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不完的兵马俑谜团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14:11  中国新闻周刊

  那时,整支考古队都住在兵马俑坑附近的农户家中,在西杨和下河两个村子一家家轮流吃派饭,每人每天交1斤粮票、3角钱。考古队队部设在西杨村的一家农户院内,时任队长杭德州和袁仲一等4位资深专家就住在院子后面积不大的寝室里。刘占成和队里另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张占民则住在另一户农户家中不到6平方米的房间。

  白天在工地“挖完土”,晚上被队友称为“二占”的两个大学生还得要整理资料。房间太小,他们一个坐在炕上,一个在地上。时间一长,刘占成发现张占民能熬到夜里两三点,而自己十二点前就困了。后来他发现,袁仲一更能熬,常常通宵工作。“从那时候起,我知道这种精神成就了袁先生他们的成就,我开始敬佩这些人和这个行业。”刘占成说。

  相比其他遗址,兵马俑的发掘稍简单,因为此类陪葬坑的地层结构简单,最大的难题就在文物保护。兵马俑坑在荒郊野外,发掘在露天进行,下雨、雪都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当地民间有句话:南山戴帽,长工睡觉。

  南山指的是秦陵所在地骊山,当地的说法是,只要骊山顶上积云彩,就是要下雨。考古队员每天都要关注天气,尤其是骊山山顶的云层变化。要下雨了,就在兵马俑坑的周围搭小围堰,用塑料薄膜覆盖陶俑;下雪的话,就用稻草编的草帘子包住陶俑。那时候大家最大的愿望是在坑上能用苇席、竹竿搭一个遮雨挡雪的棚子。

  “国家要求的时间很紧,希望尽快开放,就批准调动了军队。兵马俑上层覆盖了很厚的土,部队主要挖土。”一位参加当年发掘的工作人员说,“当时有各种说法,说挖的太快造成破坏。但是部队挖上层的土,还是加快了发掘速度。接近文物层后,就由考古人员非常仔细地发掘了。”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在西安成立。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等16位专家到兵马俑工地考察,见到“热火朝天”的景象,非常惊讶,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停止发掘。

  按照考古发掘划分方法,兵马俑一号坑按20×20米被分为27个探方,第一次发掘了五个探方,出土1087个陶俑、8辆战车、32匹陶马等。但其中25个探方土层都已被挖开,在夏鼐等人提出意见后,考古队将土回填。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一号坑的发掘停止。考古队的工作也从发掘转为修复。修复期间,前五方(一号坑东面的五个探方)共清理出陶俑1087件,出土木质战车8乘,每乘陶马4匹。

  1983年,考古队队长杭德州调往省文物局任职,考古队由袁仲一负责。1985年7月,考古队重新组建,并由秦俑考古队改名为秦陵考古队,石兴邦任队长,袁仲一等三人任副队长。次年3月,一号坑在停工四年半后再次开始发掘。已是“老”队员的刘占成负责发掘现场管理。

  之后的八个多月。考古队完成了后五方的发掘后,正准备按计划进行文物修复、资料整理等后期工作。可是,1987年2月17日,考古队放在杂品库中的“将军俑头”被盗,此事震惊了全国文物界。

  刘占成和考古队员们的发掘工作再次停止。

  解不完的兵马俑谜团

  1988年,刘占成所在的秦陵考古队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划归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1990~1993年,刘占成带领队员对一号坑前五方的底部遗存进行细部清洁后,考古队把发掘、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二、三号坑。

  二号坑约6000平方米,已出土了1400多件陶俑陶马等,为准备2009年这次对一号坑的发掘,二号坑已于2008年停工。三号坑仅有520平方米,已出土文物72件,1989年发掘工作就已基本结束。而一号坑为14260平方米,到1987年第二次发掘结束,只出土了文物1000多件,仅仅完成2000平方米,不到它的1/7,考古队员们根据陶俑排列的密度推测,一号坑中应有6000多件陶俑。

  刘占成和队友们期待着,在面积最大的一号坑能为他们解开关于兵马俑的那许多个谜团。

  “现在动不动就说首次发现。我们都私下说,这次一号坑已经不太可能有首次发现的东西了。”一位多年研究秦始皇兵马俑的专家对本刊说。之前媒体报道的“是否有文官俑”“是否有外国人面容”等猜想都被专家视为无稽之谈。但其中的一些仍未解开的谜团,也是很多研究者关注此次发掘的原因。

  如兵马俑被谁毁坏就是其中一项。

  出土的兵马俑没有一个是完整的,现在“站立”的兵俑、陶马,都是由考古工作人员拼装修复而成。陶俑原有的彩绘更是难寻。从发掘考证的结果看,兵马俑遭到破坏主要分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根据考古队现场的测量,坑内水深达1.2米。淤泥最浅处厚20多厘米,最深处40多厘米,共14层,说明两千多年间,兵马俑不只一次被水淹过。

  被媒体称为“兵马俑之父”的袁仲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1974年以前,兵马俑已被人发现30次以上。

  据统计,一号坑东段的陶俑据地面仅两三米,西段为4米多。考古队在一号坑中发现了西汉末年的墓葬,在二号坑中也有五座东汉时的墓葬,且墓葬都挖到兵马俑所在地层。在二号坑西段的一个夫妻合葬墓放置处,有四匹秦陶马被砸碎搬开,棺木就放在陶马所在的砖铺地上。明清到近代的坟墓也有几十座混埋在兵马俑坑里。其中一座民国初年的大窑坑,使很多陶俑都暴露出来,里面还有当时的铜钱。“但那时人们不知道是珍贵的文物,或是觉得不吉利,都不声张。”袁仲一说。

  而曾被大火焚烧也是兵马俑损毁的重要原因。在此次发掘的T23探方中,暴露在土表的黑色灰烬随处可见。

  《史记·高祖本纪》及其他一些历史文献都有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载,说项羽盗了秦始皇墓,还放火烧。在兵马俑被发掘的三十多年间,这种说法流传最广,各种书籍,甚至导游解说时都说,是项羽烧了兵马俑。

  但身为考古队现场负责人的刘占成在2004年第六届秦俑学术讨论会上,公开质疑这种说法,他给出了现场发掘的六个疑点:第一,俑坑内没有发现项羽军队军队进坑的入口;第二,如果有人进入坑内,为了行动会推到密布的陶俑,但研究发现,陶俑是因坑顶下榻的自然压力而倒地的;第三,没有一件陶俑上有打击的痕迹;第四,在坑内的淤泥层中没有发现入侵者的足迹;第五,坑内文物的移位、缺失不像经过大规模洗劫;第六,棚木木炭遗迹完整,如果项羽焚烧,棚木烧尽,棚木上方厚达数米的封土会将棚木压断,木炭遗迹会落在坑内淤泥层中。

  作为这次发掘的顾问,袁仲一也向考古队提出多项需攻克的难题,如,几十年过去了,土已经干成土块了,如何解决干燥的问题,怎么通过试验得出各阶段的喷水量;还要想办法把落在土中的色块贴回陶俑身上等等。

  几十年来,袁仲一一直把兵马俑当做自己不会说话的朋友。曾经,他用了三个月时间,自己跑去给修复好的714个陶俑一个个相面。在他看来,这些深埋在土里的“朋友”,每一个人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各不相同。

  而这些疑团都还没有答案。“各种谜团的解开都要看发掘面积增大后,能否有新的发现。”刘占成期待着。

  当年参与第一次发掘的考古队员中,现在只剩刘占成一人了,可兵马俑却始终不变地站在那里,静静等待一批又一批的研究者们与他们相识、交会,似乎守候着与后来人的一个永恒之约。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兵马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