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中国“私人岛主”生活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9:38  南方人物周刊
揭秘中国“私人岛主”生活状态
南方人物周刊2009033期封面

  岛作为一种生活想象

  本刊编辑部

  “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私人所有的岛屿,甚至会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 这是《财富》杂志在1930年创刊号上的预测。

  在中国,这个预测的验证来得比较晚、比较曲折。90年代末以来,“私人岛主”这一概念逐渐在我国出现,但更大程度上它只是媒体的封号。怎样成为“岛主”?他的实际权限有多大、任期有多长?这些问题因为政策和法律的不够完善,而长时间困扰着越来越多跃跃欲试的富豪们。除此以外,海岛土地性质的敏感性、开发的巨大难度、难以预测的经济投入,也使得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加步履蹒跚。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破冰者。

  1996年,中国第一代“私人岛主”产生,艺术家朱仁民低价获得“莲花岛” 40年开发权。他的岛,与艺术和公益的理想有关,尽管“十年抗战”,让他疲惫不堪。

  台商陈明哲,也是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先行者。早在1999年便开始了海南西岛的旅游开发,如今他的新项目,茂名的放鸡岛也逐渐浮出水面。他的岛,承载了海岛商业开发的想象。

  杭州设计师陈耀光的岛,与隐逸和悠闲的渴望有关。在那样一个私人会所里,“没有商业符号,没有电话,没有汽车,没有玻璃幕墙”。

  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岛,则是他经济思考的一个试验田。他每月只去一次,却有了杨梅岛主的称号。

  他们,以及更多的岛主,从不同维度与“岛屿”发生了连接,并构成了不同的“岛主”类型。

  财富,总是有其外在象征的。在中国人的财富符号流动的进程中,别墅、汽车,甚至摩托车、电视机、手表等实用商品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现在,则让位于游轮、私人飞机、私人庄园、私人海岛等更属于生活想象范畴的东西。前者的出现,提示我们正朝现代化之路狂奔,而后者,指向对于自然的回归。在快速城市化、现代化的今天,寻觅一个“隐逸”的处所或者生活方式,成了人们内心的一个渴望。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这个海岸线绵长的古老国度正迎来新的休闲旅游时代,标志之一便是走向海洋。在政府开发的模式下,海南岛已先行一步,三亚2008年一年的旅游收入便超过91亿元。但在“私人岛屿开发”这样还模糊不清的领域行进,你可能获得未知的喜悦,也可能尝到苦果。

  社会转型的焦虑感,让人想逃走。但在一个转型期的国家,哪里有理性的生活理念、成熟的法律以及稳健的社会心态去支撑真正的“隐逸”生活呢。岛屿,也许只是一种生活想象。

  〔文章导读〕

  台湾商人陈明哲:在海岛上挣大钱

  设计师陈耀光:放养的人生

  朱仁民:一个人就是一座孤岛

  吴晓波:财经作家的100亩“试验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私人岛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