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估计未能再生育父母占总量30%以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7日12:01  南都周刊

  39岁的王永会,去年5月流产过一次,现在又有了7个月的身孕。她的儿子在北川中学遇难,直到现在,每到周六、周日,心里都会感觉到一阵空虚。“那是下午四点,我在板房里不舒服得很,肚子有点痛。后来计生的人来检查,说肯定保不住了。那个痛啊,比生我以前孩子还恼火。晚上八点多,落了。”

  在永兴板房,有个再生育母亲怀孕三个多月后流产,夫妻两人抱头痛哭;另一个刘姓的母亲,在震后,头一次在怀孕五六个月后流产,第二次怀孕不久又再流产,现在患上抑郁郁症。

  汤艳云认为,再生育潮中的流产有时是心理上的原因,“怀上了但是心情还不好,想到前一个孩子还是很伤心,这种心理因素就可能影响到她的内分泌、卵巢等功能,影响到维持妊娠的继续进行,从而引起流产。还有一个原因,这些父母年纪大了,本身精子卵子的质量不好,所以流产率相对要高一些。”

  流产的阴影,让计生等部门开始在板房社区开展孕期教育,以减低再生育妈妈们的风险。在擂鼓,一名孕妇为了保胎,天天都躺在床上,几乎从不下床活动,由丈夫专事照顾。而另一个再生育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营养吸收过多。肚子大得恐怖,皮肤是透亮的,几乎是没法走路。

  不孕的焦虑

  “在北川再生育的这个群体里面,由于年龄比较大,很多家庭都存在困难,绵阳到目前生了接近九百多个孩子。地震两年了,能自然怀孕的都已经怀过,生过了,剩下的都是疑难杂症。”一位绵阳市计生干部这样对记者解释。

  在擂鼓镇,王芳估计至今未能怀孕的再生育父母占总量的30%以上,而在永兴板房等老县城丧子父母群体中,这个比例更高。

  高龄,成为再生育的拦路虎。很多失去读高中孩子的父母,是在1980年代进行绝育的,当时结扎手术对输精管的腐蚀比较大,于是一些40多岁的再生育父亲,即使做了输精管接通手术,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生育效果。对于大龄母亲来说,精神原因也会引起内分泌的失调,扰乱其卵泡成熟、月经的规律,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们的生殖功能也在不断走下坡。

  永兴板房区,时常可以看到一锅一锅的中药在煎,这是渴望再生育的父母们希望能早日受孕。在擂鼓,计生站外时而也会出现一些江湖郎中,打着“包生”的旗号,向没能怀上的父母们兜售着生意。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或者抱着娃娃的母亲,也给那些未能怀孕的父母带来更大的压力。“怀上了的是安慰,没怀上的是恼火。”文孝惠说。

  向碧琼是永兴板房区里再生育行动最早的一个,直到记者采访时,她还在每天煎药调理身体。在地震过后的两个月,向就跑到医院去取下了节育环,又解决了输卵管堵塞的问题。虽然一名来义务咨询的北京医生告诉说,因为年纪太大,她再怀一个孩子的希望已经不大了,但是向碧琼没有选择放弃。现在她见到了社区里跟遇难女儿年纪相仿的女孩,还是忍不住要哭,她还是想生。她到四川各地到处找中医、找偏方,现在正在吃三百块一副的中药方子。“什么送子观音,神婆都看过了,有时看完以后还去拜一下庙子。”她说,“生孩子是任务,没得孩子干脆不要活了。”

  为了生孩子,向碧琼夫妇以及擂鼓的牟廷华夫妇,都在去年到成都接受试管婴儿的治疗。做试管婴儿的市场价不菲,从两万到三万元不等,尽管是国家买单,但向碧琼已被之前的治疗耽误了时间,她已经开始进入更年期。“一两年下来,身体就要进入更年期了。在去年底,我的月经已经乱了,越来越少。”向碧琼说。

  做试管婴儿的过程是繁复的。在夫妻尤其女方经过大量的检查项目以后,医生用药物人为地使女性月经周期间生成的多个卵泡同时成熟,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它们取出。卵泡在试管里,与从父方提取的精子受孕,最后在受精卵分裂到一定程度时植回到子宫。在操作期间,试育者还要服各种药物,但还不能保证这个受精卵发展为女方子宫内胚胎。

  向碧琼并没有如愿。医生告诉她,卵子受精不成功。她到现在还在生气。“做一次就要挨几十针,死了算了。”牟廷华则是做了三次(根据政策,第三次自费),也是不成功,她的丈夫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接受这个现实,认为医院有敷衍、赚快钱之嫌。牟廷华的丈夫抱怨说:“我怎么知道那个受精卵是不是我和我老婆的?除非我亲眼看到我的精子和老婆的卵子受精,我就认了。”

  成都生殖中心的一名医生私下向记者解释:很多再生育父母的年龄和身体状态,即使做试管育婴也只有不到30%的成功率,医生们能做的,只是尽量理解这些父母的感受。

  2009年12月18日,家住北川任家坪山上,43岁的刘洪英成功地生下了四川灾后再生育中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并被誉为“创造了奇迹”。这个儿子被命名为王涪蓉,年纪比刘洪英的外孙女还要小,见到生人总是会笑。“万幸的万幸,一次就成功了,”刘洪英一边用鼻子拱着5个月大的孩子,一边对记者说。

  整整三个多小时,这位高龄母亲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孩子,一刻都没有放开过。

  放弃或者继续

  奇迹是个别的。

  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北川把没能怀孕成功的再生育父母集中起来,进行了生育力的评估——对于哪些人需要继续检查,哪些人需要继续治疗,哪些人尝试试管婴儿,计生部门重新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梳理。“很大一部分人,他们再生育的希望可能真的是要落空了。”汤艳云坦言。

  “很多父母的心态,如果还像原来那样的话,他们是想不开的,他们是永远不放弃的。我们也只有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告诉他们,幸福还是有其他的途径。”王芳无奈地说。

  对于北川地方政府来说,伴随着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的到来,灾区再生育也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提及再生育工作,当地很多干部都对记者摇起了头。

  流产过一次的王永会,现在挺着大肚子在家门口闲荡。为了保住宝贵的胎儿,她辞去了工作。

  做了三次试管育婴都以失败告终的牟廷华,找到王芳,告诉这个为她生孩子折腾了将近两年的计生站站长,自己决定放弃了。

  向碧琼仍然天天在吃药,计划在夏天进行第二次试管婴儿的尝试。她说,“现在住在板房,一天吃了耍,耍了吃,钱用光了算求了。像我们这种北川人,没有再生育就没有奔头了噻!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娃儿身上,我们再辛苦都愿意。”

  向的好朋友杨建芬连尝试试管婴儿的机会都没有。去年初,这个44岁的北川女人,被医生告知生育希望“很渺茫”。她的丈夫在地震以后终日酗酒,而且年纪也达到了54岁。

  在今年春节,杨到农村老家,把一位亲戚的女儿带回了板房收养,这令酗酒的丈夫重新有了点生气:他开始走出社区,为新女儿买衣服,买水果,买大虾。

  “多么想,一直想,一直到今天都想要个女儿。”像很多北川父母一样,杨建芬还是习惯性地把遇难女儿的照片带在身上,而她的养女,也被改名成自己遇难女儿的名字。现在杨最关心的是,国家能否帮助她养育这个新女儿。“我们这些最终生不出来的,只能收养了。但现在只有再生育政策,我以后怎么办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汶川 再孕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