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露疫苗背后利益链:从生产到流通利润空间巨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9日11:12  南方人物周刊
揭露疫苗背后利益链:从生产到流通利润空间巨大
2009年4月1日,广东佛山,一个小学生在教室内接种麻疹疫苗(卢慧明摄)

  疫苗“食物链”

  梳理过往的疫苗大案,其生产、监管、运输、流通,或多或少都存有问题

  本刊记者  陈磊  发自湖北郧西

  2009年11月17日,在江苏盐城文峰中学读高三的费晶铭,被学校统一组织注射了甲流疫苗。“5天后,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结论是“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与女儿前后发病的,还有班内另一位同学,“急性脑炎,住了10多天的院,后来出来了”。

  最初的日子,尤志华和丈夫惊慌失措:双方家族均无贫血病史,女儿怎么可能得这种病?是不是疫苗……得知女儿发病前曾注射过甲流疫苗,医生们沉默不语——“他们心里有数,但谁都不敢吭”。

  2010年3月8日,女儿去世了,尤志华极度伤心,但更愤怒的,是有关部门没给她令人信服的说法,而且市政府关于她女儿死亡的协调会竟不让她参加。

  疫苗,一种用来预防、控制疾病发生的生物制品,以极其罕见的方式——被注射者伤残乃至死亡,进入了大众视野。

  疫苗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

  “问题疫苗”背后的生产者

  尤志华夫妇是在女儿发病后,才开始怀疑其注射的甲流疫苗的,加深他们疑虑的是,2009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出公告:“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10月期间生产的7个批次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存在问题。”

  江苏延申正是尤的女儿注射用的甲流疫苗的生产厂家。

  “我们看到新闻后,立即向盐城疾控中心反映了,但他们说,我们注射的是甲流疫苗,和狂犬疫苗是两回事。”

  4月1日,被国家药监部门通报了4个月后,江苏延申的总经理刘武,向公众承认:“2008年7月-10月间,我们共有4个批次、总计17.9952万人份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可是,这批“问题疫苗”早已流向安徽、贵州、河南等多个省份,难以追查。

  被国家药监局通报的还有“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更早一些时候,大连金港安迪公司也被通报“涉嫌故意造假”。

  让人心惊的是,这3家“问题疫苗”企业,皆是行业翘楚。数据显示:金港安迪2007年销售收入1.8亿元,净利润8000万元,有两个疫苗产品在国内市场第一;2008年,江苏延申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在国内狂犬疫苗批签发数据榜排名第四位;2008年河北福尔也实现产值1.3亿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下简称中检所)研究员王国治告诉媒体,江苏延申和河北的福尔公司,“送检的产品合格,但是在抽检中,发现他们的产品不合格,是人为造假。”

  王进一步解释说,比如金港安迪,“违规添加核酸物质,增强了药效,但是这样每支疫苗的量低于正常疫苗的量。通俗点讲,他就是通过添加物质把本来只做两支疫苗的抗原,做成了3支疫苗。”

  这不是最可怕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逐利,竟然私自制造“假疫苗”,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

  江苏徐州一场惊动国务院的“假狂犬疫苗大案”,最终查明源头,安徽蒋某“从上海人手里买来盒子、瓶子、瓶塞、标签等东西,然后到诊所批一大箱打针用的生理盐水,用灌装机将盐水装入瓶中,再用封口机封好,贴上真药标签,就可以出手卖了”。

  “每支成本2块钱,我3块钱就可以卖。”蒋某说,相比于几十上百元的真疫苗,他自制的“疫苗”很好卖。

  监管者的监管之失

  尤志华夫妇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寻求赔偿,也不知道如何鉴别疫苗,他们依靠的,只能是国家药检部门。《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规定,疫苗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督管理权在药监部门。

  尤志华想不明白的是,作为常州市的明星企业,“问题疫苗”生产商江苏延申,何以躲过政府药监部门的监管呢?

  中检所研究员王国治说,“一般情况下,药品质量有3道防线:第一是企业自身的监管,QA部门(质量保证部)能正常发挥作用。第二道是政府监管,即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认证。第三道是驻厂监督员制度。”

  早在2007年,江苏省药监局就派了驻厂监督员进驻延申公司,该公司的产品也都通过了“批签发”(指国家对每批生物制品出厂上市或者进口时进行强制性检验、审核的制度。一般由药监部门抽取样本,送到中检所,由中检所出具检定结果合格后,企业才能将相应批次产品上市销售)的检查。

  可是,几十万份“问题疫苗”还是拿到了“批号”,流入国内疫苗市场,驻厂监督员、“批签发”制度形同虚设。

  后来入股江苏延申的南京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表示,延申生物“原来的管理层质量意识淡薄,在疫苗的送检过程中做了手脚”。但“做了手脚”就能骗过国家药监部门,还是让人感慨监管的脆弱。

  《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表明,江苏延申所在的“常州市药监局没有检测疫苗的能力”。“即便抽了样品,药监局也是要送到更高资质的研究所去做检测,药监局没有设备进行检测。”

  于是,一种可怕的情况出现了:国家药监部门的最高检查机构——中检所,和几千里之外的疫苗生产企业的关系,就是那一份小小的送检样品。而这份小小的检品背后,又是数以万份甚至几十万份事关生命的疫苗。

  运输:脆弱的冷链

  作为一种生物制剂,与很多常温下可以储运的药品不同,疫苗对于光照和温度十分敏感,储运要求极高,相关规定都特意强调。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规定:(1)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2)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国家药监局印发的《疫苗经营监督管理意见》规定:“冷库的温度为2℃-8℃,应符合疫苗的储存要求,并能自动调控、显示和记录温度状况……冷藏运输的车辆及冷藏(冻)箱应能自动调控和显示温度状况。”

  然而,从历年曝光的疫苗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冷链(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的断裂。比如“山西疫苗事件”中的情况:

  “给全省各地运送疫苗的冷藏车制冷机一直坏着,没有维修过。跑地区一趟,尤其是夏天,都变成闷罐车了。”

  “疫苗堆了一地,堆得像小山一样。许多人在往疫苗盒上贴‘山西疾控专用’的标签。尤其是夏天,大家穿着短裤,他们依然照常天天在闷热的大厅里贴标签。”

  2005年的“安徽省泗县甲肝疫苗事件”中,运输疫苗的竟然是救护车——“据防疫员周某交代,他乘一辆救护车从大庄镇医院出发,到300公里外的滁州市与张某见面,拿到疫苗后,救护车里开着空调,又经过3个小时,回到大庄镇防保所,疫苗被放入冰柜”。

  在2003年的徐州潘塘疫苗大案中,疫苗的运输更是充满了随意性——“拿到疫苗的李某在把疫苗往摩托车上绑的时候,意外地被钩子钩住了下巴,只得就近到一所卫生院去就诊……随即肖某又找了个出租车把疫苗送到潘塘乡卫生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南方人物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疫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