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作文引发轰动: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17:35   新浪考试

  1977年高考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和重量,所以当时的高考作文更是形态各异、耐人寻味,当年参与北京高考阅卷的老师们有感于此,在改卷之余不约而同的将一些优秀作文抄了下来,当时共抄录150篇,而后又从中精选出25篇,配上一些知识和讲评,编了一本作文选评,并以当年的高考题命名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第十篇

  淡红色的《工分手册》,记完了它的第十二页,算完分,又回到了我的手中。我的心情好象是在学校接过年终考试成绩单一样。不,不一样。因为它不仅记录了我的劳动天数,它还包含了我的多少汗水和贫下中农的心血呀!这上面有我的痛苦的磨炼,有战斗的胜利喜悦,还有我刚来的时候的小资产阶级狂热劲儿和后来的变化。现在想起来,这一年真是我战斗的一年,真让人难以忘怀呵!

  翻开《工分手册》的第一页,我想起了五峪沟果花铺满山野的春天。我第一次兴高采烈地领来了这个小本,写下我的名字。我觉得从此以后,就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等着我。多有气派呀!要在这深山老峪里大显身手了。

  呵!当一次沉重的水桶压得我一步三晃,腥臭的大粪味呛得我头晕眼花的时候,我的热情被山风刮散了。我第一次发现,生活是这样严肃呵。我开始觉得,山沟沟里的劳动是这样没意思,这样简单。我那本淡红色的《工分手册》也扔在那里,好几天,好几天地没人答理了。

  对,是那一天,杏花刚落,嫩绿的小杏才有黄豆大,副书记刘淑香大姐要领我们几个去爬山。我累极了,望着灰蒙蒙的妙峰山顶,叹道;“唉,这么高呀,那儿就到了顶了!”刘大姐笑笑对我说,“小郭,多高的山也得一步一步的爬呀!你是不是总想长了翅膀飞上去?”话不多,可我的脸红了。刘大姐从书包里拿出我的《工分手册》,说:“小郭,别泄气,活儿得一天天地干,想爬到山顶可不能怕艰苦。”

  我能怕艰苦吗?真是丢人。第二天,我就上工了。

  《工分手册》填完了一页又一页,高梁玉米都灌满了浆,苹果红彤彤的,招人喜爱。我的双手也结了新茧,脸晒得黑红黑红了。这几个月,有好多事情给我震动,让我难忘。对门的赵大爷,是全县闻名的模范饲养员,好几次出席县里,市里的代表大会,还见过毛主席哪!我真佩服他。可是赵大爷就是那样不声不响的每天放猪,喂猪,剁猪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村东边的大婶张玉华,是社员们离不开的赤脚医生。她也很了不起呀,出色地完成了几次抢救病人的任务。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玉华大婶就象个老老实实的农村妇女”…

  这些事,我知道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觉得我自己变了。

  那是在三伏夏锄的时候,夭气热得象个蒸笼。我和社员们一起抡起大锄,从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锄到太阳落。早晨露水把浑身打得透湿,等太阳出来晒干吧。嗬,太阳又照得人一身大汗;下午凉快了,小风吹得人真舒服。不过可别高兴,傍晚的一阵雷阵雨又把人淋个透。这一天天呀,我一点儿不觉得苦。社员们都劝我回家歇歇,我不,我要用汗水填满这一页的全部空格。

  《工分手册》还填上了这样一页——做饭三十夭。我这个从小吃食堂的人,真不知道馒头该使多少碱,焖饭要披几勺水,真把我给难坏了。集体生活,哪能不会做饭呢?大伙从吃我的糊饼子到吃上香喷喷的焦黄的贴饼子,从吃我的成死人的炒萝卜,到吃上了菜团子,馅包子。有热心的王大妈教我,伙食越办越好。大伙高兴,我也高兴。回家后,妈妈也要高兴哪!

  《工分手册》越来越旧了,数字也越来越多了。 在这一年里,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还担任了大队的理论辅导员,我为公社广播站写了三十多篇稿。还教村里的大爷大妈识字,给他们念报纸,讲时事。

  我在这一年里,学会了不少农话。从一个挑起水来一步三晃的娇学生,变成了泼泼实实的女社员,棒劳力。

  日子真是越过越快,眨眼问到了年底。妈妈写信问我为什么一直没回家。我说,我在这里学习,我在这里战斗。在这里我得到了幸福,开始懂得了我的生命的意义。我舍不得放弃这些时间呀!妈妈能看看这本《工分手册》就明白了。

  《工分手册》已经填完了一本。我还要准备填写新的一本。

  在华国锋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战斗是无限幸福,无比充实的。我难忘这战斗的一年,这让我真正走上了生活道路的一年。

  【讲评】

  这篇文章比较全面,概括地记叙了作者一年来在党和贫下中农的教育,影响下,在劳动中锻炼成长的战斗历程。虽然选用的材料较多,又没有完整的情节,但是读起来并不感到芜杂散乱,相反却觉得紧凑集中,引人入胜。透过那些纯朴真挚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一年前刚刚离开学校,离开妈妈, “挑起水来一步三是的娇学生”,如今已经锻炼成为“双手结了新茧,脸晒得黑红黑红”的“泼泼实实的女社员、棒劳力”了。文章所以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原因之一是构思较有特色。

  所谓构思,就是选择、组织材料表达主题的思路和线索。具体地说,就是考虑文章如何入手,-如何展开。 “文无定法”,组织材料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对于表达同一个主题,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单纯罗列材料,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千篇一律,必然使主题的表达苍白无力。要想文章有特色、有创新,生动有力地表达主题,必须努力选择最恰当的角度,最适宜的线索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用一种具体事物作为线索,把材料有机地串连起来,是写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方法之一。运用得好,可以使文章大为增色。我们说这篇文章构思有特点,就是因为它运用了这种方法。它以《工分手册》为线索,把一年来的所做所为所见所感串连起来,处处围绕《工分手册》展开叙述,描写,抒倚、议论, 《工分手册》记满了,一年的战斗历程也记叙完了。

  采用这种方法组织材料、表达主题,选择好作为线索的具体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应当了解,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可以充当线索,只有在整个情节的开展中,象“纽带”一样能够贯穿全篇的事物才能胜任。这篇文章选用《工分手册》作为线索,就具备这个条件。它是劳动的记录,也是思想发展变化的记录,它的每一行每一页都印下了作者前进的足迹,它标志着作者已经开始从一个城市姑娘变威了一个新型的“女社员”。如果要了解作者这一年的战斗历程,正如文章所说。 “看看这本《工分手册》就明白了”。

  围绕着一个线索组织材料,也还要解决一个如何叙述,如何结构文章的问题。一般说来,按照时间的推移,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结构文章,开展情节,是记叙支结构的基本方法。采取其他方法组织材料,住往也还需要以时间的推移为基础,也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本文在以《工分手册》为线索把材料组织起来以后,仍然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叙述这一年的战斗历程的。但又不是平铺直叙,不仅内容有波澜,而且行支也有变化,有起伏。一起笔先说“淡红色的《工分手册》记完了它的第十二页”,概述了一年的战斗历程,扣住题目。然后回过头来,翻开第一页,运用顺叙从春天说到被天。在讲到自己的变化时,又用两段比较生动的文字插叙了夏锄的战斗和做饭的经历。最后再回到“现在”作为结束:“《工分手册》已经填完了一本,我还要准备填写新的一本。。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构思上的巧于用心。

  此外,感情比较饱满,生活气息较浓,语言流畅生动,也是本文的优点。

  文章仅仅在末尾点了一下一九七七年的形势,没有充分反映出“这战斗的一年”的时代气氛,没有把个人的锻炼庶长放在一九七七年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表现,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显的不足。

  第十九篇

  再没有婴孩的第一声啼哭更能提醒你已进入中年了。这是个女孩,皱着眉头哭着。大概她也象门口那个护士一样,不相信这背着书包,满脸胡茬的人就是她的爸爸吧。

  常言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象故意和年龄作对一样,日夜埋头在作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当然啦,鼓励支持,冷嘲热讽,各种反映都有,但最激励我干下去的却是这样一件小事。

  开春的时候,一些外国的技术人员和厂商要来修理一台进口的色谱仪。这台仪器已经好几年没有人动它,在角落里发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幽光。当它得以重见天日的时候,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日日夜夜,都无法使它正常工作。由于在保修期,根据合同请原公司派人来修。

  经这些外国人几天的检修,机器正常了。而我们既不知道它怎么坏的,也不知道它怎么好的。在和这些外国人的座谈会上,在他们友好的外表下面,在他们彼此会意的眼神里,我们感到了他们无法掩饰的轻视,好象针扎一样。回家的路上我和老陈,我们的技术员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分手的时候,他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惭愧呀!”我理解他的心情,作为祖国培养了这么多年的技术工作者,再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了。在他的话里,不仅有内疚,更感到一种力量。从这以后,我们专业小组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一个钻研学习的热潮。我们的口号是:向“四人帮”讨还时间,为祖国争光。而我更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要在这一年里,拚命拿下本行的专业和外语。学习是困难的,眼前线路图象蜘蛛网一样,而单词忘得比记得还快。在深夜,当我眼睛发疼,头脑快要胀裂的时候,我也常想何必呢,快三十的人啦。但我一想到外国人眼睛里流露出的嘲笑,便感到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用冷水冲冲头,继续看到天色微明。半年的时间,我虽然能捧着字典看说明书了,但无法懂得它的原理。有时我想,如果我能在学校系统地学习一下多好啊!但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那是有门路的人的地方,再说,谁要你这个老学生呢?!

  所以,你是可以理解的,当我知道象我这样三十岁的人,也可以有一次最后的机会考大学时,是多么的振奋!我拿起学生时代的课本,好象见到了久逢的朋友,当我用铅笔解题的时候,就好象以往老师站在背后盯着我,心里扑扑直跳。开始,我还不好意思把中学课本拿到单位去看,但我一想到那外国人的眼神,便一下抛掉了全部包袱。年纪大,水平低,并没有什么可羞,可羞的是关键时刻你拿不出东西来,丢祖国的脸。我很快瘦下去了。母亲,她是一个退休的教师,望着我深陷的眼睛摇着头。但她总是在半夜给我端上一碗热鸡旦汤面,轻轻地说:“别累坏了,哪能十年的功课,一下子……。”我感到她走了,却给我留下了难言的温暖和鼓励,她是支持我的,但心疼。

  考试日期一天天近了。我的孩子也一天天快要出世了。如果不是别人在

  图书馆找到我,别说孩子出世,就是孩子她妈住院了我都不知道。当我冲进病房时差点把阻拦的护士撞个跟头。我站在这婴孩面前的那种惊喜和惶恐的心情是每一个第一次作父亲的人都可以理解的。但我站在孩子和疲惫的母亲面前的另一种心情却是别人没法体会的。在这一年里,我干了什么呢?别说当个好丈夫,更不用说当个好爸爸了。我捏着自己油污的帽子,半天才说出一句:“我应该干点什么呢?“什么也不用你了”。她吃力地张开苍白的咀唇,“你去温书吧。”

  当我回家摊开书本的时候,我回想起这一年,我感到尽管在家庭里我是这么不称职,但我是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着,坚实、‘有力。我想,亲人和这刚刚出世的姑娘会理解我的。不战斗,再年轻也已经衰老,战斗,再年老也会永葆青春。谁说人过三十天过午?我感到在自己身上正复苏着一股沉睡十年的新鲜旺盛的活力,我感到自己年轻了,朴实了,振奋了。这些平凡的有时往往是枯燥的学习不正是向那些政冶空谈家讨回青春的战斗吗?

  【讲评】

  本文思想内容深刻。这样说,不只是因为题材集中,能够较好地表现作者为摆脱落后与无知而奋发图强,为迎接四个现代化的时代使命而顽强学习这一主题,更重要的是作者对这一主题开掘得比较深。充分认识到为摆脱落后无知的状态。掌握先进技术,为祖国争光,这是一场向“四人帮”讨还青春讨还时间的不平常的战斗,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党根据时代的要求所赋予青年一代的战斗使命。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年届三十,“满脸胡茬”的作者才能焕发出革命的青春,激发出战斗的豪情,要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迎接四个现代化的时代使命而顽强战斗。在行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使作者一直感到内疚和痛苦的“无法掩饰的轻视眼神”。已成为作者顽强战斗的一股刺激的力量。那过去生活中的老师的督促和期望,现实生活中曾是教师的母亲的关怀和照顾,勇于承担另一半职责的妻子的鼓励和支持,还有对以耍儿所代表的下一代的责任心,也都成了作者决心必须承担起时代使命的力量。这样写使读者既看到了作者要战斗的主观认识,又能看到了作者能战斗的客观条件。

  叙述与描写、议论与抒情的紧密结合是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突出优点。作者从叙迹去病房看望妻子而听到第一声耍儿啼哭开始,联想到“三十不学艺”的习惯说法,从而提出自己偏要“学艺”的事。并从中引出追叙,交代了偏要“学艺。的具体原因,接着又叙述了自己奋发图强刻苦学习的情况,专心致志地为参加高考复习课程时受到的关怀照顾,去病房看望婴儿时所得到的鼓励和支持。这些叙述具体生动,有溃郁的生活气息。在这些叙述中又杂以描写,突出地表现在击病房看望时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划,以及寥寥几笔所展现的老师在背后的督促,母亲的关怀,妻子的支持等充满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使人感动,发人深思。这正是叙述和描写结合的艺术力量。文章的最后一段,以浓重抒情的笔调直陈了感情,表示了决心。在这里既是抒情也是议论,而且是满台哲理的议论,既有生活实感,又有思想高度。这种把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是好的记叙文中常见的一种写法,是值得学习的。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的例子很多,读者可以从文章中仔细体会,这里不再引述。特别应该一提的是在议论中并非事事而谈,而是用了一些简练的警句,如“不战斗,再年轻也己经衰老!战斗,再年老也会永葆青春”。在自己身上正复苏着一般沉睡十年的新鲜旺盛的活力”等,确是发人深思的。

  为了使文章的主题更突出,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上面几篇文章大都兼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叙述着重在于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于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叙述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

  描写则是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读者对人物或事件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有所了解。描写这个方法用得好不仅能栩栩如生地反映客观事物,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因此,描写一定要为作品主题服务,描写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这从上面的几篇文章乖本书中其它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抒情是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和表达,从上面的几篇文章看,它往往同叙述,描写特别是议论结合在一起。我们常见的间接抒情就是通过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发感情的。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不同,它是直抒胸蕊。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在抒情过程中进行的。它是以具体的记叙为基础的。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推理,而是饱含革命激情的评论。仔细阅读并体会上面几篇文章,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