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运行李方面,托包佬可谓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托运行李的时候,托包佬会趁机场的工作人员不注意就做小动作,例如轻轻托起行李秤上的行李,使行李的重量有所减轻,以便托运更多行李;在行李实在是超重的时候,托包佬又会和机场工作人员周旋,费尽唇舌在超重费用问题上讨价还价,即便是一块钱也会舌战到底。
通常情况下,非洲商人在托包佬的帮助下,能用最低的代价尽量送走最多的货物,所以他们可以获取不错的报酬;因此黑人托包佬早已职业化,成为了专业的队伍。根据记者的调查,由于很多托包佬经常在机场露面,以至于和机场的一些工作人员都有所熟络。
除了论斤两外,普通非洲客商在其它物流方面所花的心思相当缜密。机场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非洲客商所携带的货物主要是服装和手机这两大类。很多人为了多带几件衣服,把很多件衣服都穿在身上一起过安检,到了登机口再脱下来;而很多妇女则在她们宽大的袍子下面隐藏众多如袜子、内衣等的小件衣物,以致远看上去体态是超常臃肿。至于托运手机电池,是空中交通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但经常有人一次就托运多达20公斤的非优质手机电池。
由于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广州机场和航空公司经常要和这些非洲商客“斗智斗勇”,在各个环节上对他们做检查。但是,现在这种通过客机带货的手段已经变成了一种常态化的手段,而且货运量不在少数,难免会出现半推半就的情况。
社区里的中非交际
除了商业区咖啡店,很多的好东西可以在宝汉直街吃到。夜越深,这里越是非洲人的天下。除了那些在黑人聚居前就存在的穆斯林餐厅、拉面馆,还有放映黑人音乐碟片,专卖嘉士伯或青岛啤酒的小酒吧。
有些非洲特有的食物材料也会在这一区的市场里买到,譬如木薯面,很多住在别处的广州黑人,会专门到这里来购买,一家叫作“登峰宝汉”的农贸综合市场,可以买到各种非洲菜肴和调配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在狭窄繁杂的宝汉直街,更多的非洲女性出现了。由于宗教各异,她们有的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的穿着深色的服装,抱着孩子闲逛。她们有时会一家接一家地逛大号服装店或鞋店,而精品店里挂着大量色彩鲜艳的饰物也能提供给她们选择。
事实上,宝汉直街的店铺完全足以应付非洲人每天的基本消费。在一家“金山象商贸城”中,有专门提供国际长途机票的柜台、有可以拨打长途电话的网点、还有专门为黑人理发修指甲的理容店。宝汉直街上还有一间24小时营业的泰安诊所,坐诊的医生可以应付非洲人一般的生理疾病。
在小北附近的街头,很多人在沿路兜售电话卡。“外国人通常都是直接用手机打电话回本国,所以电话卡生意很好做。”一个小贩告诉记者,他一天最少能卖出1000元的电话卡,而他的熟客说两天就会花掉100元。即使是擦鞋的阿姨,也向记者反映他们的生意相当不错。
曾经有报刊调查,做这些“后勤”生意的多数是宁夏人和新疆人,他们懂得少量的阿拉伯语,能跟一些外国人进行简单沟通。很多学英语的大学生有时也会来给外国人做翻译,帮着他们经营生意和处理生活上的琐事。甚至,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保安的梦想都是在上夜班的时候恶补英语,争取某一天能成为某个档口里的翻译。
由于生活所需基本齐备,这个外国人社区已基本成型。有一个卖装饰画的老板生意格外好,他卖得最多的一种画是沙丘中的大象。“我知道非洲人喜欢这个,”他洋洋自得地告诉记者:“来中国这么久了,想家了吧?”
过了晚上12点之后,天秀宾馆已经找不到任何空闲的房间,宝汉直街上的登峰宾馆也全部客满,只有新登峰宾馆和宝汉酒店还有少量价格偏高的余房。非洲妓女们坐在天秀宾馆的左侧围栏上抽烟,期待某个喝酒晚归的非洲人能够把她带走。不过男人们一般都会带着黄皮肤的妓女回来。
对于非洲黑人召妓,在小北路干活的值班保安郭峰说自己通常没有办法干预——“值班的保安不会让妓女上楼,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会说‘这是我的女朋友’、‘这是我的亲戚’,最后只能随便登记一个访客名字,根本拦不住。”
无边界的黑色
拦不住的事情还有很多。由于贸易纠纷,天秀大厦附近时而会发生冲突事件。“每次打架,中国人总会越打越多,七八个人打一个外国人,有时却占不到什么便宜。”保安罗昱对记者说:“其实老外的脾气还好,但有些中国人不老实,有些人总是故意把次一些的货卖给他们。”
在广州,到目前还没有涉及黑人群体,以及为其提供生活支持的群体的权威调查,但是在小北路、三元里一代居住的中国人,认为黑人是治安隐患的基本上成为坊间的共识,其中以尼日利亚人的声誉最差。对黑人的体味、生活习惯和外形作风的不接纳,构成了这些隔阂的主要基础。
生意上的纠纷、互不理解所造成的或明或暗的对立,一直横亘在非洲黑人与广州社会之间。在李志刚于2006年在小北路调研的时候,就发现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相当低,几乎不到一半,因为黑人对于相关调查持着戒备心理;而且,他们的踪迹一般限于采购市场和居住点的生态系统之中,跟其他人几乎不打交道。
记者接触的大多数广州居民都倾向于应该对黑人进行社会管理,但这管理的难度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广州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黄石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境外人员原来是由出入境管理机关统一管理的,但现在他们只管出入境事项,把境内的管理交给了派出所,公安部门没有多少涉外管理经验,也没有相对应的外语人才,导致很多黑人入境后就‘消失’了。”
据中国官方统计,2003年以后,在中非贸易热潮的带动下,赴广州的非洲人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递增。广州常住的外国人数目前已达5万,其中可统计的非洲人就有2万多,并且这个数据还不包括数量不详的“隐居”非洲人,有报道称这个数字至少20万。在天秀大厦等地方,部分黑人经营的生意多未经工商管理部分登记注册, 有些甚至是‘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住、非法经商) 人员。”
过去,“三元里”、“小北”等地段是广州人熟悉的黑人聚居点,但近两年,由于广州警方盘查非法居留的密度不断增大,再加上金融风暴造成的国际贸易不景气,很多黑人都选择离开传统的聚居点,越来越多的黑人出现在番禺、黄岐等广州周边的城乡交接地区,与“天秀大厦-宝汉直街”相仿的黑人社会生态系统,正在悄悄地在广州的其他地方建立起来,这对当地的社管系统来说,无疑是一项“新鲜”的挑战。
在每个星期天下午,广州的石室大教堂,数百个来自的黑人会聚集在一起祈祷、唱诗、学习《圣经》。他们出发来这里的地点将会越来越多,而祈祷可能是他们最独立又清净的时刻:没有人兜售货品,没有美金要兑换,没有成堆的货物要塞进货柜,也没有警察查护照——踏出教堂,他们又立刻会回复街头独行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