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白岩松:政府应将殡葬业当成公益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00:50   央视《新闻1+1》

  去年10月,上海市民政局推出了“二万五工程”,向特定低收入人群提供总价千元左右的墓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北京等地都相继推出了花坛葬、树葬等多种形式的节地葬,市民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让亲人有一个良好的安置场所。不过,这样的产品到目前为止认可度却并不高。

  市民:

  我是不想被葬在那儿的,我总想买个墓地吧,我前一辈子苦到现在,80岁的人,再把我放到那个地方,我觉得对我们老人太不关心了。

  解说:

  位于北京昌平的这家墓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营海葬业务,选择海葬的死者家属可以将亲人的名字刻在这面纪念墙上。而近20年过去,除了最早一批海葬者,墙上依然空空如也。与此同时,墓园也从2003年开始开发更有利润的墓地业务。

  墓地销售人员:

  在一个树下面挖一个坑,直接撒骨灰或者是埋骨灰盒,3000块钱,一个低保区。拿着低保证明过来,你不拿低保证明过来也能买。

  记者:

  低保的都是在这儿?

  墓地销售人员:

  对,下面还有树葬是6500,盖一个简单的小墓穴,在地下的。

  解说:

  谈到未来,这里的业务员向我们透露,今年整个墓园的销售任务为1500万,而清明正是销售旺季,过去的一个月销售额已经超过百万,与之相对照的是整个墓地产业在悄然中蓬勃发展。

  字幕提示:电影《疯狂的赛车》片段

  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后花园,按均价仅售人民币三万元整,值得一生典藏。

  您这,还有没有点再便宜点的?

  跟你把话都讲成这样了,那抱歉了,我们这里是墓地中的CBD了,没有钱的话可以考虑,请到庙里供养。

  主持人:

  面对越来越高的丧葬费用,我们来听一听一位专业人士的看法,他是来自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的秘书长伊华。

  秘书长,您好。

  伊华(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您好,主持人。

  主持人:

  您给我们说一个数字,比如说像生活在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的人们,如果要在在世的时候为自己死后准备一点钱,准备多少钱就够用了?

  伊华:

  我觉得,现在对整个丧葬消费,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实际上大家还是有一点误区的。刚刚电视片里放到的,就是各地的墓价包括殡仪消费,各方面的价格在不断地攀升。实际上这是个事实,在这个事实的背后实际上有很多原因构成。刚刚您的问题就是,现在目前如果我在生前要把后事进行处理的话,我应该准备多少钱?他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说,现在我们拿上海来讲,对一些特困的、贫困的丧葬用户来讲,他千元就可以办丧事。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一万块钱左右就可以料理他的丧事。还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家庭条件好的,或者是社会背景比较强的,他愿意花费多一点的钱,这些人也可以得到一种消费需求的体现。

  主持人:

  说到这儿,秘书长有一个问题,人当他离开这个人世,他是不是有尊严,他是不是很安祥,跟花多少钱给他办后事是不是成正比?

  伊华:

  我觉得这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上,有些在丧葬消费当中他不花很多的钱,但他依然做得很有尊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在节地葬产品推销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花坛葬、树葬、草坪葬,包括海葬的这些人,他们实际上选择这种节地环保的葬式,不是因为他的消费比较低廉,就是子女对他没有孝心,或者他自己离开的没有尊严。我觉得,这样的一些葬式,同样在某种意义上,它也体现了一种对整个资源热爱、爱护的一种想法。

  主持人:

  好,谢谢秘书长,谢谢您!

  岩松,刚才也说了,你怎么去说,能够让自己的亲人很好地走,多少钱是一个合理的价钱呢?

  白岩松:

  它其实背后跟中国传统的这种面对死亡的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我猜想今天的这期节目收视率不会太高,因为很多人一看这个话题,就遥控器一按跑了。因为什么呢?我们在面对一个大家平常比较忌讳的话题。这种忌讳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不谈论它,其实人生就是生、老、病、死,谁都回避不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一个宗教进行这种支撑,因此大家不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更平静的谈论它,其实内心又都恐惧。当出现亲人死亡的时候哭天抢地,而且往往有时候孝子要通过多花钱来体现自己的孝顺,就好像要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的幸福、孝顺等等,全部浓缩在我要给他办一个厚厚的丧事上,正好让那些想挣你钱的人钻了大大的空子,你以为你花了16000元或者18000元钱,给父母或者离去的亲人买了一个那么好的骨灰盒,其实成本价才200多元,他利用的就是你传统文化中间的这种心理。

  主持人:

  所以说,丧葬费用的不断提高跟我们自己的心态是密切相连的?

  白岩松:

  当然。其实,我觉得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方面,首先要去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规范这个市场。包括有人提建议,中国已经有很多个城市医院的太平间已经取消了。因为好多人可能没算这笔账,接近90%都被个人承包了,它并不是医院太平间的概念,已经被承包了。因此,乱收费、多收费等等屡见不鲜,现在希望能够把它取消,规范化。

  第二,政府应该慢慢地像很多城市开始做的这样,把殡葬业当成一个社会公益事业,带有某种公益的事业。另外加强监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来改变中国人面对死亡的这种态度,和好像不多花钱就不孝的这样一种感受,活着的时候过好每一天,而走了的时候就像那句老话,死如秋叶般静美。其实,树葬、海葬或者怎么样,如果我们回忆生活中的每一天,跟父母、跟亲人在一起都很开心,这是最好的一生。

  主持人:

  也就是说,用一种像树葬、花葬、海葬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亲人平平静静、宁静的走,这是最好的纪念?

  白岩松:

  我说的就是,活着的时候,每一天大家都过得很好,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孝顺吗?如果有矛盾也尽量地去化解,然后在走之后的时候,其实就走一个正常的,或者说是改革的这样一种丧葬文化。有的时候很多人会去羡慕,西方人怎么放着音乐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殡葬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