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香”实业有限公司CEO许涛芳的成长个案,从中或许可以看出中国这些年轻的女性家族企业继承人某些共同的处境,她们所面临的喜悦与烦恼。
撰稿·贺莉丹(记者)
女儿掌门,也正在成为全球家族企业中的一个趋势。根据海外家族企业的研究数据显示,在超过80%的企业为家族所有的美国,女性已占有美国全部股权的50%以上。
性别成了家族企业主甄别未来接班人的第一标准,也是女性继承的最大障碍。在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家的心目中,首选依然是儿子接班,其次再考虑女儿接班,因为,女儿蕴含着“外人”的含义。此外,女性驾驭企业方面的能力与她们的决策、抗风险能力,很长的一段时期,在家族企业内部也饱受质疑。就社会文化层面而言,多数人仍然认为女性应该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
但是,在1978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这些年轻的女性继承人,开始责无旁贷地挑起庞大的家业重责。
在接力中国的会员中,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大约为1:4,这些年轻的女性,是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继业人选。记者也了解到,在极大的接班压力之下,这些年轻的女性家业继承者已经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奉献给了这份家业,许多人都无法顾及感情问题。她们往往被外界刻画成所谓“女强人”,让人望而却步。而鉴于特殊的身份与财富,她们实际可供选择的范围比想象中要窄得多。
与男性家业继承者相比,女性接班人与父(母)辈常能保持良好交流,两代人如果发生冲突,温顺的女儿也常能以柔克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家族社会学系教授雪伦·M。戴恩斯(Sharon M. Danes)与他的学生海瑟·哈伯曼(Heather Haberman)博士在他们的一篇关于《父子与父女家族产业经营传承比较》的研究论文中提到:在父女传承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更易建立起较好的共享、合作、综合平台,女性继承人的包容情绪,使得家族成员间冲突较少。
烦恼也是有的。“身为女性企业家,前期创业时,外貌的突出会让你比一般人多一些机会;但是,等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你的外貌以及性别,对你会有阻碍,很多人就会觉得,你是一个‘花瓶’”,一位女性家族企业继承人这样对《新民周刊》记者感叹。
这些正处生命中最美好时节、肩负家业重责的“公主”们,她们是否幸福?她们是否能够拥有当初梦想的圆满婚姻?这些,鲜有人过问。
我们此番选择了“添香”实业有限公司CEO许涛芳的成长个案,从中或许可以看出中国这些年轻的女性家族企业继承人某些共同的处境,她们所面临的喜悦与烦恼。
“很奇怪吧,墙壁上没有写‘天道酬勤’几个字!”位于上海城西的“添香”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中,许涛芳调侃道。雪白的墙壁上,几幅黑色线条的卡通漫画,分外醒目。
窄袖外套,牛仔裤,面容精致,玫瑰色蔻丹十分惹眼……这位生于80后的女性家族企业接班人,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更像时尚画报上的当季封面女郎——足以颠覆以往对女性企业家的所有刻板想象。
6年间,“添香”开发并几乎垄断了中国的防辐射服装市场,也成为许涛芳的父亲许如根创办的翰纳森集团,这个年销售额达数亿元的企业集团中盈利最丰厚的板块,占据集团总利润的50%以上。
当然,这个天蝎座的女性继承人,不止有着鲜亮外表,不止能够适时表露出自己的个性,还有逾越她实际年龄的洞明世事的能力。
作为父辈企业的接班人选,许涛芳被认为是“富二代”接班的成功标杆,一路走来,步履颇为沉稳。个中滋味,有谁知晓?
孤独的童年
其实我比一般同龄人要早独立。因为小时候,我的父母经常忙于做生意,比较少顾及到我和小我5岁的弟弟。有时他们回来,我们已经睡觉了;我们早上起来,他们就已经走了。在我有记忆的时候,就是家里请阿姨带我们。童年时代,我除了要照顾自己之外,还要照顾我弟弟。很小的时候,我就尝试着自己煮菜、做饭。
我和弟弟上学的时候,很羡慕有些小孩,他们有爷爷奶奶、父母接送,而我们基本上是阿姨或司机接送,我的记忆当中,父母亲很少亲自接送。我记得,我的父母亲去开我的家长会,没有一次他们是从头到尾坐完的,他们基本上很晚才到,跟老师匆匆聊几句,就走了。那时的星期天,别的父母会带着小孩去公园,我的记忆中,没有过我小时候一家去公园的印象。
跟普通家庭的小孩比起来,我们在物质方面考虑得比较少。我想,这是因为父母在关爱方面可能给予我们的比较少,所以他们觉得尽可能要在物质上满足我们。
我们小时候当然不可能像李嘉诚的儿子小时候那样,去旁听公司的董事会,但我们那时就感觉到父亲做企业非常辛苦,要体谅大人。我父亲下海创业做服装,他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企业家,王永庆他们,也是一样的。父亲的生活也比较简单,烟酒不沾,很少应酬,他的一生都一心一意扑在企业里面。
我出国是因为,父亲希望我到一个没有他保护的地方独立生活,他说,他是送我去吃苦的。所以,我去了新加坡一家商学院读书,念工商管理本科。父亲从来不限制我们,那时他没有说要让我接班。我那时也没觉得我以后一定要回来接班。
在新加坡念书时,我也在打工,因为我希望多了解社会,淋漓尽致地去体验。那时,我的同学基本上不用担心他们的生活费、学费,大家都不打工。我的很多同学跟我说:其实你不需要去打工,活得那么辛苦干什么?我想,如果要过安逸的生活,我还不如呆在上海呢!
那时,我基本上每天都去做中文家教,常常下午一点下课后我就去教小孩子,早的话教到两三点,晚的话教到六七点,开始时只是想玩一下,到后来我就开始觉得要理财了。当时我一个月能赚到的最高收入,约合当时中国内地工薪阶层的半年工资。那时我在银行开了两个账户:一个账户是我父亲给我的钱,我想,这是万一我生大病时救急用的;还有一个账户,是我自己赚的钱,用作买小东西、吃饭等日常生活开销,后来经过合理规划,我赚的钱省下来还可以付学费了。
那时我也没有车。新加坡小,交通便利,我住的地方靠近闹市,我每天搭地铁上学。
前一阵子我还拿出我大学时代的“账本”,记得很细,我觉得我那时常常是记完一个月账以后,会去反省:这个月什么钱是不该花的,下个月要注意……现在看,数目其实特别小,然后就觉得我那时怎么这么傻!(大笑)
大学生活让我非常受益。我在国外也学到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以前在上海时,是别人比较多地为我思考,那时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太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后来到了国外就知道,尽可能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可以克服的困难尽可能自己克服。我父亲现在也说我:怎么有些问题你也不拿出来说,就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地去做?这可能也是我那时养成的个性,我想自己独立去面对。
从业务员开始
我大学毕业后在新加坡有两个工作机会,最后我都没去,就回了上海。我父亲说,你到我公司做个业务员吧。我想,父亲给我一份工作,那我就做吧。
那时我们公司有个新业务经理,我父亲让他带我,跟他讲:你不要把她当特殊的人,你就把当成一般的应届毕业生。做业务员的时候很辛苦,那时还没有快递,38度的天气,我搭公车,送合约、跑业务……这样,我做了大概不到一年。
我们家本来是做成衣的,我自己又喜欢服装设计,当时我觉得防辐射服装在中国市场上是空白,应该有前景。“添香”防辐射服装是我慢慢做大的,当我决定要做“添香”时,我父亲刚开始也没抱希望,也不愿意前期投入太多,就说,反正你要做就做吧。
其间,我父亲跟我聊了一次,他问我:你到底想怎样规划你以后的生活?在家庭和事业这两条路上,你怎么选择?他那时比较偏向前者,因为以我那时的状态,他也不确定我能不能在企业里勇挑大梁。我跟他说,全职太太的生活不是我现在所想要的!在那次关于两条路的谈话以后,我才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一定要赌一口气,要做好一件事情,给我父亲看。
“添香”在初创期时,SALES(销售人员)只有一两个,我就带他们一起去跑医院旁边的一些小店,把我们的产品给他们代销,按月结账。我们很多来往多年的代理商现在还跟我说:那时我们真的不知道你是老板的女儿,就是看你这个女孩子还挺好玩,也蛮勤奋的,照顾一下年轻人。
“添香”初创期也是没有服装设计师的,我们的经销商当时跟我说,你们这个服装样子太难看了!我就设计出自己觉得比较好看的样子,但还是卖不出去,因为我只考虑到美观,却不符合人体工学。比如,孕妇肚子大了以后,穿脱卸的衣服不方便,后来我们就在原来的衣服上改进,做成侧边拉链。
我还到医院旁边的小店去做店员,跟我的终端客户接触,我问那些孕妇的意见,改进我们的产品。我也是慢慢学,比如,类似腰带得做成脱卸式,这样的细节要注意。
我们前期的布料,是日本全进口的,进布料、运营费用是我父亲掏的,后来我自己也出了一点。从最开始我们慢慢积累,达到良性循环后,再把赚来的钱投入到运营当中,像滚雪球一样,滚下来。
在做企业方面,我跟父亲之间不可能没有冲突。我们都试图说服对方,我们化解的方式是,互相各让五十步吧。但是我的父亲非常开明,他非常能够接受新事物,我觉得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我要强得多。我们的企业,他从1979年开始做,迄今30年可以这样经营下去,这也是原因之一。我非常崇拜他,我从他身上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父亲给予我的帮助是:在经营企业、做事情等很多方面,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帮助我成功的时间缩短了,这是有富爸爸的优势。当然其中有非常多的机遇,我也非常幸运,因为我付出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不像其他很多人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所以,我愿意把我的幸运带给我身边每一个人。
在做企业的时候,我会多考虑父亲给我的一些建议。父亲允许我去犯错,我也犯过蛮多错,比如,我们之前就在做防辐射学生电脑服,但客户群体的年龄段被我切错了,以致于这个产品要晚了两年才出来,这两年的营业额就完全没有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挺多的。父亲会慢慢指点我,毕竟我年纪轻,慢慢地,我就学会要广纳意见了。
父亲会给我平台,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企业家一代不愿给小孩机会去做,就怕把事情做砸了,孩子不跌倒,一直扶着,怎么能学会走路?
我父亲现在也在说,你不要去逼小孩子一定要回来接班,如果他不喜欢,你即使把他放在企业当中,他不是全身心地去做,也没有用;一定要小孩感觉到这份责任,有这样的动力推动他去做,这才是好的。
尽一份责任
我不是很喜欢“富二代”这样的字眼,叫“企业家二代”比较贴切。作为我们企业家二代来说吧,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因为:如果你做得好,人们会觉得是因为你的父母亲给你的基础打得好,你是应该的;如果做得不好呢,你就会被人说是纨绔子弟,条件太优越了。
我相信,大部分的企业家二代都是想要把企业接管下来,但成与败可能跟能力大小、机遇多少,有一定关系,但毕竟我们是抱着这样全力以赴的心态去做的。
我父亲跟我说:你做企业,每天都要用好像第二天企业就可能破产这样的心态去做,才能把企业做好;如果你安于现状,马上就会给你颜色看的!所以我长期处于这种完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会觉得,随时随地都会被别人超越,企业随时都会有问题……
现在,我加班是经常的。我的加班不一定是呆在办公室,我会去做很多老板可能不会亲自去做的事情,比如,我会去巡店,以顾客的身份询问店员……如果情况不好,我就会抓那个区域的大区经理出来训话。这个事情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在做,很多我接触到的大老板们都是亲力亲为,包括我认识的美特斯·邦威的老总周成建,也去巡店;像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当时全国2000个经销商都是跟他保持直接电话联系的。做个甩手掌柜——以我的个性,我做不到。
像我这样做事情要求很高的人,会让自己非常辛苦。我以前听一些企业家讲:我做企业多么轻松,像你们这样做企业太累了,生活不该这样!媒体报道,哪个企业家又去爬山了……好像他们吃喝玩乐,钱就会进来一样。但真的不是这个样子。我一度曾经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我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对?我曾用那样“轻松”的方法做了几个月,后来发现,不行,还是应该恢复我原来的本色,就是应该兢兢业业地去做!我觉得这和我们念书时,有些考第一的小孩子宣称自己回家从来不看书,但其实常常念书到深夜,是一样的。
我常常跟父亲交流,其实我们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计去赚钱了,而是,我们要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企业里那么多的员工,我们有那么多经销商、材料供应商、代理商的员工需要生活,我们在想,应该怎样把这个品牌做得更好?
我就像那只没办法停下来的陀螺,现在完全是为了这个责任在运转着。我是在尽一个女儿的孝道,我把企业做好,就是对我父亲最大的回报。做得很辛苦时,我也会想:谁叫你是这家的女儿呢?这也是责任。
现在我的生活比较充实,但那么大的压力,怎么会有快乐?我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想公司的事情,很紧张。有时我觉得,如果我当初当一个普通人,或许比现在要开心吧。
很多人都觉得我们都戴着光环,但我觉得这个光环给我带来的,就是比一般人要辛苦得多,要承受的责任更多。其实我们真的很痛苦,没办法,这样的日子,真的是无期徒刑。有可能有些在别人看来是优越感,我没有感觉到吧。
我父亲60多岁了,做企业做了30年,我不想也像他那样也做30年,有段时间我在想:培养一个企业家三代,让他来接班,然后我就可以退休了!现在,呵呵,第三代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但想想也挺好的,我们许多家族企业接班人也都是这样想的,很有趣。
就象一个宅女
我觉得我的优点是,我可以比较客观地去判断一件事情,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跟同龄人相比,我的思考比较成熟、理性,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我很乐意接受别人给我指出的缺点,我很受益。只有别人告诉你不足之处,你才可以改进啊!
我不足的地方是,很多时候,也许个性不要那么地执拗,多听一下别人的意见,我会做得更好。但谁知道呢?每件事情都是双刃剑。
我刚出来做事时,个性非常鲜明,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中间状态。现在我的棱角已经被磨平很多了。我还需要在个性方面,再沉稳一点。
我们如何一直保持这个“第一”,是非常难的。
我觉得,一个人的快乐和你所拥有的财富,不是画等号的,真的是这样。比如,一般人如果中了1万元的福利彩票,就非常开心了;但是有可能要我们的业绩增长翻倍,我才会有同样的惊喜。到了一定层面以后,快乐就变得更难了。
大学时候我的活动比较丰富,比如有时会去运动。我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做企业。很多认识我的朋友都说,啊,你怎么那么努力!现在我的娱乐活动比较少,有时去骑骑马,或者和朋友聊聊天,最近想去学拉丁舞。我还喜欢去唱KTV,减压……有时就是睡觉,我觉得这么多方式里边,我最减压的方式就是睡觉。其实我是个“宅”女,我的放松方式就是睡觉、看电视、DVD。我们这个圈子,“宅”男也很多。(笑)
我不是很喜欢逛街,因为我逛街就相当于在工作,我的雷达不经意地就要去搜寻时尚讯息,结果搞得自己很累。我也喜欢旅游,但现在去日本、香港、欧洲,我都是去看讯息、布料、色系、项目,纯粹地去enjoy一下,很少。
我不会什么东西都要追求名牌,适用的就是最好的。但是我觉得适度的名牌也是需要的。我不会像有些人,浑身上下金光闪闪,我觉得,自信的人,即使很普通很简单的衣服穿在身上,也像名牌。
当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活得开心一点。其他的东西,对我们来讲,都只是数字。那些名牌,买与不买,也没什么差别。
去年汶川地震时,我们给灾区捐了920万元钱物。我们从来没有推辞过捐款,父亲一直教育我说:生意好的时候我们多捐一点,生意不好的时候我们少捐一点。
他们以前都习惯把我塑造成像女强人一样,我不是女强人。做事业和生活时的我,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我,我的个性比较像小男生,做人崇尚简单、直接。现在我比较缺可以跟我一起分享的人,也不一定是生活伴侣,是那些真正的朋友。我对朋友的要求蛮高的,要有精神交流,要有共鸣。但其实我们的社交圈真的很窄,有时纯粹精神上的友谊对我来讲,挺难的。
我现在的生活过得蛮充实的,但有些东西要看缘分吧,也要看彼此的默契。
现在慢慢地,有人会提示我:如果不是门当户对,对方会有自卑感。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但是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门当户对不是必要条件,开心、有共同话题比较重要。我要求对方是一个优秀、有自信的人,也要比较简单,彼此坦诚,不要给彼此压力,双方的信任,一定要有。我的父母不会给我安排婚姻,我喜欢怎样的人,他们就喜欢,他们对我男朋友的要求是,他对我好就可以了。我也这么觉得,一定要对我好,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