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化破题
以义务教育资源审计统筹为前提,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监督国家直接拨款到学校账户,可以避免“雁过拔毛”,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欣 | 北京报道
义务教育均衡化绝对不是个新鲜话题。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引发的“择校”、“条子生”、“疯狂奥数”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野。
“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如果学校都很好,他们不会花那么多钱,跑那么远路去择校。问题的根源是教育不均衡。义务教育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2009年11月,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番言论,让人期待2010年教育领域将在“均衡”上做大文章。
“入学如进麦当劳”
2009年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密集起草的一年。“解决义务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择校问题的办法措施”,成为教育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20个问题之一。
在一场名为“‘重点学校’该不该取消——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改革路径探讨”的研讨会上,有与会专家提出一个说法“入学如进麦当劳”——国家通过标准化建设解决义务阶段学校设备和师资不均衡的现状。
其实,早在200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就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小学校中实行了校舍设施设备、教师工资以及学校划拨经费的统一。
四川成都青羊区成立“教育人才管理服务中心”,行使教职工人事聘用权;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行使岗位管理权。此举被称为“区管校用”。该区还开始了校长职级制改革,把中小学校长按职务等级高低分为7级,不同级别校长享受不同的年薪待遇,而不再从所在学校领取任何奖金和福利。这“从根本上消除了学校人才队伍流动的阻力,使更多优秀校长和教师到涉农地区服务”。
安徽铜陵将好学校的招生指标切块分配,即按每所学校初中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定向分配示范高中的大部分招生指标,使每所学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升入示范高中就学,让上好高中机会均等。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主任程方平认为,这些地方的实践都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国版图提供了有益的样本。而无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2010年能否面世,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民间智慧不容小视。
他希望2010年将是地方经验得以普及、推广和通过立法加以保护的一年。
审计统筹将成重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较好的地区都抓住了“教育资源审计统筹”这一关键。
200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加以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但熊丙奇认为,如果不解决上级政府和当地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的比例分摊问题,而将义务教育经费的大头由当地政府承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失去了外部条件。
因此,2010年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有大突破,“关键还是突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现状,转变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熊丙奇说。
2009年11月7日,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提出,要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交流力度,继续探索和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北京市政协教科文卫体特邀委员、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曾用四个“均衡”来强调教师待遇均衡化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均衡的关键是教师的流动,教师流动的关键是教师待遇均衡。”
熊丙奇认为,只有加大统筹力度,才能保障各县乡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基本一致,进而实现教师资源在各县乡的轮换和交流。
“义务教育券”或成可能
在上述经验交流会上,袁贵仁还强调,要“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
财政部随后也对外宣布,中央财政已下拨2009年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熊丙奇认为,建立在学籍制度基础上的教育经费衔接制度,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以义务教育资源审计统筹为前提,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监督国家直接拨款到学校账户,落实到在校学生人头上,而不再经过县乡,可以避免“雁过拔毛”,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
而教育经费直接落实到学生身上,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义务教育“教育券”。学校可以凭券兑换教育经费,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学校来说,都是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动力。■
新医改探索进行时
在这场新医改战役中,保持清醒和谨慎,敦促方案真正落到实处,显得迫切非常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 | 北京报道
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尘埃落定。因其在公共医疗公益本质上的回归,方案一面世即赢得好评。“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提出。
然而,医改毕竟是世界难题,遑论涉及13亿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担忧也纷至沓来。国务院医改小组办公室主任张茅在公开场合表示:不要让老百姓以为今天医改文件发布了,明天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无论肯定或争议,眼下,8500亿元的巨额投资正以“未来三年”为期,注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等五大医改领域。在这场新医改战役中,保持清醒和谨慎,敦促方案真正落到实处,显得迫切非常。
“异地就医”难题能否破冰
“基本可以判断全民医保工作先行了一步。”北大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原特聘专家刘国恩认为,在五项改革中,“全民医保”目前是推进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
“流动人口”的异地就医难题开始在各地破冰。按照医改目标,各地无一例外地将“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特别是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纳入未来三年的医改重点。
实现“异地看病”、异地结算是首要攻克的难关。对此,刘国恩指出,现在很多省会城市很有动力,正尝试建立异地结算机制,合肥、青岛等地宣布,正在筹备建立跨地区的基本医疗转移结算办法,而昆明已在云南省内建起全省统一的医保结算中心。
“下一阶段是实现跨省的统一结算,估计难度会很大。”刘国恩说,尽管如此,“跨省结算”的步伐也悄悄迈开。按照海南省2009年11月分别与广东、广西等五省区签署的“异地就医结算合作协议”,2010年3月,海南省将在全国率先开创省际异地就医结算合作的范例。
2009年12月19日,从社保部传来消息,为实现医保的跨省结算,该部已完成一份全国性的异地就医结算指导意见,并将争取于近期出台。这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期待配套解决同时推进
就在“全民医保”快马加鞭地行进时,公立医院的改革再次因进度缓慢而遭舆论诟病。原定于2009年4月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延迟四个月后出台,至今在地方推进困难。
面对这一尴尬,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医药不分等体制性障碍不破除,药品即便能挤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可能面临医务人员“应选而不去选”的尴尬。对此,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乐勋强调,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配套解决,同时推进,缺任何一个都会前功尽弃。
一旦对基本药物实现零差价销售,就必须建立起公立医院新的补偿机制。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收支两条线”成为一种探索。此前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肯定,“收支两条线”是医院改革的大方向。按照新医改,未来三年,只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城市里大的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并未纳入试点。
尽管有人说“收支两条线”的焦点不那么清晰,但一些地方还是坚持在模糊中尝试。比如,上海政府出面成立的申康医院管理中心,上海市所属的公立医院都进入该中心统一管理,医院的收入上缴中心,政府经费全部经由中心下拨医院。“只要在医院的管理体制上做出突破,三级医院一样也可以实现。”
民营医院能否与公立医院“平起平坐”
面对公立医院举步维艰的改革前景,刘国恩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供应总量,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唯一的办法,只有把医疗服务的这口锅放大。让社会资本进来。”
这正是新医改中提到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兴办医院的时候,不仅在准入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更重要的是在医保定点的资格、科研项目审批,提高业务水平、职称评定上,明确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平起平坐’。”
有了“地位”的肯定,新医改方案实施当月,广东就实现了国内第一家公立转民营医院。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透露,该省将在民营医院的准入和审批、金融和税收、设备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
各地在实践中要真正理解中央的意图,可能还需一定时间。刘国恩在最近的调研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央怎么没有更明确的细则,什么时候开始做。”实际上,新医改方案里,特别提到了“通过地方试点先行,中央在试点的基础上,大约三年的时间再来做总结”。但一些地方似乎并不习惯这样的“权力下放”。
“中央已经开了绿灯,路具体怎么走,必须自己想办法。”刘国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