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大学办首个信访专业背后:市委书记提议设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02:46  新京报
沈阳大学办首个信访专业背后:市委书记提议设立
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开设信访班,方便学生就业。本报记者 钱昊平 摄

沈阳大学办首个信访专业背后:市委书记提议设立
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左一)陪同市委书记曾维(右一)视察新建立的信访大厅。

  ■ 核心提示

  6月2日,媒体报道沈阳大学今年增设“信访专业”,引发热议。

  存疑的论调是,信访是否能构成专业?针对信访需要开设什么课程?甚至有人对信访制度的存在本身都有质疑,一所地方性大学为何还要去办信访班。

  记者调查发现,“信访班”出现的背后,还另有深刻的社会现实。

  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数屡居省内第一,去年实施信访机制改革,由于需要专业化人才,“信访班”应运而生。

  改革后,非正常访下降了73%。

  同时,“信访班”又带出一些更富意味的问题。专业人才为信访制度带去的活力能维持多久,人才引进是否能突破信访机制本身的局限。这些都将拭目以待。

  近日,沈阳大学增设“信访专业”,成为当地热议话题。

  该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开来说,学校老师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考生家长谈论此事,“是不是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信访局成公务员”、“录取分数是不是很高”。

  “社会关注是对我们的期待。”李梦玲说。

  李梦玲是沈阳大学党委副书记,目前主持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沈阳大学开设法学专业(信访方向)的动议者是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而学校增设“信访方向”还和沈阳信访工作体制改革有关。

  市委书记动议设信访专业

  市委书记希望沈阳大学能办一个信访专业,以解决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等问题

  在大学增设信访专业的动议,起始于去年4月。

  当时沈阳信访局局长陈国强陪同市委书记曾维视察。他说,信访工作人员学历低、人手少。曾维提议,能否让沈阳大学研究办一个信访专业。

  陈国强将意见转达给校方。

  不久后,曾维视察沈阳大学,又一次提到希望沈阳大学能为沈阳的发展服务,培养适用的人才。

  校党委副书记李梦玲意识到这是解决学生就业的好机会,便开始着手办理。

  先是校方组织开会讨论。

  学校领导一致认为,凡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都应该培养,学校决定由政法学院开办信访专业。

  此前,黑龙江的牡丹江大学曾在2002年开设过信访专业。沈阳大学教务处处长白铁钧与政法学院领导到牡丹江大学考察。

  他们发现,牡丹江大学在法律系开设的信访专业是专科,但学生进校后专业就不了了之,最后还是按法律方向培养。

  回沈阳后,沈阳大学党政领导再次分析办“信访专业”的可行性。

  信访人员需要掌握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各种相关知识。而沈阳大学又是所综合性大学,门类较为齐全,学校有这个授课条件。

  2008年5月6日,沈阳大学委员会向沈阳市委提交了《关于沈阳大学开设信访专业的报告》,表示沈阳大学“将集最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全力办好信访专业”。

  老工业城市革新信访制

  新旧社会矛盾交杂,信访干部素质不高,使得沈阳的进京非正常访曾居全省第一

  “让学校开设信访专业也是出于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素质的考虑。”陈国强接受采访时说。

  陈国强,沈阳市委副秘书长兼信访局局长。

  他说,过去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加上信访机制不健全、效率不高,引起群众不满。

  而且,沈阳又是一个信访量巨大的城市。

  2008年以前,全市群众到各级部门的访量每年都在16万人次左右。进京访、进京非正常访居高不下,占辽宁省的40%以上。

  特别是全国两会期间的进京访,沈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进京非正常访达到330案,在辽宁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13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副省级城市大连是60多案。

  “这和沈阳是个老工业基地有关。”陈国强分析说。

  由于企业改制、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这成为群众上访的热点问题。同时,退休教师待遇、非法集资、涉法涉诉等新问题、新情况又不断出现。

  “新老矛盾碰头叠加,人们大量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陈国强说。

  去年1月,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曾维调任沈阳市委书记。随后一场意在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解决信访积案的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去年4月17日,“标本兼治、化解积案、减少新案”的“百日会战”在沈阳展开。

  也正是在去年4月,陈国强从审批大厅主任一职调任为信访局局长。

  随后,陈国强的手机号码很快在上访群众中传开,甚至还被以500元的价格倒卖,现在他的号码已经不再神秘。

  上任后,陈国强经常在半夜接到上访户的电话,令他尴尬的是接到女性上访人员的电话。

  “因为有事求我,对方说话总是很客气,我真怕引起老婆的误会。”他笑说,每次放下电话都要跟老婆解释,时间长了老婆也就理解了。

  现在,他睡觉都把手机调成振动,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为的是不让铃声吵醒老婆。

  让“信访”扩权

  18部门派驻代表在信访大厅集中处理群众来访,大厅主任掌握代表们的升迁建议大权

  沈阳改革信访机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把信访部门的职能定位由过去的“转信”改变为“办事”。

  具体做法是,在信访局下,又设立了一个机构———信访大厅。它是全市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大厅主任由信访局长陈国强兼任。

  这个大厅面积7416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

  全市18个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部门在大厅里都设有信访接待室,并有代表进驻,直接参与解决群众来访的问题。这些部门包括公安、土地、农经委、教育、劳动等部门。

  这些代表的职务还在原单位,但组织人事关系进入大厅,以实行双重管理。他们的年度考核、干部选拔、推荐都由大厅负责。

  陈国强说,这样能使信访局对大厅工作人员更具有约束力。

  “为实现大厅对进驻人员有效领导。”沈阳市信访局副局长崔革新说,市委组织部还要求各单位选派拟提拔为市管干部的后备人选带队进入大厅,这样他们在大厅都会尽职、安心地工作。

  此外信访大厅还设有综合办公室,负责处理这18个部门单位职责之外的信访事项。

  信访大厅还组建了一支100人队伍的信访热线,24小时接听信访电话,全年无休。

  沈阳市信访大厅于去年6月2日正式运作。厅内摆有鲜花、饮用水、休息椅。进入大厅的信访人员无须填写个人信息,代之以电脑自动识别身份证,随后,工作人员会根据上访者的诉求分类排号。

  信访局长陈国强将该厅称为五星级大厅,截止到今年3月,沈阳市信访大厅累计受理群众来访39000多件,办结37420件,办结率95%。

  在本市上访的办结率提高后,沈阳市进京访的人数大幅下降,去年正常进京上访人数下降72%,非正常访下降了73%。

  去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进京非正常访为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无一人进京上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信访 专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