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文生
“唱得好!干杯!”
今天晚上8时25分,“哗啦”“哗啦”的玻璃杯碰撞声在万兴广场此起彼伏,140多张桌子排在一起,四川省渠县人用边喝酒边听歌的豪气声援老乡黄英(Blog)。
“祝黄英‘快乐女声’夺冠成功!”的巨幅标语在声浪中格外夺目,黄英的每次出场、每次歌唱,都会引来欢呼和口哨,信号中断时,叹息声出奇地一致,犹如有着最顶级的指挥。
投影仪将电视信号投射到1米多宽的屏幕上,警察、民间艺人和老头老太都聚集在大屏幕下,孩子们爬上最高的架子。此刻,黄英刚在“快乐女声”总决赛舞台上唱完《我是一只小小鸟》,在这个极为干净整洁、被赞誉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典范”的县城,几乎所有电视机将频道都转换到湖南卫视,“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飞也飞不高”的歌声,从四面八方的窗户里飘荡出来,从家电卖场门口的大电视中飘荡出来。
渠县曾是张飞和张郃血战的古战场,只有万名手下的张飞将带着大军的张郃引入渠县的狭窄山道上,绕到后面突袭,敌方“前后不得相救”,张飞大获全胜后,洋洋自得,用丈八长矛在八闬山石壁上凿两行隶书:“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闬,立马勒铭……”
渠县并未因猛将张飞大秀书法艺术而获得多大知名度。体重42公斤的娇小女子黄英,在“快乐女声”舞台上的表演和步步前进,却让渠县获得了空前的关注。至今,已有20多家媒体40多人次到渠县采访黄英的相关情况,这是渠县前所未有的。
“黄英啊,唱得就是好!又不做作,”的哥周平顺说,大家都为自己是渠县人而骄傲。他的真诚明显写在脸上,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特意把车开到一家KTV,“你看嘛,大屏幕每天晚上8点后都要放黄英唱的歌,我绕路带你过来,不收你的钱!”
今夜,万兴广场上的渠县人全都兴奋得满脸通红,渠县人对家乡的爱,在这一刻喷涌而出,而渠县的知名度,戏剧性地迎来新的一页。
草根女子的音乐传奇
在黄英78岁的爷爷黄友祥那间简陋的老房子里,记者能感觉到,贫穷让黄英的成长艰辛得近乎苦涩。
邻居说,黄英喜欢音乐,但因当时家里房屋岌岌可危,要修房就不能送她去四川音乐学院读书,后来选择了到一所服装学校学习。“她实在是太懂事了,她那么喜欢唱歌,能同意修房子,不去读书,一般的娃娃哪里做得到嘛,不闹翻天才怪!修房时,她还和她嫂子两人一起抬檩子!”
参加“快乐女声”前,黄英是“彩虹艺术团”的演员,这个民间“草班子”靠为当地人婚丧嫁娶表演助兴赚钱,演出范围多在渠县周边农村。黄英主要负责唱歌、跳舞,偶尔也客串小品表演。此前,无论她个人还是乐队在当地居民中的知名度都很有限。
在乐团留下的影像资料中,黄英会穿着大红旗袍跳集体舞,唱凤凰传奇的《自由飞翔》等流行歌曲:“是谁在唱歌,温暖了寂寞……”——彼时,寿宴正觥筹交错。
这样的演出每次能让她得到一两百元。参加“快乐女声”之前,即使在渠县,她也没有预想中的大红大紫,最突出的成绩,是2007年在四川省达州市举办的“唱响达州”比赛中获得大竹赛区亚军。
“她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她心目中,音乐是神圣的,她时常在旷野练习,即使在我们这样的乐队表演期间,她对自己唱歌的要求,严格到有时我都觉得太苛刻的地步。”乐团负责人说。
“她没有经历任何科班教育,此前没接受任何人的专业辅导,没接受任何专业的培训,完全靠自己的天赋和后天努力,终于走到今天,可以说,她身上的自信自强精神,是她成功的重要因素,”本身对各种“造星运动”很是不屑的渠县宣传部副部长李彬说,“从这个层面上看,她身上的优良品质,让这颗‘星’实至名归。”
“她以前并没有大的名气,参加市级比赛获得名次也不尽如人意,依然能继续坚持,明知‘快乐女声’竞争格外激烈,而成都赛区更是人才济济,敢于去挑战,说明她不服输的性格,这是最令我感佩的地方。”李彬说。
渠县新名片
李彬说,黄英身上“自信自立不服输”的特质,与渠县正鼎力提携的“敢想敢干、敢拼敢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不谋而合”,有了这个基点,渠县已开始认真思考借势推进渠县城市营销的课题。
记者蜂拥而至,这在渠县是前所未有的。渠县已敏锐地理解到这一变化背后舆论对渠县的关切以及这种关切背后的可能性。
但官方的态度却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化。
“民间组织的各式各样的选秀有些泛滥,我们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宣传,视之为与政府无关的事情。”李彬说,此前,政府完全未在意这场“造星运动”及其选手,一直到黄英在“快女”进入60强时,政府才知道有渠县人在这个活动中表现不错,开始谨慎观望。
随着黄英赢得一轮轮竞争,政府介入的力度开始加大,“渠县有很多独特资源,我们这些年也花了不少力气打造‘黄花之乡’、‘汉阕之乡’和‘竹编之乡’,但影响力有限。黄英的一次个人行为却让渠县一夜间天下闻名。这是城市营销的大好机会,对我们来说,现在不是要不要支持,而是采取什么方式支持,才显得‘既达到效果又比较恰当’?”
最终,当地选择了民间组织牵头、政府助力的方式力挺黄英。政府不直接出面,而是由宣传部下属的渠县新闻网“闬山论坛”承担传播职责,整合当地民俗摄影家协会等民间组织,在前台为黄英摇旗呐喊,在广场设置了专门宣传黄英的巨型展板。
“快女”10进7时,这场城市营销活动达到第一次高潮。分别为40多辆的自行车、摩托车和轿车贴上“黄英加油”的大红标语,带着延绵数百米的人群方阵游行。这次活动中,已有明显的政府的影子,黄英所在的天星镇政府还组织了自己的方阵。
4进3时,宣传部奉副部长率领40余人的助威团直飞长沙,为黄英打气。
一对一PK时,黄英最初的票数落后不少,她的粉丝团在现场齐声高唱黄英的成名曲《映山红》。
最终,这名学历不高、未接受专业培训、没有任何“背景”、未登大雅之堂的纯粹的“草根”,进入了前三强。
今天,渠县的举城狂欢,使这场造势活动登峰造极。
在李彬看来,这次“城市营销”中有很多可总结的地方。比如,黄英的粉丝团叫“映山红”,创意来源于她的成名曲,“如果叫‘黄花’会不会更好呢?渠县黄花是全国一等的;她又姓黄;在渠县,黄花闺女又是指有素养的、漂亮的未婚女子。这三个因素加起来,如果叫‘黄花’,更有地域特征,符合黄英的特质,传播的效果也更好。”
他说,渠县也有很多希望借助黄英进行推介的想法,比如出任黄花的代言大使、举办推介渠县的大型歌会等,但这些想法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否实施尚未可知。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西部很寻常的县城里,黄英的故事颠覆了很多成见,更真切地撬动了城市营销的新思路。
歌声改变的生活
黄英,让平凡女孩变身为公主的“水晶鞋”童话真实地降临到渠县人的身边,这则“童话”对渠县的改变已开始在各方面体现出来。
渠县此前出名的是“稀饭县”的段子,上世纪70年代,飞机经过时听见地下传来一片震天动地的唏哩哗啦声,问:“什么声音?”答:“这是喝稀饭的声音,我们正在渠县上空……”
段子说的是渠县的贫困:没干饭吃,全部喝稀饭,而稀饭稀到了极点,能喝出响声。
但随着黄英的一鸣惊人,渠县扬眉吐气。“稀饭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当地人请记者吃饭,特意请记者喝粥,“渠县是农业大县,用渠江那清澄的水熬曾经的贡米,还讲究焖锅等技巧,这稀饭真的不错。”
黄英曾经的东家如今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生意出奇的好。甚至有外省客户向其发出了演出邀请。
而今,渠县的大街小巷,“××为黄英加油”的标语随处可见,《映山红》成为当地人手机的必备铃声,电话一响,大家都在找自己的手机。
更深刻的变化是,这名当地“小”歌手的一夜成名,打消了这里的人对于成长的畏惧。走在街上,记者听见一位送孩子上学的母亲教导孩子说:“只要你有真本事,就能出头的,你看看人家黄英!”
成功似乎一下子变得容易触及。在今晚的万兴广场上,人们兴奋地评点黄英的光明未来,硕大的电视屏幕上,童话精灵点燃了家乡人成功的幻梦。
人们更加积极地审视身边的文化。记者走访了几家歌厅,总能听见山歌,“太阳出来罗嘞,喜洋洋罗,郎罗”最为常见,人们肆意地吼叫,不讲音律,而在“快女”舞台上,黄英则选择了赤脚原生态唱歌的方式,这些微妙的细节,传导出人们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游戏规则中的自主选择。
渠县未来几年内“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就是打造“全国文化先进县”,黄英这只从“山疙瘩飞出的金凤凰”,让当地人有了更多的自信。
这只“金凤凰”所传导出的热流,正在影响和改变这个普通小城的生活。这个16万人口的县城自发自主形成的热点和风标,在某种意义上,正凸显出人们文化选择的悄然变化。
本报渠县9月4日电
相关报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