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来人口更有尊严
当北京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后,立刻有网友呼吁,一个世界城市不应该排外,对外来人口要一视同仁。目前北京有大量外地户口人群,在升学、社保等方面尚有不少门槛和限制。要成为一个世界城市,是否也必须对此进行改变?
■让外来人口更有尊严
北京是一个移民城市。这么多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以往采用暂住证等方式进行管理,弊端相当多。现在北京开始逐步取消暂住证,以居住证来取代。这一做法其实就是迈向世界城市必不可少的一步。
“现在不仅暂住证将消失,从长远来看,户口也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连玉明说,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居住证将成为主流。在他看来,居住证附加了很多功能,意味着一个新的管理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公共服务时代。
“让外来人口更有尊严。”连玉明说,不要把外来人口限制在某个生存空间,他们不仅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还要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医疗保障。
公共服务优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首先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连玉明举例说:“为什么现在大家都挤破头要进名校?因为一般学校的差距太大!”
■社区服务水平还太低
公共服务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社区服务和医疗服务。跟国外发达城市的社区相比,北京在社区服务和功能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社区管理这一块,从街委会到居委会这么大的体系,可以说从社区服务质量到效率方面,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连玉明认为,“北京市各个社区的公共服务要达到国际化标准,还需要市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用国际标准来建社区。”
现在北京也有社区卫生站,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去那里看病。“比如说你孩子病了,你更愿意去儿童医院这种大医院。为什么?就是因为目前卫生站医疗水平还太低,没有高水平的全科医生,谁敢去?”
连玉明说,从社区医疗这一块就可以看出,现在是社区公共服务真空化——空有一副架子,但没有功能。
因此,他建议北京要建世界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必须逐步壮大,将来要能做到“小病社区看,大病医院看”。
■NGO对世界城市不可或缺
在纽约、伦敦和东京,都有不少有世界影响力的NGO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但众所周知中国的NGO组织还不发达。连玉明建议,要继承奥运经验,让社会人群多元参与社会事务。
“奥运会影响北京至少50年。奥运标准就是国际标准。”基于这个认识,连玉明认为,北京借奥运东风,在建设世界城市方面已经占有优势。
不过,个别网民有“异议”:“奥运会开了,除了让北京地铁比以往多了以外,其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啊?”
奥运会对北京的影响,还有哪些具体的方面?这些方面同样也是成为一个世界城市不可缺少的吗?《青年周末》记者向连玉明提出了这些问题。
“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很多经验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如果不好好继承的话,那将非常可惜。”连玉明回答说,奥运经验并不只是一个纸上的概念。
他举例说,北京奥运会曾经发动大量的社会志愿者,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方式。但可惜的是,这些志愿者由官方组织,始终只是一种政府行为。在奥运会结束后,也没有继续发展改变为社会行为。
“这一点非常值得人们反省。许多社会事务,需要社会多元参与。”连玉明以纽约举例说,纽约的非官方组织非常发达。从整个社会管理来看,并不是政府一家说了算,而是政府与各种非政府组织共同协作,实现有效管理。
“很难想象一个世界城市没有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如果那样,只能说它是假的世界城市。”
文化多元与城市文明再等40年
“我们现在说,世界城市是城市的高端形态。但什么叫高端形态?能订一个指标出来吗?”连玉明打比方说,两人关系好坏肯定不能用指标来衡量,不是说一周见几次面吃几次饭就能决定。同理,评价北京是否达到世界城市的水平,也不可能单纯看盖了多少世界级高楼,GDP达到多少,而是要把硬实力和软实力综合起来考量。因为世界城市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统一体——软实力甚至更为重要。
■古都文明是核心
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少学者和网民如此发问:
“在影视、时尚、文学、音乐等等方面,我们知道现在北京还远远不具有全球影响力。要成为世界城市,这些方面没有竞争力行吗?”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目前文化影响力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团体和文化活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展,才有可能使得北京在2050年在文化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
连玉明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北京要建造世界城市,它在文化上的核心是古都文化。北京有那么多历史文化街区,有那么多地下文物,这些都是它的优势所在。问题在于,我们现在对古都文化保护到位了吗?
“不能嘴上叫喊保护,手底到处拆迁。”连玉明认为,首都北京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要坚持中华文化的价值主体,发扬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特点。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北京还要倡导“开放、包容、多元的文化体系”。连玉明特别强调:所谓包容,并不是说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才包容。“喜欢不叫包容,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能容忍,这才是真正的包容。”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建立起这个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就有了自信,可以谁也不怕,不怕别人进来。比如一些有国际影响的知名网站,放进来也没关系,放进来也不等于全盘吸收。哪怕有争议,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进行有序管理。
“春天来了,苍蝇也会飞进来。但我们能因此不要春天吗?”连玉明说,对哪些东西排斥,哪些东西吸收,这实际上在考验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执政能力。
■城市文明“40年后再看”
连玉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了一个例子。他回忆说,去国外很多城市,机场厕所里都会提供卫生纸,而在国内,很多城市的机场都不提供。好在首都机场现在也开始提供卫生纸了,这是一个非常微观、同时又是非常具体的进步。
“这么一个小小的例子,也说明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的文明程度还差得远。”连玉明说。
世界城市最终是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拿具体的市民素质来说,闯红灯、随地吐痰、上车不排队、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这些不文明行为,当然不符合一个世界城市的要求。
连玉明说,人的文明素质,决定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反过来环境也影响了人的文明程度。文明是人对自己行为有意识的控制,这属于典型的软实力。
特别是北京要建世界城市,不能排外,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都可能进入。“你不可能不让别人来,两级分化就必然会出现。这在现在的纽约、伦敦和东京也都不可避免。”
因此,连玉明认为,建设世界城市肯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很快建成。
“70后以及更老的上几代人,还能看到那一天吗?”记者笑着问。
连玉明回答道:“这不奇怪。伦敦的发展用了200年,纽约100年,东京70年。我对北京的预测是,建设世界城市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也就是40年后的2050年,基本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