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闾丘露薇:想告诉大家事情的另一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18:17  南都周刊

  网络对于闾丘露薇来说,是个发声的平台。早在从伊拉克战场回来后,因为不满足于做人们眼中的“战地玫瑰”,她已经有意识地在寻找这样一个可以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

  博客正是她在找到的第一个方式。2005年,她开始在新浪写博客,相比写专栏而言,她写博客会更认真,专栏可以泛泛而谈,但对于博客文章,她会像做新闻一样考虑找选题,因为好的选题可以得到更多回应。而能够看到读者的评论,尤其是批评的声音,让她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看问题的视角。她把这当成对自己最好的锻炼--挑不挑得准话题,写博客可以给出测试。

  “写了一年博客后收获蛮大,朝自己的目标靠近了,我进步的方向是想让别人看到我的观点。”闾丘的博客点击量已达到2700多万,一位长期关注她博客的网友说,但凡最近有什么热点事情,从热门电影评论到美国的社保问题,很可能就会在她的博客中看到相关内容,感觉她这一两年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进步都很大。在一些场合,闾丘也被冠以“最具公共知识分子气息的女性”称号。

  2007年4月,闾丘在美国创办了网站“一五一十部落”,这是她在哈佛毕业时的课业选题,一个新颖的思想行动计划,鼓励更多的人来爆料,透过web2.0让博客和传统媒体之间产生良性互动。“我的网站还没做到这点,但这两年中国媒体的很多新闻来源也来自于网络,整体来说,框架和概念已经形成。”

  当时一起学习的美国同行,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担心大众通过博客报道,抢了自己的饭碗。闾丘始终认为,网络、博客只是提供了更多信息来源,要呈现有深度、公正的报道,还需要专业技能的记者跟进。

  一脉相承的是,《天下被网罗》栏目的灵感也有部分源自闾丘追求的“公民记者”理念,她注重对网络原创内容的挖掘,“以往做新闻除了记者的一手采访,还有就是改些或者翻译几大通讯社的稿件,现在如果只靠这些,就会非常的片面”。

  现在,闾丘的微博(http://t.sina.com.cn)被称为“最有新闻性的微博”,吸引了30多万粉丝。而对于微博和推特,却有两个不同的闾丘露薇,一个较为温和地谈论家国大事、花草茶事,另一个则更为姿态坦率,关注的东西很严肃,让人她想起板起脸孔时的模样。

  “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我是凤凰卫视的人,所以我说话要注意,不能对公司造成影响。原来以为推特比较私人化,但现在比较注意了,不太说私人的东西。”闾丘说,这是最近反思的心得之一。

  对话闾丘露薇:“想告诉大家事情的另一面”

  南都周刊:在赛场上冲锋陷阵突然被换下场,你怎么面对这样一种情境?

  闾丘露薇:没有太大的感觉。做媒体有这样的经历也很正常,有的时候高调一些,有的时候要低调一些。当时被告知不能再做《总编辑时间》的时候还有些想不通,那时候年轻嘛,现在很坦然了,脸皮厚了,已经是“老运动员”了。

  凤凰卫视不是我的,节目是公司的,我能否做和怎么做还是由老板决定,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让公司承受风险,这是不应该的。我不说了,还是有人去说的,只要有人说就好。

  南都周刊:从哈佛回来你就参与了《总编辑时间》,是想从一线转型吗?

  闾丘露薇:我还是喜欢一线的,像“两会”我自己去跑,这和我上网看是不一样的。

  当时,公司一部分人觉得我应该朝评论转型,我个人也挺希望的。每次的选题我都参与,我认为我能控制这个节目,很有成就感。其实,做了这么多年,现在已经很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但有时候还是控制不了。

  南都周刊:转型中,你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闾丘露薇:无论是做《总编辑时间》还是《天下被网罗》,最难的还是选题,因为有观众和网友互动,即刻能看到反应,这需要新闻的敏感度。就像写博客,也是在训练自己去判断读者想看什么。资源不是我们的特长,角度很重要。

  南都周刊:这一两年你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比较多,是有意识地这样做吗?

  闾丘露薇:2005年底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比较多的去关注,我觉得个人的问题没必要分享。

  我能回馈给社会的是我的时间、文字和想法,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我捐不了多少钱,也不能像志愿者用一年的时间去贫困山区支教。早前我采访韩寒时,特别理解他的感觉,当时问他为什么写博客,他也认同这样一个比较快捷的回馈方式,但我相信这也是他觉得那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南都周刊:你觉得自己完成了从记者到评论员的身份转换吗?

  闾丘露薇:还没做到评论员,很多时候还是以记者身份观察新闻。在国外,很多人六七十岁了还在做记者,他们享受在第一线的感觉,但这不妨碍他们写东西,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中国,可能到了35岁就会有人觉得你应该做编辑了、做领导了。中国可能慢慢开始在改变观念吧,国内很多深度报道也是许多积累了名声的记者在做,他们可能也不年轻了。

  南都周刊:你提到从哈佛回来时太冲了,作为采访总监,你们是如何进行尺度把握的?

  闾丘露薇:管我们的部门更多,常会听到比较模糊的说法,这样度的拿捏就很难。这么多年也是走走停停,退退前前,习惯了。

  南都周刊:你谈到电视人改掉书生气,放弃使命感的问题。那你的底线是什么?

  闾丘露薇:每个人对自己有标准,我既然在这一行做,如果要放弃了底线还在这一行就没意思了。我觉得发生一件事情后,我有责任告诉大家,或者说当我知道事情的另外一面,或者有不太一样的想法时,我想告诉大家我想的,而不是告诉大家一样的东西。

  如果大家拿到的资讯是全面的,你还是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但更多的情况,是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基于一个错误的资讯做出来的判断,这对他们也不公平。

  南都周刊:你提到有些人做电视是在作秀的问题,不担心这样会影射到你的同行?

  闾丘露薇:我只是希望现在大家来支持下邱震海(凤凰卫视主持人),跟我一样,最近他也从《有报天天读》下课,他属于有使命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相反,有些人觉得电视要高收视率,需要你有冲突性或者抓住某一类观众,但我觉得做新闻跟作秀是两回事,或许这是一个作秀的时代,大部分人更喜欢看秀,即使他心里很明白,只是需要有秀来迎合自己,但也需要有个空间让不作秀的部分保留下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闾丘露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