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省长王君的三道选择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8日17:12  《小康》杂志

  山西省长王君的三道选择题

  文︱本刊记者 鄂璠

  “您睡得还塌实吗?”一位记者好奇地向山西省长王君提问。

  这是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的第二天,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刚才还相当严肃的会场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山西代表团的官员们这时也都抬起头来看着王君,这个私人话题的答案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趣。

  “说实话有时候很难睡得着。”王君回答说,他看着坐在身旁的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两人交换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说到晋官难当,其实来之前我和张书记也谈到过,不是晋官难当,实际上每一个职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都不容易,都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上任伊始,王君自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面对着一道选择题,三个选项——安全、经济、做官,择其一二?还是全选?这个问题不容他良久沉思。

  第一题:安全过关?

  晋官难当,并非虚言。王君之前的两任山西省长,都因安全生产事故黯然去职。

  “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在2008年9月履新山西后,王君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安全”。做代省长的时候,无论大会还是小会,有机会他就一定要谈“安全生产”,即便是下基层调研,他也亲力亲为,细致到技术层面。2008年9月下旬,山西省政府连续召开五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履新不到半个月,王君就拿出了一套安全督察方案。从9月27日起,山西开展为期一年的安全专项督察活动。

  煤矿、安全,这些术语王君并不陌生。之前他曾在山西工作20多年,其职业履历一直与煤矿有关,从大同矿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任上荣调北京,出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煤炭工业局副局长,此后又主政江西,先后担任江西省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再至出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

  但是,山西的现实很快给了这位新省长一个沉重的打击。

  2009年2月20日,山西召开全省安全生产大会,王君表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并说:“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扎扎实实抓一年,年底我们一定要出成绩。”但两天之后,山西国有煤矿屯兰矿发生矿难,77人遇难。在电视上人们目睹了这位表态“不听哭声”的省长泪洒矿难现场。

  一年之后,这位省长交出了答卷。

  “2009年,山西的安全生产形势实现了明显好转。”王君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山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实现稳定好转,进而实现根本好转。”王君颁着手指举了一系列数字: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减少1018人,下降27%;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下降50%,死亡人数下降72%;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死亡人数下降32%。”

  会议中曾有人递条子给王君,请他讲讲山西如何才能遏制住事故多发的势头。他随即在回答《小康》记者的问题时解释说:“这个信息是不准确的。如果说2008年事故多发,那是准确的。如果现在讲事故多发,则是不准确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事故多发了。”

  但显然,山西目前的安全状况仍未能令王君满意。他为山西的安全生产确定了“三个好转”的目标:“明显好转就是我们在过去的基础上已经遏制了重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并且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大大下降,但不确定因素还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把握性不大。如果实现了有把握做到重大事故完全可以控制,10人以上的事故几乎没有,我看就是稳定好转了。至于根本好转就更进一步,能够做到不会发生重大事故。”

  面对《小康》记者提出的山西本届政府将会实现哪个目标的问题,王君委婉地回答说:“这个时间跨度多长还不好确定。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素材,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是事故多发期。它的安全工作,由事故多发到根本好转经历了将近五十多年时间。”

  第二题:煤改过山

  “老板挣票子,百姓死儿子,政府当孝子,官员丢帽子。”

  山西省煤炭厅的报告引述民间谚语来形容山西煤炭多小散低的发展格局所带来的死循环现象:“矿难一次次发生,矿工一批批牺牲,干部一茬茬倒下。”

  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的转型,是历任山西主政者都必须面对的命题,但是在2008年以前的煤炭行业火爆图景中,每一届政府的经济结构调整成效都不大。于是,在金融风暴给山西带来危机与转型契机的大背景之下,经济,成为了王君主政山西的又一命题。

  煤改,便是山西转型绕不开的坎。2009年山西的煤炭整合强势推进,王君亲自出任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组长。山西矿井在一年内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办矿企业从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左右。

  大刀阔斧的“煤改”一度引来激烈的反弹,一些浙江煤老板甚至把山西拉进“最危险”的黑名单中,有人把这称之为“国进民退”。但是山西官员一直保持缄默,两会期间,王君主动回应这一问题说:“关于这个问题,媒体上我也看到过,我也布置过政府有关部门了解这个情况。为这个事情,我也和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同志交流过。他说有人跟他反映这个问题,他也让人去了解了这个问题。”但是王君肯定地说:“目前煤炭部门掌握到的是没有具体谈到补偿工作方面的问题。”

  不过,煤改给山西带来的另一直接影响就是:山西经济应声见底,成为去年以来中国唯一GDP增幅未达8%的省份。

  不过,王君对此则有另外的解答。2009年山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GDP增长8%左右的目标表述,2010年则去掉“左右”坚定“奔八”,王君透露说:“这个数字经过了省委省政府的反复研究,以及之前开展的大量调查研究工作,2009年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就觉得完不成目标,所以加了‘左右’,为什么呢?就是像总理说的那样,在金融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我们希望能够以此来提升全省上下的信心,把工作开展下去。结果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我们回过头来总结,认为年初的测算还是正确的。”

  对于2010年,王君表示:“年初对GDP增长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是可以达到10%。”

  从5到10,这一巨大的起伏显现的是不同的结果。王君以煤为例说,“煤炭是山西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现在每月的煤炭产量过6000万吨,意味着年底7个亿到8个亿的收入。去年我们才1500万吨,现在两个月过去,可以看出来今年定10%没问题。”

  第三题:强调两“干”

  无论走到哪里,58岁的王君都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2009年山西省的两会上,即便是做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数次擦汗的细节,媒体也不放过。两个小时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后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段,王君表明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理念。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的山西省开放日,记者们的焦点几乎还是集中在了上任不到200天的新省长王君身上,王君回答问题时不忘感谢记者对山西官员的理解。他说,从2008年9月14日到山西的第一天,再到2009年1月被选举为省长,“我深深地懂得这是一种责任。”

  一年后的2010年全国两会,“您睡得还塌实吗?”再次听到关于“晋官难做”的发问,在全场的笑声中,王君也笑着说,他前一天还跟张宝顺书记提到,可能记者会提这个问题。

  谈到这一年的工作体会,王君说了三遍“酸甜苦辣”,“这一年多的体会,可以用酸甜苦辣来概括,酸甜苦辣,如果人性化一点,就是酸……甜……苦……辣……”这四个字,也许能将一切道尽。“感到很欣慰的是,过去一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安全生产形势也实现了明显好转,山西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最后,王君用两个“干”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要干事,还要干净,在群众中有个好形象。”话音落下,会场上掌声响起。

  安全、经济、做官,王君面临的选择题是山西每一任省长都会遇到的难题,这位晋官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

  洪虎:可持续比增长快更重要

  文︱本刊记者 陈建华

  “目前的这套核算体系不行!它的导向不正确,没有围绕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来设计。”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吉林省省长洪虎谈到要转变政府考核体系的问题时,对《小康》杂志记者说,“相对于预期性指标,我认为考核政府应该更侧重于约束性指标。过去我们总习惯于用预期性指标排位,这个指标体系设计得就有问题。”

  和政府“算计”投入产出比

  洪虎提到的“预期性指标”,需要政府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财政、产业、投资等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指标。而“约束性指标”需要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以确保实现。

  据洪虎介绍,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MPS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于是,我国逐渐摸索、建立了一套适合结合市场经济,适合中国特色发展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这样才能推动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自己的结构。”洪虎认为,“但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还是要变,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4年前,在“50人经济论坛”演讲时,有专家表示,为了体现科学的发展观,考核地方政府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是预期性指标,从产出方面制定的GDP指标;一类是约束性指标,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制定的指标,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增长才是理想的增长。各个地区是否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落实这几个指标,如果仅仅是GDP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约束性的指标没有达标,仍然不合格。

  洪虎也建议政府考核要更加偏向于约束性指标,“不仅仅看产出是多少,而要真正计较你的投入产出比。”

  GDP,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GDP是什么?有人曾如此比喻:一个男主人雇个女保姆,给她发工资,就增加了GDP,假如两个人结婚了,不发工资了,GDP就减少了;两口子自己喂养小孩的话,对GDP就没有贡献,两个人如果请月嫂、买奶粉,也就拉动了GDP。

  在洪虎看来,对投入产出比“斤斤计较”是为了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去。一年前,同样是在两会上,洪虎提交建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重新确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他在建议中提出4万亿投资要注重经济效益,他还提到经济资源投入的产出是多元的,就业也是产出指标之一。

  “我们现在为什么每年都要提出GDP增长8%?如果达不到这个速度,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就会紧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就业困难。”今年两会期间,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洪虎再次就这个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目前GDP和就业的关系是怎样的呢?GDP增长了,带动的就业人数却越来越少了,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这道题破解起来比其他国家更难。”

  在洪虎看来。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才是最重要、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能代表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GDP增长质量,恐怕才是真正实现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关键。

  “我们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还是要变,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省长 王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