学离开家,从此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17岁的时候,马书军想去参军,和朋友说起理由,只是因为那里能吃到白米饭。

  当保安、下煤窑、参军,从河北涉县的一个小山村,到沈阳,到广州,到湖北,到天津,到北京,没几年的时间,马书军闯荡了近半个中国。

  人生第一“劫”

  回想马书军已经走过的人生,很多朋友都把马骁帆的患病,当成马书军重要的人生转折。

  “如果孩子没得病,马书军也不会成为名人,更不会和小天使沾边,也就不会走上这条路。”黎海说。

  马书军也这么想,信里,他说:“我马书军就是命不好,孩子不得这病,我也不会上小天使基金的节目,我也不会成为‘名人’,不会硬着脖子逞能当红基会志愿者,不会卷入这些是是非非,也就不会成为‘被追捕之人’。”

  儿子得病,或许是马书军的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劫”。

  “孩子确诊时,一下就绝望了,不知道路该往哪走。”前妻曹玉娇说。

  马书军没有钱,他的大多数朋友和家人也没有钱。他需要选择——放弃,还是从此走上一条压力重重的路。

  父母朋友都劝马书军放弃,事实上,这是80%的白血病患儿家长的选择。但马书军不愿放弃,他对朋友说,“我从小,就没有父母疼,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这个罪”。

  可是,真的什么办法都没有,房子卖了,家里人也借遍了,也就筹到了几万块。最终,马书军选择了下跪乞讨。

  想起那段日子,马书军在信里说,“前几年,带儿子在天津看病,真是缺钱,房子卖了,家里人都穷,让我认命,抱孩子回家等死,我那时为了钱眼睛都憋得发蓝了,偷盗抢劫的念头动了不知道多少回,可我没那胆子啊,只能豁出脸去上街乞讨,人家给一块给十块给几毛钱,都是恩人啊,我要诚心诚意给人家磕响头啊,一定要磕出响声来,脑门磕破了,血跟眼泪糊住眼睛,满脸往下流,都看不清恩人长什么样”。

  成为“名人”

  马书军一直想着报恩。如果不是上了央视的公益节目,他的人生,或许完全不同。

  “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要做公益节目,给白血病患儿募捐,让我出面做例子,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不特别缺钱,而且做节目也没说一定给我孩子钱,但我姓马的不能没有良心,只要是给患儿筹钱,需要我做什么我不会含糊。”

  马书军上了电视,成了“名人”。在白血病患儿家属的眼里,他成了“有能量的人”,很多人来托他办事,无法拒绝。

  “人家知道我,人托人找到我,我也是一个家长啊,我实在不能推辞人家,能帮一点是一点,帮一个是一个,我知道什么就告诉人家什么,用我自己的经历给家长打气,说小天使基金正在帮助他们,还有家长给我下跪,想我马书军就是整天给人家下跪的,怎么能受得了这个啊!”

  或许,从那个时候起,马书军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被尊重和被需要,这让他有了幸福感,为了维护这份尊严,马书军“硬着脖子逞能”干。

  “我一直劝他,这种事说不清楚,不能干,可他不听,非要逞能。”好友李塬说,在李塬的眼里,马书军江湖气太重,容易冲动,只讲义气,不讲规则。

  “心软,讲义气,知恩图报”,几乎所有朋友提到他,都会用到这几个词。

  “走在街上,只要看到乞讨的,他一定给钱,还不少给,每次都是100块,他总说,谁都不容易。”前妻曹玉娇说。

  性格的改变

  在对马书军性格的记忆上,他的父母和现在的朋友,有着明显的反差。

  “老二不爱说话,很内向。”母亲邢河英说。

  “马书军口才不错,能说会道,虽然没念过书,文笔却不错,他写的求助信,每个人看了都哭。”朋友黎海说。

  这源于童年和成年的不同记忆,印证了马书军被时间和经历改变的人生。

  出身贫苦、没有背景的马书军,渐渐有了自信。在小天使基金的办公室,他对着新来的志愿者说,“连我都不认识,你一定是新来的”。

  他的世界,变大了。他的朋友圈里,多了志愿者、记者和红基会的领导。能有这些朋友,马书军自豪又珍惜,还有些小得意。在很多涉县老乡面前,马书军经常说,“放心吧,红基会的领导特别信任我”。

  成为名人后,马书军开始向往另一种生活。有一些“截留”的钱,被马书军留为私用,买了电脑,请人吃饭。他也接受了一些家长买的手机。

  虽然马书军说,这些都是家长愿意给的,都是事先说好的,但也有一些家长并不承认,说是马书军主动要的。

  “马书军就是从小太苦了,所以,他也想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黎海说,可能还有一些困境,是马书军“收钱”或“要钱”的理由。他的儿子马骁帆,虽然治好了白血病,却感染了丙肝,特别容易感冒。

  好几个朋友说,马书军见到他们,就是借钱。亲弟弟段毅甚至说,因为这个,他很烦这个哥哥。

  “当初捐给他的钱,他都散出去给了别人,我一直劝他,要给孩子把钱留住,他不听,结果,孩子真病了,没钱治了。”李塬说。

  即便如此,李塬也很难认可马书军是个骗子,“他顶多是出于某些原因,走了一条不恰当的路,人绝对是个好人”。

  他的逻辑

  目前,马书军承认的事实是,他把批来的钱,分给了其他患儿。就这一点,他一直不觉得自己有多大错。他的逻辑很简单,“家长凑在一起取取暖,不犯法”。

  “我收到的资助款,也一样给人家。当时兜里有多少钱就给人家多少钱,几千的,几百的,记不清有多少。”马书军说。

  好几个朋友都曾亲眼看到,马书军把刚刚筹来的一万块钱,当场掏了6000元给别人。

  马书军没读过几年书,也不懂法律,他对事情的判断,依赖于世故人情和自己的经验。马书军说,“钱既然给了家长,就不是红基会的,家长有权支配”。

  只不过,这一次,他的价值观和法律的普遍规则,发生了冲突。

  事情出了后,马书军后悔了,他在信中说,“要说真不后悔,那是假话,我孩子也有病,我不但不在家陪孩子,整天在外边跑,还往外掏钱,妻子跟我闹别扭,后来离婚,留下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孩子本来就有病,现在妈也没了”。

  “他跟我说,当初不掺和这些事,也就不至于落个这样的结局。”黎海说。

  最牵挂孩子

  当红基会的一纸声明把马书军推上嫌疑“骗子”的角色时,马书军正在涉县。他正在努力弥补自己的错误,拼了命找人借钱,找曾经接受过他帮助的人给他出来作证。

  在朋友的电脑上,马书军看到了关于自己“截留”善款的新闻报道。

  “他很失落。”黎海说。在留下的信里,马书军自称草民。他说,“我马书军不过是一个小保安,永远不敢做发达梦。儿子病看好了,活下来了,将来可能还是当个保安”。

  马书军的儿子马骁帆,今年已经8岁了。这个从小就在“外面混”的孩子,懂事早。问起爸爸的工作,他一闭眼,“我不想和你说,说了你们会嘲笑他”。

  再问,他就语速极快地说:“给人家下跪!”

  马骁帆是马书军最后的牵挂。“孩子没人照顾,他现在白血病还没好,又感染上丙肝,他妈妈走了,又没个爷爷奶奶可以依靠,再说这么一个病孩子谁敢收留呢,他就我一个亲人了,我马书军可以不是好人,可以被人家侮辱责骂,但孩子是无辜的啊,我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就不管怎么样也不能丢下他。”

  虽然当初救孩子的时候,马书军给自己的理由就是,“不想让孩子成为过去的自己”。

  可如今,马骁帆见不到爸爸,思念着远在北京的妈妈,羡慕着能上学写字的同龄人,仿佛20多年前的马书军。

  ■人物简介

  马书军

  1978年生于河北涉县圣寺驼村。

  1996年参军。

  1998年在湖北参加抗洪,成为抗洪英雄。

  2005年儿子马骁帆患白血病,他在天津跪地乞讨,引起媒体关注,为其进行募捐。

  2006年参加央视《开心辞典》举办的公益特别节目,获得小天使基金救助,之后成为小天使基金的志愿者。

  2009年5月红基会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马书军涉嫌截留善款30.75万元。

  目前,马书军已被北京东城警方拘留。

  本报记者刘薇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京华时报特稿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马书军 红基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