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崔说事:揭秘新中国文史资料收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13:40   CCTV《小崔说事》
小崔说事:揭秘新中国文史资料收集
石玉新: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的主编

小崔说事:揭秘新中国文史资料收集
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小崔说事:揭秘新中国文史资料收集
小崔说事节目现场

  《小崔说事》----文史

  时间:2009/06/27晚7:00

  地点:石景山

  主持:崔永元

  嘉宾: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石玉新: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的主编

  崔永元:咱俩试试在现场说话好吗。

  观众1:好。

  崔永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观众1:1949年。

  崔永元:到今年多少年了?

  观众1:60年。

  崔永元:对答如流,给她一点掌声。但是问题还没有结束,还在发展,那一天是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观众1:毛主席。

  崔永元:毛泽东主席,他怎么说的当时?

  观众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崔永元:你再想想,准确不准确,我记得我的印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对吧。还有这样一句话听过吗,他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谁说的?还是他,毛泽东主席说的,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呢?

  观众1: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崔永元:在哪说的?

  观众1:在天安门城楼。

  崔永元:错了,一会儿我们就知道正确答案,因为有一个机构,他们研究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先一起认识他们一下。

  (短片)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举行茶话会,招待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希望他们能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正是在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倡议下,人民政协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征集、整理、编辑、出版近现代史料。

  陈福今主任同期声: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总理亲自倡导的。文史资料是人民政协组织委员撰写的回忆类史料,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发挥着“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这样四个方面的作用。

  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中,既有末代皇帝溥仪这样的前清遗族,也有曾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抗日名将杜聿明,还有曾经的军统高级将领沈醉。在他们的带动下,数以万计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各界别、各党派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纷纷拿起笔,参与到撰写文史资料的工作中来。

  陈福今主任同期声:政协文史委对从事这项工作十分欣慰,也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来支持这项工作,共同把文史资料的工作搞得更好。

  5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协共征集了80多亿字、出版了5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其中,全国政协共征集了5亿多字,出版了《文史资料选辑》153辑,3000多万字。出版各种专题史料200多种,6000多万字。各级地方政协也创办了20多种文史刊物,文史资料取得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蔚为壮观”。

  崔永元:掌声有请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的主编石玉新先生,掌声欢迎他们。

  卞晋平:小崔您好。

  崔永元:您好。卞主任,这个大家掌声一停,咱们就应该落座交流,但是我有个提议,咱们围着出版的这些刊物,走一圈。

  卞晋平:这很好,我非常高兴。

  崔永元:检阅一下,也让摄像机随着我们的脚步,看一看这些年我们做了多少工作,当然大家愿意鼓掌,我们一点都不反对。这些都是,全都是。您可以给大家介绍介绍。

  卞晋平:这些是我们出版的系统的,这是我们最近,就是前几年出版一整套的存稿里边选编了三千多万字。

  崔永元:能不能说有多少人的心血?

  卞晋平:现在应该讲,我们历史上到今天有30多万人次。

  崔永元:30多万人次。

  卞晋平:参与了我们的文史资料工作,出版了,征集了8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

  崔永元:换句话来说还没有全出版。

  卞晋平:出版是很少的。

  石玉新:少部分。

  崔永元:让大家看看独立成册的这些书,《武汉会战》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徐州会战》,大家都知道的《血战台儿庄》,出自这本书里面。

  卞晋平:就是根据这些文史资料,变成的文艺作品。

  崔永元:还有这个,你看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您二位做这个工作是不是觉得特别有乐趣?

  卞晋平:很多的史料你看了以后,非常激动,非常受教育,特别是在我们的这个“文革”中间,打断了以后,等回过头来再整,大家感到一种争分夺秒的感觉。当时我们征集这一套,《原国民党将领抗战亲历记》的时候,每天要收到三四万字的来稿。

  崔永元:大家也很踊跃。

  卞晋平:非常踊跃。

  崔永元:对。

  石玉新:不是有乐趣,而是相当有乐趣 相当的。

  崔永元:好,请坐。

  崔永元:刚才我和这位姑娘,我们俩在交流一个问题,就是“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毛主席在什么地方说的,她说在天安门,然后我说错了,其实以前我也这么说。

  卞晋平:很多人都这么认为,这位同志可能年轻,小姑娘,毛主席是在1949年的9月21号,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开幕式致开幕词中讲的,讲的“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非常鼓舞人心,一时间就是在全国广为传诵这句话。

  崔永元:那应该是在中南海里面。

  卞晋平:怀仁堂。

  崔永元:怀仁堂。她知道这些已经很好了。

  卞晋平:很不简单了。

  崔永元:说明她有兴趣。包括这些事情,她可能都不知道。

  卞晋平:很多人不知道。

  崔永元:因为我也不赞成她知道,因为不一定是真的。

  卞晋平:这个文史资料,按照周总理创建文史资料的时候,第一条要求就是存真,就是实事求是,要求每一个撰写文史资料的人,都得是亲历 亲见 亲闻,

  崔永元:每个人写的时候都会有选择。

  卞晋平:对,你说这是非常对的。

  崔永元:那肯定我会把我的(获得)金话筒写上,受批评那一次就不一定写了。

  卞晋平:客观地讲,任何人看问题都有一个角度,各个方方面面各族各界的人,都去写这段事,都写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多角度地反映,这样综合起来,它的真实性是大大提高的。

  崔永元:更接近真实。

  卞晋平:更接近真实。

  卞晋平:像这个溥仪先生《我的前半生》,这个很多人都见过这本书,到今天还是畅销书。

  崔永元:正好还要问您一下这个事呢,那个是他写的吗?

  卞晋平:是他自己写和别人协助他整理,完全是他自己的东西,但是他有的时候因为年龄大一点什么,就是帮助整理整理,就是工作人员的事,但是这个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亲自口述的。

  崔永元:应该说是可信的。

  卞晋平:可信的。现在我们关于这个 溥仪是个传奇人物,人这一辈子三次坐上王位,恐怕古今中外也就他一个,三岁当清朝的皇帝,张勋复辟,又复辟了当皇帝,最后被日本人弄去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这一段经历别人是没有的,把这个特殊的经历到最后成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条道路对于后人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崔永元:我想我们谈话到这,可能已经激起了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兴趣,他们甚至也想投身到这项有益的事业当中去,但是我们是不是给他们说全面一点,我的意思就是说,咱们政协的这个文史资料征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卞晋平:这个他就遇到过这样的事。

  崔永元:好的都您说,走眼的就让他说。

  卞晋平:一般走眼的都是他。

  石玉新:因为我更多的是在基层工作,从事文史资料工作已经27年了,每天都大量地接收稿件,他这个文抄公和这个造假者,他很高明,手段很高明,他也摸准你的心理了,你不是需要找一些那个政协委员,阅历丰富的老人吗。他就冒充老人,有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工人,南方的,他自称八十耄耋老人,寄来那个稿纸全是毛头纸,就是过去农村糊窗户,糊顶棚那个纸。

  崔永元:老纸。

  石玉新:用毛笔那样给你写,参差不齐,七扭八歪,很像一个病弱的老人握不住笔的那种感觉,稿子拿来以后,稿子拿在手里就像攥着一卷手纸一样,那感觉。打开里面一看,题目非常唬人,很唬人,“我所知道的段祺瑞”,“回忆我与徐世昌的二三事”,很唬人的。结果到处骗,但是有高手啊,你再狡猾,你骗不过我们文史战线的这些老专家老同志,结果有人一眼就看出来了。你说你八十耄耋老人,他说他参加过武昌起义,亲手把黎元洪从床底下给拽出来了,这家伙本事不小吧。

  崔永元:太重要的当事人了。

  石玉新:太厉害了,我们理解说这很厉害,如获至宝啊。

  卞晋平:1911年的武昌起义,他说他八十岁,是八十年代,(武昌起义)那时候你多大,十岁,你怎么把黎元洪又高又壮你怎么拽出来。

  崔永元: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石玉新:所以说呢,这个一查,查个底儿掉,就是个骗子吧。

  崔永元:那是不是查之前也登了几篇了。

  石玉新:是,我说实话,别人我不敢说,从我眼底下滑走过几回。

  崔永元:他为什么这么热爱这个文史工作呢。

  石玉新:他这个谈不上,他认为这是一条,好像生财的一个捷径吧,我估计名字也是假的。

  崔永元:您说得好,您说到生财了,也就是说我们征集的这稿件不是白征集,要发给人家稿费。

  卞晋平:但是我们这个文史资料的报酬是很低的,稿费是很低的,跟社会上比,跟它自己本身的价值比,我们这点稿酬几乎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作为一种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崔永元:那件事是不是让我们更谨慎了,以后对待这样的稿件要慎之又慎。

  卞晋平:那是一定的。

  崔永元:也是对历史负责。

  卞晋平:从我们全国政协来讲,所有的作者,我们都是完全是核实的,最后要经过本人核实的,特别是在最初,这些国民党人员,他们自己写的东西,要出版他们的稿子,由他们自己去整理,去出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