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格平:为了记忆的山水
1972年,曲格平去斯德哥尔摩开会,将《人类环境宣言》带回国,同时也带回了“环境保护”这个词。如今旧事重提,谁又曾记得“环保”比改革来得更早
提名理由
在环保界,他成就了多项第一:中国第一位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代表,第一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他一直构筑着中国环境法体系,心目中最大的使命,就是“让自然有法保护”。他被外界称为“中华环保第一人”、“中国的环境保护之父”。
人物简介:
曲格平,教授,世界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名誉院长。
他是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创建者和最初领导人之一。
言论:
“25年我们的环境指标从来没有完成过,大体上我可以说这个话,从来没完成过,但是这个话没有人讲啊。”
——(2006年,一场十多年未遇的沙尘暴席卷了北京之后,曲格平说。)
本刊记者 / 刘炎迅
曲格平最近很少会客,但稍有精神的时候,他就会和身边的人聊聊正在写的一部书,那本书的题目暂定为“中国环境保护30年”。
30年,这也是曲格平进入环保这一行的大致年轮。
退休后,他组建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那是1993年4月,那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基金会,一个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在基金会的办公楼里,挂着一幅“中华绿色版图”,是曲格平亲手制作的。他身边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个80岁的老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让版图上的绿色更多一些。
曲格平被提名为《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环保人物,这让他感到开心,他说,任何时候,任何机会,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去关心环保,就好了。
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他一直这样做着,推动了一部部环境法案出台,他说,让自然有法可依,这是最大的事情。
环保第一人
曲格平最初的环保念头,萌生于自己的家乡。
他出生在泰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家乡很美,高山、寺院、松林、绿水,还有一座被人们称为“晒书城”的孔子庙。
关于童年最多的记忆,构成一幅清新素雅的山水画。12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光都是消磨在家乡的山林里。
1962年时,曲格平32岁,又回了趟家,看到的景象令他痛苦不堪。那时候破四旧,山寨没了,庙宇毁了,松林砍了,晒书城也消失了。很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这些,依然痛心不已。
“与自然和谐共处,把美好还给人间。”从那时起,他就在内心里埋下这样的种子。
7年后,曲格平调至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负责环保工作。彼时,他并没有想到,自己致力于环保的漫漫长途开始了。此后的岁月里,他创造了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位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首席代表;第一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中国第一个联合国环境大奖和国际蓝色星球奖获得者……
很多人称曲格平是“中华环保第一人”“中国的环境保护之父”。他却说,“我只是参加中国环保事业比较早的人士罢了。”
过去的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环境污染也日益增多,与环境问题相关的重要社会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圆明园防渗事件、厦门PX事件等等,无论媒体还是普通民众,都给予了高度的参与热情。
这是个令人欣慰的局面,而在曲格平参与环保的1970年代,整个中国甚至都不知道“环境保护”这个概念。那时人们只知道“环境卫生”和“环卫工人”,1972年,曲格平去斯德哥尔摩开会,将《人类环境宣言》带回国,同时也带回了“环境保护”这个词。如今旧事重提,谁又曾记得“环保”比改革来得更早。
从1980年到1993年初,曲格平一直担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的职务,之后又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这两段经历给了我一个从建议到组织实施的机会。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我是幸运者。”他说。
他设立了中国环境保护的最高奖“中华环境奖”,用以奖励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为环境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他设立中国最具绿色关爱的“绿色扶贫助学行动”,用于扶助那些在贫瘠地区生存成长的穷困少年。
漫长的等待
在漫长的环保之路上,曲格平总结,光有热情也不够,还要有智慧。他提到的一个细节发生在1970年,那时,日本政府组团访华,随员中有一位是专门报道公害问题的记者,周总理便特意请这位记者给国家机关和各部委的负责人讲演。
这本是件好事,但却让具体执行的曲格平为难不已,让部委的军代表和部长们听一个外国记者讲话,人们难以接受。后来他想了个主意,“拉条线,摆个喇叭,请部长们在会议室听”。
会后,周总理询问结果,还要求分组讨论写报告。这份文件应该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环境保护的高层学习报告。
曲格平的名字与中国环保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参与环保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环保从起步到壮大的三十年。
这期间,曲格平做了很多事情,其中一条始终未变,他一直构筑着中国环境法律体系。
如今中国关于环保的大部分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都有他的参与。
而每一部法案起草的过程,都伴随着期待和怅惘,期待的是即将有法可依了,而惆怅的是每一次的努力总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1993年,刚刚卸任国家环保局局长一职的曲格平,提出了中华环保世纪行的构想。这是中国环保和新闻史上的一次创举,直接诱发了随后的环保热和自上而下的一场环评风暴。
“新世纪的中国环保要打一场人民战争。”那是1990年代的最后几年,曲格平快70岁的时候说的话。
如今回忆起来他感到欣慰不已,“那场行动掀起了中国史无前例的绿色冲击波”。
三十年的环保救赎,只为了曾经记忆的那幅山水,而这注定将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他在一首诗里对结果充满着期待:“期待有一天,污浊的环境呈现一片晴朗;期待有一天,每一个山谷都盛开着希望的花朵……” ★
(实习生陈欢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