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析通钢改制这四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10:14  中国新闻周刊

  通钢改制的整个过程,建龙集团神秘地退出再进入,吉林省国资委腾上挪下,而作为改制主体的通钢集团多数高管和职工却蒙在鼓里⋯⋯

  本刊记者/周政华 张鹭 (发自吉林通化、长春)

  太阳照在明珠广场上,一片刷了黄色油漆的路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油漆掩盖下的白色字迹已经模糊,不过尚能勉强辨认:“建龙滚出通钢”。

  “7·24”事件过去10天后,通钢恢复了最初的平静。“但谁知道建龙还会不会改头换面回来呢?”通化钢铁退休干部王殿昌回忆起过去四年的通钢改制经过,说,“这简直是场噩梦。”

  事实上,建龙在通钢改制过程中的随意进出,已令通钢人对其背景浮想联翩。

  改制方案几经变更

  王乃谦最早听到改制风声是2005年初,此时的王乃谦担任通钢集团人事部副部长。

  这年的1月15日,王乃谦带着一帮同事来到千里之外的承德钢铁厂,考察那里的“主辅分离”改革。所谓“主辅分离”就是把运输、环卫等服务性职能分离出母厂,成为独立的公司。

  “我那时候劲头很足,改制的方向和程序还是没问题的。”王乃谦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省里给通钢的定位是“国有绝对控股”,搞社会职能移交和辅业剥离改制。

  当时的吉林国企改革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2004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就确定116户省属国有企业为改革重点,但截至9月末,只完成了对其中第一批41户的产权交接,进展艰难。

  但改革很快就驶入了快车道。2005年1月,中共苏州原市委书记王珉调任吉林省省长,不久他提出,希望国有股比例在竞争性行业中降到20%。当时,国有经济占吉林全省总资产中比重为80%。

  苏州“四到位一基本”的改制经验,成为这次吉林国企改制的基本思路:“企业整体改制到位、国有集体资本退出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此后,吉林掀起一股国企改制浪潮。2005年初,816户吉林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被要求在年内完成改制。

  通钢也名列其中。在这年3月中的一次由吉林省国资委召开的会议上,通钢改革方向发生了变化,被明确要求引进多元投资。

  王乃谦和其他通钢集团高管开完会回到通化之后,就成立了通钢集团改制工作领导小组,设3个分组,分别是综合组、资产组和人事组。王乃谦担任其中人事组的组长。

  此时,通钢集团高层形成一个“全民控股”的改制思路,即通钢职工的国企职工身份全部被置换为民营,所有职工按岗位、职务等分成不同层次发放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也可以转成企业股权。改革后,通钢原来有3.6万多职工,预计被精简到2.2万人左右。

  随后,通钢集团董事长向省领导汇报了这一方案。王乃谦回忆说,当时省里专门开会研究了通钢改制,现吉林省副省长、时任国资委主任的王祖继,和时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米凤君,对这个方案比较满意,提出可以适当引进战略伙伴,但没同意全部由通钢人自己持股,要求省国资委控股。

  通钢集团改制方案再一次面临调整。

  建龙入股

  “就在重组方案还不明朗时,建龙隐隐约约已经参与进来了。”一位通钢集团的中层干部说。建龙集团的进入非常突然,部分通钢职工对于建龙也相当陌生。“只知道是民营企业,但具体是干什么的就不清楚了。”

  2005年7月27日,吉林省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对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重组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称通钢集团的整体重组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1000万吨产能的总体目标要求,并提到安排经营者和职工持股比例。

  一时间,民营企业要入股通钢的消息在职工中开始传播。

  进入2005年5月,通钢集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重组方案、员工劳动关系处理、资产处理、分流方案,工会、职代会和其他代表都签字。通钢退休处级干部王殿昌回忆说:“当时对于建龙要进来,厂子里从高层、中层、在职职工、离退休干部,各个层面反复开了好几次会。”

  进入9月,通钢集团突然大面积压缩人员。30年工龄以上的职工“一刀切”,全部下岗,这意味着通钢1975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全部都要下岗。日后披露的事实表明,当初建龙入股通钢时,就向国资委提出“减员增效”的要求。

  “我当时很愤怒,作为改制的人事组长,这个政策的出台连我都不知道。”通钢改制小组组长王乃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这一波减员中,共有7000余人被内退和下岗,通化钢铁职工人数锐减至1.3万人。

  9月,建龙集团正式露面。到12月25日,改制协议正式签署:建龙集团出资8亿元,加上吉林建龙的6亿元净资产,拥有新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通钢的管理层为2.57%,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拥有14.6%的股份。其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份系债转股。国资委出台的通钢改制方案要求,在新通钢成立2年内,要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的规模。但4年后,这一目标仍未实现。

  方案公布不久,就有职工质疑资产评估存在问题,认为通钢资产遭到低估,建龙资产被高估。

  通钢集团纪委一位参与当时资产评估的科长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时通钢集团的1、2、3号三座高炉到了折旧年限,但由于连年投入大修仍“完整如新”,但在资产清查中这三座仍在炼钢的高炉的资产都是零。这些大修资金未被计入固定资产。他认为,国企和私企在资产评估中分别采取了两种会计制度,导致评估标准不一,“这也是国有资产评估中存在的一种通病”。整个通化集团当时估价为38.81亿元。

  此前,吉林省国资委委托第三资产评估公司对吉林市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吉林建龙的主要资产为明城钢铁公司。2001年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花1000万元买下这家吉林市属国有企业,当时的明城只有8万吨生铁产能,属于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淘汰对象,此后,建龙集团陆续投资,到2004年,产能扩大到100万吨,当年缴税超过1亿元。

  令一些职工感到失落的是,此前国资委制订的职工持股没有体现在最终方案中。重组协议签订的第二天,吉林国资委发布了265号文件,决定对通钢集团经营管理者实施奖励,奖励金额为9000万元,资金数额作为股份直接计入重组后的通钢集团注册资本,也就是前一天重组协议中规定的管理层持股2.57%。通化钢铁职工称,高层奖励持股的做法,并没有按照国资委文件所说的递交职代会表决。

  2006年2月,通钢集团总部从通化迁至长春,尽管此时通化钢铁仍是通钢集团的主要工厂,但决策中心已经北移。

  改制之后

  建龙集团正式介入通化钢铁的管理则是2006年6月。

  这时建龙集团派陈国君任通化钢铁副总经理,事实上“大权在握”。让陈国君没有想到的是,日后他推行的种种改革措施,不断激起通钢职工的反对。

  多名通化钢铁职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改制之后工资再也没涨过。一位炼钢的工人说,2005年他的每月工资加奖金能有4000多元,现在能到3000元就不错了。

  2007年,陈国君引进台湾中钢的做法,对通钢进行内部改革,实行三级管理制度。三级管理中,第一级为总经理、第二级为厂长、第三级为作业区区长(科长)。取消了车间主任和段长。这三级负责人实行年薪制。据内部人士透露,管理层收入大幅提高。通化钢铁退休干部王殿昌透露说,他的一个处级下属干部现在一年能拿到30万,10倍于通钢普通职工年薪。

  取消了原来的车间主任,员工与管理层也开始疏远。在通化钢铁的经理门口设置了经警警卫,隔绝了员工的对话。自此导致通钢职工干群关系急转直下。

  陈国君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后,制订了很多项规定,动辄罚款。而管理层设有种种奖惩,监督管理工人力度加大。前述通钢纪委退休干部称,建龙对通钢的要求应该称得上苛刻。夏季无论高温多少度,都必须穿工作服,偶尔解开扣子都要被处以100元至200元的罚款。

  因为管理苛刻,2008年12月,通化钢铁发生了炼轧厂厂长宋凯被下属员工用大锤砸死的事件。通化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赖福维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该案件已经侦破。

  员工不仅收入没有提高,国企的安全感也在丧失。

  2008年冬,由于企业全面停工,为职工供暖的机组也停止运转,暖气停了两个多月。改制之前,通钢家属区的水和煤气、暖气都是由通钢免费供应,员工感受到通钢人的优越感。

  历经裁员、减薪、福利降低、管理苛刻,通钢人对建龙集团怨恨尤深,陈国君作为建龙派来的管理者,终成众矢之的。

  从“股权分立”到控股

  钢铁业在2008年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经历,通化钢铁也未能幸免。

  从2008年6月开始,钢材价格暴跌,但此前头一年定下的铁矿石价格一时难以调整,因此通钢陷入“生产越多就亏得越多”的怪圈。到2009年2月,亏损一度高达10亿元。

  接近通钢集团总经理安凤成的人士透露,今年3月安凤成还在北京开“两会”时,就接到省国资委的通知,匆忙请假赶回长春商量建龙提出的“股权分立”的要求。该人士认为,2008年以来的亏损促使建龙想撤出通化钢铁。

  2006年建龙入股通钢集团后,便将旗下位于吉林市的明城钢铁厂更名为吉林钢铁公司,同时与通钢集团合资成立另一家新的钢铁公司——吉林钢铁股份公司。一些新增产能和高附加值项主要安排到了这家新厂。目前,吉林钢铁股份公司的建设已经完成70%的进度。

  通化市通钢协调发展办公室主任于连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头一次听说股权分立。股权分立的说法,让包括于连才在内的很多通钢干部和职工感到迷惑不解。

  股权分立的结果是,建龙集团退出通化钢铁的全部股份,持有100%吉林钢铁股份公司股份和板石矿23%的股份。

  建龙集团退出通化钢铁的第三个月,也就是6月份,通钢电视台的报道称,通化钢铁当月实现盈利近7000万元。但不久,也就是7月22日,通钢集团总经理安凤成突然接到国资委通知称,建龙将增资扩股,持有通钢集团66%的股份。

  前述接近安凤成的人士转述吉林省国资委工作组人员的话称,建龙今年年初提出股权分立一事,并没有办理工商变更,还是维持吉林国资委回购华融资产公司的股权之时的结构。也就是吉林省国资委占61.0684%,浙江建龙占36.0887%,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代持管理层之前的9990万元出资,即2.5668%,中国矿产公司占0.0789%,新华能源公司占0.0920%,广州南贸公司和吴迎希分别占0.0526%。

  不过前述吉林省国资委人士称,吉林省国资委回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及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持的股权,有意想引进新的投资者。当时包括吉林省本地企业如华润等公司都曾参与谈判,但最终与众多战略投资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经各主要股东同意,最后仍选择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

  7月22日经吉林省政府办公会议通过的方案是: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旗下矿业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股65%,吉林省国资委等其他原有股东直接持有通钢集团的股权降至34%,相当于原来的第一股东与第二股东对调。

  7月23日,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消息传到了通化钢铁,“建龙滚出通钢”的标语开始出现在家属区楼房的外墙上,职工的愤怒再度被激起。                     ★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吉林通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