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铭:难逃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13:42  新民周刊

  董铭:难逃宿命

  28岁的董铭现在是威力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一家年销售额过亿的浙江省最大的民营冲压机企业。董铭告诉记者,当初刚进入父亲的企业的那段时间,简直像他的噩梦期:白头发多了,有一段时间还常常失眠,食量锐减,神色憔悴,心态焦虑不堪……

  撰稿·贺莉丹(记者)

  阳光明晃晃的,董铭驾着他黑色的保时捷凯宴,从嵊州闹市区出发,稳稳地往他的家族企业方向行驶。窗外天气炎热,车内清凉一片。

  “我的父亲,当年是个小木匠,如果他不是后来自己去创业,那么子承父业,现在我也可能会是个小木匠吧!”董铭专注地开车,没忘记用轻松的语调自我调侃。这是典型的董氏风格。

  这段路程,开车不到20分钟。沿途青山绿意葱茏,公路尚在修建之中,尘土飞扬。

  距离上海约4小时车程、人口仅为73万的嵊州,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这里的民营经济宛如离离原上草般,欣欣向荣。与董铭宽大的保时捷越野车迎面邂逅的,常常是一些发出笃笃响声、驮着人或货的摩托车,组成一幅差异颇大却又相当和睦的画面。

  董铭的父亲,跻身于中国5万名亿万富翁之列。作为传说中的“富二代”之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接班人董铭的经历与他曾经深深感受到的“即位”烦恼,颇为典型。

  两年之前,董铭撰写的那封标题为“一个民企接班人的烦恼告白”的信,经由《第一财经日报》首发后,引发许多“富二代”的共鸣。

  那么今天,董铭摆脱“少主即位”过程中的那些迷惘了吗?

  宿命

  现在,坐在自己位于二楼的极为宽敞的办公室中,董铭大方地提及他两年前完全没有准备好接班的那种忐忑心态,“比如,我们在高考前会很焦虑,这很正常,因为你会对自己比较怀疑,但是考了之后,心就踏实了。接班也是一样的。当时,我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多怀疑,我时刻在想:我到底能不能领导这个企业?好像那么大的一个企业,就会因为我而垮掉一样!” 

  他补充了一句,“但是,我后来发现,其实只要认真去做,就会好的”。

  生于1981年的董铭,穿着一件普通的蓝色条纹T恤衫,有一张白净的脸,显得有些沉稳且严肃。可他总是喜欢笑,一笑,眼睛就会眯缝起来,那种拘谨旋即消散,神情变得温和。

  “言必信,行必果”六个大字,镶嵌在董铭办公室的墙壁上,引人注目。

  现在,董铭对外的头衔是威力锻压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父亲就已经将家族企业的权力之棒交到了董铭手中,这个28岁的“少主”开始全面掌管庞大的家业。

  6年走过来,董铭已经适应了这种做企业时面临的焦虑情绪,他所在家族企业的员工也开始对这位“少主”产生认同感。

  1983年,董铭的父亲在这个中国民营经济的最初崛起之地,一手创办了威力锻压设备有限公司。现在,威力公司已经成为浙江省内最大的民营冲压机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资产达数千万元,并且,每年还在以一定比率不断增长。

  跟“富二代”中的许多人差不多,董铭的童年,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放养”状态。在那个淘金年代,他的父母亲奔波在外,忙于在创业浪潮中摸爬滚打,并未对他有特别要求。

  等到董铭在嵊州一中念高中时,父亲的生意越做越大了。“我父亲对我比较放心”,所以,很多事情依然是董铭自己去做决定,包括1999年他自己决定了要报考重庆大学,并被录取。直到后来父亲才知道,独生儿子原来是要去遥远的重庆念书。

  大学时代,董铭做过一些小生意,卖过贺卡、文曲星、磁带等五花八门的学生用品,纯属“练摊”性质。赚了钱以后,他就请同学们去吃饭。跟许多与他同龄的男生一样,董铭喜欢听许巍和伍佰,许巍那首《蓝莲花》,他每次听,都备感亲切。

  一些物质“待遇”上,董铭可能会跟同学有一点小小不同。比如,放寒暑假时,董铭的同学一般是坐火车回家,他是选择坐飞机回浙江。

  他也炒过一段时间的股,没亏,却也没赚,但后来他就没兴趣了,因为只要炒股,他晚上就会睡不着,“现在想想,我是不太喜欢冒险的人,我的个性比较适合做实业的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从儿时开始,董铭从来没有为经济上的事情有过烦忧。

  四年大学生涯,让董铭备受折磨的就是英语四级考试。至今,他依然能够用生动和无奈交织的神情复述当时的情景——“考到第三次时,我考了59分,怎么办?只好又重考,到第四次,才艰难地过了关……”

  这份经历后来被董铭总结为“迄今人生遭遇的最大挫折”,“我就是缺少挫折教育”,现在他总结。

  初中时,董铭当过副班长;高中时,他当过课代表,无非就是收收作业和卷子。大学时代,董铭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的历练,当然,他担任过寝室长和学生会生活部部长,后者常常闲散到无事可做。

  2003年,董铭大学毕业了,最开始,他到重庆一家民营企业去应聘,经过一次面试,便通过了,但仅在那家民企呆了不到10天,董铭就辞职了,“呆在那里,太没意思了”。之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董铭去了宁波一家台资企业,“学习人家的管理经验”,这次,他呆了半年。

  董铭有一个姐姐,目前她也在父亲的家族企业上班。但是,董铭父母亲的观念是:一定要“子承父业”。所以,作为唯一的儿子,董铭成为这个家族企业当仁不让的接班人。

  “以后这个厂都是你的了,都要你来管。我们都希望你早点接班,毕竟你父亲年纪也大了!”母亲早就跟董铭这样谆谆教诲过。

  刚进父亲的家族企业时,董铭担任副总。在公司内部,董铭的父亲被称为“大老板”,董铭则被称为“小老板”。

  刚开始的时候,“大老板”派“小老板”董铭去管理一个新建好的工厂,厂房面积5000多平方米、员工50多人,生产的都是公司最近开发的新产品。在学校期间就基本上没有当过班干部的董铭,突然之间要管理这么多人,他感到“很困难”。并且,父亲缔造的这家从事重型机械制造的家族企业生产的是比较讲究专业技术的冲压机,而当时,董铭甚至“连图纸看起来都比较吃力”。

  也因为他是老板的儿子,无从选择,也无可遁逃,“周围有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你”,所以最终也只能一条道儿走下去。

  这段突然的开始,让当时年仅25岁的董铭极度不适应,那段时间,简直像他的噩梦期:白头发多了,有一段时间还常常失眠,食量锐减,神色憔悴,心态焦虑不堪……

  那时,董铭很不想在父亲的企业工作,他特别想找份其他轻松点儿的工作。

  比如,他最羡慕的工作就是公务员,“干企业是个苦差事,压力会更大!我一个月就休息一两天,星期六、星期天都要上班。但是我没办法!我有同学去当公务员,多舒服,又有假期!”几年来,董铭去旅游,首选项目几乎都是“杭州一日游”。

  在一个熟人的引荐下,董铭参加了茅理祥创办的慈溪家业长青的“富二代”培训班。在那儿,董铭认识了一批跟他背景、经历差不多的“富二代”。后来,他也参加了接力中国,在那认识了很多背景相同的朋友。

  两代

  “富二代”与“接班”话题,常常让董铭很关注,“接班是中国民营企业一个新的命题,说实话,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去交棒,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去接班。你就是要像木塞一样,把父亲卸任后的那个漏洞先堵住,再来谈其他的。你的能力要先胜任,再来讲超越!”

  在他的博客上,董铭也写了不少他对于“富二代”的思考。“现代企业制度”与“职业化管理”一直是董铭着力的重点,现在,他重视的是抓采购与实现企业现金流的良好运转,“我们公司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比较粗放,现在正在努力地构造基础管理,要把事、把物落实到具体的人上面。要做到事事有人管、物物有人管。当然这只是变革的第一步,下面的路还很长。比如现场管理、成本管理、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等,还有企业文化的建设……”

  他认为,也许短时间内你看不到这些管理策略的调整所带来的实际变化,但就像发动汽车一样,慢慢地这辆车会加速,越跑越快,“我们称之为螺旋上升通道”。

  此外,董铭深深感受到,以自己不到30岁的年龄人去领导一个50多岁的管理团队,有多么困难!在目前他所在的家族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许多“元老”都是看着董铭长大的,与他的父亲年龄相当。由于年龄而带来的双方心理差异与沟通,常常是微妙的,“50多岁的人,从内心而言,也不容易接受被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人领导”。

  此外,父子两代人在管理理念上,有时分歧也蛮大的,董铭遇到了种种——

  “比如,我父亲会觉得,开会没有什么必要,那是一堆人坐在那里在浪费时间;而我觉得,集体碰撞产生的智慧很重要。

  “还有,在企业管理中我父亲如果遇到事情,就喜欢自己亲自去问清楚,事必躬亲;而我强调管理的层次问题,我认为很多事情不能‘越级管理’。

  “例如,父辈评价我是不是勤奋,就是看我是不是天天到公司、下车间。如果我在办公室看书,他可能就觉得我不够敬业。但是,我觉得敬业的方式有很多种,看书也是其中一种。”

  董铭形容现在他的脾气是,“一般不爆发,一爆发很厉害”。父子俩的争吵,当然也是无法避免的。

  “我和父亲关起门来吵架,很正常!不过一般一个月不会超过一次。很简单,一个强势的人,下面的人是不敢跟他吵架的;而年纪大的人,通常又比较喜欢面子。但是,下面的人会把意见传达到我这边,所以我有时会坚持立场,我得顶住!”在董铭看来,其实跟父亲吵架是“很有必要的”,父子俩吵架也是“没关系的”,“我们俩白天吵架,到晚上就好了。但是,你就是要发出你的声音,你要强烈表达你的观点!过段时间就会产生效果。下次他都会记住这个教训,他会尊重你的建议”。

  去年的经济危机对威力锻压设备有限公司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极大打击。“我父亲做了一辈子的企业,从来没碰到过这样厉害的经济危机!那时,我们一个月的销售量锐减为原来的30%,资金从来没有那么紧过”,那种郁闷感,清晰地写在了董铭那位一向能干的父亲的脸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董铭完成了权力交接过程。“我也是争取过来的,因为,‘小老板’还是‘小老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你自己成了法人代表以后,话语权才强。就拿财政权来说吧,以前这是我爸的钱,现在这是我的钱,我不管,谁管?!”

  奋斗

  大学毕业时,一个同学就评价董铭,“没有缺点,但也没有明显的优点,就是很随大流那种”。

  所以,现在董铭想法产生了一些改变,“刚出去的时候,我总觉得我要做伟大的事业。但像我这样的个性以及我所在的家族企业的产业基础,现在估计也比较困难了”。

  董铭形容他以前的性格是,“比较内向,大学时候跟女同学说话还会脸红”。在入主家庭企业之后,他却经常需要在大庭广众的情况下发言,这迫使他不得不做一些性格方面的“转型”尝试,比如,目前家族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会议都是由他本人来主持。

  在接受了央视、凤凰卫视的采访后,嵊州城中,董铭开始小有名气。

  但至今,董铭依然觉得自己是一个挺平常的人,“我人也不是太帅,个子也不是太高,没什么出挑的地方,呵呵,算是默默无闻吧!”

  董铭并不太清楚当下城市的房价。他工作不久,父亲就给他在家乡和上海各买了一套别墅,父母亲说,要给他结婚用的。

  但是,董铭现在还没有遇到合适的另一半,他在上海的那套别墅,“是装修好的,但是我从来没去住过”。他没有接受惯常的“相亲”,虽然他周围现在也有朋友正用这个方式去解决终身大事问题,但在董铭看来,“这事还得看缘分”。他说,他对于未来的她,“没有什么要求,但至少我们之间要有话讲吧。还有,她也必须有一份自己的工作”。

  偶尔,董铭也会想想,自己今后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这有感同身受的意味。

  “如果我的孩子本身没有能力,那么,我就要限制他使用财富的权力;如果他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我要给他更多的资源。还有,如果我的孩子以后对接班没有兴趣,我不会让他做这么辛苦、痛苦的事情,我更希望像国外那样,成立一个基金会,让职业经理人去管理企业,孩子们就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干他们喜欢的事情!”

  有一次,董铭他们在家业长青“富二代”培训班集训的时候,同在一个操场的武警对着他们起哄,“这些败家子们,不知道又在倒弄什么花样!”这句话,董铭听得清楚得很。报纸上“富二代”如何飙车、撞人之类的新闻,他也会读到。

  “大家对富二代有看法,很正常。你的财富越多,能量就越大,你在有些方面就是要注意,因为你具有更大的破坏力。你就是需要不停地约束自己”,董铭说。

  这位生活作息极其规律的“富二代”,每天清晨6点多起床,驱车10分钟,7点半前后准时到公司,吃早餐,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这种“两点一线”的井井有条的生活,跟他在大学读书那会儿,很像,不同的是地点换了。

  董铭的办公室里,书挺多的,随意放着。有段时间挺火的电视剧连续剧《奋斗》,董铭没看过,韩寒的,他也没看过,“这一点上,我好像跟80后脱节了!”他尤其喜欢的是历史,读《资治通鉴》,读关于中国古代帝王的史书。最近,他常翻翻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类管理类书籍给了他不少启发。

  这个典型“宅”男,休息时呆在家中,看看电视、打打游戏,就是他喜欢的,这种减压方式,从读书时代延续至今。偶尔,他会出去K一次歌,吼几嗓子。“我现在的生活,可以打七八十分吧,大学的生活可以打100分了”。

  2007年,父亲给董铭添置了这辆价值140多万元的保时捷凯宴,“在我们这里,孩子如果成年了,父母有钱的话,总想着给孩子买套房子、买辆车子,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何况,一辆不错的车,还是需要的”。

  在嵊州,董铭有一个自己的圈子,其中多为企业家二代,他们的父辈相识多年。董铭的保时捷凯宴在这个十余人的小圈子中,可以排到“前三名”。排第一名的是法拉利。

  这个脸上还看不出风霜痕迹的小伙子说,他在物质上要求并不高,“如果以后要讲究,那也是维护公司形象的必要”。

  有时,董铭去嵊州市的国商大厦转悠,看见100多元一件T恤衫,就随便买上两三件,这样,一段时间内他就不用买衣服了,“嵊州是个小地方,没有什么可以消费的地方,要想好玩一点,就得去杭州了”。

  还有一次,他们4个朋友一起拼了一辆车,开了半个小时,特地赶到附近的上虞市去看了一场晚间电影。电影的名字,他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提及那段经历,董铭开心得像个孩子,“很爽!”

  “当我老了,站在自家的阳台,看着远方一个伟大的企业,对着自己说,我也曾在那里工作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董铭曾用《基业长青》里这句充满豪情的话,给自己打气。

  但是现在,董铭似乎更清晰地认识到,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企业“太困难”,他的一些理想需要清醒回归。

  这个过程中,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获得“成就感”也是需要的。这个年轻人,用一种舒服的姿势靠在椅背上说,“光保住家业没意思!我想创办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我父亲给了我一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很好平台,我肯定要比以前做得更好。如果说,你老爸以前是这么点人,这么多钱;过了10年,你还是同样的规模,那你做这份事业,有什么意思呢?我想做点事情出来!”

  我们言谈的间隙,董铭在三楼办公的父亲,下了楼,隔着宽大的玻璃窗朝里面张望了一番,然后踱步,转身离开。“嘿嘿,我父亲常常就是这样,家族企业总是这个样子的!”董铭笑着说。■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富二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