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汉元专访:允许一部分节目“无聊”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8日15:28  南都周刊

  “永远不成熟”

  陈汉元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当时不少同学火热地谈恋爱,有人向他举报:谁跟谁谈恋爱,要受处分呀!他回答说,你就别管这事了,到我这儿为止。等你也憋不住恋爱了,也想别人举报你吗?

  “我最讨厌的就是搞举报。”陈汉元说。

  1961年,怀揣着作家梦的陈汉元,被学校的一纸急电分配到北京电视台(央视前身),成为这家单位的第100名员工。初期,陈汉元在新闻部做编辑,他的工作就是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稿件中,发掘适合拍成电视片的报道,改成解说词。

  陈汉元逐渐心生厌倦。“这算什么?一点没有自主性,创造性。”他所用的稿源中,有的稿子就是自己同学写的—这几乎是公开而被迫的抄袭,他感到羞辱。

  这样持续了一两年,他拉上摄影师,开始实地采访。1966年,他主创的《收租院》播出,成为当时自采类新闻中的代表作。这部国内电视史上的经典作品,创造了一个纪录:连播8年,作为电视片还多次在电影院放映。

  “汉元向来是有棱角的,超前的。”中国视协纪录片学会常务副会长朱景和这样评价。

  朱景和比陈汉元晚一年进央视,两人都在新闻部,做了一辈子的同事。他觉得,之前教科书总强调资产阶级新闻观与我们的区别,其实有点简单化了。二者对立中,也有相通的地方。而陈汉元在新闻理念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肯定共性的地方多,对立面少一些”。

  在周围人眼里,陈汉元是央视老同志中的“自由派”。

  比如,《新闻联播》报道某某领导到某国访问,某某同机到达。陈汉元质疑:同机到达是新闻吗?本来应该同机到达,却没有到达,这才是新闻啊。与其说这些信息含量不大的话,借此介绍一些更有价值的背景不是更好吗?又比如新闻中经常说:某某或某某单位做了积极的贡献—他就不明白:难道贡献还有消极的吗?

  这种大行其道的流行废话,麻木不了老爷子。

  即使当领导,他的发言风格也有点“离谱”。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做副主任的时候,有次开创作会,一位年轻导演激动地说,我们中心在座的都是精英,之所以拍不出好片子,是领导没有抓好!

  会上两天没说话的陈汉元,马上接上了茬。

  “您刚才说自己是精英,我承认,但我也是精英。为什么?我们父亲的那个精子,数以千计万计跑去找妈妈的卵子,在那个路上竞争得你死我活,就剩下我一个。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精英啊!”

  从某个角度说,有位领导可谓陈汉元的知己。有次,陈汉元跟这位职位很高的领导吃饭,对方兴致很高,话很多。陈汉元感到奇怪,就问,你在报上说的话,怎么和你现在不一样?领导反问:能一样吗?所以你呀,永远不成熟。

  名士风流

  挂在树上的苹果,一旦成熟就要掉下来,落在地上就要烂了。这样的成熟,有什么好处?这些想法,有时候让陈汉元觉得自己“像疯子一样”。  

  朱景和试图解析这个“异类”的养成。“经常去国外,交流的机会很多,对国内电视界存在的问题感触比较深,有点恨铁不成钢。”  

  “异类”,或许仅仅是陈汉元的一个侧面,在网络时代被急剧放大了。  

  “他喜欢直言,没有顾忌,这没错。”朱景和说。不过,像“央视再不改,就该关门了”这样的话,并非陈汉元的本意,而是网络对陈汉元的故意误读。陈汉元也觉得,自己对赵忠祥“出洋相”的评价,也被严重扭曲—讽刺意味多了,惋惜意思没了。  

  电视业内很多朋友对老爷子的印象是:善良谦和,才情张扬。纪录片导演梁碧波曾写了一篇关于陈汉元的文章,开头就是四个字:名士风流。  

  这位风流才子曾写下细腻缱绻的歌词:“孤独的我在梦里寻觅,不知道寂寞的你是否愿意牵着我的手....。.”蔡琴唱的这首电视连续剧《雷雨》主题歌,歌词就出自他手。  

  他还是广告策划的高手,他创意的广告包括:“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一溜儿的经典广告词。  

  “我是杂七杂八的都参与,不务正业的管理者。”耄耋之年,陈汉元如此自评。“这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想着挺好玩。”  

  陈汉元专访:允许一部分节目“无聊”起来 

  央视改版是被网络逼的  

  南都周刊:喻国明说,央视改版是因为10年的停滞不前,也有人认为是出于争夺收视率的考虑。  

  陈汉元:我觉得央视之所以要改,是形势逼的。一是来自网络的压力,网络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它体现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追求,就是表达权。电视做不到,网络做到了。我要说什么,表达什么,不用科长批准,连股长都不用批,我自己批准就行。  

  另一个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再也不可能生活在言论封闭、价值单一的环境里,要在世界舆论环境里站住脚,一定得改革。  

  南都周刊:之前为什么不改?  

  陈汉元:这个不一定是央视的问题。我在这个位置上,也可能这样想:不改,不会出事啊!你要是变了下,精彩了点,就会出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很容易形成这种观念。  

  新闻不要按官职排座次  

  南都周刊:有人调侃《新闻联播》结构是三段式:“开头说领导很忙,接着说人民很幸福,最后说国外很乱。”这种结构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陈汉元:天生如此。其实,不要先国内后国外,哪个最吸引人,就放开头。比如,台湾台风的问题,我觉得可以放在头条。这样做,台湾地区的、国外的观众看了,肯定也觉得不错。  

  南都周刊:领导人物的新闻编排,似乎是核心难题。  

  陈汉元:在《新闻联播》里,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太少了。我建议,真正的新闻放在《新闻联播》,不要按级别高低来排座次,应该国际国内一起排。可以新开设一个时段栏目,类似《情况通报》。工业农业的一般情况,某个部长到某个地方考察,又没有特别的新闻价值,就可以放在这里。  

  南都周刊:之前《新闻联播》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很多人把它当作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陈汉元:那应该是少数人。老百姓谁会来研究?老百姓看新闻就是看热闹。为什么有的会议新闻不爱看,因为它不热闹。热闹不是打架,可以是不同的观点交锋,谁买彩电是为了看彩色报告会?  

  电视节目要带给人快乐  

  南都周刊:选秀节目近几年很火爆,央视也在跟进。您怎么看?  

  陈汉元:中国的电视娱乐,不能低级,不能下流,不能庸俗,但应该允许一部分节目“无聊”。就好比“不以生育为目的的做爱”,你说它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但它给很多人带来快乐。  

  南都周刊:这次央视改版的宣传片,被指抄袭了BBC的宣传片,新闻栏目也跟一些港台的电视台很类似。您怎么看这种模仿?  

  陈汉元:如果不涉及版权问题,模仿一下,老百姓也很喜欢,这有什么不好。放着好的现成的路不走,非要自己去披荆斩棘,那不是傻冒吗?再说了,你封闭了那么多年,想弄个好的东西又不会搞,借用一下如果也不让,那可怎么办啊!不过,如果永远在模仿,就没出息了。  

  陈汉元主要作品  

  纪录片  

  担任纪录片《收租院》、《话说长江》、《话说运河》、《望长城》等总策划(或策划)、总撰稿。《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的收视率曾达到30%,即便近年荧屏最火的《士兵突击》、《潜伏》等电视剧,也难望其项背。《话说长江》做到了很多个“第一”:纪录片首次有了主持人;每周日晚的黄金时间播出,结尾使用“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评书式悬念。  

  电视剧  

  策划的电视剧有《北京人在纽约》、《咱爸咱妈》、《九一八大案》、《苍天在上》等。《苍天在上》播出后,收视率高达39%,几乎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一样。  

  作词  

  为电视连续剧《唐明皇》、《武则天》、《雷雨》、《嫂子》等撰写过主题歌歌词。  

  广告策划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些广告词都出自他之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央视 陈汉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