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昭方是如何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6日10:53  新民周刊

  陈昭方是如何炼成的 

  “如果这些事情最后没有扯出陈昭方、龙小乐,他们现在应该会平平安安直到退休了”,多位武大老师向《新民周刊》记者感叹。

  出身湖北京山县宋河镇清贫农家的陈昭方,在1970年,被认为是踏准了时代的拐点,他幸运地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1974年,24岁的陈昭方从武汉大学襄阳分校政治经济系毕业,被留在武汉大学本部工作。

  从1974年至1994年,陈昭方在武汉大学经济系(武大经管学院前身)一干就是20载,先后担任该系10年党支部副书记、10年党总支书记。

  陈昭方长子的一位高中同学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他们念中学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陈家与武大普通老师家庭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陈家比普通老师“房子大一点”,而陈昭方夫妇当时“穿得都很朴素”。

  上世纪90年代初,商业化浪潮也开始冲击这座珞珈山麓的百年名校,那时一进武大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大农场”,墙上写着“出售特种蜗牛、白蚯蚓、鹌鹑”的标语。

  陈昭方的崛起被认为是既有时代因素,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1994年对于陈昭方而言,是人生中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他的财经背景也成为助力。这一年,陈昭方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正处级),升任武汉大学总会计师(副厅级),作为武大总会计师,陈昭方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校长管理财务”。

  在武大总会计师的职位上,陈昭方又一干多年。1997年,他擢升为武大党委常委、副校长,依然兼任武大总会计师,协助校长管理财务。

  2000年,陈昭方成为武大“基础建设委员会”主任,武大前校长侯杰昌曾对媒体称,陈昭方“7年管基建”,当时武大建文科区,学校的后勤、规划、基建归不同的副校长在分管,“造成诸多不便”,基建委员会由此诞生。直至2003年,陈昭方平步青云,被中组部任命为武大常务副校长(正厅级)。

  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类似武大这样的国家重点高校,其收入来源亦开始走向多元化,国家拨款投入仅为其中一项。以2000年为例,当年国家给武汉大学拨款16296万元,仅占同年该校总收入的35.92%。

  这段时间,也是武汉大学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2000年,历经四校合并的武汉大学规模迅速膨胀,基建规模也不断扩大,后勤领域被铺成一个错综复杂的大摊子。一项数据显示,至2006年,武大共计完成102项基建工程的论证、设计和82项基建工程的施工任务,合计投资超过9.8亿元。

  一位武大经管学院老师形容出事之前的陈昭方,在武大“权倾一时”,是名副其实的“铁帽子王”,“他站在了教育产业化的门槛上,也成为教育产业化的直接受益者”。

  而另一位与陈昭方熟识的武大老师则称,陈昭方“并不如外界所想象的权势那么大”,因为武大后勤部门关系纵深交错,“有时即便是陈昭方交待下去的一些事情,下面也不一定就照办”,陈昭方同这位熟识人士偶有感慨,“副手难当”。

  多位与陈昭方熟识的人士向记者评价,陈“工作努力”,“有能力,有能量,有人脉”,并且“为人谨慎”。在陈事发前,当地银行系统人士曾评价陈昭方是“攻不破的堡垒”。此外,陈昭方被认为是“有点怕老婆”,陈妻原是农村供销社业务员,后来先后在武大经管学院办公室、武大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过,一位知情人称,陈妻作风强势,陈昭方对她一直“很忍让”。

  上述陈昭方长子的高中同学告诉记者,陈昭方有两子,陈的长子如今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念书,陈的次子从清华本科毕业后又在清华念了半年硕士,之后转入武大法学院学习,硕士毕业后在北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部工作,陈昭方事发后,其次子回过一次武大。

  静水流深。这座饱经沧桑的高等学府在后勤、基建方面的问题也渐露端倪,相关领域负责人成为工程承建商、包工头的“重点公关”目标,铁证如山之下,几位主管干部相继落网:原武大资产部部长、采购中心主任成金华在其负责武大设备采购及工程发包工作中,先后多次收受 12 家供应商贿赂共计人民币 40 多万元,2005 年1月被判处徒刑 6 年;原武大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的朱山河因为在任职期间,利用全面负责后勤服务集团行政管理工作的职务之便,先后收受业务往来单位有关人员给付的贿赂20多万元,2007年1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原武大后勤服务集团副总经理何力兼任“武大教职工校外住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期间,收受贿赂60多万元,200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半。

  武大后勤系统一位中层干部向记者反映,武大当初修建的高23层的弘毅大酒店盖好之后,最开始是由武大基建处来装修的,但分管基建的陈昭方明确指示要交给武大后勤部门来负责,后来负责装修的时任武大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的朱山河,“在工程施工中出了事”。

  相比陈昭方的如雷贯耳,武汉大学的许多老师对于龙小乐至今感到陌生,记者接触到的几位武大教授直至龙事发之际,才将这位微微谢顶的校领导与媒体公布的照片对上号。

  曾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的龙小乐,于2000年8月武大四校合并后始任武大副校长,负责行政,分管后勤工作,2003年后转任武大党委副书记,工作重心调整为党务。2005年10月,龙始任武大党委常务副书记。

  一位与龙小乐相识的武大老师称,龙平时给人的印象是,“按时上下班,社会活动少”,而龙的一些学生则评价他“为人和蔼”。

  此前陈、龙二人之间的关系,被一位与两人都相识的武大老师形容为“见面点个头而已”。为何陈、龙案几乎同时爆发?

  一个消息称,龙小乐在分管武大后勤工作期间,曾介入巴能军投资的弘博学生公寓项目。

  随着武大的三、四号人物、主管后勤工作的干部以及商人巴能军的逐一落网,所揭开的这所高等学府权钱交易、后勤腐败盖子,引人深思。

  压倒骆驼身上的稻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俩出事,是早晚的事情”,对陈昭方、龙小乐案,一位在武大执教多年的老师如此作评。一个鲜明的对比是,相比武大行政系统的“铁板一块”,私底下武大的老师们对于武大后勤及管理部门的指责与非议,势成“井喷”。

  武汉大学教授吴意梁(化名)是最早向中纪委及相关部门举报陈昭方的人士之一。2004年,在陈昭方身任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之际,吴意梁就向相关部门反映了关于陈昭方的一些情况,吴意梁希望相关部门“及时派工作组来彻底处理清楚”。

  吴意梁向《新民周刊》记者提供的一份举报材料,涉及陈昭方的多方面“问题”。

  其中一项称,陈昭方掌握财务后勤部门后,“曾把武大珞涵屯教工家属区房屋建设工程发包给一位前任校长的内弟,其内弟转让给他人,陈从中收取好处费几十万元”。

  吴意梁还反映,“陈昭方从80年代中期以来,从他担任武大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开始,每年都为他的亲朋好友、为省市官员本人或子弟报考武大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走后门,违反原则批条子或亲自找有关人员联系(指示),降低分数录取或免试,他个人则捞取经济上、有人脉上的好处”。

  此番陈昭方的落马,让吴意梁深信,中纪委、湖北省纪委等有关部门已经接到了他当年的举报材料。但吴意梁担心,鉴于陈昭方在武大经营多年,“他笼络了一部分人,至今余威犹在”,所以举报人目前依然顾虑重重,“我们害怕报复,至今不敢用真名反映实情”。

  在陈昭方、龙小乐落马之后,武汉大学后勤部门成为不少武大师生攻击的“靶点”。“现在暴露出来的案子,只是冰山一角”,多位武大老师向《新民周刊》记者反映。

  压倒骆驼的稻草,积压已久。事实上,在武汉当地闻名的“珞桂小区事件”,被认为是武大腐败案的一根导火索。

  位于洪山区原武汉市无线电电表厂内的珞桂小区是当年武汉大学为了落实高校住房改革政策、实现校内教职工住宅外迁并改善教职工住宿条件的首个市场化运作的教师小区。

  当年,武汉大学选择了由社会资本联合参与的承建模式,珞桂小区由武汉大学与一家并不知名的“湖北新纪元实业有限公司”开发承建。

  入住珞桂小区的武汉大学教授李相如(化名)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根据武大的老师们与开发商所签订的协议,本来珞桂小区应该在2004年7月31日交房,但开发商拖至当年12月份才让老师们拿到房子。等到交房之时,老师们发现“每栋楼都有裂缝、渗水等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其中11栋的外墙裂缝“从一楼一直开裂至七楼”。本刊记者在珞桂小区亦看到,该小区多处楼宇外墙出现渗水而致的黄色斑块。

  其后,300多名武大老师愤怒了,他们联合起来,一部分人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还有一部分人申请武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

  诡谲的是开发商的身份。等到律师介入对开发商背景的调查后,武大的老师们才发现,原来珞桂小区的开发商,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湖北新纪元实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李伯伟,就是原武大人防办主任程发明之妻。

  李伯伟本人原是武大后勤部门的一名仓库保管员,而珞桂小区的开发工作正是由武大后勤保障部负责。一名参与当年状告珞桂小区开发商的武大老师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实际上,主持新纪元公司工作的就是程发明,每次开庭被告方来的代表也正是程发明本人”。

  李相如教授告诉记者,武汉市洪山区法院一审后判老师们胜诉,对方申请上诉后法院发回重审,但4年多下来,法院的重审结果至今未见分晓;而4年前武汉仲裁委员会就做出的仲裁也执行不了,“当老师们要去申请强制执行时,开发商就放话威胁,说要卸胳膊、卸腿的”。

  与此同时,一封落款为“武汉大学珞桂小区全体业主青年教工”的信件也被递交至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组。

  2004年10月24日,一批神情焦灼的年轻武大教师在历史悠久的“国立武汉大学”牌坊下集体维权,“因为一直得不到处理,到那时老师们已经没有办法了”。之后,校领导将他们接到办公室面谈,时任校党委副书记的龙小乐曾当面承诺,会“给老师一个交待”。约在2001年左右,也正是龙小乐与这些青年老师们座谈兴建武大教师小区的相关事宜。

  之后,武大校方与政府派代表组成调查组调查过珞桂小区的问题,但李相如称,“老师们至今不知道调查结果。到了现在,老师们的心都凉了”。

  《新民周刊》记者拿到的一份《定向开发教师小区协议》显示,对于珞桂小区,“购房均价未减免前暂按甲(新纪元实业有限公司)、乙方(武汉大学)议定的下列价格收取”、“购房均价待政府减免落实后甲、乙双方将根据减免的有关收据共同核定”。

  李相如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政府对于教师小区有一系列的优惠减免政策,而当年老师们按照约1700元每平方米交纳的购房款,是未享受政府减免政策的价格(当年武汉房屋市场均价约为1500元至1700元),实际上,这部分政府给予珞桂小区约270万元的优惠,“被开发商所侵占”。

  而相关人士称,当年程发明拿到珞桂小区的地时,由于手上缺乏资金,便求助于时任武汉大学出版社社长的江建勤,江挪用了出版社约2000万元的公款,存入银行并以此为抵押贷款给程发明。程发明为此送给江不少“好处费”。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武大 腐败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