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蒋效愚回忆萨马兰奇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3日12:19  BTV《天下天天谈》
蒋效愚回忆萨马兰奇与中国的不解情缘
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

  BTV《天下天天谈》2010年4月23日播出:萨马兰奇与中国的不解情缘,以下为节目实录

  嘉宾:全国政协教课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先生

  主持人:4月21号,当在举国上下都在为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深切哀悼的同时,从遥远的西班牙又传来令人惊愕的消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政协教课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先生。您第一时间听到萨马兰奇先生离开我们,当时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蒋效愚:正是我们玉树地震全国哀悼日,确实第一时间又听到这么一个消息,是悲上加悲,痛上加痛。但是也有一点欣慰,国际体育界的一位伟人走了,但是他没有带着遗憾走,应该说他心里是带着一种欣喜的满意走的。当然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讲,既突然又不突然,不突然主要是萨马兰奇先生已经89岁高龄了,我们在不同场合见到过他,确实发现他的身体逐渐不如以前。刚刚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时说,他在巴塞罗那因为心脏病住院了,冠状动脉梗阻,我们寄托着一个希望,他可能像以前一样每一次挺过来。有些突然,没想到一天的时间他就走了,所以又感觉到很突然。

  主持人:我们知道萨马兰奇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好朋友,我们现在非常想急切知道,在萨马兰奇先生的故乡,在当地的反应和情况是什么样,我们现在要接进一个连线,我们要连线的是《人民日报》驻西班牙记者,《环球时报》特派记者张津江。张津江你好。

  张津江:罗旭你好。

  主持人:在当地得知萨马兰奇先生辞世之后,萨马兰奇反应怎么样?

  张津江:西班牙各反响很快,西班牙撒把落昨天也发表讲话,对萨马兰奇的表示沉痛哀悼。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的。

  主持人:我知道您在西班牙当地工作,在您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和萨马兰奇先生接触过,您在和他接触的时候,您的感受是什么样?

  张津江:我觉得他本人特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记者上去要采访他,他很高兴的请你提问。

  主持人:我们知道这个消息来得非常突然,您还记得您最后一次见到萨马兰奇老先生那是什么时候?

  蒋效愚:我印象最深得活动是他到我们的奥林匹克青年营开营仪式去参加。

  主持人:为什么他特别要来青年营?

  蒋效愚:这也是萨马兰奇终生致力于的目标,他希望奥林匹克能够不断在全世界得到普及,特别是我们这些奥运冠军,能够给青年人做出榜样,更多青年人能够体育运动当中,参加到奥林匹克运动当中。

  主持人:您还记得那天的情况,您当天见到他,他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蒋效愚:那天我觉得跟以前比,老人的行动有些迟缓,走路也慢了,但是精神还很好。包括上楼梯,到各房间走的时候,他都不让你扶,坚持自己走。

  主持人:我们知道广大的中国人民,我们民众对于萨马兰奇也是有着非常深的感情,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街头采访。

  用中国的俗语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萨马兰奇确实值得尊敬的老先生您怎么解读普通民众对于这样一位老先生的感情?

  蒋效愚:萨马兰奇先生在中国,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家喻户晓。过去我们知道的人物白求恩,今天比较著名的人物之一就是萨马兰奇,确实是全国家喻户晓。这一方面所以大家能够对萨马兰奇有这么一种良好的评价和怀念,我觉得是和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分不开的。也和我们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追求和我们的关注分不开。

  在这次特别要请教蒋主席,不知道您第一次和萨马兰奇先生,第一次接触是什么时候?

  蒋效愚:我接触的话,应该是比较晚了。我第一次见到应该说面对面能看到他是在2001年7月份,因为原来没有见过真人,确实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还是很高大。当见到真人以后,握手,发现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这个感觉又不一样了。

  那时候还叫不出我们的名字,和我们体育界的元老跟他非常熟悉,但是他很主动跟你握手。后看见有记者,他说,照张相吧,我所以有一张照片是我和他两个人的照片,但是今天因为来得匆忙,在家里,没拿来。而且他还说了两句话。

  主持人:他说什么?

  蒋效愚:他说北京奥运会一定要组织好,筹备好,相信你们。很简单,但是这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主持人:您还记得在他跟您接触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让您特别难忘的场景?

  蒋效愚:在雅典之后,他又来到北京,那一次是专门到奥组委来,奥组委我们很多同志大家都排好队在照相。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令人尴尬的事情,我们很多媒体记者,特别可能有一些小报的记者,很少有机会能近距离看到他,所以很激动。结果大家做好了,但是对面记者席乱了。你争我夺抢位置,甚至发生了一些小小不愉快的冲突。我们当时觉得很尴尬,也很汗颜,组织工作。但是老人非常平静,一直保持着一种很好的微笑的状态。然后照完相以后他不再提这事,我看到他,实际上他对我们还是有一种很大的理解。

  主持人:应该说通过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折射出萨翁的内心包容和宽容。

  蒋效愚:我觉得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尊重人。他对每一个他能接触到的人都非常尊重。

  蒋效愚:我们北京闻名杂志社在奥运期间编了一套书,现在你看到,我拿回来这是一共9本,每一期你只要请他,他都亲自给你写贺词。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

  蒋效愚:比如像这本

  蒋效愚:萨翁写到说:我始终记得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给运动员许海峰颁发第一块金牌的历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赢得金牌,从那以后中国运动员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北京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这一事实说明,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主持人:知道萨马兰奇过世的时候,他生前很多好友都非常悲痛,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电话连线,我们要连线人是他生前好友,也是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此时此刻何振梁先生是在江苏的无锡,我们和他进行连线。何振梁您好。

  何振梁:感到很震惊,我们30多年的朋友,整个一个晚上辗转难以入眠。

  主持人:您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我们知道萨马兰奇支持中国奥运,他是坚定不移的。

  何振梁:他专门来出席我们国庆的庆典,他看到我们的阅兵式,看到我们人民群众欢乐愉快那种游行队伍,他从天安门城楼下来,就对我说,中国,应该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了,你们具有这么巨大的组织才能,完全可以向世界呈现一届成功的奥运会。并且我可以说,百年奥运这个梦想,中国人百年的梦想,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主动提出来,你们已经具备了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跟奥林匹克条件的时期。

  主持人:我们知道萨马兰奇曾经三次高票当选,他工作当中有哪些令人称道的地方?

  何振梁:他曾经多次跟我讲过,当你不能说服跟你有敌对思想的人,你不能要他放弃的时候,你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团结过来,结识到你的队伍里。

  主持人:现在让您和萨老说一句话,您会对他说什么?

  何振梁:我想跟他说,你为世界体育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你已经尽了你最大的努力,你应该休息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萨马兰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