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区医院须与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09:31   BTV《天下天天谈》

  小片

  在许多国家,其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其特点之一就是普遍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由全科医生充当社区卫生服务的“守门人”。这种制度在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卫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正在逐步完善。新的医改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大家却存在就医一定到大医院照明大夫的误区。现在国外的社区首诊比例占70%-80%,而我们的社区首诊比例只有20%,80%都到医院去了。其实,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主持人:张老师刚才您也说过去社区医院看过病,那根据您的体验就是,你觉得哪些是方便的,哪些是不方便的,在社区医院里看病?

  张联竹:我感觉社区医院就是离家近,离家近,但是一些个就是说大病,肯定他要自己选一些个,比如三甲大医院,但一些个小病,我感觉这是什么,一个就是宣传,还有就是说我们卫生局就是这个舆论导向,还有这个有一点点误区,因为如果把这个社区的医院,它的这个什么声誉,还有说一些投入,不管从这个设备,还是医务人员这一块,再稍微提高一点这个,综合的提高一点,我想人们他不愿意去舍近求远去。

  主持人:可能我觉得这也有问题的两面,一方面就是如果社区医院去的人少,那可能就是大量的投入的必要性就没有那么大了,那如果去的人多,是不是可能慢慢这社区医院的水平也就上来了,方局长有没有就是说在这个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上加大投入这样的计划和做法?

  方来英:首先是要提高我们社区的水平,张老师刚才已经谈到了,我特别同意。无论是我们的装备水平,还是人员水平,特别是人员水平要提升,就是要让市民对它有一种信任感。我们完成不了这项工作的时候,我们解决不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这样一个客观现实。我经常和我的同事讲一句话,我说我们晚上睡觉之前自己问问自己,我们自己的亲属病的时候,我们是到了门口社区,我们还是通过各种手段送到三级甲等医院,肯定到三级甲等医院。

  主持人:对。

  方来英:为什么?因为我们有一个对社区的信任,所以我们现在近几年北京市,我们在大力推进,就是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我想我要说一个很保守的数字的话,我们市里面大约起码已经拿出了30多个亿的资金,投入社区,但是我想这样也是有一个过程,尤其是我们要培养出一支就是我们老大妈,老奶奶边上的,儿子闺女般的一支医疗队,给老奶奶贴近服务。这个时候我想我们这个矛盾,可能会得到更有效的缓解。

  主持人:那么您描绘的这个的美好图景,我们在社区里就可以有比较放心可靠的医生,同时医疗设备也都还说得过去的这样一种社区医院替大家看病的情况,什么时候能实现啊?

  方来英:我想为时不久,不过我得纠正你,不是医疗设备看得过去,而是我们希望有能够满足基本医疗的需要的,优质的医疗设备搁在这里,和优质的队伍。我们现在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我们的社区,我们现在已经有崭新的房子了,我们装备也已经进去了,下面我们大力度要解决的一个是人,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培养,制度设计上怎么去解决,人力资源这些角度的事情。第二个我们要去解决的一个事情,就是通过多种手段,引导我们的患者,进入到社区接诊者这个行列。一方面我们提高服务水平,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研究这种政策设计,前面我们谈到的一条就是,比如说你通过社区,你可能就发现你到三级甲等医院,去和大专家的那种对话,他可能通道更畅,那大家可能也更愿意去社区,所以我们有社区转诊渠道。

  主持人:好,正如刚才方局长所说的,那为了完善基层的医疗体系,不仅在资本上,同时在医疗资源上,也都加大了投入,而且在方式和内容上也做了不少新的尝试,来看一下。

  小片

  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诸多链条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是与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即大病能往大医院转得上去,康复能从大医院转得回来。

  方庄社区居民王大妈,经过在方庄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诊后,医生建议她应该立即入院治疗,并为她开具了一张转诊单。在转诊单开出的同时,社区医院就与对口的天坛医院取得了联系。而医院方面则立刻为社区患者预留出了床位。一个小时后,王大妈就办好了天坛医院的住院手续。而在以往,向王大妈这样的病人到大医院看病,从排队挂号到入院住院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据了解,全市已有18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与大医院建立起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有来自大医院的专家做诊。同时,医院将为社区病人预留一定比例的床位,保证转上来的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入院。而在大医院住院的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将转回社区医院,并由专家开出治疗方案协助社区医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一方面缓解了大医院病人集中病床周转慢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社区的病人在发病后得到快速抢救。

  主持人:这种双向转诊真的是非常方便,就是说其实和预约也差不多,那在社区医院看了,说这个病可能需要更大的医院,或者更好的条件来治疗,就给送到大医院去了,那大医院可能把已经治的差不多的病人,可以送到社区医院来慢慢恢复,是这样理解吧,这是一个绿色通道,对吧?

  方来英:对,这是一个绿色通道,它是我们在整个医疗诊治活动当中,不同阶段都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服务,不是说大医院看完了,我搁到社区你就降格了,而是说可能在这个方面,比如说我们在康复医疗上,社区可能就比你的专科医院,有更多的基础优势。

  主持人:也更便利了。

  方来英:那可能我们转下来的,上去也一样。

  主持人:那现在的这种双向转诊普及率有多少呢?是不是已经?

  方来英:在整个,刚才如果我们注意到片子里谈到了一个数字,那么这个数字大约占了我们整个全市社区服务站的30%,三分之一,就已经开通了这个渠道和服务,我们正在继续努力做这项工作。

  张联竹:那个我感觉就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你比如说,就是说每个人有两个选择医院,两个那个三甲医院,一个社区医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你必须要选择一个社区医院,就是你选择了它,所以你才关注它,你才重视它。我就感觉现在这个社区医院,就是说从这个人员的素质,就是设备它是死的,这个比如说我这医务工作者,就拿着装来说,或者说我平时言谈举止,对自己就是规范的更高一点,不是那么特别随便,你比如说给病人看着病呢,家常里短,昨天我们家包饺子了,后天,像这些个,这个病人是非常在乎的,就像我刚才说是,中医在看病号着脉呢,两个医生过来开玩笑,后边一搂脖子,或者是一般,这病人心理非常不舒服。

  主持人:就可能会,非常影响诊断的效果。

  张联竹:对,影响诊断,但是他有求于医生,他又不敢说什么。有种程度可能是敢怒而不敢言,说出来医生是不是会对我更什么啊。

  方来英:但是他下次不来了。

  张联竹:对。

  方来英:下次他不回来了。

  张联竹:对对对,就是连锁反应。

  方来英:他会扭头他去回到那个三级医院里。

  张联竹:对,连锁反应其实没有大的矛盾,社区医院大夫也是很朴实的,就是一些个小事他一下就麻烦了。

  方来英:我们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张老师说到这儿,我们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传统概念上,我们觉得大医院的是大专家,小社区肯定是水平低的。

  主持人:这个观点您得给我们纠正一下,是吧。

  方来英:对,这个完全。

  主持人:您现在这是权威发布。

  方来英:他们是在不同的那个工作角度上开展工作的,全科医生不是一个低级医生的概念,全科医生和我们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等,是完全平衡的一个专业性学科,他照样有专家。我们现在有一些社区当然还很少,我们有博士生导师在社区做工作,社区不是说就是肯定都是小大夫,不是。

  主持人:赶明个给张大姐住的社区也派去一个博士生导师。

  方来英:博士生。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也提到,张大姐是曾经作为市民代表,参加了卫生局组织的一次,就是体验医生一日工作的这样的一个活动,那现在我们先通过小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小片:

  八月中旬至下旬,北京市卫生局邀请百位市民到医院进行“医院工作一日体验”活动。

  市民通过网上报名,随机抽出,分期分批进入19家三级医院和急救中心的不同岗位,进行一天工作体验。活动共有20个单位的25个岗位供市民体验。这些岗位中,很多都是医院中最繁忙的岗位,如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初检处、急诊输液室,北京中医医院的中药房煎药室,积水潭医院的骨科门诊、创伤急诊等。    此外还有跟随专家观摩门诊和手术。

  主持人:好,那张大姐您也参加了这次体验活动,您参加的是哪一个项目的体验啊?

  张联竹:我是在那个儿童医院,儿童医院急诊部,急诊部那块就是给儿童输液的那一块。

  主持人:那您是怎么体验的,就是您一早上去了,也跟医生似的,穿着白大褂,在旁边站着?

  张联竹:是,因为医院给我感觉好像是一个挺神圣的,也挺神秘的这么一个地方,因为我正好赶上放暑假,我就报了名了,不知道怎么就成为一个首位体验的市民了。我到那儿去以后呢,给我的感觉就是儿童医院上下这块特别重视,然后也是就是穿上白大褂,带上这个牌,就是我在那个前边,给那小孩就是儿童输液,好像最大的我看见一个也就是7、8岁,最小的就是刚出生十几天的。那一个环境就那个一天都是在那种哇哇哇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哭声,就我的感觉是什么啊,比如我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病了,他当时哭、闹,那是很自然的,看完了我们就抱着就走了,脱离开那个环境了。但是我感觉就那些个护士医生,他是每天就是一天8小时在这种环境里头,那得需要一个多好的心态啊,

  主持人:刚才张大姐给我们讲了许多她参加体验活动的一些细节,其实那天我们的编导也跟拍了您体验的过程,我们通过小片来看一下。

  小片:

  早晨九点,儿童医院的输液室,在孩子们的哭闹声中,医生护士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对张老师来说,这和她平时给学生们上课的时间相同,对象也都是孩子,但是环境和角色却是大大的不同,这让原本信心十足的张老师一开始就有些吃不消。

  同期(张老师):我在教室里上课,如果同学吵,说话,我会让他们安静下来,在这里我不可能然他安静,因为这都是婴儿,很小的孩子,所以在这个岗位上的医生我很佩服他。

  与其他医院不同,这里的患者最大的不过十二三,最小的甚至还未出满月。孩子的血管细滑不好扎,再加上孩子踢打、哭闹,偶尔也会碰上因为一针扎不上而引起家长不满的情况,这种时候,就需要护士们有更强的承压能力。

  这天上午,张老师在输液室的穿刺岗位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同期(张老师):我现在感觉有劲使不上,因为这个体验我最初想来就是想帮他们减轻体力上的负担,搬一搬药品什么的,这技术我肯定不行了,但来了以后跟我想得不一样,我真想不出来别的语言,我觉得还是互相理解。

  张联竹:再一个就是说,刚才我忘了补充这一点了,就是这个护士给他们这些小孩输完液以后,她们自己做的一个小的药盒,那个我感觉到特别温馨,我也特别感动,小手一个小的药盒,用那个胶带给粘到手心里,然后这样输着液,他手弯曲的很自然的就搁在上面了,后来我就问那个护士长,我说这个是谁想的,她说我们就自己想出来的。

  主持人:琢磨出来的。

  张联竹:对对对,而且就是她们护士,就是后边她们自己换衣服就是小更衣室,就感觉这些护士真是很温馨的,她们就是这个柜子上贴的小的卡通画,卡通的一些什么,她们本身自己还是很年轻的。

  主持人:对。

  张联竹:很有爱心,真的让我很感动。

  主持人:当初是怎么想到要设计这样一个活动?

  方来英:我是两个想法,一个想法我们希望请市民代表来检查我们的工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当中,去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服务的缺陷,弱点问题,促进我们去落实调整更好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我们卫生工作者,了解我们的医生、护士。让我们医生、护士她们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都向社会做一个展示,所以我再想,张老师刚才谈到她很感动的地方,其实这些市民代表呢,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我们这个职业的尊重,同时确实也针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很有教育,我们也在梳理落实改正。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非常理解,就是卫生局组织这样的活动,无非就是让彼此互相了解,让医生也了解患者,患者也了解医生

  方来英:我在想,有时候我在想一句话,我们在整个中国革命过程当中,我们有一句话叫居民鱼水情,其实我在想。

  主持人:医患也是鱼水情。

  方来英:医患鱼水情,医患本是一家人。

  主持人:对。

  方来英:它没有,不要把医患的利益割裂开。

  主持人:对,更谈不上对立了。

  方来英:对,它是统一的,我想任何一个医生,当他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他选择的就是一条非常艰苦的奉献之路。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方局长还有张大姐今天就如何看病不难这个话题,给我们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并且带来了一些权威的信息,非常感谢你们,我们也希望以后我们再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方式,来让自己看病的这个过程不再那么复杂,变得简单起来,感谢您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谈,下次节目再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