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专家:北京将在40年后建成世界城市
建世界城市先动“大手术”
◎文/《青年周末》记者 马军 ◎供图/CFP
2010年北京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世界城市当然不会仅仅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对普通居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具体影响?“世界城市”将与2008年奥运会一样,给北京带来同样、甚至是更为巨大的变化吗?
3月7日,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从包括交通、医疗、住房等等在内的民生各方面,对以上问题做出了回答。
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一说起低碳,就总是“低碳经济”。但连玉明认为,低碳不光是经济问题。“说到底,低碳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连玉明再三对《青年周末》记者这样强调。
■先从抽水马桶做起
是否低碳,体现在住宅上,是住宅要节能。
“住房并不是越大越好。”在连玉明看来,现在北京的住宅越盖越大,这样难免会造成资源浪费,比如材料浪费和能源浪费等等。“普通人住200平方米的房子并不罕见,而在国外发达地区,部长级的官员也不过住100平方米的房子。”
是否低碳,还体现在生活的许多细节方面。
比如抽水马桶,不少发达国家用的是中水。但在北京,普通居民家里用中水冲马桶还非常罕见。不是老百姓不想用中水,而是他房子里压根儿就没有,小区里没有这套系统。就是现在新建的楼盘里,能提供中水的也不多,而且往往在管道等设施方面还存在问题。
连玉明说,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必须先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上加强。“一个小小的抽水马桶,其实体现了在低碳方面,我们在意识和科技上都还不过关。”
此外,还有家庭用电的问题,还远远不够智能化。在新的能源方面,也需要加大开发力度。比如说,风能怎么有效地储存起来?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建筑环保也是低碳生活方式之一。现在北京盖的高楼,往往在材料上就不环保。那么多玻璃幕墙,其实是一种污染,这肯定不是一种低碳方式。
记者不仅有疑问,如果实现这么一套低碳生活方式,那岂不是要先期进行非常巨大的投入?
“低碳肯定是先需要投入,但它会带来产出。”连玉明解释说,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概念。在连玉明看来,低碳生活,需要由政府、企业和老百姓三方共同来营造,供需双方共同促进低碳生活,不是单方面的事情。
■垃圾是一种文明
北京作为一个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每天产生的那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垃圾处理是低碳城市最基本的问题,但我们现在对垃圾处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处理办法。
连玉明说:“垃圾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系统。我们现在没有这个系统。”
记者问道,是不是跟垃圾分类有重要关系?
连玉明回答说,垃圾分类当然也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不全是垃圾分类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什么?老百姓全都知晓吗?这种基本的科普还没完成。”
“现在小区里一般有分类的垃圾桶,然而能有多少人分类投放?即便你分类投放了,垃圾车一来,也会全混在一起。”如何对待垃圾是一种文明,连玉明称之为“垃圾文明”。
判断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首先要看垃圾。有没有规范的垃圾处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这个城市里,不管你随便站在哪个街道,手边有没有垃圾桶?这个手边是指50米以内。
作为著名城市专家的连玉明说,他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就看三方面。首先是垃圾文明,其次是厕所文明,第三是盲道文明(无障碍设施)。
这三个文明是最本质的内容,所谓世界城市,首先要看这三个文明做到了哪一步,而不是看那些大而空的东西。
■私家车与低碳背道而驰
有报道说,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东京的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有人认为,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那么,对于一个提倡低碳生活的城市来说,在这方面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进?
连玉明说:“低碳的出行方式应该具有低成本、快速、自由交通三特征。但私家小汽车并不符合这三个特征。”养车、停车、修车和保险,成本很高。停车位难找,还经常堵车。
“私家车这种出行方式跟低碳生活是背道而驰的。”连玉明说,政府必须从政策上对此进行引导。
如何来引导?有着长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城市专家连玉明,在接受《青年周末》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
地铁还需大量建
“六环以外去建别墅,安置高收入人群,让低收入阶层都住到城里来!”这是对城市发展进行长期研究的连玉明得出的鲜明结论。
■别墅盖到六环以外去
前不久,市发改委网站公布的通知显示,从今年4月1日起,在北京市区13个地区的地面机动车停车费将增长一倍。“停车位涨价能缓解交通问题吗?”连玉明建议,大家可以先不下结论,都仔细想一下。
在连玉明看来,北京交通的核心问题,从根上说,在于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不合理。在纽约、伦敦这些世界城市,有钱人住郊区,穷人住城里。而北京的情况正好相反,有钱人住市中心,中低收入者住郊区。大量人群每天奔波在从四面八方进入市中心区域的漫长上班途中,必然造成交通拥堵。
“六环以外去建别墅,安置高收入人群,让低收入阶层都住到城里来!”这是对城市发展进行长期研究的连玉明得出的鲜明结论。
连玉明分析说,我们当然也要看到纽约、伦敦、东京同北京的发展道路不同。前三者是高度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从城市逐步发展到农村。而北京则相反,是农村包围城市。
空间结构的优化,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但显然,北京在空间发展上走向了另外一个相反的方向。从这一点来看,北京解决空间结构的优化,不是做一些小改变,而是要做出大改变,如同动大手术,任重而道远。
“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越晚越不利。”连玉明说。
■地铁还需大量建
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世界城市的主要标志。这是连玉明对世界城市的另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所谓公共交通,主要指地铁、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等方式。这个系统要是很完善,可以互相补充,但北京现在还差得很远。
根据《青年周末》记者查询到的资料,2006年纽约地铁总长1142公里,北京地铁114公里。到2009年9月地铁4号线开通后,北京地铁总长度达到了230公里左右。
“北京地铁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很快,但跟纽约这样的城市比起来,还差得太远,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连玉明说。
数据表明,在世界上人口10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里,轨道交通必须要占到50%以上,才能有效缓解交通问题。“但咱们北京现在最多占到20%至30%,差距还很远。”连玉明说。
■公交服务质量待提高
北京的公交做了大胆的改革尝试,比如发行一卡通等,但现在仍存在很多问题。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服务不到位,规划上落后,坐车不方便,等等,都限制了公交体系,不能满足人们大量的出行需求。为什么大家都爱开私家车?原因就在这里。
前些时候,连玉明所在的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做了一个调查。调查发现,在北京的一些经济适用房或者说安置房地区,缺乏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公交车站,缺乏邮局,缺乏幼儿园。
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作为市政协委员的连玉明提交了一份“加强外迁人口经济适用房地区公共服务配套”的提案,专门谈这个问题。
“我们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规划滞后是最大的问题。”连玉明建议,北京应该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公交体系,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房价要与市民收入“相适应”
有人计算过,一个北京普通市民如果月薪5000元,要买一套四环边200万元的房子,不吃不喝要花33年的时间;如果要买三环内更靠近城中心地带的房子,可能要花50年。在世界城市,也会出现这种情形吗?从居民住房价格来看,世界城市要达到什么水平才算合格?
■北京房价高低不是问题
都说北京房价太高,然而连玉明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提出“北京房价不怕高”,关键在两方面要有对策。
首先,房价再高也没问题,但要看高房价的房子都盖在了哪里。
连玉明说:“郊区的大房子价格高很正常,在密云、延庆盖别墅,你有钱就买去,但要在四环以内大量建设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廉价房和保障性用房。”这样做,不仅能有效改善北京的交通问题,而且能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可谓一箭双雕。
其次,房价高不是问题,只是一定要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
连玉明他们在北京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的期望是:在四环以内5000元/平方米的房价比较合理,可以接受。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北京现在的超高房价,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在一路疯涨的楼市中,供需双方共同在投机,政府、开发商、购房人都被裹挟在其中。
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增长幅度,远远滞后于房价增长速度。连玉明提出,应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同时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
■现有分配制度必须改革
怎样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呢?连玉明的看法是,现有的分配制度不合理,应该进行改革。全面提高市民收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分配制度更重要。“全面提高收入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能很快实现,但至少分配制度,比如税收制度可以较快实现改变。比如,纳税时的起征点可以比现在高一些。”
世界城市往往是高端人才聚集之地。它们如何吸引人才,一个重要法宝就是靠税收制度进行调节,对高端人才把个人所得税免掉。
连玉明认为,现在国内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假如通货膨胀,高收入者肯定不害怕,低收入者购买力本来就有限,所受影响相对也不大。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社会上的中等收入者。要让中等阶层活得体面,包括税收制度在内的分配制度必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