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石屹:海南房地产如没有其他产业支撑仍是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0日12:27  南都周刊
潘石屹:海南房地产如没有其他产业支撑仍是泡沫
  2000年,健身的海南烂尾楼留守人员。一座“半拉子”烂尾楼,成了工程留守人员的健身之所。

  谁的后花园

  “海南的房子注定是卖给全国人民的。”简毓萍说,海南暂停批地,房子稀缺性更加凸显,所以房地产现在还是春天,夏天还没到来,“房价肯定还要涨”。

  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以来海南65%以上的商品住房销往岛外,购买对象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等25个国家。而三亚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统计数据也提供相同的结论:2009年前6个月,三亚市岛外人士购买商品住房套数5491套、面积 47.9万平方米,占总套数和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1%、76%。

  换句话说,海南的房地产项目的消费者不是岛内居民,他们的实际买家在岛外。

  事实上,自从“国际旅游岛”获批之后,许多项目楼盘的营销策略也随之改变,将视野从国内延展到国外,在众多新盘中,“全球发售”的字眼几乎都会被突出放大。

  三亚房地产协会秘书长刘树国将三亚岛外购房者归纳为“四高一都”——以上海为中心的高收入地区、东北等高寒地区、山西等高产煤区、成都等追求高品质居住的区域,首都及周边地区。而如今,整个海南似乎都真的成了“全国人民的后花园”。

  “单就GDP而言,年增长速度不能低于14%或15%。”在1月29日闭幕的海南“两会”期间,企业家出身的卫留成对国际旅游岛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数字要求。尽管一直强调“富民”的出发点,但这位一直呼吁要警惕和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一把手,也会实在地表态说“至少在未来30年内,房地产都是海南的支柱产业”。

  与纠结于本地民众致富的卫留成不同,逐利的开发商们之前喜欢将海南称为“全国人民的后花园”,而现在他们最流行的是“国际视野”、“全球发售”。岛内居民?那确实不是地产商们的关注范畴。

  海南居民确实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一份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三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以现在新盘动辄2万元/平方米的均价来算,一套90平米房子总价180万,一个三亚人不吃不喝要250年方能买得起。这可能也是中国的另一个城市之最。

  “房价翻番、国际旅游岛,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反正1月这波涨价前就买不起房,现在更买不起。”一位海南本地人,说旅游岛就像到处新建的海景房一样,与他没有多大关系,他更感兴趣的是“大陆人”(注:大陆为海南人对内地的习惯叫法)为何这么有钱:“成千上万的外地人飞到这里,买几百万的房子就像买白菜……”即便经历过10多年前的那场地产热,他还是没见过现在的阵势,仅仅是一个“旅游岛”概念,就有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在两周内把海南的房价炒到天价。

  尽管和“国际旅游岛”概念一样,海南房地产是否真能博得全球人民的欢心还不得而知,但现在,它起码吸引了游资的注意。比如驰名中外的温州资本,对这个从山西煤矿和迪拜楼市中铩羽而归的富豪群体而言,“国际旅游岛”实在是久旱逢甘霖——他们手里的游资终于又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这也是三亚‘候鸟型’旅游经济的最终体现,三亚的气候条件,对于气候差异大的旅游者最具吸引力。”三亚大型楼盘“清平乐”项目经理周亮说。据他统计,东北、北京、上海、江浙等地的购房者为购房主力,按人群来分,企业家、公务员、国企管理层、煤矿主、职业经理人等高收入人群多为投资客。

  而据周亮介绍,同样是投资海景房,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也有区别。“江浙人酷爱投资一线海景别墅,他们看重其升值空间,而东北人更喜欢购买二三线海景房,自住和出租居多。”

  对于有自住需求的人来说,潮气重、远离市区的海景房并非最佳选择,这也使得遍布一线海景区域的多为高端酒店、产权式公寓和别墅,天生便具备鲜明的投资属性。

  “我想奉劝所有上岛的房地产投资者,当你准备上岛买房时,你一定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波浪起来时,没错,你很幸福,但当波浪下来时,你要问问自己,是否可以承受?或者说,你是否做好了在海南当一个长期投资者的心理准备?”对于那些真拿海南当自己后花园的投资客们,海南万科总经理王永飚意味深长地说道。

  曾经在海南靠着“5斤桔子”脱身的潘石屹,谈及这轮地产热时,直言说十多年前,海南房地产就是因为没有实体经济支撑,所以成为泡沫。现在海南被定为国际旅游岛,如果没有别的行业支撑,而只发展房地产行业,那它还是泡沫。

  (南都周刊记者_顾彦平   摄影_黄一鸣)  1月下旬,距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久,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上海媒体餐叙会上又聊起了他的海南往事。

  这段海南往事中,有个名为“五斤桔子”的桥段在各种场合被潘石屹提及。如今的“老潘”说起当年“小潘”的海南逃生,在戏谑中仍然透出由衷的庆幸。

  那是1992年底的一天,潘石屹去海口市规划局了解一个项目的产权问题,可是在规划局却吃了闭门羹。规划局的一位小伙子说,“这是保密文件,你不能查。”潘石屹不想空手而回,只能在规划局门口徘徊。这时,一位也来规划局办事的熟人给他支了一招,说,“你啊,得买一斤桔子!”

  潘石屹办事心切,就买了五斤桔子送到规划局,小伙子见了,就把一摞资料给了他,说,“查吧。”这一查,让潘石屹吓了一大跳。他发现,海口市整个报建面积除以该市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人均面积达到50多平方米,当时北京的人均面积才不过7平方米。在潘石屹看来,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南房地产行业要出事了。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天要塌下来了!”潘石屹说,“没有任何需求支持的供给,这不就是泡沫吗?”由此,五斤桔子给了潘石屹一个逃生的证据,之后,他带着在海南赚得的第一个100万及时撤离,来到北京寻求发展,并以“万通新世界”这个项目在京城地产界一鸣惊人,后自立门户才有了今日SOHO中国的版图。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那时也在海南,他是潘石屹等人的“带头大哥”(冯仑、潘石屹、易小迪、王功权、刘军、王启富等合称“万通六君子”,他们均在海南相识)。1989年到1991年的海南岁月,用冯仑的话来说是“天天过年,夜夜结婚”。当时,炒卖地皮是最快的暴富手段,很多楼盘一拿到报建批文就登广告,连地基还没有开始打,价格就已经翻了几倍。

  就在“小弟”潘石屹发现天要塌了的时候,“大哥”冯仑从另一个角度也嗅到了海南楼市的危险气息:“当时海南省有18000家房地产公司,可是海口当时本土人口不到30万!”

  2月2日下午,冯仑在电话里和《南都周刊》记者说起那段海南往事时,语气悠长。上一次的海南泡沫给他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当时,我刚刚挣到第一桶金,就到三亚买了两块地。可是给了钱,却没拿到地,打官司筋疲力尽,拿到地后又套牢了很多年,几年前才算真正解套。”

  十几年转眼而过。当年在海南打拼的冯仑、潘石屹等人如今都已成为地产业内声名赫赫的大佬,而有着蓝天、大海、沙滩的海南,也成了他们心中曾经的摇篮。

  潘石屹曾经说过,正是出于对海南岛直觉上的喜爱,在离开海南前往北京发展多年之后,SOHO中国才又投资开发了博鳌蓝色海岸。如今,在这轮地产热潮之下,封盘数年的博鳌蓝色海岸二期终于开售。

  冯仑也回到了海南。去年4月,万通和中体产业联手启动了奥林匹克湾项目。该项目位于海南三亚海棠湾,是一个高端文化休闲综合性项目。

  事实上,在离开海南的这些岁月里,冯仑依然在关注海南,“我经常思考1993年泡沫破灭以前的海南和这五六年以来的海南有何不同。”

  当年的情形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在冯仑看来,当年去海南的都是人,现在去海南的都是钱。当年的房地产完全是炒起来的,没有任何真实的需求,而现在海南有真实的需求。但他对短期内海南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很担心,“有些楼盘爆炒到一天涨1000元/平方米,这不正常,会破坏这个市场,而且会使市场走形。”

  潘石屹直言,十多年前,海南房地产就是因为没有实体经济支撑,所以成为泡沫。现在海南被定为国际旅游岛,如果先发展旅游业,再发展房地产业;或者旅游业与房地产业同步,海南的房地产业就不会是泡沫。如果没有别的行业支撑,而只发展房地产行业,那它还是泡沫。

  海南楼市曾经的泡沫破灭带给了大佬们永远的震撼。冯仑说,从海南活下来以后,知道了公司的发展有三样东西绝对不能靠——不能靠爹,不能靠天,不能靠买地。他向记者说,万通的原则是坚持追求理想,顺便挣钱;而不是追求金钱,顺便谈谈理想。

  而潘石屹从海南全身而退之后,在发展上一向是小心翼翼。SOHO中国目前只在北京、上海的繁华地段做项目。他说,“房地产业不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它应该是爬山虎:只有工业、农业、旅游等各行业发展起来,房地产才能发展起来。”

  海南必须等到内地人都吃饱喝足,有了一套住房、买了车,然后开始打算休闲的时候,海南的房地产才会真正有机会。

  南都周刊(以下简称“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获国务院批准后,海南房地产市场被推向炙热,房价飞速上涨。你如何看待这一轮海南地产热?

  冯仑(以下简称“冯”):这几年全国形成了共识,认为海南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地方,尤其很多内地人都喜欢冬天去海南。海南建设旅游岛,是有市场支持的。海南目前楼市的火爆,和国内这一轮大的投资特别吻合,大量的资金流入海南,海南楼市急速升温。事实上,在国际旅游岛政策出台之前,海南的房价就已经普遍超过二线省会城市了,涨幅也比一般省会城市快。

  可以说,海南这轮地产热既有市场推动,也有政策支持,是双方结合的必然结果。但是目前短期内突然的暴涨,不正常,也不可能维持。

  南:你曾亲身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波海南地产热,这两次热潮有什么不同?

  冯:对比那时的泡沫和现在的热潮,最大的差异就是现在的市场是有需求支持的,是真实的市场。目前,国际旅游岛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升温,有政策和市场两方面支持,这和以前的泡沫完全不同,那个时候是完全没有市场需求支持的。

  那时候的海南充满了“流寇”,就像一只只小虾米在那蹦跶,只是几百万、一千万的小投资。现在是真正的热潮,都是大笔资金闻风而至,势头很大。

  南:目前飞涨的海南房价有泡沫吗?

  冯:在“国际旅游岛”消息出来前,海南的五星级酒店的价格就是3000多元/天,说明是有市场支持的。不过消息出来之后,不少楼盘开始一天涨1000元/平方米,这就不正常了,会破坏这个市场,而且会让市场走形。本来海南楼市的发展是有市场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但是不能变成由政策引出的泡沫。我认为,这种热度可能只会持续两三个月。

  南:那两三个月之后呢,是维持高位还是下降?

  冯仑:会虚涨两三个月,然后实在地掉下来,会掉到消息发布前的状况。因为,之前的市场是自然生长的,没有太大问题。目前,海南省政府就出台了一些措施来防止地产炒作带来的可能的泡沫,比如冻结了一些项目审批和土地转让等,显然,政府也看到了这轮地产热的不正常。我相信一段时间后这些政策措施和资本自然的理性都会使这个市场变得正常。

  南:不过,也有种说法认为,海南目前发展的度假地产是面向国际的,是奢侈型房地产,所以目前的价位是在合理范围内的,你怎么看?

  冯:目前海南80%的游客还是国内游客。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是希望全球的客人来这里旅游。但我去过很多全球度假胜地,从这些度假胜地的标准来看,海南的设施至少还要三到五年才能完善。海南旅游还是以本国客流为主,楼市也如此。

  南:观察以前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它经历的是大起大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冯:第一,海南本岛的人特别少,对外部的依赖很大,城市人口也就一两百万,但是面积和台湾岛是差不多。所以本岛的需求非常少,大量依赖外部需求来拉动,这样周期的波动就特别受外部的影响,所以1993年受宏观调控影响,海南楼市泡沫就破灭了。

  第二,海南由于它本身的特点,房地产带有后发性和依附性,属于次级市场。内地的消费不发展起来,内地的收入没有改善,海南的房地产就没法起来。因为海南的房地产80%是卖给内地的,而不是本岛人群。

  所以,海南必须等到内地人都吃饱喝足,有了一套住房、买了车,然后开始打算休闲的时候,海南的房地产才会真正有机会。

  南:在海南投资购房与别的城市有哪些不同?

  冯:海南的房地产市场是休闲度假产品的市场,不能把它等同于普通住宅市场。我去过日本很多度假胜地,当经济萧条时,人们收缩开支,首先受影响的就是度假开支,所以休闲度假产品对宏观经济的预期波动非常敏感。如果普通住宅的敏感度是一,这种休闲产品的敏感度是五。

  从1999年开始,海南用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处理完积压房地产的工作,而1990年代海南泡沫对金融界的影响持续至今。

  当喧哗归于沉寂,10多年前的那轮地产泡沫,最后留给海南的是600多栋“烂尾楼”、18834公顷闲置土地和800多亿元积压资金,当时仅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多亿元。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