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汉语受到世界普遍重视 和平走向各大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9日11:22  中国青年报

  就这个话题,美国南卡大学英语系主任瑞文斯发表意见说:“英语、美式英语有区域性。英国的殖民地时期是历史。美国也是殖民地,小的本土语言在消失。语言和文化有关联,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语言对文化了解有帮助。共同语加强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应该在保持母语的同时又学习多种语言,去了解别人。”

  南卡大学默尔商学院负责人戴维说:“现在许多美国人学汉语,南卡本科生有汉语项目,18岁到22岁的学生对中国感兴趣。我们商学院大部分学生愿意来中国企业工作。不管你是否学汉语,你肯定要和亚洲打交道,和中国打交道。”

  “中国非常重要。美国人刚刚开始了解中国的重要性,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

  “中国非常重要。美国人刚刚开始了解中国的重要性,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南卡大学教务长阿米瑞德斯博士进一步提出,“美国大学没有很好准备,诸如师资、诸如……”

  问题就这样提出来了。现有的汉语国际教育规模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汉语教育需求。俄勒冈州议员朱利叶斯·柯普尔从小对中国感兴趣。在大学学了一点汉语,又到中国学了两年。但他恳切地说:“俄勒冈州许多人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孔子学院非常重要。”

  有需求就应该有服务。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表达了这样的理念:竭诚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服务。只要有要求就应予满足。

  中国也的确需要世界的了解。中国政府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于2006年在北京德胜门外建起了孔子学院总部,服务全球汉语国际教育,推动中华文化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各国官员和大学负责人纷纷参观中国国家汉办,积极商议共同开办孔子学院事宜。

  热心的俄勒冈州议员朱利叶斯·柯普尔在孔子学院总部“看到了汉字的发展和中国的文化历史”。

  “印象深刻。”他用汉语回忆说,“了解到明尼苏达州有12间孔子课堂,我们当场表示要建12所孔子课堂。所有的汉语教学项目、文化交流项目,都会得到我们州的支持。因为位于西海岸的俄勒冈州和中国合作处于领先地位。”

  俄勒冈州另一位年轻议员克利斯·伊德沃茨表示:“我们要建立更多的孔子课堂。我们不想做第二、第三,我们要做第一。我们要支持打造美国第一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我们也鼓励企业学习中国语言文化,更好地促进两国贸易发展。”这位议员顺便表示,“我已经在俄勒冈大学报了中文班,希望5年至10年以后能流利地说汉语。”

  在2008~2009年的这段时间,密歇根州一下子冒出4所孔子学院。记者问:不嫌多吗?不重复吗?西密大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麦克劳博士回答说,4所孔院差不多同时成立,反映了密歇根州的发展程度。每所孔子学院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办学特色。底特律大学准备在城市推广汉语教育,密歇根艺术大学侧重教育理论、教学法的研究、教材的更新,密歇根州立大学侧重网络教学,西密大支持中小学的汉语教育。

  看来美国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西密大尽管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为了促进本地区中小学汉语教育,不满足于仅在东亚系设立汉语部,仍努力为该校孔子学院的建立提供各种条件。今年11月23日,该校举行了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办的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该校东亚系主任王晓钧教授担任第一任孔子学院院长。

  “缺一个,我还没去过中国”

  本世纪头10年,汉语受到世界普遍重视,和平地走向各个大洲,但国际汉语教育并非自今日始,多年来,人们总能在世界某个角落听到几句汉语,就如惊鸿一瞥。

  汉语走向东南亚,带着自身的苦难辛劳。讲汉语的人,以特有的勤奋推动当地经济尤其是农业和商业发展,和当地民众血脉交融,润物无声。

  一个半世纪前,汉语被许多劳工带到北美洲,经历了百年血泪屈辱。讲汉语的人,不少死在远渡大洋的底舱,他们在异乡几乎被风雨抹平的坟茔边,出现了横贯北美的铁路和连通大洋的运河。

  在南美洲国家秘鲁的首都利马,你能看到数以千计的中国餐馆,“炒面”、“白菜”、“饺子”、“米饭”等相当数量的餐饮类语词,已经汇入当地的词汇系统,甚至有当地的中餐馆的招牌,直接就叫“吃饭”。

  许多年来,各地华人社区在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也在向后代教授汉语,少量中小学开设汉语课。这种教育或自生自灭,或经营平顺。

  记者2005年8月随哈尔滨电视台《睦邻》摄制队来到印度加尔各市答塔坝华人聚居区的全印最后一所教授汉语的学校——培梅中学。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使该校的教学内容、传统宣传内容原样不变地保留下来。学校大厅里的标语是“礼义廉耻”,孙中山和蒋介石的画像并排悬挂,已经陪伴过四代人。该校小学部的教室里,一位老迈的先生坐在木凳上领读:“……山是栗(绿)的,水也是栗(绿)的”,几十名华裔幼童齐声复诵:“山是栗的,水也是栗的。”

  在加尔各答,还有另一些汉语的零星留痕。1950年代在北京大学学过5年汉语的比·西·班纳吉老人,曾参予过中印边界谈判。他说:“在印度能讲汉语的人不多。现在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一天比一天增多,汉语人才也需要得更多,印度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当记者请老人对着摄像机镜头向当年北大的老师同学问声好时,老人说:“我想再到中国,回北大看看。我想念他们……”随即泣不成声。

  不过,老人可能不会想到,两年后,印度尼赫鲁大学同北京大学、印度韦洛尔科技大学同郑州大学联合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本世纪在高校开展汉语国际教育较早的国家之一,就连他们的总统,都可以用汉语作大会发言。

  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东方学系主任努尔诺莫尔教授说:“我们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是教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语言的重点大学。我们东方学系教授8种语言,学汉语的学生最多。目前有200多个学汉语的学生。今年58个学生毕业。我们的毕业生有的在驻中国大使馆工作,有的在‘上海合作组织’工作。哈萨克斯坦现在可以说是汉语热,许多人都想学汉语。我们扩大了招生的计划。”

  法蒂玛教授是哈萨克斯坦劳动和社会关系学院东方学系系主任,曾到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学习,喜欢跟着磁带唱中国歌,包括邓丽君的歌。她花了两三年时间写了一本书——《中国:传说和真相》,介绍中国人的性格、中国菜和中国幽默。

  1993年,法蒂玛在新疆大学遇到学俄

  语的中国男友。“以后他就到哈萨克斯坦来了,找我来了”。她送给记者一本书《现代汉语交际教程》。这是哈萨克斯坦国内第一部汉语教材,书的另一个书名是《我们一起来学汉语》。

  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东方学系五年级学生萨尔谢姆别阔夫接受采访时说:“我的中国名字叫成龙。今年五一节我去了哈尔滨。我觉得中国在发展,潜力很大。我想将来工作在外交部,或者工作在大使馆。”

  “成龙”的同学达乌果娃很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的汉语名叫“张咪”。

  “张咪”每天看书看报纸,每天上网,了解中国的情况。她认为每个民族的道德说起来都是一样的,“如果你要当好的人,那么你就要当‘君子’”。

  有人问:“如果你学了中国语言、中国历史、中国音乐,还缺什么?”

  “缺一个,我还没去过中国。”她说。

  “孔子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帮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球化的概念”

  汉字是象形文字,好说不好写,会说不会写。常用的几千汉字会造成相当大的学习难度。但在许多场合,汉语学习可以是快乐的。

  南卡大学校园如画,高大树木间的草坪上,该校学生马达凯给记者唱了一首周华健的《朋友》,还读了一段汉语绕口令。黑皮肤的女生罗斯自己用汉语写了一首短诗,参加诗歌比赛,这是首爱情诗:“我的男朋友很好看,也很机灵。我跟他有一样的个性。虽然他住得不近,可是他经常在我的心。”

  图书馆的台阶上,还有一群学生穿上中国各民族服装,排练合唱《我和你》。站在后排的高个儿男生杜华伦,今年暑假曾到中国地震灾区汶川担当志愿者。他走进许多小学,了解灾区情况。他带去美国孩子写给灾区孩子的信,又带回灾区孩子给美国孩子的信。回到学校后设立了基金会,为改善汶川学童的教育条件募捐。另一位汉语名叫苏宁的女生则到上海为世博会的筹备工作当志愿者。

  草坪上,一个汉语名叫文大海的学生闪转腾挪打了一趟长拳,然后平息收式。小伙子跆拳道和拳击都学过,但他说:“太极拳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我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正在寻找这种力量的来源。”

  剪纸、包饺子、包元宵等杂七杂八的民俗,已经走进许许多多接近汉语的外国人的生活。南卡大学默尔商学院负责人戴维说:“了解语言,文化、生活方式是重要的一方面。了解尊重别人的文化,是双方受益的事,同时也让文化碰撞。”夏威夷大学对东方、亚洲、中国的文化很注重。学生今年用英语排演了《白蛇传》。

  当然,影响永远是双向的。你来我往,双方受益,是近年汉语国际教育的常见色彩。

  走出去,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本文开头提到中国的“教”字现象,几乎是所有在中国教汉语的人来到国外感觉最突出的问题。

  南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臧清、波州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美如等许多教授无不深感,中国国内教法完全不能适应汉语的国际教育。走出去,才发现国内闷头编的成百种汉语国际教材完全不适用、不管用、没法用。刘美如院长索性根据当地学生情况自编教材出版使用。各地孔子学院积极进行“三教”实践,涌现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之道。

  波州大中小学汉语师资培训主管吕丽娜长年培训当地汉语教师,她对比当地高科技条件下教师自己做PPT智能板课件、演示观摩为主等做法,列举中国几十年来教法呆板落后、课堂管理观念陈旧等明显差距,干脆提出,“希望中国将外派教师的培训放在国外,在国内培训没用”。

  有些事看起来是我帮你,其实未必不是你帮我。10月份,南卡大学“中国电影中心”揭牌。该校孔子学院看好图书馆的良好管理和数字化转换能力,在此建立了“中国电影中心”。这事得到中国驻美大使馆的高度赞同和倾力支援。

  使馆文化处赠送给中国电影中心700部珍贵的中国电影拷贝。南卡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玛丽安·菲茨帕特里克在年度经费减少50%的情况下,拨出15万美元建造恒温恒湿的胶片仓库。她说:“电影结合艺术美学和文化,不光是电影方面师生有兴趣,文理学院的教授都感觉到受益匪浅。”

  大学图书馆馆长托马斯·麦克纳利也说:“中国电影中心建在南卡大学只有好处。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整理中国电影资料。中国电影中心的资料将来会向社会开放。现在正在做数字化转换。转换前,群众可以来看,也可以巡回展映,胶片也可以复制。数字化转换后,还可以建立网站频道。”

  对汉语来到身边,国外许多有识之士表现出平和包容的胸怀。南卡大学英语系主任瑞文斯表示:“美国是熔炉式多民族国家。文化来自世界各地。美国对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兴趣。”

  南卡大学校长哈瑞斯·帕斯提德斯以“创新治校”著称,他说:“创新必须有一个文化背景,中国历史文化对创新性非常重要。我希望南卡能利用孔子学院,带给南卡大学的学生一个更开阔的世界观。”

  波特州大副校长盖尔·赖茨说得更实在具体:“中美关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可忽视。因为其中有误解,会影响美中关系。不要因对文化不了解引起误解。我们在大中小学开展领航项目,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一门汉语教学,重要的是,对于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中美世世代代永远友好下去,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鼎力支持孔子学院和中国电影中心的南卡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玛丽安·菲茨帕特里克,曾热情邀请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观看美式足球,在她看来,这类似于“中国人希望美国人了解京剧。”。

  “有人说,美国南方的美式足球是一种宗教,所以想让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享受一下这种感觉。比如,一个家庭全家都去,不会错过一次比赛。比赛之前,提前4个小时在餐厅里聚会、喝酒、吃饭,是一个耗时很长的重要活动,而且是很多人在一起聚会的活动。孔子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帮助我们的学生得到全球化的概念。”她说。

  今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时表示,美国近年将向中国派遣10万留学生。

  同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维杰夫的会谈中,双方再次申明办好明年俄罗斯“汉语年”活动。

  这并非巧合。同月,从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第36届年会上传来消息,该会议表决通过《“。中国”等非英文域名后缀快速通道实施计划》,汉语网民将用中文域名无障碍上网。

  12月10日,第五届孔子学院大会也将在北京开幕。来自6个大洲的数百位孔子学院院长济济一堂。风云际会,四海融合,八面来风。汉语敞开平等、平和、平实的胸襟,缓缓远行。本报记者 叶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话 汉语 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