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在青海玉树震区采访各类人群全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5日20:39  CCTV《新闻调查》

  《玉树表情》

  解说:4月16日,新闻调查记者搭乘东航救灾包机赶赴青海玉树。

  在机场到结古镇大约18公里的路途上,我们几乎一直在救护车和救灾车辆掀起的尘土中行进。

  在城边的这块高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地震的破坏力和玉树人民正在承受的痛苦。这些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在地震发生两天后领到了民政部门配发的救灾帐篷。

  尽管语言不通,我们依然可以从玉树人的表情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结古镇藏语的意思是货物集散的地方,它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狭长的平地,素有名山之宗,江河之源,牦牛之乡的美誉,是玉树州州政府所在地。4月14日的地震,让每一中国人记挂着这里。

  在玉树的一个个安置点里生活在这里继续,人们如何来医治自己的伤痛,他们的一日三餐该如何解决?他们和谁在一起度过难关?在这里 解放军、武警部队、救援人员、医生、志愿者、当地的干部 互助的人们相互依靠,我们记录下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在结古镇中心广场上,这座格萨尔王的雕像是藏区最大的一座,第二炮兵青海某部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帐篷村。

  同期:医疗帐篷现在还要增加40张床位,现在病号都等着要住院呢。

  同期:要过来搭几顶医疗帐篷,要搭几顶?

  同期:满足五顶。

  同期:现在要搭五顶,中午要搭起来。

  同期:要搭起来。

  同期:当时说的是11点半。

  同期:但是现在来不及啊。

  谭本宏(第二炮兵驻青海某部副司令员):我们是14号的21点接到我们二炮的命令抢险救灾。来了以后,我们是15日下午4点钟到了这里,到达这里以后,对现场的灾情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看了以后,根据我们的优势,我们看了一下,我们能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感到当地灾民最需要的就是救治、住的问题、吃的问题、救治的问题。所以我们当天晚上就在这里开设了救护所,第二天早晨我们就把自己的帐篷拿来开设营地来解决灾民住的问题,把我们的炊事车拉过来给灾民做饭,有很多灾民是几天没吃上饭了,没喝上水了,来了以后很受欢迎。

  解说:地震发生后,方便面是灾区的主食,免费的热饭热菜对受灾群众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20名士兵、两部炊事车在高海拔地区满足2000多人的一日三餐并不容易。

  每次开饭,孩子们拥有优先权。

  孙梅业是这支部队的后勤部长,也是这个帐篷村的具体负责人。

  孙梅业(第二炮兵驻青海某部后勤部部长):在我们带动下,从昨天、前天,我们就开始在这里做饭,他们也受感动了,当地的喇嘛也感动了自发地也过来给受灾群众做饭,在我们的影响下。

  谭本宏:这两天我们的部队陆续从西宁拉粮食、拉药品、拉给养器材、帐篷、棉衣还需要大量的,现在好多老百姓晚上还在露天睡,晚上温度还是很低的,零下3度、5度,我们很着急。

  解说:帐篷村里最繁忙的地方是野战医院,地震发生后结古镇的医院损毁严重,二炮派出了拥有30多位外伤高手组成的医疗队,配备了野战X光车、手术车和B超等设备,从地震第二天开始就对伤者进行了及时的救治和处理,有效地降低了伤者残疾的比率。

  李建勋(第二炮兵第五三六医院副院长):我们这个野战救护所已经搭建了6顶帐篷,开展了床位是一百张,目前我们已经收治病人1095人次,整个救援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解说:在这所野战医院里有一位特殊的小病人,地震前一天才刚刚出生,而他的母亲在地震发生的时候,用母爱顶住了倒塌的屋顶把最后一线生机留给了孩子,是亲戚们把他从废墟里扒出来,送到了这里。

  任玲(第二炮兵第五三六医院护士长):该吃的时候他就不醒,让你哭两声。

  解说:护士长任玲担负起了照顾孩子的任务。

  任玲:该吃的时候老是不醒你说,好了。

  记者:护士长有孩子吗?

  任玲:有,我们家孩子都七岁了。

  记者:怪不得看您对孩子特别熟练。

  任玲:那我又是妇产科出身,一直在医院,也是接触孩子比较多。

  记者:这孩子怪可怜的。

  任玲:就是,我们还跟她开玩笑了,我说你舍得的话,把这孩子送给我,我肯定好好带他。我说我看你带孩子带得,自己也辛苦,她没有孩子,也不会带,带得可辛苦了,整天就喂不进去孩子,昨天的体温感觉孩子都要烧了,小脸红扑扑的,嘴巴干干的,太着急了,晚上一哭我们也就来转转,昨天还好,哭两声就不哭了。

  解说:在帐篷村,所有的环境卫生都是由战士们负责的,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战士们用手

  把各种生活垃圾清理干净,甚至不放过一个烟头。

  第二炮兵驻青海某部士兵:这个地方的卫生,这个地方的形象就是我们部队的一块区域,我们有责任把这片卫生搞好,把这片治安搞好。

  记者: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炮兵驻青海某部士兵:我们的标准就是保证第一个保证群众生活便利保证不影响大体的市容环境卫生。

  记者:就是按营区的标准来做吗?

  第二炮兵驻青海某部士兵:不用按营区标准,就是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因为现在抢险全方位展开,兵力还不是很够,我们尽量提高人民生活的环境和我们自己服务的区域。

  解说:25岁的江拥拉金一家是最早进入帐篷村的居民,她有一个9个月大的儿子,在地震中,江拥拉金的妹妹不幸去世,留下了一个出生只有15天的女儿和一个刚刚两岁的儿子,地震让她在一瞬间就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而她的丈夫至今还没有消息。

  护士:今天给你先发三袋奶,给孩子的,喝完了我再给你。

  江拥拉金(受灾群众):谢谢。

  护士:把孩子看好。

  江拥拉金:看孩子的话,她就像妈妈一样,到晚上12点 1点的时候她过来还是看孩子、照顾孩子,给孩子屁股擦一下,照顾孩子就像母亲一样。我一定要撑下去,这是我的希望,他们晚上不睡觉就为了照顾我们、照顾孩子或者是照顾那些灾民,他们为了我们就这么辛苦,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辛苦一点也没有什么事。

  解说:对失去家园的江拥拉金来说,同时照顾三个孩子无疑是艰难的。

  江拥拉金:有时候喂奶的时候,吃完了以后,他睡得香香的,有的时候笑一笑,有的时候用眼睛看一看。

  同期:好了,好了。

  同期:好了,不吵了。

  同期:好了。

  同期:好了,好了,好了。

  同期:再接着喂,他喝了吗?刚才。

  同期:喝了一点了,它的奶嘴太大了,很容易呛着。

  同期:是夹住的,这个奶嘴口也太大了。

  同期:现有的条件下就只有这样了,我每次喂都能喂完,她们不敢喂了,怕呛着,热的。

  同期:这奶嘴拧一下,这个奶嘴瘪着能吃上吗?

  同期:就是瘪着,就专门是瘪着。

  受灾群众:国家照顾得非常好,他们非常好,尤其是这个护士照顾得非常好。这是一个尼姑,所以不会照顾小孩,多亏你了。

  任玲:应该的,我们这边的任务要是完成了,我们也是要撤离的,所以我照顾(孩子)的时候,我都要带她,平时都要教她。

  同期:好了,这点水完了就不要了,好了。

  解说:地震之后的第四天,江拥拉金决定和嫂子一起回家看看。

  江拥拉金所在的村子,在地震中几乎完全损毁,很难找到一间完整的房子。江拥家现在最值钱的财产就是这辆被砸坏的卡车。

  尽管已经房屋倒塌了,但是家里的男人们还坚守在这里。

  受灾群众:晚上住在这车底下。

  记者:你们现在最缺什么呀?

  受灾群众:最缺的是帐篷,缺的是帐篷,晚上住的地方没有,冷死了。

  记者:就在这个车底下吗?

  受灾群众:就在这车底下,把那个放在下面。

  记者:哪个?

  受灾群众:就是那个东西。

  记者:就是这个沙发垫子?然后放在这个车底下。

  受灾群众:嗯,放在这个车底下,然后人睡在上面。

  解说:因为记挂着孩子,江拥不能在这里久留,她们需要赶回格萨尔王广场的帐篷村,因为两个孩子还在等着她哺育。

  同期:她的妈妈呢?

  同期:她的妈妈去世了。

  同期:很多的家里都没有了,还有一个是她的孩子,这是女孩,有两个孩子

  同期:你照顾好,好吧。我们为你服务,帮你搞好。

  同期:现在有了你们,我也不怕。

  同期:好。

  同期:你放心好了,我们会尽全力把你们照顾好。

  同期:吃得也好,穿得也好,帐篷也搭上了。

  同期:你现在在哪儿吃饭?

  同期:这个娃娃现在也有了牛奶,吃饭也可以,就在那个上面打饭,挺好的,谢谢你们了。

  解说:4月20日,江拥拉金家分到了一顶帐篷。

  这里是玉树县新建路120号院,现在我们只能从这个门柱想象它曾经的面貌,这几排平房是这座小区,震后留下的仅有的建筑,这个丘陵院落的大部分房子都在地震中坍塌了,小区的居民们在院子里的一块平地上支起了五六顶帐篷,中学老师旦周求培一家暂时住在其中的一顶帐篷里。

  记者:这是给儿子设的一个灵堂是吧?

  旦周求培(受灾群众):嗯。

  解说:这间帐篷是旦周求培一家四口暂时的住所,又是他21岁儿子的灵堂。地震的时候,旦周求培老师正在学校上课,当他等待学生全部安全撤离后,赶回家时他再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旦周多杰。

  记者:你的房子在哪儿?

  旦周求培:在上面。

  记者:全塌了吗?

  旦周求培:全塌了。

  记者:家里人的情况怎么样?

  旦周求培:当时我儿子压在里面。

  记者:儿子压在里面了。

  旦周求培:对,没救出来。

  记者:奶奶出来了,奶奶。

  旦周多杰的奶奶:共产党谢谢啊。

  记者:奶奶你好,这一共点了多少盏灯?

  才仁求措(受灾群众):我们只能现在找到这么多了,要不然的话越多越好,现在只能凑数。

  解说:才仁求措当时在厨房里做早点,当她惊慌失措地跑出房子,却发现儿子旦周多杰被压在房檐下面。

  才仁求措:今年21岁了。

  记者:21岁。

  才仁求措:我儿子去年大学毕业的,去年在城建局工作,弄出来以后就是脑袋上,脑袋上可能捂死了,我当时一取出来,我赶紧给他做人工呼吸,我想着能不能给我最后睁上一眼,给我喊一声妈妈,我当时我就想着,我往死里喊着他的名字我就,我当时看了他的脉搏,看心跳有没有,我听着当时那些邻居、好心的邻居都说,你算了,算了,放下,放下,人已经走了。我就给他按摩着、压着,人工呼吸做了,没用,没有办法,结果我想着能不能把他抱起来,把上半身扶起来能不能喘口气,我就那么紧紧地在那儿抱着他一个小时了,还是听不到了,没办法。

  解说:刚刚大学毕业的旦周多杰是邻居们眼里的好孩子,更是全家人未来的希望。

  才仁求措:可能两岁、三岁,我儿子开始就说,妈妈,我以后当个大活佛,当个科学家,还是当个大老板,你说什么好。我说你自己愿意当啥都好,他说我当个活佛的话,能解脱那些所有死去的那些(人)。

  解说:旦周多杰的奶奶今年已经80岁了,地震让她失去了自己惟一的孙子,这个让她和全家引以为豪的孙子是老人家一手养大的,老人把失去孙子的悲伤卷进这一根根酥油灯芯里。

  记者:是给孙子做的灯芯?

  旦周多杰的奶奶:灯芯。

  才仁求措:既是给孙子,也是这次遇难的全部的人。

  解说:人们在为去世的人寄托思念,更多的人在为活着的人全力争取。在距离120号院不远的玉树州体育场安置点里,分诊点的医生在这里日夜忙碌,营救着重新开始生活的人们。地震过后,需要救治的伤员数量暴增,结古镇的主要安置点都设有地方政府和各救援队的医疗点,这个分诊点的医生来自中国国际救援队,他们曾经参加印尼海啸5·12地震和海地地震的救援,有着非常丰富的救援经验。

  梅繁勃(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医生):不能咽这个东西,就嚼,嚼完了以后把它吐掉就可以了。太可怜了,他们都没吃过口香糖。这个是我们的外科诊室,然后门口是两个志愿者。一般病人进来以后我们就给他们做一些。

  记者:基本的医疗条件都可以保证吗?

  梅繁勃:都可以保证。

  记者:什么换药啊?

  梅繁勃:什么其它一些缝合啊、清创啊,这些都没有问题,这是我们做检验的地方。

  记者:检验一些什么呢?

  梅繁勃:检验比如说像血常规,还有一些生化需要,验尿,血便尿都可以在这边做。这是我们自己的检验机。

  解说:分诊点在玉树体育场的中心位置,任何一个伤员都可以方便地接受治疗。在分诊点的四周散落着居民的临时安置帐篷,这顶颇有地方特色的大帐篷是贡嘎一家临时的住处。

  贡嘎一家共有三个孩子,大的四岁,还有一个五个月大,最小的是在地震前一天才出生的,小婴儿在很多人的关怀下将在这不同寻常的日子,开始他的人生。

  记者:孩子这么小才五天,晚上帐篷这么冷,担不担心孩子会生病?

  贡嘎(受灾群众):现在生病了。

  记者:担不担心生病?

  贡嘎:担心啊。

  记者:孩子现在健康吗?

  贡嘎:不行,情况不行。

  记者:情况不好?

  贡嘎:嗯。

  解说:王军是中国救援队儿科医生,这几天周围许多受灾群众来找他给孩子们看病。地震带给孩子们的,除了心灵的创伤之外,还有感冒发烧、呼吸系统感染和拉肚子这样的常见病。

  王军(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医生):我们以往救援的规律来看这时候可能会,一般来说像外伤还有骨折,还有主要头皮外伤会比较多一些,稍等我一下,我有点(高原反应)。

  记者:这几天老有这种情况吗?

  王军:来这儿刚开始就有,一般来说孩子、儿童的这种,尤其是灾后,一般是一周之内,主要是四肢外伤多一些,骨折或者头皮外伤,或者皮肤感染比较多见一些。

  记者:经过治疗的话这些孩子大概多长时间能够恢复正常?

  王军:一般来说对于呼吸道感染,一般就是三到五天,我们首先要保持他身体上的健康,那么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我们要做一些心理方面的调查或者做一些了解。

  解说:玉树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是在赛马场,玉树赛马场离县城不远、视野开阔,铺满了蓬松的浮土,这里安置了近三千多的居民,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这里,如何把这些急需使用的物资迅速发放到需要的人手中,这是一个需要很多人调度参与的大工程,这是赛马场物资集中地,从这里开始我们跟随记录了物资送达的全过程。

  记者:这上面记录的几项?这也是方便面,这是饼干、面粉、大米,这些物资怎么分配呢?这些东西。

  尼玛才仁(青海省囊谦县纪委书记):这些物资主要就是按照灾民的人数,我们往下分的时候,那就是以乡镇、村、社、户,这样一级一级进行分配下去。这是乡党委书记。

  记者:你们今天过来领物资是吧?

  尼玛才仁:就是领物资来了,这是城建局副局长,这是乡长。

  记者:今天大概能领到什么样的物资?

  尼玛才仁:什么东西都有,送来的东西,全部及时给我们往下配着马上到了,我跟他说抓紧了,就是我说了就是那个三脚架下面。

  解说:布嘎主任是玉树囊谦县人大主任,囊谦三千左右受灾群众都集中安置在这个赛马场周围,布嘎主任和县里的领导在这里设立了囊谦救灾指挥部,从地震那天开始布嘎就一头扎在这个帐篷里,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接应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开会,到各个救助点巡查,几乎没法休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