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疗伤之城
边城疗伤
在这“漫长”的60天里,从痛到两眼发直,到开始放松心态,人们的疗伤,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熊聪茹、黄艳、潘莹 | 乌鲁木齐报道
从高处俯瞰,乌鲁木齐就像是一幅画。覆盖着白雪的天山侧拥城市,西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城区中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群和摩天大楼相得益彰,天空中时常有鸽群掠过。
而现在,飞翔在城市上空的不只是鸽群,还有直升机。
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在执行空中警戒任务,有时也抛撒印有民族团结内容的传单---为了抚平严重暴力事件带来的伤痛,更为了惨剧不再发生。
在这“漫长”的60天里,从痛到两眼发直,到开始放松心态,人们的疗伤,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当然,一座城市的康复,那些反复阵痛、药物过敏、肌体排异等现象,不能用难易简单判断。不过,“手术”再复杂,政府已然显示从长计议的决心;康复再艰难,边城人已选择了坚强面对,“想遍法子”重拾希望。
有人来就不怕没生意做
立秋过后,早晚更凉了。生活在这里的很多人,在8月都有半夜被冻醒的经历。“往年醒了,被子一盖接着睡”,而今年,“就怕半夜醒来”。
在后泉街开了家“老四川餐馆”的朱学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现在半夜一醒就睡不着。她的餐馆在7月5日当晚被砸,所幸的是餐馆里连员工、顾客在内的10余人躲过了劫难。
“政府给了8000元钱,我们买了崭新的用具,餐馆重新开张,希望生意能够像从前那么好。”朱学彬的餐馆,摆着10张圆桌的大厅里养着一大缸金鱼,墙壁上还挂着彩画。
“希望到8月底,能挣到一台液晶电视的钱,有了电视,能招徕更多顾客。”她指着东面墙说,原来那里挂了一台液晶电视,7月5日晚上被砸得稀烂。
朱学彬说,后泉街一带属于黑甲山前街社区,这里流动人口多,虽然大多是维吾尔族人,但是由于只有他们一家汉餐,所以从前生意特别好。
在“老四川餐馆”的对面是嘉和兴平价超市。这家超市在“7.5”事件中被烧得精光,现在正在加固维修。本刊记者采访时,没有见到超市的老板。据超市旁边停车场的老郭说,老板已经不打算干超市了。
老郭告诉本刊记者,他其实特别能理解这位超市老板的想法,离开叫“正常”,留下叫“勇气”。
土生土长的老郭,谈起自己的“辖区”如数家珍。“今年初从酒店把这个小停车场承包下来,酒店生意很红火,每天停车场都满员。‘7.5’之后,我停了两星期的生意,现在又好起来了,虽然生意只有以前的一半,但总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本刊记者跟老郭闲聊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后泉街这条7月5日当晚尸横数十的街上,缓缓驶过两辆满载武警的军车。“有了他们,老百姓才安心,生活才会慢慢回到正常。”老郭指着军车说。
在国际大巴扎里,本刊记者看到游客比前段时间多了不少。有趣的是,一些商户又开始“高喊”价格,讨价还价重又热烈起来。而大巴扎重新开业时商家纷纷降价销售的情景,已然不再。
经营干果的摊贩阿孜古丽说,生意明显比前些时好,虽然偶尔也有“光头”(整天不开张),但是大巴扎的人气增加了,“有人来我就不怕没生意做。”
国际大巴扎4号楼,大多是从内地来疆做生意的汉族商户,不少商铺仍然闭门谢客。据国际大巴扎副总经理薛琳介绍,目前4号楼已经有25%的商铺退铺。“ ‘7.5’事件让内地的汉族同胞太震惊了,如果人身安全没有保障,自然要到别处挣钱。”
在1号楼经营新疆特产5年多的汉族商户贺维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生意虽不能和以前比,但确实比7月份好很多,平均每天有1000元左右进账。
这位精明的浙江老板头头是道地给本刊记者分析:“新疆肯定乱不了,开发旅游资源是必然的发展途径。我这种做精品特产的店前景是可以保障的,因为它和国家命运同舟共济啊!”
贺维辉还发现了一个“新动向”:“ ‘7.5’事件之后外国人来得越来越多。”
在赛马场的公交站,本刊记者遇到了公交司机李小龙。
7月5日之后,除了交通管制期间,李小龙一直坚守岗位。他的车被暴徒砸坏了,上个月第一批修好运回公司。他不愿意开公司即将调过来的新车,“旧车开了四年零3个月,就像老婆一样,有感情了,哪能老婆得了病、受了伤就换新的?”
赛马场是“7.5”事件重灾区之一,这里是边城过去的干果、二手车、屠宰场、瓜果等“六大市场”,主要聚集着来自南疆的流动人口,其中又以和田地区于田县为主,以贩卖屠宰场牲畜内脏为营生的聚集区,甚至就被俗称为“于田县”。
在“7.5”事件之前的任何一天,如果你开车到赛马场,速度基本上控制在20码以内,甚至可能多次熄火。因为这里人头攒动、车流拥挤,和南疆的巴扎一样,车与车的空隙之间就是人。
本刊记者碰到李小龙的时候,赛马场的人少多了,车也更少了,街面秩序比以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4S店在大榆树下重新开业
“郭老板脑子活、朋友多,生意做大发了。”这是圈里朋友对回族商人郭建新的一致评价。
10年前,30多岁的郭建新在乌鲁木齐大湾南路开了一家名为“新疆通通商贸公司”的吉利汽车4S店,专营远景和熊猫两款汽车。由于经营有方,4S店生意红火,每月平均销售车辆150台以上,员工70多人。
7月5日,劫难突如其来。店面和待售新车被砸得稀烂,一把火,把崭新的汽车和楼房全部点燃。
6日清晨,组织员工救了半夜火的郭建新瘫坐在店门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销售展厅和旁边一栋三层的员工宿舍楼被烧得乌黑,满地都是碎玻璃,51辆新车要么被砸,要么被烧得只剩铁架,就像一具具骷髅,连100米外的维修车间也没能幸免。
震惊和绝望只持续了一小会儿。接下来的5天5夜,郭建新和70多名员工不眠不休,统计损失,清点物资,整理废墟,竭尽全力恢复营业。
“7.5”事件发生一周后,展厅里还是一片狼藉,被烧毁的车辆因为要等待政府部门定损还没有挪动。郭建新在展厅对面一棵茂盛的榆树下摆了一排椅子和一张茶几,他和妻子田玉霞已经开始在这里接待客户、处理公司事务---郭建新的4S店恢复营业了。
“没想到,员工一个也没走,刚辞职的一名员工甚至又回来了,说要帮助公司渡过难关。”郭建新坐在大榆树下,眼神坚定,“虽然公司损失了400多万元,但人在,一切都可以重来”。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公司重新营业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乌鲁木齐天山区政府工作组到现场核定损失,并先期送来1.5万元,以解决员工在恢复营业中的吃住问题;乌鲁木齐市建委承诺帮助他们重建展厅;周围的商店和居民,不论汉族、回族还是维吾尔族,为他们送来蔬菜、西瓜和馕。
“有一个骑自行车的人送来50元钱,我看他也不富裕,没有要,他很失望地走了。”郭建新说,“爱人知道后批评我说,不管多少钱都是心意,不要伤了别人的心,后来再来捐款我都收下了,全是不认识的人,总共有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