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金门部分公车贴公务车标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1日01:08   CCTV新闻1+1

  就在一个月前,湖北金门市委的部分公车都贴上了公务车标识,并公布举报电话,以接受群众监督。金门市纪检部门表示,凡用公务车接送子女上学、参加婚丧嫁娶、私人旅游等必将严查,而这项制度将在全市推广。

  主持人:

  欢迎继续收看《新闻1+1》。

  应该说公车改革非常地难那么难在哪儿,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晓林。

  张先生,您好。

  张晓林(北京市政协委员):

  你好。

  主持人:

  张先生,据我们了解,您曾经做过多方面的调研,而且有一些相应的建议,您对于全国目前各地所进行的公车改革的试点怎么来评价?

  张晓林:

  我认为公车改革已经立题了,但是还没有破题,公车改革有共识,但是还没有一致地成熟的改革方法,和公众认同的方法。

  主持人:

  从整体来看,应该说公车改革都会遇到一些难处,比如利益的再分配,您觉得根本的难,难在哪儿?

  张晓林:

  根本在于公车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利益的载体,它其中有使用的问题,也有权力的象征性问题,还有一种扩大个人的消费问题,另外它带来高成本,高使用率,这是为大家所指责的。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公车改革,现在立题了,但是没有破,怎么来进行改呢?

  张晓林:

  公车的改革目前我看大家都在试探,恐怕还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摸索,可能会取得某些共识,目前我觉得如果从公车根本的改革方向来看,因为它是公共财政,在预算上应该通过人大,有明确的界定,公车配备的数量、标准和使用方法,这才是我们未来一个走向的根本方向,因为公车是太大的一个财政支出了,而且出现了很多越贫困的地区,反而用车越高级。

  主持人:

  如果说我们从一个个具体的改革措施来看,怎么来评价像杭州这样的公车改革,比如给予的车贴。

  张晓林:

  我不赞成用车贴。

  主持人:

  为什么?

  张晓林:

  我认为车贴是在所有方案里面最不可取的一个方式,因为它是使原来公车所受到的指责方式变成合法化了,而且在这种合法化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其他隐形的、变相的使用公车的情况,这个是不太好的。而且公车用补贴的方式本身刚才也看到了,按照级别的发放补贴是非常不合理的,其实公车本身有公务使用、无公务不用,这跟级别毫无关系。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张先生带来的分析。

  刚才张先生谈了很多,王教授,您怎么来看待他的一些看法?

  张晓林:

  我觉得他提到两点,是特别关键的,我也比较认同,一个就是关于公车改革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一个地方政府自己来设计一些方案,然后自己制定规则,自己执行,自己来评估,甚至是自己来表扬自己,他提到了一个通过公共财政的约束,通过预算这一块,我觉得由外部向内部,对内部施压,进行改革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另外一个,他根据提到,公车改革在货币化的方案,他提到的问题我也比较赞同。我们现在关于公车使用这一块,涉及到了很多问题,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公车原来的那笔账到底是什么,如果在这个没有算清楚的情况下,你就匆忙地以货币化的方式进行所谓的改革,可能只是由原来的隐性的收益变成了显性的收益,由原来灰色的变成一种合法的,这是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

  您提到原来那笔账怎么看?你所看到原来那笔账是什么样的?

  王锡锌:

  公车改革,第一现在大家关注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如果公车要改的话,首先要有一本明白账,而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论是从地方的各种改革个案,包括杭州的个案,我们都会涉及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公车到底有多少,公车的开支到底有多大,这可能是一笔糊涂账。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现在都没有得到权威的求证,当然权威的求证需要得到专业的、公安机关来统计。在2004年一些数据来看,北京市的小客车保有量是135万辆,其中公车占了36万辆,占到所有机动车辆的小客车里面的26.7%,而同一年,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里面就刊登说,中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这个数字也是非常惊人的。

  其实同样的数据2004年我们看到,我国政府采购在2004年的规模是2200亿元,其中汽车采购的额度就达到500亿元,这个数字也非常惊人,其实做一个对比,在同一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务车的数量是38万辆,基本上跟我们北京市的公务车数量是相匹的。换句话说,这笔账如果要改的话我们必须要把它算清楚,只有算清楚了,我们才能知道两个方面,第一,我们有哪些公车是超标的、超编的,超标、超编的必须砍掉,这部分不能通过所谓货币化的方式赎买回来。第二,只有算清楚这笔基础账,我们改革的成效才好评估,否则原来底数很大,浪费很多,腐败很多,我现在改革以后,我简单地说,我的成本降低了,因此我的改革是好的,这样的账是糊涂账,是没有说服力的。

  主持人:

  我在采访过程当中也感觉到,很多地方所谓的补贴,提到改革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们从全国来看,有很多地方改了,有很多地方没改,改不改政府说了算,怎么改还是政府说了算,您刚才说从外部施加一个监督,怎么来形成这样一种体系?

  王锡锌:

  对,因为我们看公车的改革,它的确会涉及到首先是一个存量的,对现有的一些资源要重新进行分配,所以这时候改革,真正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就是说,要拿刀子在自己身上割肉,这个时候地方政府自己主导推动的改革,就是我们要相信,这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特别是领导官员要能够愿意,并且有勇气去在自己身上下手,我觉得从目前的改革来看,这样的一种改革的推动模式当然是,一方面比较困难,再一个,即使你下了很大决心要去改,可能也很南获得必要的社会公信力。这个时候我看,我们的公车改革这一块,必须要有一种内部的推动走上外部的推动,外部的推动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通过信息公开,让社会公众能够参与进来,能力监督,包括改革方案的选择,改革的程序,改革的路线图甚至时间表,大家都应该可以商量。

  第二,我觉得这里面,我们对预算的监督,特别是人大这一块的监督要能够在体制上得到保障,这样一来,内部的改革才能够由外部主导外部推动,来取代。

  主持人:

  您根据提到由外部向内部的推动,但是我们现在从全国情况来看,很多地方都是地方来进行该改革,但是改革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比如有货币的方式,还有非货币的是,您提到由外到内,上下关系来讲,这一方面应该做哪些努力?

  王锡锌:

  我们现在公车改革,因为地方政府公车是占了大头,刚才张晓林委员也提到,有些越穷的地方,全国来看,可能公车的腐败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我看到一些材料,在一个镇居然公务车就达到18辆,有的甚至超过20辆,这些按照我们现在的规定都是超标的。如果我们现在进行改革,改革的重心又在下面,但是我觉得公车改革不光是一个地方上算经济账的问题,公车改革也涉及到一本政治账、社会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改革可以在地方去摸索、去探索、去试点,但是我们这种改革同样也需要中央政府从高的层面上,从政治的和社会的层面上,去考虑一个总体的改革的原则、改革的目标、改革的基本进程,也就是我们讲的路线图,你要怎么改,如何改,以及你具体的时间表都要列出来。

  主持人:

  我们还是为改革者本身的改革行为是叫好的,您刚才提到从外部到内部,从上到下,除此之外我们在其他方面可操作性角度来讲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王锡锌:

  我觉得第一是公开,第二引入更多的参与,第三要有一个基本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但是因为公车改革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大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难问题,难就难在改革者和改革的对象纠葛在一起,因此我觉得公车改革的根本症结问题,与其说是改车,不如说是改人,是要改这样一种我们地方政府的权力不受制约的制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杭州 公车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