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称全国314个省级部门行政收支均都不透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00:07   央视《新闻1+1》

  另外一个,我觉得还要特别提到,其实公开对于财政来说,最重要的是为了引入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所以人家来提问题,不懂就问,问了以后就明白了,如果有问题可以来进行批评监督,我觉得这种公开应该要把它理解为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是一种创造条件让群众来监督、来批评重要的手段。

  主持人:

  今天在众多的疑问里面大家普遍反映比较多的就是看不懂,面对这种呼声,也有部委相关负责人站出来说,因为这是比较专业性的一个公布账单,所以看不懂是正常的。但是我在想,其实看不懂这事,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好像你买电器,你必须得懂得说明书之后,你才会使用电器。如果你说这个电器本身就是一个很专业的东西,你读不懂是正常,那我买电器干什么呢。

  王锡锌:

  没错,我觉得看不懂有的时候可能不是一个不能的问题,因为能从技术方面来说,一方面这个账单本身,如果说晒出来是为了让公众、让老百姓看懂,你首先要考虑你的受众,不是晒给一些专业人士,更不是晒给自己看的,所以第一可能是你的出发点。第二个方面,就像您说的,如果一定要按照那种很专业的要求来做,那我也可以配一个让公众能够读懂的说明书。第三个,我觉得其实真正还是,假如你账做的很清楚,就一定能够让大家看懂,所以我想在里面,可能不能,我觉得应该说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或者说最要害的还是敢不敢,愿不愿,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一种敢公开,愿公开,很多时候可能我们就把问题推到我的科目不全,我的技术,我的客观条件限制等等。我觉得很多时候,其实要相信,晒账单我能。

  主持人:

  王教授您看,因为我们也注意到专家也好,包括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高强主任,他也在“两会”期间记者招待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即便是在发达国家,把预算全部公开也是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他原话叫做“难以一步到位,而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既然作出了这样一种背景解释,所以刚才就涉及到您那个问题,这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还是说技术上就是很难达到的问题?

  王锡锌:

  我觉得在技术上的确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完成这样一个过程,我非常理解,它的确需要一个时间,也有相当的工作量,甚至本身就要投入很多的资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公众在这里,你公布出来的,你已经做了的,我们提出最好能够让我们看懂,因为如果没有这个看懂的话,公开可能会成为一种形式。

  另外一个,对于未来怎么做,其实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表、路线图,这个可能是公众期待的。

  主持人:

  我们看到四部委公布了自己的账单,虽然是迟来,但是毕竟是来了。公众自然就期待下一步呢?

  “裸”、“全裸”、“一裸惊天系”,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前不久向社会公开自己公务开支明细后,收获了一个响亮的正好——“全裸政府”。

  登陆白庙乡的网站,点击政务公开栏,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到该乡的财政收支数据,尤其是刚刚公布的2010年1、2月份机关经费支出,内容详实,令人惊叹。不仅三公消费中的公款接待、公车消费,都有相关明细,甚至一块五毛钱的信纸花费都被列入其中,并且说明了每笔花费的事由、发生时间、经办人、证明人等等详细内容。

  张映上(巴中市白庙乡党委书记):

  我和老百姓同车的时候,他们对我们个别干部的责备之声,我感觉到我应该这样,任何托词的解释都是无力的,只有拿事实给他看。

  乡政府晒账本是逗号还是句号?全裸政府到底脱没脱干净?是孤本还是范本?这件事情激发了人们很多的疑问,去年有深圳公共预算专家志愿者分别向广州和上海市财政局,请求公开2009年度市级部门预算,上海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而广州市则在尝试中给出了答案。

  相对于白庙乡精确到一块五毛钱的细致,人们批评广州市的预算公开太粗,而上海的急转弯则更耐人寻味。在广州公布了自己的预算后,上海终于也开始答应了有关人士要求公开市级部门预算的请求。广州的做法至少说明,财政预算不是潘多拉盒子,打开并没有那么可怕。

  蒋洪(全国政协委员):

  以前看不到的信息,现在能够通过这么一个网站,114个部门能够一览无余,这样的一种进步是巨大的。既然广州市财政局能够做到这一步,那么我们其他市的财政局能不能做到,广州市财政局的做法给我们一个启示。也就是说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就在国土资源部等四个国家部委首次公布自己预算的消息,引起人们重视的同时,人们也在关注另外一则相关的消息。如果将满分设定为一百分,那么中国省级各部门的行政支出透明度只能打3.21分。

  刘小兵(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最高分也只有十六点五七分,最低分就是零分。

  这些令人吃惊的超低分数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最新的一项评估。

  今天我们的记者获得的这一份2010年中国省级部门行政机关透明度排行榜显示,全国314个省级部门的行政收支情况几乎都不透明。

  刘小兵:

  因为我们2008年开始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们想从目前财政的信息来看一下,我们中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

  另外,新榜单的研究也就我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市区的11个部门机关的升本及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得分最高的不到8分,而榜中得分最低的仅得0.12分。即使所有11个部门加最后,总分也才35.28分,远不够60分的单项及格线。

  刘小兵:

  确实也有一些部门就觉得,好像感觉吃不准到底该不该给我们提供信息。有的就反映出来,他们会主动把这些信息反映再给上一级部门,请示他们到底要不要给我们回复。

  就在今天,《求是》发表了温家宝总理题为《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章提出,中国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必须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从科技、教育、文化、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八个领域着手解决民生短腿的问题,而谁都知道,这些问题的推进对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公布预算、接受监督、强力推进民生和社会改革,2010年,政府改革必须提速。

  主持人:

  刚才在短片中我们看到上海财经大学为省级各部门行政收支的透明度做了一个评估,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兵教授,刘小兵教授是主持这项评估,刘教授您好。

  刚才我们在短片里面看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就是零分,这个零分是怎么出现的?人们自然会问,是不是你们做的调查这个考试的题目太苛刻了?

  刘小兵:

  这个零分的出现,是因为他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以及对我们的申请没有作出任何回复。

  主持人

  刘教授,出现零分这种现象,我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为政府的这种行政预算是完全不透明的?

  刘小兵:

  也不能这么理解,只是或许他已经公开了,但是他没有告诉我到哪里去查。

  主持人:

  您在做这项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十六点多少分,这个数字是怎么回事?怎么做出来的?

  刘小兵:

  这个省的11个部门提供给我的信息,以及对我的回复所得到的分数占应该得到分数的一个比重,16.57%。

  主持人:

  那人们自然会问,您在做这项调查的过程中,对方合作的意愿和程度是怎么样的?你们被拒绝的时候多吗?

  刘小兵:

  应该说愿意给我们回复的大概只占到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是不愿意给我们回复。

  主持人:

  他们是直接拒绝,还是曲线的、间接的拒绝?

  刘小兵:

  有一些从来没有给我们任何联系。

  主持人:

  多不多?

  刘小兵:

  这个不是非常多,有一些是给我们通过非正式的方式给我们联系,比如打电话、邮件。在了解了我们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之后,后面也就没有任何联系了。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正式的,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给我们正式回函。一般的做法是,叫我们到一些指定网站上去找,告诉我们在网站上如果还找不到的信息,要求我们用申请的办法向他们申请。

  主持人:

  刘教授,您好找吗?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的话?

  刘小兵:

  几乎找不到多少我们所要求的信息。

  主持人: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们得出这么一个评价结果是零到十六分之间了。

  刘小兵

  对。

  主持人:

  好,谢谢刘教授。

  刚才通过刘教授采访,我们其实在佐证一个问题,面对一个预算公开,政府的上层有这样一个推力,来自民间,包括刚才我们看到,上海和深圳,这样来自民间,有这样的压力。当然我们也看到,刘教授刚才说了,更多的有一些阻力,在各种力量角力过程中,您觉得哪些力量会渐渐地占上风?

  王锡锌:

  毫无疑问,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和自下而上各种各样的压力或者叫动力,必将占上风。尽管我们现在看到阻力比较明显,因为正如刘小兵教授他们所做的这种研究已经发现,其实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在申请的时候,有的干脆就关门了,所以他给他打个零分,我把它理解为是一个态度分,你态度不端正,其实不一定,他也说了,不一定说你没有搞公开。但是这个态度完全拒绝这种情形,实际上表明他是不愿意公开的。

  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基本上是选择不合作的,这里面都表现了明显的阻力,不仅仅在底下了,而且是公开化,所以我觉得阻力现在应该说比较明显。但是我想,因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力,表明了上层的决心,自下而上这种压力实际上表明社会的需求,我相信最后的合力一定会克服阻力和摩擦力,让我们的改革在角力中不断向前。

  主持人:

  就像刚才刘教授给我们提供那个数字,三分之二省级政府部门,他们并不愿意公布自己的预算。这种阻力您觉得那里面动力是什么?阻力的动力是什么?

  王锡锌:

  我觉得有可能他是不敢,因为我们现在整个预算有很多时候是不够规范的,正因为这种不敢,其实让我们看到动力,不论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都应该更大,因为这个账本的确得晒,而且得常晒,因为账本不晒,可能会发霉的。

  主持人:

  您看,温总理在《求是》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另外我们联想到在“两会”期间,热点的词就是民生的问题,怎么能够利用这一次预算公开把它作为契机,把各项改革同步推进。

  王锡锌:

  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温总理今天在《求是》杂志上发了这个文章,强调了大力发展民生,重点关注八大问题,我们知道民生的问题其实要花钱去解决,民生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公共财政,而如何花钱,既然涉及到老百姓各个方面,那就必然要有民主决策,公开监督。因此,民生问题的解决,如果说没有这样一种问政、问需、问计于民,那就无法真正让民生得到实惠。而如果要想让老百姓真正能够参与,公开就是前提,必须得晒,晒账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财政公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