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夸大的通胀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10:04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被夸大的通胀预期

  在对房价走势的判断上,经济学家们和机构一致认为,如果现行的房价形成体制不改革,2010年房价还会上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肖强 | 北京报道

  2009年12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2%,CPI数据转正终于成为现实。

  北京多种常见蔬菜的零售价已超过4元/斤。同时,水价、电价、房价的纷纷上涨也强化了人们的通胀预期。

  形势的急剧转变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很是感叹:“我们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来了;还没把通缩研究完,通胀又要来了。”

  两年前那场令人心悸的通胀大战会在2010年重演吗?

  不必过分担心通胀

  “不是说物价上涨都叫通货膨胀。CPI的增长在4%以内是健康的,超过4%才需要进行调控。因为我国大多数产业都是过剩的,石油、钢铁、煤炭等基础商品价格也都不会过度上涨,所以2010年CPI增长超过4%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对本刊记者解释。

  他说,钱如果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发生通胀,但如果到了房市或股市,只会推动房价和股价,但不一定会推动通胀,因为房市和股市都可以消耗大量的货币。另外,“一次性的价格调整严格意义上不算通胀,水价、油价和电价本来就应该调。”

  不过,汤敏提出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认为要通胀,都跑去提前储备商品,那通胀就很可能会到来,所以不要把老百姓的通胀预期调起来。”

  “不要过分担心通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也认为中国在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胀。他的理由是,虽然2009年政府向市场投放了海量货币,但这些钱不是新印出来的,而是从银行存款中分流出来的,因此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

  “通胀是物价上涨引起的,但物价上涨不都是通胀引起的。通胀是货币发多了的结果,而贷款多发与货币多发是两个概念。当前的经济还是比较冷的,在经济冷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通胀的。我国的粮食、能源、货币三大产品都是政府定价,而不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价格,所以不反映真正的供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胀,下跌也不一定是通缩。你说菜价涨是因为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吗?”刘福垣说。

  应从增加供给的角度打压房价

  采访中,本刊记者发现,经济学家和机构对2010年通胀程度的判断还不完全一致。但在对房价走势的判断上,经济学家们和机构则普遍认为,如果现行的房价形成体制不改革,2010年房价还会上涨。

  “楼市会涨得很离谱,因为物极必反,资产泡沫不达到极限是不会破灭的,这是每个国家都经历过的非理性繁荣。”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说。 

  汤敏认为,房价上涨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加大土地供给的结果。“有人指责开发商捂盘,其实也有地方政府在捂盘的问题。为什么各地尽出地王,根本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捂盘的结果。不管是谁在捂盘,对房价来说都是火上浇油。所以,一定要从增加供给的角度打压房价,而不是减少供给,我们的很多政策都是反过来的,所以越调控价格越高。”

  在他看来,住建部最新出台的“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必须达到50%以上”的政策就可能形成抑制供给的作用。

  刘福垣则认为,比增加土地供给更重要的是房价的形成机制,应该将现有房价中的租、价、税分离开来。“土地不搞批租了,改收年租,征收资产税,房价就会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政府现在的做法是寅吃卯粮,把70年的租一次性收取了,这对国民经济是有害的。”

  对于怎样有效控制房价,发改委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的建议别有新意:“应该把房屋的租金和房价更大比重地纳入CPI。因为政府看通胀要看CPI,如果这样做,就把它从软约束变成了硬约束,这样就有利于控制房价上涨。”■

  结构调整须破城乡二元体制

  城市化不是你硬把农民拉进城里来,你只要不挡他,把医疗、教育、社保解决了,他自然就敢消费了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肖强 | 北京报道

  全球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打乱了中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骤。不过,危机也让决策层进一步认识到了调结构的迫切性,因为一个粗放的、严重依赖外需而国内市场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2009年12月17日,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撰文说,当前,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下滑风险依然存在。在此情况下,“应把‘调结构’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回升的重要抓手,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不失时机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各种政策指向都表明,“调结构”即便不会取代“保增长”成为2010年经济工作唯一的中心任务,也会成为中心任务之一。

  谁来调

  2009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十几个产业振兴规划。自然,政府将在2010年继续落实这些规划。不过,一些经济学家并不看好这些由政府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规划。

  “我们过去一直在调结构,一会儿说钢铁过剩了,一会说钢铁又不够了。经济结构调整本身要由市场决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认为,在调整产业结构问题上,要注意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和基础商品(水、电、油等)价格的调整。

  有一种舆论认为,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分产业其实在借结构调整之名行“国进民退”之实。汤敏认为,“国进民退”不是由政府的政策决定的,而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流向决定的。针对这个问题,“核心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行业。”

  “如果东西卖不掉,企业怎么可能生产呢?难道企业家都是傻子吗?”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甚至认为“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一方面,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有好处,这样就可以通过竞争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市场经济如果没有剩余就竞争不起来;另一方面,我们现在还没有资格谈产能过剩,再大的产能除以13亿人口都是小数。”因此,刘福垣认为,“不是产能过剩的问题,是如何刺激消费的问题。”

  如何调

  如何刺激消费?刘福垣说,因为分配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决定产业结构,所以调整产业结构要从调分配结构着手。“分配结构调整好了,产业结构自动就调到位了。国内消费为什么刺激不起来?就是因为分配结构没有调整好,老百姓不敢消费。”

  他认为,结构调整包括方方面面,但要抓住主要矛盾——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是要转变农民工的身份,有利于加快城市化的政策赶紧出台,不利的赶紧改。”

  刘福垣说,现在最不利于城市化的就是农民工的医疗、教育、社保问题,应该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化不是你硬把农民拉进城里来,你只要不挡他,把医疗、教育、社保解决了,他自然就敢消费了。你想,如果每年能有1%的农民工留在城里,那就是2800万人,光为这些人盖住房就得盖700万套,还有医院、学校,这可以用掉多少吨钢铁、水泥,增加多少就业!”

  “中国在内外需求比例改变以后,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不仅是基于短期目标,而且是基于中长期的目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世博会:不仅仅是视觉盛宴

  对于2010年世博会,人们还有更多期待––––它应该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还是启迪国人智慧的一次“头脑风暴”,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艳平 | 北京报道

  走进丹麦馆小美人鱼铜像,用足尖感触来自哥本哈根的清澈海水;欣赏英国馆炫目飞动的触角;或者到比利时馆享受巧克力美味,同时参观一场顶级钻石展;再到墨西哥馆地下探寻玛雅文明的瑰宝,然后去俄罗斯馆童话世界去放松一下⋯⋯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爱好人文历史想博闻天下,或者想了解全球新技术,抑或是体验视觉冲击、寻找艺术灵感,或者纯粹就是为了吃喝玩乐,2010年的5月至10月的半年时间里,上海世博会都会让你兴奋不已。

  不过对于2010年世博会,人们还有更多期待——它应该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还是启迪国人智慧的一次“头脑风暴”,也将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

  世博不能只算经济账

  据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提供给本刊的数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仅用于园区内建设的资金就达到486亿元,包括园区的动拆迁以及整治、主体工程建设项目和会展运营等三方面的投入。 这还不包括上海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譬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和市区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费用。

  直接的经济效益产出是多少呢?陈信康和他的同事们参照北京奥运会经济效应计算方法,即参照国际组织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的计算框架,将7000万参观者的吃、住、行等支出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794.77亿人民币,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49倍。

  不过,还不能简单算经济账。国际展览局规定,世博会必须不以盈利为目标,上海世博局也早已确定了“收支基本平衡”的财务计划。世博会对于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而且是难以量化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说,世博会的举办,将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人总是抱怨,我们越来越多地了解世界,而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少得可怜。而世博会的举办,将使全球诸多媒体聚焦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旅行出版商Lonely Planet,已经把上海世博会列入2010年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其他入选项目包括2010年2月的温哥华冬奥会和6月的南非世界杯等。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1月的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所说,这次世博会既属于上海市,更属于全中国、全世界。

  截至2009年9月23日,确认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达到242个,超过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创出的155个参展方的历史之最。参展方确认的过程中,全球经济正遭受着金融危机。不过,深受危机影响的美国、冰岛等国家,并没有因此而缺席。

  提供可持续发展经验

  冰岛驻华大使兼冰岛2010年上海世博会政府总代表贡纳尔。斯诺里。贡纳尔松,2009年9月说:“如果说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代表了全球经济大萧条的结束,那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可能代表世界经济的新开始。”

  就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刚刚过去的2009年,中国经济的率先恢复,给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带来信心。但忧心忡忡的中国经济学家们担忧,靠信贷刺激恢复的中国经济究竟能够持续多久。毫无疑问,2010年世博会所带来的7000万游客,或将成为提振经济的火车头。

  在陈信康看来,上海作为主办城市,世博会效应无论从短期和长期来看,都非常巨大。上海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十字路口,世博会的筹办,将为上海乃至长三角的酒店、会展业等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世博会上展出的新技术,在规模化产业化之后,也将推动上海的产业升级。

  人均GDP率先超过1万美元的上海,正面临劳动力、土地、能源等发展瓶颈,未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增长模式急需转变。对于新的发展模式而言,技术创新、和谐发展是核心关键词。

  这些问题,不仅是上海急需破解的难题,更是整个中国都需面对的课题。

  而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可资借鉴的经验很多:德国馆中,融居住、工作、文化等生活空间为一体的“海港新城”;46%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巴西经验;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日本新技术,等等。

  对于世博会新技术的学习和未来科技转化,上海已在着手规划。下一个10年,依赖科技创新、和谐发展,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可能将从2010年世博会起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