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台州数十家企业10年间三次被要求搬迁

  11家民企遭遇“规划 变更”之痛

  ——台州“马拉松式购地”事件调查

  本刊记者/沈雁冰

  台州数十家企业10年间三次“被搬迁”,凸显出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规划变更引起的各方利益冲突尤为突出。

  270余亩土地上,杂草丛生,石渣铺填,角落里还堆满了垃圾。

  这块地位于浙江省台州市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权隶属于11家企业,然而购地至今,已经闲置荒芜6年。企业主称,“不是我们不想把厂房造起来,是政府不让我们造”。

  在台州市的规划版图上,这块土地性质将由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

  这11家企业命运多舛,此前10年间,他们已因城市规划调整,而三次异地搬迁。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购地经历。有企业家感叹,“我们是规划变更的受害者”。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追溯这11家企业三迁异地的经历,意外地将地方政府在土地审批、城市规划中的种种利益争端浮出水面。

  10年间三次“被搬迁”

  “我们是企业,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今天说有,明天说没有”

  10年前,这些企业最早落户在台州市椒江区永宁工业园区。

  台州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是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比重占了台州经济总量的97%以上。

  1999年6月,路桥区7家企业需要土地、厂房来扩大生产,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台州市椒江区永宁工业园区。

  当时的东山镇人民政府与企业达成意向征地300亩,首期100亩,每亩地价7.08万元。

  1999年11月,这些企业缴纳了相关征地费及支付给农民的费用,随后浙江省政府批准办理了农地转用手续。

  2000年底,台州市政府有意引进一家规模更大的企业——双菱集团,而这家企业正好看中了这7家企业所在的18号地块。

  无奈之下,7家企业被置换到邻近地块。到2001年9月,7家企业用了3年时间终于完成征地,前后缴纳了总计1300多万元的征地费用。

  但置换后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时,遭到了冷遇,这些企业被告知,“市里主要领导调整,规划也要调整”。

  随后,台州市政府调整永宁工业园区用地规划,改作大学城用地建设。7家企业刚刚置换好的土地,再次面临“被置换”。

  企业家在奔走、呼告两年后,在台州市政府的协调下,“7家原永宁工业园区企业用地调整到台州经济开发区东扩区块,总面积扩大到220亩”。此间的2001年8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台州经济开发区东扩11平方公里。

  当时,这些企业家被告知,“7家企业要正确认识、理解政府的规划调整工作,友好协商,要算大账,不要计小利”。台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9月的一份专题会议纪要记录了这次的企业用地调整协调会议。会议明确,台州经济开发区出让给企业的土地价格按12万元/亩计算。

  和这7家企业一样,因为大学城的建设,原先准备引进的双菱集团也“搬迁”到了开发区东扩地带。

  尽管离买地之初的1999年,已经过去了4年,“当时想算了,能拿到地扩大生产就可以了”,这些企业家之一的罗华恩回忆说。

  搬到数十公里外的开发区后,因为股权变更,原来的7家企业变成了11家。这11家企业前后通过结算交清了征用土地款3500万元。

  2003年10月,这些企业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然而,每家企业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土地使用权证上标有“土地出让金和土地配套费缓交”的注释。

  但是,这11家企业再次遭遇了“卡壳”。在办理开工建设前必须的手续建设工程许可证时,他们再次被告知,“领导有指示,规划要调整”。

  而依据“土地出让合同”第11条,受让人同意在出让人交付土地后半年内动工建设,经申请延建时间最长也不得超过一年。

  此间的2004年,国家土地政策从严从紧,土地报批一度暂停。同在2004年,台州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建设滨海工业新城,此举被称为“再造一个新台州”。2005年3月,滨海工业区块开始建设,政府宣告:这是台州此后20年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同年12月,台州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经浙江省政府审批通过。

  这次他们面临更大的规划调整,开发区东扩地块的一些地段将由原来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住用地,这意味着这些地块将不能再用于工业生产。

  失去的黄金十年

  “从37岁买地,现在都48岁了,土地还没买到手,心都要死了”

  原本以为千辛万苦落实了土地,就可以安心经营的企业家们再次遭遇当头一棒。

  面对多年建不起来的厂房,让企业家邱奇明“很受伤”。

  邱奇明向记者叹息,申办土地手续耗费了那么多心血,不知跑了多少路,找过多少领导,写过那么多页的材料,踏破了那么多机关的门槛。当时光越过第10个年头,他仍在申办土地一事上原地踏步。

  早些年,邱奇明执掌的空调制造公司年产值达到2亿元,旺季时得24小时开足马力加班。因为厂房迟迟造不起来,“到位的机器设备又没有地方安装,300多万的生产流水线后来只好作价60万,当废铁卖掉”。当时,邱的工厂只有五六亩地。

  另一位要求匿名的企业老总则称,“从37岁买地,现在都48岁了,跑地跑了十年,土地还没买到手,心都要死了”。这位企业家称,10年下来原来老厂区的厂房租金都付掉400来万了。眼看拿地无望,2006年这位企业家转战上海买地盖厂房。

  另一位生产电动车的企业老总说,他在上海花3000多万元买了40亩地,“在上海发展并不划算,采购还是在台州,配套半径太大,成本太高”。他叹息,早几年电动车发展初期的最好商机损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失去了,损失难以计算。

  从2008年开始,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开始找这些企业谈判,回购这些土地,或者提出将企业用地置换到滨海工业新城。

  对于这些外迁的企业家来说“难以接受”。多位打了退堂鼓的企业家称,“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敢跟政府打官司,也拖不起,只有将地卖给政府了,放着的话,十年八年还是动不了”。

  突击批地,高价回购

  一份判决书意外透露了,双菱集团将400余亩土地分割成8块,“化整为零”报批的秘密

  围绕着这块即将更改土地性质的地块,各种利益矛盾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曾经被隐藏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2007年12月21日,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出台了《城市规划调整批前公示》,原台州城市规划调整前总用地878公顷中占28.6%的工业用地,将减至调整后总用地1049公顷中的12.6%。

  此前11家企业的担忧,此刻即将变成现实,这引起了这些企业家的惊恐。

  公示后第三天,11家企业联合向台州市建设规划局要求维持原用地规划的报告,并进行了公证。他们恳求政府不要对《台州经济开发区东扩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已经确定的企业用地规划位置再做变动,因为这势必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罗华恩,台州本港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的企业也在规划调整之列。他在一起与双菱集团的股权转让纠纷中,意外发现诸多秘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法律与生活

更多关于 购地 土地 规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