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荒使地方政府和上游企业关系紧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2日16:28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陕京线危机

  对于下游来讲,“不是北京在与河北、山西争气,而是老百姓在和企业、GDP以及地方政府形象争气”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徐妍、记者山旭 | 北京报道

  这个冬天对于陕京天然气管线来说,喜忧参半。

  被称为首都生命线的陕京天然气管线由陕京一线、陕京二线两条管道构成。它起自陕西靖边,途经山西、河北、天津,终于北京西面的衙门口。自1997年陕京一线向北京供气以来,陕京线输送的天然气占北京总用气量的95%以上。

  在持续的寒潮中,陕京线的最大供气量曾连续三天被刷新。在某些时刻,它已经突破了安全运行的极限数值。

  好消息是,西气东输二线终于在1月22日正式投入运营,中亚天然气可以直达北京。

  不过,这条管线上的人们都知道,来自遥远的土库曼斯坦的“洋气”并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北京供气也遇过“危情时刻”

  即使对于受到重点保障的北京来讲,过去一个月中的某些时刻也遇到过“异常惊险”。

  1月4日是北京中小学因寒潮停课的日子。根据中国石油政治部提供给本刊记者的数据,这一天北京市的用气量达5300万立方米,比上个冬天最高日用气量增加超过二成。

  1月5日,北京用气量又达到单日5343万立方米。在通常情况下,1月计划用气量是每天4200万立方米,陕京管道系统向北京的最大供气能力则为每天4900万立方米。

  按照设计要求,陕京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极限是每天6900万立方米,包括干线输气5000万立方米,天津大港等地的储气库采气1900万立方米。这些数字在1月5日已被突破。

  大港地下储气库群因为2009年过早入冬,此时已比计划多采2.35亿立方米,累计达到8.36亿立方米。

  持续高负荷采气使储气库群压力迅速下降,导致采气能力减弱。此时,最大采气能力已从每天2800万立方米下降到不足2000万立方米。

  北京市具备调节条件的3900座大型公建、商场、写字楼和工业企业中,除个别与医院或居民楼共用供热热源的之外,都开始实行适当的限热、限气措施。

  来自市政府的通知还说,商场等公建的温度设定将由市政部门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而定,外保温条件好的将暂停供热。

  “这些节约的天然气可以达到几百万立方米,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中辰说,只有协调上下游的需求,才能真正解决北京的供气紧张情况。

  中国石油拥有并运营着一个覆盖全国的油气产品输送管网。这个巨大的管线网络包括5个主要子系统:西南输气管网系统、陕京线系统、西气东输管线系统、忠武线系统、涩宁兰管线系统。

  其中,西气东输管道一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途经新疆、甘肃等10个省市自治区,终于上海。于2004年12月30日全线投入商业运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单体工程。它西起新疆霍尔果斯,连接中亚管线,东达上海,南抵广州、香港,横跨15个省区市及特别行政区。

  西气东输系统通过宁夏中卫至陕西靖边的联络线,与陕京线系统接驳。这样,构成了由西北至华北、中原、华东、华南、东南、南方地区的弯月形油气管网。

  独立于西气东输系统之外的北京,却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之一。

  根据中国石油提供的消息,为了保证北京的供应,西气东输管道转供陕京管道系统的气量由每天500万立方米增加到600万立方米。

  中国推广天然气以来最严重的气荒

  “保障北京供应”这句话,对于陕京线上的其他省市来讲不是一个好消息。陕京线沿线地区的供气紧张在2009年11月就已经开始。

  本刊记者从山西省燃气集团了解到,由于“受上游影响,降低天然气供气量”,11月19日开始对太原市降压供气。太原供气的正常压力为15公斤,11月19日是4公斤。

  在太原重要的天然气调配中心程家村储配站,由于储气减少,市区低压供气,管网末端用户出现停气。而此时,当地需气量已因降雪降温从每天45万立方米增加到66万立方米。

  在石家庄,主要天然气供应企业新奥燃气集团所属的17个车用燃气加气站中,11月20日只有两个还在24小时正常营业。

  即使在西安,从12月15日开始一些居民的正常用气也受到影响。在最大用气量时,缺口约为十分之一。

  “这应该是中国推广天然气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气荒。”中国石油销售配送系统的一位管理人员说,据他了解,沿途几省市的分管领导都已和中国石油高层领导接洽,希望获得“计划外用气”。

  “计划外用气”一般比“计划内”单价高出0.3元至0.5元不等。不过在天然气紧张的情况下,能争取到的数量依然非常有限。地方领导做出这种努力,主要还是希望保证自己地方计划用气量不被削减。

  “省会城市压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压小城市,一级保证上一级,核心是支线保证干线。”上述这位管理人员说,用气紧张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上游企业的关系变得紧张,“我看到有的地方发改委的人公开说,气少是中国石油垄断导致的,逼宫涨价、阴谋论。合同一年一签,今年你骂过了,明年怎么办?”

  地方官员的愤怒背后,是各地急剧增长的天然气需求。

  2004年西气东输贯通当年,全国消耗天然气415亿立方米。根据预测,2010年这个数字将超过1100亿立方米。其中,国内只能提供900亿立方米。

  不过人们并不满足于这个数字。根据“十一五”规划,这一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将达到5.3%,而全球平均数字在2005年就超过了20%。

  在无法自给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比重?这恐怕首先要从目前中国天然气的使用情况中寻找答案。

  增长的“天然气尿素”

  2007年国家颁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它划分了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四类用气,要求城市燃气为优先类,禁止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甲醇;禁止在大型煤炭基地所在地区建设基荷燃气发电站。不同用气确定了不同价格。

  这一年,在中国的天然气消耗中,化工比例约为32%,工业燃料则超过29%。而这两个领域的国际占比都是个位数。

  天然气一直是中国化工业,特别是化肥行业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各地的超大型化肥企业对天然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依赖,用气企业在全行业所占比例超过25%。

  1月15日,拥有24亿资产的上市企业沧州大化在上交所发布预告:2009年度净利润将下降55%至60%。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停供天然气导致其尿素及硝酸生产装置停产。

  此前在2009年12月底,沧州大化曾公告,“由于陕京区域供需形势紧张,中国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分公司按照保民用、压工业的原则,于12月18日被迫停止向沧州大化供应天然气。”公告同时说,生产用气暂定停到2010年2月底。

  在西南靠近天然气产地的区域,云天化、泸天化等生产化肥的上市企业也曾说,因天然气供应不足,生产装置被动长时间停车待气,导致净利润下降超过50%。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淑兰告诉本刊记者,天然气下游地区的两个大型化肥企业:华北的沧州大化、河南的中原大化的用气紧张,这些年来几乎从未得到过缓解。

  对于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来讲,2004年是个节点。这一年,西气东输管线贯通刺激了中国天然气市场。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曦说:“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用气代替煤。”

  为了力撑天然气市场,相关部门对下游产业进行扶持,天然气甚至以“支农”的形态出现。同时得到支持的还有工业用气、天然气发电等等。在2004年开始的天然气政策中,用量大而稳定的大型用户是重点发展对象。

  然而,就在过去5年,石油、煤等能源化工原料价格迅速上涨,天然气则维持着“福利性”价格,于是遭遇抢购。

  目前,天然气燃料主要集中于冶金、建材、轻纺、机电等高耗能行业。而在2006年,西气东输贯通的第三年,输至华东地区的120亿立方米供气量有50%用于发电。

  由于东部地区居民用气的高峰时段与电力需求高峰基本一致,这种模式其实与冬季用气形成了矛盾。其实在2005年,全国就有超过500多万千瓦的新建天然气发电机组无法投入运行。

  尴尬复制

  不过根据预测,从2006年到2020年,天然气发电量在中国总发电量中的比重仍将从2.1%上升到6.7%。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由于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天然气发电仍是首选。

  在环保硬约束力度加大面前,天然气燃料成为一些地区维持工业发展的某种现实选择。“特别在京津冀和东部沿海地区,环保压力比较大,天然气就非常重要。”曹晓曦告诉本刊记者。

  与之类似的还有天然气汽车。至2008年底,国内20个天然气汽车重点推广城市拥有压缩天然气汽车30万辆,全国近50万辆。汽车用天然气从2004年的9.2亿立方米直线增加到2008年的27亿立方米。

  以石家庄为例,在今冬用气紧张前,刚刚有600辆天然气公交车投入运行,超过全市公交车的一半。其中包括200多辆13.7米、16米的特大天然气公交车。根据当地政府消息,全市出租车也将在2009年全部实现天然气改装。

  在今冬的持续寒潮中,公交车得到了保障,可该市的天然气出租车受到影响。

  “天然气公交车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杜芳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天然气资源有限,也许四川、重庆这样的产气区可以推广天然气汽车,在下游地区肯定会遇到问题。

  他举例说,华北某大城市曾一次上马了500辆天然气索纳塔轿车,结果因缺气目前已全部报废。

  杜芳慈认为,在缺气地区发展天然气公交车也许更有出于政绩原因,“上级下了环保任务,那就换车。”

  在天然气价格改革呼之欲出、气价必定上涨的情况下,天然气汽车的价格优势将会面临巨大的变化。杜芳慈认为,一旦面临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只有为公交系统提供更多补贴,“那出租车补不补呢?”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则向本刊记者表示,天然气紧张的实质是上下游之间供需出现不平衡。对于下游来讲,“不是北京在和河北、山西争气,而是老百姓在和企业、GDP以及地方政府形象争气。”

  不过和其他天然气应用方式相比,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的天然气汽车至少还未成死结。

  氮肥协会的刘淑兰说,2009年化肥价格一直较低,目前用气化肥企业还有0.2元左右的成本空间。

  而如果引入中亚天然气,这个底线一定会被打破。本刊记者获知,以中亚天然气为主的西气东输二线气价已确定与国际油价挂钩。在目前国际油价在每桶75至80美元的情况下,“洋气”到达华北地区的价格比作为陕京线主要气源的长庆油田天然气的价格高出至少一倍,

  更为重要的是,从2004年延续下来的化肥优惠价格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些化工企业通过地方政府协调,从上游获得了每立方米1元左右的天然气特别价,可以少付费约三成。

  化肥用气调整似乎已成骑虎之势。

  工业用气和天然气发电面临同样问题。目前还不清楚的是,地方政府是否会将一部分环保支出转由居民用户承担。

  不管何种情况,这个独特的消耗结构如不改变,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就会一直在寒潮中频现“危情时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极端 气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