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油柴油泄漏事件调查:管道投产5小时即出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5日09:55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

  中石油陕西输油管道泄漏真相

  尽管在赤水河和渭河上架设了32道拦油带,泄漏的柴油还是最终流入了黄河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李廷祯 王睿

  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率领由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防总办公室、水利部、中石油等单位19人组成的国务院联合工作组,1月4日直扑河南省三门峡市。

  上月30日凌晨发生在陕西华县的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泄漏事件中,泄漏的一部分柴油正经由渭河流向黄河。

  6天之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与陕西省派出大批人马,在赤水河和渭河上架设了32道拦油带,以期堵住流往黄河的浮油。

  部分泄露的柴油还是越过渭河的“最后防线”——潼关吊桥,进入了河宽水急的黄河干流。

  三门峡大坝,则成为堵截浮油的新的“最后一道防线”。

  河南、山西开始紧张起来。已经没有退路——浮油若继续往下,将进入库容上百亿立方的小浪底水库,这是冬春之际河南、山东饮水灌溉的“最重要的一盆水”。

  幸运的是,此次泄漏的柴油总量约150吨,经过有效拦截,只有少部分柴油进入了黄河。有关部门和专家正在计算进入渭河和黄河的具体柴油数量。但是,严寒的天气给抢险设置了一道“低温屏障”。

  至1月7日截稿时,《财经国家周刊》前方报道小组仍然与一线抢险队伍一起,见证这起突发污染事件的始末。

  新建管道肇事

  在1月2日前,这场跨省污染事件没有公诸世人。彼时,全国人民正在安享元旦长假。新投产的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并不为人所知。这一管道由中石油管道局按照EPC模式承建,全长18.4公里,起于华县赤水镇,终到渭南临渭区城关镇的渭南油库,管径27.3厘米,设计压力为3千帕。

  发现泄漏时,距该工程试运投产不到5个小时。

  2009年12月30日零时30分,中石油值班人员发现该管道上下游存在输油差,便立即停止输送并开始巡线。两小时后,泄漏点被初步确定在距离管道起点2.75公里的地方。

  凌晨5时开始,中石油调集了大批机械聚集赤水村,开始进行挖掘。尽管只有6米的埋深,但漏油点被堵住时,已是11个小时后的下午16时。

  1月3日清晨,《财经国家周刊》两名记者分别从北京和山西出发,直奔事发地点。在现场看到,中石油管道局西部应急抢险中心的几名工作人员正指挥两台挖掘机,从不同方向清理被柴油污染的土壤。

  这里距赤水镇不过几百米,距赤水河岸只有40多米。河两岸的麦田,在冬日下灰蒙蒙一片。

  顺游而下3公里,则是赤水河的入渭口;自此,渭河东流70公里,在潼关四知村注入黄河。

  现场已经被挖出了一个约10米深、50米见方的大坑,坑周围拉着黄色的警戒线;大坑底,几个获得许可的赤水村民在一个个小坑里收集反渗上来的柴油,然后倒入各种奇形怪状的容器,“20公斤的油桶,一天能弄几十桶”,村民们兴高采烈。

  从坑边看,管道的泄漏点已被重新焊接,本来光滑的管道仿佛长了一个“瘤子”。

  中石油现场人员对事故原因语焉不详。一位陈姓工作人员对《财经国家周刊》说:“我们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漏油点已经被堵住了”。该工作人员说,当时从西安至渭南的高速公路路况异常,这支从西安赶到污染沿线各处的队伍一路遭遇堵车。

  而清理被污土壤需要多长时间,他也心中没谱:“说不准,我来的时候以为两天就能完,结果一直到现在。这要看下面土壤情况,具体真的不好说。”

  1月3日,记者到达现场时,空气里仍然弥漫着浓烈的柴油味。几个村民都说,河两岸的小麦就是引河水灌溉的,“但我们不考虑那么多,到了影响产量的时候,他们肯定得赔偿”。

  渭河阻击

  1月4日晚,在三门峡市大鹏宾馆,中石油、陕西省、河南省向国务院联合工作组汇报了“陕西石油泄漏拦截工作”。

  会上,一位中石油工作人员说,在12月30日中午11时,管道建设项目部按照环保属地管理原则,通过电话向陕西省环保厅“通报了情况”。同时,中石油的工作人员按照省环保厅的要求和提供的电话号码,在下午17点,向华县环保局进行了电话报告。

  华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当日下午18时,赶到现场查看。当时泄漏点已经被封堵,事故原因暂时不详。

  事发地点,距离渭河入黄口73公里;按照6-8公里/小时的正常流速,若无有效阻拦,浮油的前锋可在10小时左右到达黄河。

  陕西省政府的有关人士透露,陕西省环保厅是12月31日晚21时接到中石油的书面报告的。

  渭南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祖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地方政府开始接到的说法是“泄漏了0号柴油40立方,已经回收了30立方”。

  虽然泄漏点早已得到封堵,但媒体披露的数字很快上升为“泄漏150立方,回收了50立方”。

  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环保部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请环保部门协助、指导有关方面,采取周密措施,处置泄露和污染,严防进入黄河,确保饮水安全”。

  事发第二天,中石油集团成立了以副总经理廖永远为组长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紧急赶赴现场。1月3日中石油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也到现场督导。中石油表示,要“积极主动地和国家环保部、陕西省、河南省、黄河委、渭南市、三门峡市等部门汇报有关情况”。

  与此同时,陕西开始紧急行动。副省长洪峰也立即赶赴现场,所有领导的指示都有一个核心:把浮油拦截在渭河,决不让其进入黄河。

  很快,32道拦油带被架设,700多人昼夜在这32道拦油带附近打捞浮油、抛洒凝油剂。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也从1月1日中午开始,在赤水、渭河和黄河上设立了9个监测断面,开始密集进行水质监测。

  监测的数据显示,1月1日下午5时,渭河军渡拦油带前的监测数字是石油类浓度7.8mg/L,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3类标准150倍以上。到了1月2日凌晨6时,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0.9mg/L,是3类地表水标准的1600倍。

  在渭河入黄的潼关吊桥处,1月2日中午亦出现了43mg/L的高数值。

  1月2日,事故抢险组对媒体说,“抢险已基本控制了油污扩散,目前未发现对黄河水质产生影响,事故污染控制在渭河河段内,对人畜饮用水源未造成影响”。

  然而,污染带最终还是流入了黄河。

  三门峡关口

  1月2日下午,黄河沿岸的山西省芮城、平陆、垣曲、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向沿河群众发出暂时停止饮用黄河水的通知。此时,污染带前沿到达风陵渡,流速每小时6到8公里。

  污染带进入黄河后,也开始影响黄河水库。环保部门监测数字表明,1月3日,黄河河南巩义大桥以西的地区,监测值已超标,巩义大桥以东的监测值仍正常。

  当天下午,新华社发布消息,称“泄漏事故目前已对黄河水质造成影响。河南省环境监测部门在黄河干流多个监测点位连续监测的数据显示,污染水体已对黄河水质造成影响。部分断面水质中,石油类浓度超过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

  河南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措施,积极处置污染”。除了在黄河上紧急设立拦油带外,河南省和黄委会紧急协商,在1月2日下午15时,将三门峡大坝水闸落下,仅保持35立方的不断流流量。

  河南亦通知晋陕峡谷起点的万家寨黄河水库,冒凌汛袭击危险,减少向下游泄流。

  由于柴油是漂浮物,河流的流速减缓后,大多数的“残余分子”会被阻击在三门峡大坝以西。

  三门峡水库每年可发电10亿度,年收入2亿元左右,这是三门峡水利枢纽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一落闸肯定是有所损失。因为该大坝导致渭河水流不畅、淤积严重,陕西渭河沿岸基层政府一直视其为“眼中钉”,四处呼吁其放弃发电蓄水——没想到,在这次跨省污染中,三门峡大坝充当了最后的保护神。

  三门峡库区现约蓄水2亿方,和库容上百亿立方的小浪底水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1月4日晚的三门峡汇报会上,黄委会一官员疾呼“小浪底是今冬明春河南、山东饮水灌溉的最后一盆水”,必须把浮油在三门峡库区解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石油 泄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