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经发烧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湖南等地连日遭遇暴雨袭击,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种种迹象,是不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呢?
撰稿·邵乐韵(记者)
气候越来越怪异,坊间的相关议论总将其归罪于“全球变暖”,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全地球人都试图找到“怪异”的成因以及应对之策。
今年6月16日,美国政府公布了《全球气候变化对美国的影响》报告。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政府部门公布的首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也被英国《卫报》视为美国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研究全球变暖对美国影响的报告。奥巴马试图通过此举,在气候变化立法上争取更多大众支持:他想让美国公众知道自身面临着什么威胁,从而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抉择。
报告说:到了本世纪末,全美平均气温或将上升2.2—6.4摄氏度。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夏季可能延长到100天甚至更多;西部变得更加干旱;中部地区可能比其他地方都要热;北部更加潮湿,一些寒冷地区可能会迎来暖冬。上升的海平面将威胁到低洼地区,强风暴、风暴潮会波及墨西哥湾、大西洋和阿拉斯加地区……
几乎是在同时,英国环境部长希拉里·本(Hilary Benn)公布了《2009英国未来气候预测》。该预测利用最新资料详细地阐述了英国正面临的气候威胁,也得出了相似的观点——夏季气温不断升高、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海平面上升……而且比以往的政府预测更加悲观。
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把目前世界范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界定为中度排放,到21世纪80年代——我们子孙辈生活的年代——英国将面临以下问题:夏季平均气温将升高2—6摄氏度,对南部城市特别是伦敦来说影响明显;东南部夏季平均降水量减少22%(这一地区现已出现水资源紧缺问题);西北部冬季平均降水量将增加16%,出现洪灾的可能性增大;海平面升高36厘米……
再把视线转向中国,它的气候现状和未来是怎样的画面?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报告,中国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国家之一。冰川融化、土壤沙漠化、地表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高正给中国带来洪灾、干旱、农作物减产、家畜饲养不稳定、海岸线破坏和森林退化等一系列灾害。这些灾害又将导致食物和水资源匮乏、疾病多发和传播以及移民等问题。比如,亚太地区的台风北移将导致相关省份(如福建省)面临更强、更频繁的台风。
我国曾在2007年2月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当时研究发现,最近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摄氏度,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华北和东北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流域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江西、广西、湖南、福建等地连日遭遇暴雨,尤其广西柳州遭受重大洪灾,而华北、黄淮、江南、华南等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在上海,持续高温打破了136年来最早入夏的纪录,还出现了入梅晚、出梅早的“非典型”型黄梅天。种种迹象,是不是气候变暖作怪?
“最近好多人都很关注这些问题,但是具体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很复杂,不管是洪涝还是干旱,都不是单因素造成的。如果没有气候变暖,气候仍然会有波动,洪涝干旱等灾害仍会出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全球碳计划北京办公室主任徐明博士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提出,不能简单把极端气候事件归结为最近气候变化造成的,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出现极端气候的概率在增加。
徐明解释说:“在目前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全球包括海洋、陆地在内的能量分配重新改变。气候是由能量驱动的,能量改变,气候就要重新波动,造成不同地方的气候在空间、时间上出现错位和变化,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但也不完全(是增加),有些地方是减少的,例如高温地区热浪出现频率增加,而北方冷冻、寒潮等低温灾害是在减少的。对极端天气的长远预测,现在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正利用各种模型对未来50年甚至到21世纪末的全球气候进行模拟预估,但模型之间差异大,存在不确定性。当然,存在不确定性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坐等观望,这是个风险管理的问题——不像是投资股票是个小规模风险管理,影响的只是个人——而是对整个地球的影响。所以,不见得说现在的气候波动一定会在将来导致某个具体的灾难性事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承受住这个变化趋势带来的逐渐加大的风险。”
徐明提醒,极端天气不只是高温极端,还可能出现另一个极端,就是突然变冷,“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去年年初我国发生的冰雪灾害就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这就关系到在适应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怎么防灾:既要防洪又要防旱,既要防暑又要防寒,难度高,成本大。从人类历史上看,真正危害人类文明的并不是气候变暖本身,而是变暖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变冷,具有毁灭性。”
根据2007年评估报告的预测版本,205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3—3.3摄氏度,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增加5%—7%。华南地区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显著,预计到2100年的上升范围是60—74厘米,这将对珠江三角洲等低洼地区带来严重影响。2010年,我国将正式发布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把每个国家的未来连接起来,就得到地球的明天——
G8峰会召开前夕,旨在救援全球饥贫人民的国际乐施会组织称,由于气候变化会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改变降雨规律,部分主要作物生长将受影响,“上百万农民将不得不放弃种植传统作物”,数百万人可能因此受灾,饥饿或将酿成本世纪的人类悲剧。
乐施会项目研究员约翰·马格雷说:“农民们都在说着相同的事情:季节不像以前那么分明;降雨量愈加不可预计,而且降雨时间在减少;反季节的风暴、浓雾和暴雨现象越来越频繁。”
世界上最重要的两样农作物——大米和玉米——产量会下滑。2020年,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地区和印度大部的玉米预计减产15%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气温攀升还将影响到工厂生产作业,工人需要更多休息时间,户外工作者更容易口干舌燥。处于热带地区的城市会变成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热岛效应会使热带城市夜间气温上升达10摄氏度,给当地居民带来痛苦。
乐施会的报告估计,到2050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因高温引发的死亡率将是现在的6倍,伦敦是5倍,加利福尼亚可能是2—7倍;现在在印度德里,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当地人口死亡率就增加4%,泰国曼谷为6%。
这不是恐吓。全球变暖,离我们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