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自己全家试吃转基因大米无安全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14:29  新民周刊
专家称自己全家试吃转基因大米无安全问题
林拥军在实验室介绍转基因水稻的原理

  华农实验室回应转基因水稻质疑

  武汉倒春寒,华中农业大学校园中的转基因水稻试验田尚未耕种,但外界围绕这20亩试验田的争论,却如炎夏一般如火如荼。在这场争论中,越来越多的人达成这样的共识:科学的问题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来讨论,让各方充分地表达意见,无疑是最能接近事实真相和得出客观结论的一个方法。因此,新民周刊刊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林拥军,针对争论最为集中的问题做出的详细回应。

  记者/黄 祺

  林拥军带着记者,穿梭在堆放着各种小玻璃瓶的实验室里,尽力用他认为最为通俗的语言,向一个没有生物科学学习背景的人,介绍转基因这一目前饱受争议的技术。尽管如此,他口中基因枪、侵染、转化、处理等等专业术语和惯用语,还是常常给记者带来理解上的麻烦。

  在张启发院士的科研团队中,林拥军是一位重要的科研人员,全程参与了目前已获得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两项转基因水稻的研发。

  林拥军觉得,造成目前转基因水稻受到公众质疑的原因,很大部分来自知识上的隔阂——大多数人因不了解转基因技术而本能地恐惧,进而让一些他认为不正确、不客观的观点以大肆传播的机会。

  科学家和大众传播的两种语言体系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公众的困惑,比如林拥军嘴上习惯性地挂着“毒蛋白”,很久以后他才想起提醒记者:“我说的毒蛋白,是对昆虫来说有毒,我是搞昆虫的,我们都习惯这么说,但这个蛋白对于人是没有毒性的。”

  转基因水稻对人体是否有毒?转基因水稻技术是否存在专利陷阱?转基因水稻是否会造成生物污染?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是否潜在粮食安全危机?

  针对以上最为集中的几个质疑,林拥军用近3个小时的时间,面对记者一一回应。

  为什么抗虫水稻人能吃?

  《新民周刊》:现在公众最担心的是,转基因水稻对人体来说是不是不安全的,为什么虫吃了会死亡,人吃了没事?

  林拥军:最关键的原因是,虫的消化环境与人是不同的。

  我们向水稻中导入的BT蛋白,实际上叫做杀虫晶体蛋白。这种蛋白的基因我们统称为BT基因,BT基因编码出来的东西叫做原毒素,原毒素开始是没有毒性的,对虫也没有毒。只有当目标昆虫吃了以后,到虫的消化道——中肠里去,虫的中肠里面有一种碱性的蛋白酶去消化原毒素。碱性酶会切除原毒素蛋白的一部分,切除后这个蛋白就变成了对虫有毒的蛋白。

  这个蛋白在中肠的表皮细胞有一种结合受体叫做钙黏蛋白,钙黏蛋白会结合这个毒蛋白,插入到表皮细胞的细胞膜里面去。你可以想象成细胞被捅了一个洞,细胞死亡,虫吃的东西就无法消化,虫也就死亡了。

  人的消化器官是酸性的环境,强酸性,原毒素到了人的消化器官,就像普通蛋白一样,消化成氨基酸或短肽等等通过小肠吸收了。

  对BT基因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推崇的“绿色食品”,只允许使用限定的农药,BT农药就是可以使用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生物农药,因为它在杀灭指定害虫的同时,对农作物和人的健康没有影响。

  《新民周刊》:你刚才说的是理论上的安全性,有没有实验证据?

  林拥军:证明食用安全性,更多的应该是检测机构做的工作,我们只负责培育转基因材料。检测机构如果证明是安全的,我们就继续推进,如果评价和检测是不安全的,我们就放弃。

  目前这两个拿到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品系,在1999年就已经完成了研发。我们第一次安全性实验,是委托给湖北疾控中心做的,时间是2001年到2003年。一般的食品安全性实验,不包括动物的三代繁殖实验,但我们要求疾控中心做了,实验的结果是,转基因水稻与普通水稻在食用安全性上没有差别。三代繁殖实验,就是用我们的转基因大米喂养小鼠三代,检测它们的生理机能,包括生育能力有没有受到影响。

  在2007年-2008年,农业部再次要求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做了安全性实验,光食用安全就做了7个项目的检测。这些项目与普通食品安全实验的要求是一样的,包括过敏原性、消化性、热稳定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急性毒性实验是这样的,用很大剂量的BT纯蛋白往老鼠的胃里灌,7天以后做解剖和各种生化指标的检测。我们转基因大米里BT蛋白的含量,是每克中含有不到2.5微克,也就是不到百万分之2.5,试验中每只小鼠喂5克,也就是相当于成人一天吃150顿大米的BT蛋白的食入量。

  只有通过了食用安全测定,才可能获得安全评估证书。

  《新民周刊》:据说华中农业大学有教师是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成员?

  林拥军:“转安会”下面有很多的小组,分不同的专业方向。在评定转基因水稻安全的小组里面,没有我们学校的人。

  《新民周刊》:美国人在生物遗传方面的技术领先于中国,为什么美国没有进入转基因水稻的产业化?有一种说法是,美国人没有开发是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转基因的食品不够安全?

  林拥军:第一,美国水稻很少,他们对这个技术的需要没有我们迫切。第二,我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特别是水稻的转基因技术方面,一点也不比美国落后。可以说我们与日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日本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主要侧重功能性上,比如培育富铁大米。

  网上一些人说,美国人生产转基因的食品给别人吃自己不吃,怎么可能呢?美国80%以上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玉米,大豆基本上是100%,很多食品里的蛋白添加都采用大豆,美国人不吃吃什么?

  《新民周刊》:你们吃不吃自己研发的转基因大米?

  林拥军:我们早就吃了,如果我们没底就不敢吃了。在利用我们获得安全证书华恢1号转育其他的抗虫衍生品系时,我们自己会先尝尝味道,看看口感怎么样,是不是有推广的价值。我家里也一直在吃,去年收获以后我往家里拿了100斤。

  转基因技术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精确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基因放在哪个位置我们能知道,技术上很成熟,是非常安全的。

  《新民周刊》:很多对转基因水稻存有疑虑的人有这样的想法,自然生长的农作物是安全的,人为技术干预的农作物就不值得信任。比如我们觉得,杂交水稻就像是一个西方人和一个东方人生下的混血儿,他很健康聪明,而用基因技术改造后诞生的一个人,就像“怪物”。你怎么看?

  林拥军:现在我们种植的农作物,都经过了漫长时间人工的驯化,水稻的人工驯化已经有一万多年的历史,所以说,我们现在吃的所有农作物,都是被人工改造的,而不是一些人想象完全“自然”的。

  杂交水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基因的改造,只不过改造的方法是通过让两种亲本水稻自然杂交,因为基因被改造,杂交水稻才变得比它们的“父母”更加丰产。

  转基因水稻就是用基因技术来改造基因,这样的技术更加精确,我们可以把需要的基因转入进去,把有害的基因剔除。我们把培育出来的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田间,如果它有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缺陷,它自然就不能存活,一样要经过自然淘汰的过程。

  《新民周刊》:你作为研发转基因水稻的科研人员,是不是能够理解公众的种种担心?你认为将来如果转基因大米能够上市,是不是应该明确地标志以保障大家的选择权?

  林拥军:我可以理解,因为他们不了解转基因水稻是怎么回事,如果他们理解了,我相信大家是能够接受的。主要是前几年这方面的科普太少,负面的报道太多。

  转基因稻米的标志我是同意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以后功能性转基因产品出现,相信大家会抢着去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转基因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