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药物可延长艾滋病人寿命三十至五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1日10:05   BTV《天下天天谈》
专家称药物可延长艾滋病人寿命三十至五十年
BTV《天下天天谈》12月1日全景。

  BTV《天下天天谈》12月1日播出:艾滋病离我们还远吗?,以下为节目实录节目名称:

  嘉  宾: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吴尊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吴 昊

  主持人:姜 华

  编  导:段静欢  马 潇

  关键词:艾滋  同性恋  歧视  中医治疗 

  主持人:天下天天谈,天天谈天下,各位好,这里是《天下天天谈》,欢迎收看。今天是12月1号,也是世界第22个艾滋病日,所以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关注艾滋病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注意到,今天我们演播室有一些特别,我们两位嘉宾还有我,我们也都戴上红丝带,象征着防控艾滋病。可能对普通百姓来说,艾滋病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而且我们觉得艾滋病离我们大家还很遥远,但是近日卫生部通报的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人数的不断增加,所以我们国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还是存在的。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艾滋病疫情蔓延到了什么程度,中国艾滋病病人生存状况怎样,我们应该如何与艾滋病人相处呢,就相关的话题今天我们请到两位嘉宾,首先给您介绍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任吴尊友,吴主任您也是中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的第一人,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国艾滋病疫情是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而且是这种规模也是逐渐在扩大,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确切?

  艾滋病正向普通人群蔓延

  吴尊友: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感染艾滋病人的发现是在临床上面,我们从统计数字来看大概40%,新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来自于临床就诊,而不是以前我们所说的高危人群,像吸毒,同性恋,或者卖淫妇女,那么这些人可能以前有一两次危险行为感染了但是一点意识没有,现在临床症状出来了,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不是标记为高危人群的出现感染发病。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种说法还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可能艾滋病离普通人群是越来越近了。好,给您介绍另外一位嘉宾是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主任,也是战斗在预防艾滋病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吴昊医生,吴医生欢迎您。

  吴昊:您好。

  主持人:就您在临床第一线的观察,您觉得艾滋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吴昊:我想是不是就离我们比较近了,正像吴主任说的,现在正在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好预防艾滋病这种宣传。

  主持人:那么现在我们也通过一段小片,一段数字来了解一下艾滋病在中国到底蔓延到了什么程度。

  艾滋病在中国

  1985年,一位在华旅游的美籍阿根廷人因艾滋病发作死于北京,这一次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听说艾滋病这种疾病,那是一种比“癌”更加恐怖的致死疾病。不幸的是,从此,“艾滋”这个字眼并没有随着那位外国游客的死亡而在中国消失,1989年,首次发现艾滋病毒感染的中国人,1995年,大量农村卖血人员报告感染艾滋病。到200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艾滋病病毒传播正在从高危人群像一般人群扩散。截至2009年10月31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1万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万2323例;报告死亡4万9845例。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结果显示,截至今年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今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 

  中国艾滋病疫情有喜有忧

  主持人:吴主任,我看到有数据说,目前在全世界每天大概有八千人被艾滋病病毒夺去生命,目前在中国,这种艾滋病病毒传播蔓延的形势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呢?

  吴尊友:我们今年对全国的疫情情况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的话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艾滋病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延缓,我们看新发感染,每年都有新发感染,05年的时候新发感染是七万人,07年的时候性发感染是五万人,今年我们测算性发感染只有四万八千人。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抗病毒治疗。

  主持人:忧的是什么?这还是喜的方面。

  吴尊友:这还是喜的方面,抗病毒治疗是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治疗了,他们生命延长,生命延长以后,使我们总的感染数还是在增加。忧的是什么呢,疫情变得更加复杂,性传播为主要方式,像异性性传播占到40%多,同性性传播在这两年上升很快,像今年性发感染当中,33%属于同性恋当中,这两个加起来百分之七十多,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以后,防治的难度就变得更加复杂。

  男男同性恋传播方式更难控制

  在男男同性恋当中控制艾滋病难度比较大,这个群体他已经有很高的艾滋病知识了,他知道艾滋病怎么传播,怎么预防,但是危险行为很高,而且性发感染也很高,所以我们正在研究,对于这个群体怎么来控制。特别注意的是什么呢,中国的男男同性恋和欧美的不一样,他很多,绝大部分还是和女性结婚成为家庭,他们感染以后又使很多的女性处在感染的危险当中。

  主持人:我们知道吴大夫一直在第一线进行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我相信这也是一个非常艰难,充满了艰辛的这样一条路,不知道您还记不值得您诊治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的痛苦是双重的

  吴昊:我们从1990年设置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我们佑安医院已经有二十年收治的情况,第一例病人确实给我印象很深,当时来了呼吸困难,很难受,但是我感觉到他除了很难受以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卑感比较重。我记得有一个人说过,任何一个名人他走进医院的时候都会有自卑感,但是我想艾滋病的自卑感特别重,一个是他病情痛苦,第二个就是家里人和亲戚朋友把他抛弃了,就歧视他。

  主持人:其实世界上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所以从医生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病人的痛苦,还有面对病人离开的时候束手无策的遗憾,还有那些艾滋病的感染者们没有放弃,没有抛弃,他们也是用爱来面对社会,我们通过小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爱心家园里的艾滋斗士

  这些摄影作品都出自一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之手,作者叫小辉。在四年前,他被查出来感染了艾滋病。跟大多数感染者一样,小辉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但是,小辉最终阴影中走了出来。他现在在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做志愿者,负责咨询服务,协助更多的人能走出艾滋病毒的阴影。小辉所在的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第一家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非政府组织,目前,爱心家园”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800余人,拥有志愿者1000余人。而现在像小辉一样,在精神上战胜病魔之后,勇敢站出来做志愿者工作的艾滋病携带者,一共有五个人。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就来连线小辉,小辉你好。

  小辉:你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演播室小片里看到你拍的一些照片,非常漂亮,我想想问问你,在你近期拍摄照片当中有哪一幅是你最喜欢的吗?

  小辉:有一幅就是高山,上面有一朵云,大山的背景,上面飘浮一朵云。

  主持人:为什么最喜欢这张呢?

  小辉:因为这张它的景观,因为我们站山上那个点是很高一个点位,往下看连绵起伏的山峰,还有刚刚飘浮一朵云特别美。

  主持人:这幅照片非常像在飞机上拍摄的,而且看上去让人觉得特别开阔。

  小辉:对,这张相片考虑到,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山,因为山是高低起伏,我们在山上每一个点,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事情也不一样的。

  主持人:我知道你现在在做志愿者,我觉得能够做志愿者,首先要战胜自己,不知道你最难过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战胜的?

  小辉:我最难过的时候,就是刚刚确诊的时候,首先因为那个时候对艾滋病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自己感觉好像是生存的时间很短暂的,是那样的一个思想。后来经过医生大夫,咱们志愿者的帮助,一点一点了解艾滋病知识,了解认识很多同伴的朋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很漫长,是可以预防的,可以药物治疗的,后来一点一点从心里上一点一点能走出来,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主持人:好,谢谢小辉,谢谢你接受我们的连线采访。

  小辉:好的,不客气。

  主持人:在我看来像小辉这样的人既是病人也是斗士,通过他们不断努力渐渐改变艾滋病患者在社会当中一种状态,接下来连线爱心家园另外一位志愿者小段,小段你好。

  小段:你好姜华。

  主持人:你现在主要做什么工作?

  小段:现在在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做一些教育工作。

  主持人:刚才我看到在爱心家园里有很多恬园的照片,上面画了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告诉我们那些是什么?

  小段:可以,我们首先先看见有一棵大树,过去有一个传说,说你有什么压力可以对大树说,大树会给你守这个秘密,而且不会暴露出去,所以我们有一次搞活动的时候就弄了这棵大树,让他们感染艾滋病之后的一些心声写出来,等到他们过一段时间,或者是某一天艾滋病可以攻克治愈的时候,他们返回头来看一看自己写的这些东西是怎样从人生转折点,感染艾滋病这个特别大的转折点是怎么走过来的。

  谈艾色变已成过去

  主持人:好的,谢谢小段,谢谢你接受我们的电话连线,再见。其实我这手里还有这样一份数据,11月27号的时候,中国首部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的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在知晓感染者身份之后,有四分之一的工作者,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政府官员和教师都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让我们想到对消除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刚才我们也介绍过,吴主任是干预艾滋病第一人,不知道您在最早进行干预的时候,是不是也受到过歧视?

  吴尊友:应该说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对艾滋病的认识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像89年刚刚出现艾滋病爆发疫情的时候,专家到基层去开展调查,当地的政府专员都不敢和艾滋病专家握手,怕握手传播,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宣传,大家对艾滋病有比较准确的认识。你像我们领导人也出面,我们的大明星也出来做宣传,还有我们很有名的篮球明星叫约翰逊,他自己就是感染者,他以自己现身说法来告诉群众艾滋病不可怕,这种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刚才讲的那个报告,就是如果你没有接触过艾滋病,第一次接触还是有一些。

  主持人:心有余悸。

  吴尊友:没错,但是接触了以后,有了第一次以后,接触长了慢慢慢慢能够认识,你从认识,当你真的从心里面能够理解,到你的行为能够接受,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的确是这样,我手里也有一份艾滋病病人的手记,叫《最后的宣战》,他是在2001年在于网上公布的,这个手记的作者叫黎家明,在一次不洁的性行为过程中他感染了艾滋病,下面我们摘录了一段文字给大家念一下。黎家明是这样写的:

  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这种疾病的可怕,100%的死亡率让人绝望。但最可怕的是,你无法向你周围的人坦白你的病情,甚至你的亲人和朋友。他还曾写到:如果有一天我去理发的时候,可以坦然的对理发师说我是艾滋病患者,请你小心。那一天就是我们的节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艾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