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岸政治炮兵的“心战”记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12:01  南风窗

  两岸政治炮兵的“心战”记忆

  本刊记者 钟岷源 发自厦门

  今年中秋前夕,马英九乘专机飞金门视察防务,首次踏上距金门本岛约11公里,与厦门岛相距3公里不到的大担岛,站于北山“心战墙”前,他静静地远眺厦门,身后的墙上,仍然醒目书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字,而在他的正前方——厦门海边的环岛路上亦有巨大标语“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历经风雨见证历史的“心战墙”、“大标语”,如今已成一种政治姿态和符号。

  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两岸对峙,厦门和金门的“广播大战”便是两边“心战”和“反心战”的手段之一。1953年3月5日,解放军在厦门角屿设立对金门广播组,半年后,国民党金门守军在马山设立对厦门广播站。从那时起,在最柔软的人心深处,两岸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是一个双方高层都极为重视的“第二战线”。毛泽东撰稿的《告台湾同胞书》通过角屿对金门反复播送;蒋介石视察金门,也专门跑到马山广播站和广播员合影,鼓舞士气。那时,除了广播“喊话”,双方还利用“空飘、海漂”,散发传单、物品,“攻心”无处不在。

  60年过去,当年出于冷战思维境况下的“攻心战”,亦随两岸关系的回暖热络,彼此从心战走向融合。为寻两岸“心战”的变迁轨迹,前些时候,本刊记者赴厦门采访当年当事人,听他们讲述生动的“攻心秘闻”。

  “政治炮兵”,厦门“喊话”

  一个甲子以来,大陆对台政策历经三次重大调整,但一脉相承。“第一次调整”之时,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的概念,却又主导“炮轰金门”。1958年8月17日,毛在北戴河“拍板”炮打金门。7天后,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万炮齐发,弹落金门,举世震惊。

  “与这场‘文打’的炮战相伴而生的,即是两岸之间‘攻心战’。”在厦门鼓浪屿泉州路的一座四层别墅里,主人吴世泽便是当年对金门广播的“喊话人”,虽年近八旬却身体硬朗,与本刊记者谈及往事,声音浑厚,思维敏捷。

  吴世泽当年的另外两位战友——陈菲菲和田万恭老人退休之后亦居厦门。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及,“厦金之间的有线广播,兴许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敌对双方‘广播喊话’。”

  “角屿是一座无人岛,距金门最近处1800米。广播组开始用的喇叭是美军舰艇之间喊话的工具,一个扩音器的功率是250瓦,我们把9个扩音器合成一个大喇叭后,戏称‘九头鸟’,这样广播起来威力无比,声音可传至10公里远的地方。”话语间,吴世泽还比划着手势。

  23岁那年,吴在部队里做文化教员。对岸金门守军70%的人是讲闽南话,而厦门驻军多半是讲山东话的南下兵员,吴土生土长,讲一口流利的闽南话,且在少年时去过台北,故此被调到广播组,成为用闽南语向金门守军广播的第一人。

  金门守军多半是国民党败退台湾时从大陆拉过去的“壮丁”,有的家就在和金门相距才3公里的小嶝岛。正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突然间两岸就“敌对”了,他们天天看到家门却回不去,这让他们“没什么战斗积极性”。

  另外,由于金门距离台湾本岛太远,又在两岸对峙的最前沿,不但服役条件艰苦,而且两年才能返台一次。对岸守兵的思乡思情心理,吴世泽看在眼里。“两地距离这么近,他不想听也得听,特别是金门的台湾兵在站岗的时候,一个人在海边孤零零的,最容易想家想女朋友了。另逢节假日,我们也搞一些有针对性的广播,问他们‘想不想家呀,全家都在吃年糕了,就缺你一个人呀’。”坐于本刊记者的对面,他描述生动,回忆当年。

  现年73岁,现居厦门莲前西路莲坂军休所的田万恭老人是吴世泽的多年好友,本刊记者约访他时,他刚从老年大学放学回家。

  他告知本刊记者,那时,他们还时不时搞搞“现场直播”,比如,看到金门守军开始修防御工程,挖坑道,就说“又挖工事啦,不要这么辛苦啦”;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就问金门沿岸的守军“有没有月饼吃啊”;有时天气不好,可能要下雨,从望远镜里看见金门守军晒着被子,马上通过广播对他们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而当年被金门“阿兵哥”称之为“梦中情人”的陈菲菲,因其天生一副好嗓音,这声音不知俘获多少“蒋军弟兄们”的心。她从1955年开始对台广播,当了32年的播音员,可谓唱了一辈子“对台戏”。

  聊及这些往事、趣事,年过七旬却依然神采飞扬的陈菲菲禁不住哈哈大笑,“我这辈子和金门国民党军弟兄们讲的话可能比和自己丈夫孩子讲的话还要多啊。”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她对30年前播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记忆尤为深刻:“1979年元旦,我们对金门播出《告台湾同胞书》,当时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变了,播出的内容也变了,过去播的大多是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和瓦解敌军的内容,可从那一天开始,中央提出要和平统一祖国。”

  陈菲菲对本刊记者说:“称呼也不一样了。在此之前,称对方为‘蒋军官兵弟兄们’,后来改称为‘亲爱的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亲爱的金门同胞们’。另外,播音的风格、语气也有很大的改变,上级有关部门对我们的播音提出8个字的要求,‘清晰、自然、亲切、动听’。原来我们播音比较铿锵有力,后来变得亲切柔和多了。”

  有线广播不仅“攻心”敌营,在自家阵地也产生巨大功效。“我们的大喇叭慷慨激昂,敌人的小喇叭蔫瓜歇凉”,“正义的声音翻山跨海,反动的呻吟无精打采”,广播用此话语在精神上气势上压倒了敌人。难怪,当时广播组的人在炮兵中间格外受到尊敬和欢迎,亲切地称他们为“政治炮兵”。

  “这叫法恰如其分啊。”30几年过去,吴世泽的另一战友周炳炎老人很形象地比喻说:“喇叭是我们的炮筒,宣传稿是我们的炮弹。炮兵有形的炮弹在敌人的阵地上开花,我们无形的炮弹在敌人心里边开花。你说,我们算不算特种炮兵?”

  随形势的变化,这些“特种炮兵”也渐渐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时任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宣布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这个全称也去掉了“对敌”,改成了“厦门对金门广播站”,并于1985年率先停播。随后金门解除“战地政务”,回归地方自治后,各播音站也宣告停播。

  敌台“央广”,覆盖大陆

  厦金前线的有线广播“互攻”之时,两岸后方则以无线短波“对抗”。此时,台湾“中央广播电台”(即“央广”)特设大陆广播部。该电台具有很强的发射功率,电波可以覆盖整个大陆。冷战期间,大陆所称的“收听敌台广播”,指的多是“央广”的广播。

  朱筱萍曾在“央广”担任播音员和编审员,据他向媒体介绍,“央广”对心战时期的广播节目有过精心设计。譬如当时有一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叫做“三家村夜话”,其宣传口号是“你想知道中共的内幕信息吗?请听三家村夜话。”

  这档节目基本是以戏剧的形式进行,当中有三个角色人物。比如,他们在一期节目中谈论教师的薪水问题,抱怨自己老领不到薪水,或者被打欠条。这时另一个“比较聪明、见多识广”的人就会发话,说如果怎样怎样就会比较好,就会解决这个问题。“表面上好像跟他在谈心,但是其实你要把你的心战目的包在里面。”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央广”使用一种美国生产的“360度旋转天线”,可以不定时、不定角度发射无线电波,甚至发射频率也可以随时更改。如果要对山东广播,把角度调到山东方向就可以了。这些设备,最初安装在美国军舰上。20世纪60年代美国转赠给台湾后,被安置于台湾中部的嘉义民雄,这里地表潮湿,地势平坦,是进行无线电波传输的绝好位置。

  对此电台的“攻心”手法,吴世泽知根知底。他告知本刊记者,“为扩大在大陆的收听范围,台湾当局想尽办法,当年他们投向大陆的传单,印上‘央广’的收听频段、书信联络方法以及暗号,还在空飘、海漂到大陆的物品里,塞进短波收音机,并帮你调好波段,捡到一打开就可以收听。”

  军人,更是“央广”攻心的重点对象,广播中对他们讲得比较柔性,不是那么刚硬,放一些音乐给他们听。还会强调:如果驾机、驾舰,或者携带什么文件投诚,就有多少多少奖励。规定甚至细致到驾驶米格什么机型,就会相应获得多少黄金。

  与此同时,“央广”还特别成立侦听组,专门监听大陆广播。侦听人员分成4班,每天从早上5点至凌晨1点轮班侦听大陆各省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台的对台广播。听完后,侦听人员要将每天抄录、装订成的印有“极机密”的《共匪广播实录》,提供给“总统府”、“情报局”等单位。这些情报人员最怕碰上“十一”国庆和全国“两会”,因为一到这时,上头就要求他们熬通宵,一字无误地听出上百人的姓名和职务。

  再后来,台当局掌握了一种新的“心战”武器,那就是邓丽君的歌声,例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歌曲,很多人从收音机里的“敌台”广播中听到她的歌声,尽管这个柔美动听的声音在当时被斥为“靡靡之音”,但这并不妨碍大陆民众对邓丽君的喜爱。当时甚至出现一句口头禅:“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老邓”指的是邓小平,而“小邓”则是邓丽君。“小邓”也因此获台“国防部”总政战部颁发的奖状。

  “央广”这个被大陆人熟知的“敌台”,在蒋经国后期开始转型、改制。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成为鼓吹“台独”政策的基地,2008年,马英九取代阿扁,收回“央广”主导权,昔日“反共之音”转变成今日推动两岸交流的“和平之音”。

  针对“央广”的攻势,1954年8月,大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开播。最初,对台节目做得生硬些,多为政治报告和口号。此问题后来被周恩来意识到,他在1972年8月提出两项改进措施:第一,增加天气预报节目;第二,节目结束时要说“台湾同胞,祝您晚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