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6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帷幕正式拉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15:56  中国网
1986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帷幕正式拉开
澳门南西湾海滨

1986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帷幕正式拉开
澳门总督府

  三、中葡谈判的经过

  1986年6月16日,中葡两国外交部经过磋商,同时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谈判,定于1986年6月30日和7月1日在北京举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帷幕正式拉开。

  1986年6月18日,中葡双方公布了谈判代表团成员名单:中方代表团团长:周南(外交部副部长),成员:柯正平(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南光公司总经理)、邵天任(外交部法律顾问)、柯在铄(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诸桦(女)(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司长)、赵稷华(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葡方代表团团长:鲁伊•梅迪纳(联合国常驻代表),成员:努诺•洛雷纳(驻香港总领事)、若泽•恩里克斯•德热儒斯(1979—1981年任澳门经济协调政务司、时任葡卫生预防局局长)、若昂•德乌斯•拉莫斯(曾在葡驻华使馆任职)、卡洛斯•加斯帕尔(外交部计划和研究室顾问、总统民事办公室政研助理处顾问)、若昂•阿森桑(法律专家)。葡国驻华大使瓦莱里奥,对成为葡代表团成员很感兴趣,在中方的提示与谅解下,他被葡国任命为葡方代表团顾问,使葡方代表团成员由六位增至七位。

  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从1986年6月30日起到1987年3月23日止,历时近九个月,共进行了四轮会谈,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轮和第二轮会谈。这个阶段是中方代表团向葡方代表团提出谈判的各种协议文件草案,以及关于国籍问题的中方备忘录等文件,并就会谈总议程达成一致意见的阶段。此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会谈过程中,中方说,葡方听,双方没有争论和交锋。

  在这个阶段中,中方按照会谈前经中共中央批准的谈判方针、政策,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向葡方提交了中方为谈判拟就的各种协议文件草案以及关于国籍问题的中方备忘录,为双方在往后的会谈中就各文件草案的实质内容充分交换意见提供了基础。1986年6月30日到7月1日的第一轮会谈举行时,中方向葡方提交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主体文本草案;同年9月9日到10日的第二轮会谈举行时,中方向葡方提交了《联合声明》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的基本政策的具体说明》和附件二《关于过渡时期的安排》的草案以及关于国籍问题的中方备忘录等文件。葡方看后表示,中方对问题考虑得非常周到,文件写得十分清楚,暂提不出新的问题,同意以这些草案作为会谈的基础,并同意在下轮会谈中就草案内容作出正式反应。

  第二,就中葡会谈的总议程与葡方达成一致意见,为会谈确定了发展方向。在首次会谈中,中方便向葡方提出了对总议程安排的看法。中方认为,中葡会谈讨论有关问题的总的议程应该是:(1)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有关问题;(2)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的安排;(3)过渡时期的安排。葡方对中方的提议没有提出异议。报界评论说,由于双方在澳门的主权问题上早已有了共识,因而从首轮会谈起,很快就商定了会谈的全部议程,并就实质性的问题进行了接触,使整个会谈加快了步伐。

  第三,对葡国政界在会谈期间,散布一些与历史不相符合的有关澳门主权问题的观点和论调进行了驳斥,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政府在收回澳门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在第一轮会谈时,谈判双方都重申了在中葡建交时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达成的原则谅解,中方还阐述了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然而,葡国内一些官方人士却在此段时间里不断发表不同的论调。如葡内阁中主管澳门事务的内政部长梅洛在里斯本回答记者提问时,重弹澳门不是殖民地,而是帮助中国平定海盗有功而由中国皇帝赠予的,澳门的解决方式应与香港不同的论调。葡外交部政治司副司长等在与中国使馆人员谈话中,还主张将交还澳门时间推迟到2010年或2015年,并认为第三轮谈判应在里斯本举行。葡政界一部分反政府力量甚至反对葡与中国谈判交还澳门主权。针对这些情况,中方代表团团长周南在第二轮会谈时,进行了有力驳斥,进一步阐明了中国政府在收回澳门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此段会谈后,葡方代表团团长梅迪纳专门向中方索要中国宣布的将在本世纪内完成三大任务的官方文件。梅拿到这些文件后表示,这有利于他回去后向各方做解释工作。

  第四,就大体在1987年2、3月完成草签和正式签署《联合声明》的设想与葡方初步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在第三轮会谈后即宣布成立工作小组,以负责对双方的全部协议文件进行文字修订。工作小组将在周南11月中旬访葡后尽早开始工作。在会谈中,中方应葡方要求,还就中国缔结国际条约和协定的程序和中方对国籍问题的立场,向葡方作了说明。在此段的两轮会谈中,葡方未正式提出关于交还时间的建议,私下则表示待周南访葡时由葡国领导人提出此事,希望中方届时能作出让步,同意于1999年收回澳门。

  从这个阶段两轮会谈后双方代表团团长非正式交换意见的情况和葡国内反应来看,葡对中方解决澳门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大体上是满意的,也基本接受中方提出的协议草案;但对文件中某些问题的内容、排列次序和文字有补充或修改建议。葡方最关切的问题是,澳门过渡期的年限即归还的时间问题、澳门居民中持葡护照的数万华人的国籍问题,以及葡在澳门的文化、金融、经济利益问题。葡方的基本意图是,澳门问题的解决能使葡的国际声誉得到维护而不致“丢失面子。”第二阶段,为第三轮会谈和中葡工作小组就全部协议文件草案进行讨论、修订的这段时间。这个阶段是谈判双方就各项议程实质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交锋,对会谈的全部协议文件草案进行讨论、修订,并形成一个带括号(双方尚未达成一致的部分)的共同文本的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葡方改变了第一阶段毫无准备、完全由中方主导谈判的状况,开始与中方展开了要价较高的讨价还价,特别是在工作小组会议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方第三轮会谈的谈判方针是:先听取葡方对我已提出的各项协议文件的表态,促使葡方在解决澳门问题的各项实质性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明朗化,并力求取得一致意见。对可能出现的意见分歧,如涉及重大问题,我们将按中央批准的基本方针,坚持原则,说明道理。对葡方一些非原则性的、于我利益无损的意见,可视情况采纳。关于收回时间问题,此轮会谈中我不主动提出进一步讨论,可留待周南访葡时与其他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通盘加以考虑解决。

  在1986年10月21日至22日举行的第三轮会谈中,葡方表示基本同意协议文件草案的基本结构和大部分实质内容,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及补充意见和要求作澄清的问题。双方就工作小组一事达成一致,决定在双方政府代表团下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具体讨论和修订中葡双方会谈中所提出的全部协议文件草案。”然而,葡方对我收回澳门的时间等几个重大问题,未正式表态,他们希望周南访葡时能与葡国政府领导人直接面商解决。

  第三轮会谈结束后,中共中央同意周南应葡政府邀请于11月中旬对葡进行友好访问,除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一般交换意见外,将主要就澳门问题的几个实质问题进行磋商。葡曾企图将周南访葡作为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一轮谈判,以显示其在与中国谈判时获得比英国更高的礼遇。中方则强调周南是以副外长而不是谈判代表团团长身份访葡。这样既照顾了葡方的“面子”,又坚持了访问不作为澳门问题的一轮正式会谈的立场。

  1986年11月17日,周南以中国副外长身份对葡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分别会见了葡总统苏亚雷斯、总理席尔瓦、外长米兰达。苏亚雷斯在同周南会见时,提出澳门要有20年的过渡时期,实际上是要求到2007年,即葡侵占澳门450周年之际交还澳门。苏亚雷斯的表态,实际是葡党派矛盾的一种反映。中葡谈判开始后,葡社会党不愿看到社民党在澳门事务上处于主事地位,在政治上捞分。作为社会党人且主管澳门事务的总统苏亚雷斯,想在交还澳门时间问题上作出姿态,以显示总统及社会党在澳门事务上的发言权,以及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的立场。针对葡方的这一举动,周南与葡总统在奥伦宫会面后,便取消了在葡的参观访问计划,并在22日离葡之际,在机场对记者发表谈话,强调在二十世纪末之前,完成港澳回归祖国的大业,是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的意愿,亦是中国政府的决心。在我作出这一坚决表态后,葡谈判代表团中的社民党人私下称赞周南在机场的谈话立场。随后,葡政府作出反应,强调加强葡国与中国友好合作关系有“极大重要性”,软化了原有立场,并向我们作出友好表示。

  周南结束对葡的访问后,中葡工作小组便于1986年12月8日开始了协议文件草案的修订工作。工作小组先后举行了三个阶段的会议,到1987年2月27日止,除对附件二中的土地小组部分和有关国籍问题的备忘录,由于葡方迟迟不能交出其修改方案,而未能讨论外,全部协议文本草案均进行了讨论和修订,并得出了一个带括号(双方尚未达成一致的部分)的共同文本。

  从第三轮会谈到中葡工作小组会议,中方与葡方争论、交锋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关于中国收回澳门的时间问题;二是关于国籍问题;三是关于成立中葡联合联络小组的有关问题;四是关于土地小组问题;五是关于葡在澳门的文化存在问题;六是关于澳门货币发行的问题;还有关于主权交接的表述问题等。由于双方坚持各自的立场,特别是葡方采取得寸进尺的方针,从而使工作小组只好形成了一个有46处之多的带括号的共同协议文本,供下一轮会谈讨论、敲定。

  第三阶段,为1987年3月18日至23日第四轮会谈这段时间。这是双方审议协议文本草案,就协议文本的内容取得一致意见,去掉括号的阶段。这个阶段,葡方代表团成员在我方的积极工作下,感受到中方的诚意,与我们合作,促使葡政府在中方规定的时间内使协议最后达成一致。

  在第四轮会谈前,中共中央批准了外交部和国务院港澳办于1987年3月16日向党中央提交的第四轮中方谈判方案的请示报告。第四轮会谈的基本任务,就是取消协议文本中的括号。

  中葡工作小组的任务基本完成时,双方本应在这个基础上及早举行第四轮会谈,但葡方却以条件还不具备为理由,迟迟不愿确定第四轮会谈日期。1987年3月10日,葡方在未经与我商定的情况下,即派葡方工作小组来京,要求继续举行工作小组会议磋商,减少共同文本中带括号的问题,并称,葡方要待括号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交由团长在第四轮会谈中讨论。鉴于葡方提出这一无理要求,违反了双方原已达成的由第四轮会谈讨论带括号共同文本的协议,中方表示不反对开会,但重要问题只能留待第四轮正式会谈解决。这样工作小组遂于3月12至17日又举行了6天会议。3月14日关于召开第四轮会谈的新闻公报发表后,中方授权我小组成员正式与葡方磋商,以尽量减少协议共同文本中的未决问题。但由于葡方坚持无理要求,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双方仅解决了关于居民自由权利段落的表述方式和一些次要的文字上的问题。

  1987年3月18日举行第四轮会谈,双方都希望这是最后一轮的会谈。中方希望中葡协议能赶在3月25日开幕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达成草签,并正式签署。葡方亦有着早日达成协议的迫切意愿,另外,葡国国务会议在此期间举行,各政党在澳门问题上取得共识。

  第四轮会谈较之前三轮会谈的时间稍长,由3月18日至23日,开了3次正式会议。其间几次“趣剧性”的表现,诸如双方团长在会谈中分别中途离场,葡方团长突然取消飞返葡国的计划等,令外间有会谈峰回路转、扑朔迷离的感觉。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审议协议文本草案的一些技术性细节问题上,需要作出更细致、更全面的考虑,特别是在澳门回归的时间上、在国籍问题上取得谅解,达成一致,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1987年3月23日下午,中葡联合发表第四轮会谈新闻公报,宣布“双方审议了协议文本草案,就协议文本的内容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宣布联合声明将由中葡两国政府代表团于1987年3月26日在北京草签。中葡两国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谈判至此圆满结束,双方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历史性的使命。

  从历时近九个月的中葡会谈的全过程来看,中葡双方虽然在许多问题上有争论,有时甚至还较激烈,但从整体看,谈判的气氛还是友好融洽的。中方代表团团长周南曾引用唐诗“潮落江平未有风,兰舟共济与君同”来比喻中葡这次谈判,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葡两国在谈判中的关系。此外,谈判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旅游外交,非正式的私人会晤多。首轮会谈后,葡方代表团应中方代表团邀请,前往承德避暑山庄游览参观,第二轮会谈和第三轮会谈后,又分别应邀前往山东和长江三峡参观游览。这些被外间誉为“旅游外交”的作法,以及几轮会谈间的工作宴会和工作会晤等,构成了会谈外的“非正式会谈”。这不仅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了解,也促进了会谈的顺利进行,从而使会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总理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上签字,联合声明及其附件于签字之日起生效,澳门由此开始了回归祖国的过渡期。可以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署,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和“一国两制”方针在澳门的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文献》杂志授权发布)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澳门回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