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年影响力之公共卫生:陈晓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5日17:21  中国新闻周刊
十年影响力之公共卫生:陈晓兰
陈晓兰 摄影/郝笑天

  陈晓兰:一个医生的救赎

  她不奢望“感动中国”,只希望生命得到起码的尊重,医者秉持起码的职业道德。巨额利益滋养下的医疗腐败已是日益强大的风车,制度完善未有穷期,而她坚韧地扮演着唐吉诃德。她以医者的良心烛照浑浊现实,柏杨的一句“有尊严的中国人”是对其最恰切的评价。

  选择揭露医疗黑幕,意味着站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对立面,也意味着要面对各种威胁、阻挠甚至诬陷。陈晓兰常常被描绘成孤独的斗士,事实上,陈晓兰周围不乏以不同方式与医疗腐败抗争的人,只不过,她是最决绝的一个

  本刊记者/关军

  经过了十年的坚持,在“打假医生”陈晓兰的内心深处,常常感到的是沮丧甚至绝望——自己只是想维护一个医生最起码的尊严和职业操守,怎么就陷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呢?

  “有尊严的中国人”

  2000年,经信访部门协调,48岁的陈晓兰由上海广中医院调往彭浦地段医院。此前,她因为实名举报广中医院使用伪劣医疗器械,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在插队的江西农村当了多年“赤脚医生”之后,陈晓兰被破格调入正规医院从医,此时她已年届不惑,机会难得,自当珍惜。

  在彭浦地段医院工作几个月之后,花样翻新的医疗欺诈让陈晓兰难以熟视无睹,痛苦权衡的结果,是她继续实名举报,因而很快被医院以“工人编制”强行退休,而且长年没有医疗和养老保险。

  失去工作的陈晓兰走上了医疗打假之路,她不再是医生,却被尊为医者的良心,传记作者朱晓军则说,陈晓兰是“专门给医院看病的医生”。

  过去的大约十年时间里,陈晓兰了解了上海乃至全国更多的医疗黑幕,其中的一些,离奇得令人错愕——

  2005年夏天,已有身孕的农民工唐利梅和叶雨林到上海一家医院就诊,竟被医生诊断为不孕症,接受昂贵的恒频磁共振等治疗,叶雨林5天的诊疗费就高达35000多元。尤其荒唐的是,陈晓兰后来发现,医生使用的是假仪器,胎儿居然“幸运”地因此避免了辐射伤害。

  现实残酷,陈晓兰清楚,凭一己之力无法让医疗骗局绝迹。她所能做的,是要敲响警钟,提醒医务工作者,别丢掉这个职业应有的良知与尊严。

  大约2400年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这样对医神发誓:“……我愿尽余之能力及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只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上海协和医院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前,门诊大厅的墙上赫然写着这段话,西方医学界的医德圣经在此如同一个反讽。不过,在陈晓兰的心里,这段“圣经”始终不容侵犯。

  陈晓兰说,就算整个社会的道德都在沦丧,医生也必须坚守,因为生命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医生的职责恰好关乎生命,而且,病人在医院、医生面前是绝对的弱势一方。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漫画本里增补了一篇,写的是“有尊严的中国人”陈晓兰,这也是陈晓兰最看重的对自己的肯定。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于自己“打假医生”的声誉及影响力,陈晓兰偶有惶惑:这些对于自己的工作到底是利大一些还是弊大一些?她始终吃不准。遇到某些采访要求或是领奖邀请,她往往会给相熟的记者打电话:“你说我该不该答应?”

  陈晓兰不认为自己热衷于追逐名誉。假如医疗现状不是这么丑陋,她宁愿做一个在家陪伴外孙女的老太婆。在江西插队期间,她曾被推举为白衣天使的先进代表,领导要求她背诵一段“以白求恩为榜样”之类的套话,她干脆把这个荣誉拒绝了——那几句话不是她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名声,无疑让陈晓兰赢得了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话语权,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与协助。

  许多记者喜欢把陈晓兰描绘成孤独的斗士,事实上,陈晓兰周围不乏以不同方式与医疗腐败抗争的人,只不过,她是最决绝的一个。

  让陈晓兰心存感激的人很多。在法律方面,大邦律师事务所总是为她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卫生和药监系统的一些干部,私下里也会给她以指点和帮助;在医疗系统内,一些良心未泯的人在明里暗里配合着她……

  2006年前后,陈晓兰的医疗打假取得一些让人欣慰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海协和医院被吊销了营业执照。那一时期,陈晓兰有一个特殊身份——上海药监局和医保局聘任的社会监督员,这让她做起事来方便多了。可惜,2007年之后有关部门再没聘请过社会监督员。

  由于打假需要,陈晓兰经常要就一些专业问题求证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她的记忆里,这些人对她都很尊重,也非常配合,无一例外地“有问必答”,许多人在听到陈晓兰描述的某个医疗骗局后,还会跟上一句:“这太普遍了。”有人向她提供线索称,某大医院的病房竟被承包出去。

  华山、中山等沪上大医院的知名医生,除了帮忙,对陈晓兰的勇气和执著也多有鼓励。

  还有一些专家告诉陈晓兰:“你知道的事其实还太少。”他们清楚身边的黑幕,只是没有像陈晓兰那样无所顾忌地站出来,他们在抱怨一番之后往往会说,“等我将来退休了”或“等(院长)把我惹急了”……

  在几次暗访中,暗中保护陈晓兰的居然还有她的打假对象——问题医疗器械经营商。一位云南的“静输氧”经销商,其母亲接受治疗时也成为这种医疗骗术的受害者,她终于无法承受良心的谴责,打电话给陈晓兰举报“静输氧”;在举报“静输氧”期间,陈晓兰随某媒体到南京与生产企业“对质”,另一位内心深处敬重陈晓兰的医疗器械经销商得知后非常担心,特意让自己的警察妻子从长春赶到南京保护陈晓兰。

  为了证实上海东方医院使用了非法诊疗手段,陈晓兰需要找人带着病人家属进医院复印病历——她自己目标太明显,已无法混过门卫——一些与陈晓兰相熟的记者、律师、医务工作者就一次次地努力,七八次之后,终于拿到了少量病历。按规定,病历本应是无条件向病人家属公开的。

  由采访而熟悉,由熟悉进而心生敬重,一些记者就这样成了陈晓兰可信赖的朋友和坚定的支持者,比如新华社记者刘丹、《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新民周刊》记者张静、《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等人,都成为站在陈晓兰背后支撑她的力量。

  陈晓兰到北京反映情况,记者张静邀请她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以节省一笔花销,二人之亲热无间,形同母女。

  2005年,在国家药监局的某个局长接待日,陈晓兰是唯一被接待的对象,一位副局长在会议室里特意绕过长长的桌子过来和她握手:“感谢你这么多年的坚持。”

  一个“斗士”的焦虑

  巨大的名声和荣誉是一柄双刃剑。它产生的推力有多大,遇到的阻力就有多大。

  选择揭露医疗黑幕,意味着站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对立面,也意味着要面对各种威胁、阻挠甚至诬陷。后者的威力,未必小于看得见的恫吓与伤害。

  从陈晓兰对自己所在医院进行实名举报之日起,医院内部就有人到处散播“陈晓兰有精神病”的传言,而且像流感病毒一样快速扩散。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次遇到媒体人、医生以这样的语气质疑:陈晓兰?不是精神有问题吗?事实上,他们与陈晓兰素不相识,由此可见,陈晓兰的“精神病”是多么出名。

  陈晓兰算是有心人,退休前特意开了一份出全勤的证明,她只能以此说明,自己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工夫闹神经病”。

  在上海医疗界,陈晓兰名声在外,她去一些医院、诊所调查取证,很容易遭遇盯梢、阻拦甚至搜身,她经常随身携带不止一个录音笔。

  陈晓兰的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登上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台,更是让她声名远播。但是,她觉得自己面对医疗腐败的汹涌之势日渐力不从心。

  2009年秋天,CCTV某栏目的编辑给陈晓兰打电话,要颁给她一项与建国60年有关的个人荣誉,希望她可以出席领奖。陈晓兰思之再三,还是委婉回绝了。

  其时,作为两位死难患者家属的公民代理人,陈晓兰正在准备着对上海一家医院的诉讼,不想分心。另一方面,她也不希望被她的打假对象当成明晃晃的眼中钉。陈晓兰倒是愿意给人以这样的错觉:她已经折腾累了,渐渐消停了。

  这不仅仅是陈晓兰的斗争策略,很多时候也成为她的真实想法。最近几年,陈晓兰陷入深深的焦虑——暴露出来的医疗问题越来越多,“对手”也越来越强大,他们与保护伞的结合更紧密,相互间也结成各种利益联盟。

  陈晓兰有点灰心。两年前,她甚至想请媒体朋友发表一篇报道,宣布陈晓兰偃旗息鼓了,不打假了。但是,当她得知上海东方医院违规进行人工心脏手术,并看到那些死难患者家属的悲伤与无助,她又无法横下心,置之不管。

  她所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听从个人的抉择,而要遵命于社会的期许。      ★

  人物简介:

  陈晓兰,女,56岁,原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普通的理疗科医生,十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陈晓兰因打假而触及医院的利益,自己最终失去工作,但她始终不言放弃。近年来,她的行动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获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人物”。

  言论:

  “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艰难,也没有害怕,我只是尽一个医生的职责,说一个医生应该说的话。在这些年里,也有很多和我抱着一样想法的医生,向有关方面反映真实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孤独。”

  ——陈晓兰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