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龙寺活佛卖掉自家房屋为游客修厕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9日11:08  南方人物周刊
金龙寺活佛卖掉自家房屋为游客修厕所
藏戏正在金龙寺院子里演出。

金龙寺活佛卖掉自家房屋为游客修厕所
密修夫妻正搬着板凳准备去看藏戏。图 朱勇刚

  绿林气的活佛

  7月29日晚9点,屋里黑乎乎的,电灯不亮,女房东说风、光能发电设备坏了。正在微弱的烛光下发呆,突然日琼活佛进来了,说来看看我们。立即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他可是这儿最大的人物。

  日琼用不熟练的汉语和我聊开了。金龙寺大约是公元1842建造的。寺庙里存着一根老木梁,上面有“大清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匠工建造”等几个字的墨迹。建寺时,就修了现在这个四方形的围墙。有了寺庙和围墙,少数牧民们开始陆续在墙内建房,方便在冬季安置老弱病残。这就形成了寺庙旁最老的一圈住房,日琼和我都住在这个圈上。

  金龙寺共有3任活佛。第一任是青海来的喇嘛益喜多吉,第二任为班马吴周多吉。第三任活佛就是日琼,生于1943年。1958年藏区民主改革以前,莫斯卡境内的一切生命都得到爱护,包括旱獭。1966年后的“破四旧”运动中,佛殿做了公社仓库,僧人被遣散,寺庙失去了对牧民的约束力。60年代食品短缺,山下的嘉绒人和汉族干部常来打猎,寺庙附近的旱獭都被吃光了。直至80年代初,政府恢复了日琼的活佛身份。日琼开始主持金龙寺,还当选了莫斯卡的村长。日琼介入社区事务的管理后,爱护野生动物的传统也得到了恢复。老人们每天在拜佛转经之余,常会提着布袋,用糌粑喂旱獭。1999年,在日琼的推动下,莫斯卡村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

  日琼年轻时是个直性子,爱论理,敢打架。“四清运动”(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时,有人冤枉他拿了“五保户”的东西。“乡干部逼他做检讨,他拒绝,还和干部打将起来。3组的村民们老是不和,大队考虑到日琼的性格特点,就派他去做组长。日琼上任后,3组的牧业年年增产,酥油产量从年2000多斤增长到3000多斤。不过,他的暴脾气一点没改,谁出工偷奸耍滑,他就开骂。80年代,日琼先后任县佛协副主席、主席、县政协副主席。有了地位,他搞管理的想象力得到空前发挥。

  有一次,丹巴县政府几名干部到莫斯卡打盘羊,被巡山的金川县阿科里乡的牧民抓到,捆绑起来。县上要求放人,日琼不干,说:以前我们犯错,你们干部整我们。现在你们干部犯错了,我们照样收拾。为解救这几名干部,金川、丹巴两县甚至准备出动武警。一位县公安局的干部还告日琼想搞“藏独”。日琼回话说,派武警来可以,但我会把步枪送到省军区,让他们查一下枪的来源。这句话捅到了县上的软肋,原来这枪是从县武装部私借出来的,出警计划因此取消。被羞辱、痛打一番后,几名干部被放下了山。事件的性质很快得到澄清,丹巴县公安局送了一辆旧丰田越野车给日琼活佛,以此赔礼道歉。

  有一个日琼活佛无私的证据,不仅每一位游客都看得到,而且每天得用,就是厕所。现在的游客也许会抱怨厕所没门、没屋顶,不过他们一定得知道,这可是莫斯卡历史上的第一个厕所,是日琼活佛卖了房子盖的。2005年后,来莫斯卡的游客开始增多,每年都有上百人。牛场上的人是从来不用厕所的,但游客的抱怨传到了日琼耳中。2006年,他把自家的2间房卖了,换来一大堆木板,在围墙外的四方各修4个厕所。眼下,日琼只剩1间住房。他说那是第一任活佛住过的,比金龙寺的历史还要久,必须保留。

  为路颠狂

  放牛时穿上藏袍,念经时穿上袈裟。每位认识藏文的村民都可以披上红褐色的袈裟,成为金龙寺的扎巴,照样娶妻生子。这是藏传佛教红教宁玛派的习俗。宗教与世俗的力量,在莫斯卡村融合得如此完美,协力创造着这里美丽的人文。不过在某个时间点,以人作为托架的生命天平,也许会略微向某方倾斜。比如现在,2009年的夏季,村民们仿佛更加关心物质世界,随处可见躁动的热情。

  日琼活佛在祈福会上发了脾气,原因之一就是这次来念经的扎巴变少了。全村570多人,共有160多位喇嘛或扎巴。2008年夏来了130多人念经,今年只来了60多人。因处理修房子的事,42岁的桑依早上念经迟到了,被活佛打了一个大嘴巴。桑依现在笑着说,该打,不过迟到也是没办法。

  不仅念经的少了,看藏戏的观众也少了。一个边和朋友聊天、边瞅藏戏的青年说,每年都是这些内容,也没啥好看的。

  与念经相比,村民们似乎更热衷修房子。站在寺庙背后的山坡上朝定居点望去,只看见一片银灰色的“鱼鳞”,几乎没有间隙。像“鱼鳞”的是屋顶的“瓦”,用老熊沟垭口的片石做成的。房屋的样式还是大清朝的,可数量确是这些年增长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前,莫斯卡的定居点还是百年前的样子,以金龙寺为中心,两圈房,一圈墙。此后,零星的房屋陆续建成。2005年以后,定居点进入快速建房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白马丹增掰着手指头说,去年建了9栋,今年在建的有6栋,前年大概13栋。围墙内已经住了70户人,再没有空地建房了。还有50多户人没房子,住在帐篷里。村委会已在小河对面用矮墙圈了一块地,今后的房都建在那里边。

  2005年7月16日,莫斯卡村杀了两头牦牛,庆祝公路通车。为了修通这28公里的土路,莫斯卡人足足奋斗了4年多。

  公路的修通,让莫斯卡人对外界物质的需求欲罢不能。以前160多斤牦牛毛织一顶帐篷,就有了家。过去光靠牦牛从山下往上运物资,一匹牦牛只能驼100斤,牦牛队上山到莫斯卡村得3天。牦牛可以供给牧民一切生活所需,金龙寺指引着他们精神的方向,人容易满足。现在有公路了,一切都变了。没房的想房了,有房的想家具、想电器,想拥有山下人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医疗和教育。路使人渴望物质,对物质的渴望又使人更渴望路。这种渴望发展到2009年2月,终于演变成一场村民与县政府之间的博弈。村民强烈要求政府重建一条公路,线路改走磨子沟。 “县上说磨子沟公路7月1日就动工,现在都8月了,也没见个响动,村民们都盼着呢。”

  8月11日上午8点15分,我们4位游客从磨子沟徒步下山,全线47公里,于当晚8点30分到达县级公路边。这条路穿过原始森林,是莫斯卡村牦牛驼货的道,一般冬季才使用。沿河而下,地势平缓,百花争艳,森林茂密。这一路,绝无人烟,过了数不清的断桥和悬崖,脚走起了泡,疼痛难忍。于是想,莫斯卡村民的公路梦,何年才能圆呐。

  (特别鸣谢安多藏语翻译董周措小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藏区 牧民 定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