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嘉宾
梁文道:婚姻的前提并非爱情
“以往我们觉得婚姻必然是爱情的结果,婚姻的前提是要有爱情做它的必要条件跟充分条件。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文|于靖园
梁文道 1970年生于香港。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多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梁文道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他做作家,做主持人,做牛棚书院的院长,做《读书好》的主编。除了工作,他几乎把全部时间花在看书上,不过,他对于人类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三大主题之一——爱情并没有太多关注,相对爱情来说,他更关注的是死亡。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懂得爱情,恰恰是因为太懂得,所以不太可能拥有,不太可能遇见跟他一样懂得爱的人。
婚姻亦如是。面对浮躁社会千奇百怪的婚恋观,梁文道皆以客观平和的态度来看待。最后,这位已近40岁的男人告诉我们,他现在最想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
我们对“富二代”有太多假设
《小康》:你在《我执》中写了这样一句话:“爱情乃世间唯一变幻不定本质永远空洞的事物”,爱情变幻不定?我一直以为爱情是永恒的,人才是变幻的。
梁文道:爱情离不开人嘛。人是变幻不定的,那是当然的。我只是说爱情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模糊、最变幻莫测的。
《小康》:那爱情与婚姻是什么关系?
梁文道:在我看,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调查说,很多女大学生渴望嫁给“富二代”。或许,她们考虑的已经不是我爱不爱这个人,考虑的可能是生活条件、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个投资。我们大家都觉得这个说法好堕落,但至少说明一点,婚姻本就不会跟爱情有一种必然的、逻辑上的关系。
以往我们觉得婚姻必然是爱情的结果,婚姻的前提是要有爱情做它的必要条件跟充分条件。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小康》:你单指国内吗?
梁文道:西方有另一种问题。在我看,西方世界最保守的国家恐怕是美国,他们秉持基督教道德观,可那么保守的国家,离婚率竟然也接近40%多,就是说每10对新婚夫妇,将来会有4对离婚。
在他们中,虽然每个结婚的人一开始都希望白头偕老,一生一世,他们也坚信婚姻有某种誓盟的效果,是一个社会契约,这个契约不能轻易被毁坏,但为何仍有如此多的人最终选择分开?
原因是,西方很多人崇拜童话般的浪漫婚姻,而这种浪漫是要有爱情打底的。可问题也就在此——现代爱情讲究自由意志,就是说它必须忠于自己的感觉。当爱情变质了,婚姻自然就要解约。
《小康》:有人说,现在的婚姻关系变得混乱了。越来越多的未婚先孕、同性恋者的形式婚姻。这种婚姻关系会形成正常的家庭吗?
梁文道:没有不正常,所谓不正常是因为评论者会先坚持一个“正常”的想法,会以自己的意志出发,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未婚妈妈的孩子、双亲是同性恋的孩子,长大会不健康,会受人歧视。但这并不是这些爸爸妈妈和孩子的错,而是歧视他们的人的错。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儿,不是逼迫大家不能未婚生子,不能离婚变成单亲家庭,而是应该想办法让这个社会尽量去协助那些未婚生子,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让这些小孩在起步点上跟其他孩子一样。
《小康》:有种现象,现在有很多“富二代”征婚会,这个群体反倒比普通白领更急于找个伴侣。按说他们条件挺优越,何必急?
梁文道:我们对“富二代”有太多假设,假设他这个不缺、那个不缺,但这些假设很可能只是一个误会。他们很可能稀缺机会。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不一定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另外,所谓征婚是什么?征婚就是把一些潜在的婚姻对象化为一连串客观指标。这与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恋爱不同,真实生活中你认识一个人恋爱结婚,你是在跟一个活人活生生地接触,你认识他的优点缺点,你同时认识他超出优点缺点外,不可名状不可归类的东西。
我觉得与其问“富二代”为何要去征婚,倒不如说征婚这种形式意味着什么?它其实更像一个市场交易。就像阿里巴巴一样,买家卖家互看条件。所以说,不应该一味去说那些女孩一心想嫁“富二代”是看中对方的客观条件,反过来,“富二代”通过征婚,找的也是“某种客观条件”。
《小康》:那就先相亲,再相爱。
梁文道:不一定相爱。在我看,相亲最原始的标准,是去考虑两个动物个体的交配能不能产生美好的下一代,就是看双方的条件。
《小康》:但爱情不是每个普通人都本能需要的东西吗?人会为“客观条件”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梁文道:所以,才有人不在婚姻内寻找爱情的美好。
剩女这个说法带有歧视意味
《小康》:除了“富二代”的爱情,现代人尤其关心“剩女剩男群”?
梁文道:剩男剩女不一定是没有爱情的,他们可能有爱情,只不过不愿意结婚。
《小康》:剩女现在已不单是个人选择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梁文道:我觉得,这所谓的剩女现象,命名本身就有问题。“剩下”的意思如同暗示她们是被选择、被选剩的。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有些女人并非被动,而是主动选择不结婚。
所以不该叫剩女剩男,而是说不婚与晚婚。这其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
《小康》:但现在很多剩女其实内心是十分渴望婚姻的。她们很害怕到了一定的年龄,没有人选择她们,她们只能成为“被选择”的一方。
梁文道: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结到婚的,这不是太难。你可以说她们标准定出来后没有找到符合条件的。也或者,她们遇到一些人后,会不断权衡、心情忐忑。但这其实仍是她们主观的考量多于她们被选剩。
婚姻并非一种必然的选择
《小康》:你提到了女性“主观的考量”。有种说法,时代改变了,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梁文道:不是说时代改变,人心不古,女孩子要求高了。无论任何时代,家庭生活必然会包括一连串的物质条件,希望有个房子就是很正常的事儿。而今天,对一个理想家庭生活的这些物质想象,满足起来并非那么容易。
《小康》:但不能因此我们就放弃婚姻吧?
梁文道:为什么一定不能?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并非是一个那么稳定、必然的事情。至少我没看出,存在着人们不能不结婚的理由。这就如同家庭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单亲家庭,以前我们一样很难想象。
《小康》:但至少人们还会被上一代约束着吧?长辈会不断催婚。
梁文道:我怀疑这个约束力也越来越低了。现在大部分人都跟父母分开住。大部分人离开老家到了第二个城市居住,上一代的这种约束感、压迫感就变得没有那么直接,没有那么日常。
《小康》:从你的角度,你觉得理想中的伴侣有些什么条件?
梁文道:我不喜欢“条件说”。尤其是爱情的“条件说”,这等同于你脑子里先想好一些条条框框,然后在世间寻找。当你觉得你所列出的条件全部满足,或者满足了八成,爱情就会自动发生。在我看,这很荒谬。
试试看,你列出20个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找到一个人。可很多时候,你跟这个人相处后会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你原来没有设想到的毛病和问题。这些问题和毛病甚至会抵消掉那20个条件的吸引力。就像你理想条件可能要找一个非常上进的人,结果你找到了,可你发现他的上进竟然是他的一个缺点——他太上进了,所以根本没空管家,没空管你。
爱情有太多意外,太多你无法穷尽的东西。这也正是为何很多人最终发现,理想中的对象太难找。或许人们应当明白,理想中的事情在现实中从来不存在,就像符合数学定义的圆形,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最完美的圆规也画不出。你能画出的圆,距离完美总有偏差、有距离。
点评嘉宾
少年剩女蒋方舟:爱情是为进化出更好的自己
21岁的蒋方舟已明显感到熟女们的情感困境,她大叫 “大学一定要恋爱”、“相亲其实很浪漫”
文|于靖园
蒋方舟 1989年10月出生于湖北襄樊。少年成名,12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看》后,成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
蒋方舟一直是人们眼中的特殊孩子:7岁写作,9岁出书,到考大学以前,已有7部作品,百万字。她“感觉自己是从魏晋穿越而来”,她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当大师”。她已有的“成就”既不一般,现在的“感觉”和“目标”也是非凡。
如今,这个1989年10月出生的非凡孩子,自比“少年剩女”。她最想做的事儿,恐怕就是赶快谈一场恋爱。在她看,大学里最难过关的学科,就是爱情。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着实古怪。但她也觉得,自己的爱情恐怕很难“一步到位”,因为“初恋就结婚最容易出轨”。
虽自认“还站在一个连恋都没恋过的地方”,但这并不妨碍蒋方舟对现代人的婚恋发表观点。
“被剩下”纯是个人化选择
《小康》:虽然还未恋过,但你对爱情总有自己的期许吧?
蒋方舟:在我看,爱情是一件纯利己的事情。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对另外一个人好,爱情是让大家进化和挖掘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小康》:有没有想过会去相亲?
蒋方舟:我对相亲、指腹为婚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浪漫想法。当然,这并不是从世俗的角度去想,只是觉得不知道对方是谁,就跟很多盲目约会一样,缘分啊都是缘分。
《小康》:现在相亲流行是因为人们生活圈子小了?
蒋方舟:现代人对“宅”的自我标榜,使得大家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窄,生活圈子窄你只能通过这样非常规的方式、一些技术手段去认识别人。
《小康》:大概剩男剩女们在相亲时,不会像你所说是“盲目约会”。你怎么看剩男剩女?
蒋方舟:我本身在一些语境中已经被比作是剩女界的一个代表了——“少年剩女”。我觉得被婚姻剩不是什么很可怕的事情,被爱情剩才可怕。在我看来,真正的剩女是那些被爱情剩下的人,她们对爱情已经失去信心。至于被婚姻剩下的,只是没有结婚而已,她们仍然可以从一段关系跳到另一段关系,从一个男人跳到另一个男人。这样的人,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剩女。
我接触的大部分被爱情剩下的女人,确实没有结婚的欲望。我觉得如果结婚意愿非常强的话,似乎还是很容易跳到一段婚姻关系当中的。
《小康》:你似乎把婚姻和爱情分开来看?
蒋方舟:在我看,爱情很多时候真的跟婚姻无关,就是脑袋里纯化学的一个变化。婚姻的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我父母是为了分房子。
《小康》:说了不少剩女,对剩男你怎么看?
蒋方舟:他们不是叫钻石王老五吗。
《小康》:是,现在已经归为剩男了。比如35岁以上,多金,但坚持独身,文艺圈特别多。
蒋方舟:他们好多不是坚持单身,而是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逃出来,我觉得他们好多是一种逃离。他们这些大龄未婚男青年其实好多并不是没有过相对坚持的牢靠的关系,而是他们自己逃离出来了而已。往高了说,也算是对自由的向往吧。
《小康》:那么女人呢?乐意被束缚?
蒋方舟: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总用主观的判断来归纳别人。就像媒体如此关注剩女,我觉得有一些干涉的意味。有些人只是一种个人化的选择,别人没必要多管闲事。
女性主动离婚源于悲剧的宿命感
《小康》:我看到不少网友在为你的“未来大事”担忧:蒋方舟将来肯定嫁给钻石王老五,包括台湾大款、文艺圈大佬、娱乐圈大腕等等,或者就是老外。她绝对不会嫁同龄同辈的小男生。你自己真实的想法是?
蒋方舟:我自己完全没有方向感,反倒是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个方向感。我听到这个还挺激动的。但我觉得刻意做一些身份上的限制没什么意义,重要的还是情感契合度的问题。契合度低的话虽然可以过,但还是会出轨的吧,契合度越低出轨的速度就会越快。
《小康》:现代人总有一些感情困扰:如何对付小三,爱人出轨了怎么办,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怎么办,你怎么看待大家对这些问题的高关注度?
蒋方舟:我觉得这些都是“伪问题”。我平时挺喜欢看情感专栏的,但我觉得里面大部分都是“伪问题”,什么我该不该离开他,他为什么这样子等等。明明就是人不对嘛,找错人了,分了不就完了。我要是写情感专栏,肯定给人回信:分了吧。
《小康》:说到分手,曾有调查说,现在的离婚事件中,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率占大多数。传统婚姻中,女性不是一向逆来顺受吗?
蒋方舟:我妈妈还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关于女性离婚心理。她说,大概在我三岁的时候,她想离婚、想出轨的欲望达到了最高值。这可能跟孩子有所关联。一个女人生过孩子后,可能工作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其自身的失望和落差,会让很多女人无法容忍,感觉命运被拴在什么地方,成为一艘沉船,逐渐沦陷。不能不说,这种强烈的悲剧的宿命感会让女人有逃离婚姻的想法。
《小康》:你觉得女人在陷入爱情时,多是被什么征服?
蒋方舟:被“信息量”征服。“信息量”包括各方面,小到哪个餐馆比较好吃,大到人生见解、摸爬滚打的经验。有些女人被钱、权力征服,但是你把这种物质的东西往上推,会发现钱和权力的获得本身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钱和权力是把“信息量”庸俗和表面化了。
没有房子又不是会死掉的事儿
《小康》:现在有种说法,没钱买房成了很多年轻人无法结婚的原因。
蒋方舟:我觉得年轻人买房子本来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儿,没必要把它作为一种毕生追求,无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也好,中期目标也罢,都没那个必要。当然你也可以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还没有进入房奴的系统当中,但我仍觉得过分强调对房子的需求还是有问题的,没有房子这并不是大逆不道或者你会死掉的事儿,没有那么严重。我不知道整个社会对这个事情附加了这么多条件。
《小康》:对同龄女生的爱情婚姻选择,有什么私人建议?
蒋方舟:我特别不喜欢年轻人要求年薪啊,社会地位啊。你可以几十岁之后再有如此务实的看法,但是你才多大,就否定了一切在这个年纪该正常拥有的情感。你这个年纪本还可以为爱情又痴又傻。
《小康》:你所谓的又痴又傻是?
蒋方舟:我觉得至少在年轻的时候,不管荷尔蒙也好、大脑也好,真的会被一些东西自然感动,我说的是生理层面的,比如说好看的人,或者一些美好的事情,或者一些很简单很简陋去讨好你的东西,我觉得年轻时在生理上对这些还是没有抵抗力的。你完全可以被一些纯粹长得好看的人所感动,这很正常,是整个大脑工作决定的。而你被感动时,不要去抵抗它、否定它。
专家团
我们依旧渴望质朴爱情
现代人的爱情观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凶猛”,它仍然很质朴,很传统
文|《小康》记者 孙晓青
情感,是困扰人类的永恒话题,何为“爱”?这个问题大而玄。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爱是经过20年的共同生活消失在癍疹鼻子和佝偻四肢上的光。柏拉图这个被“痴男怨女”当作“教条”信奉了两千多年的情感论断,在现代社会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从去年年底炒得火热的《蜗居》,到现在站在风口浪尖的新派婚恋交友栏目《非诚勿扰》,它们都可成为一些人质疑“哲学先知”的某个例证。有人感慨: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再无纯粹之爱。我们的爱情不经意间掺杂了太多的金钱、房子、车子与权势。
然而,在现代男女的爱情观中,质朴与纯粹真的退到暗角?在《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及新浪网共同推出的“恋爱婚姻安全感”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们虽然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但调查结果却令人感到了温暖——原来现代人的爱情观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凶猛”,它仍然很质朴,很传统。
人品比黄金重要
《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当阿拉丁召唤出关在神灯中的蓝色精灵后,精灵许诺可以帮助他实现任意三个愿望,但是同时又告诫有三样东西是无法实现的:一、帮助他杀人;二、让死去的人起死回生;三、使一个人爱上他。
原来,爱情是无所不能的精灵都无法帮忙实现的事情,因为精灵知道,通往爱情的路贯穿着太多人们对于爱的信念,这些真实的信念来自每个人内心深处,是其他人无法阻挠与撼动的。在《小康》调查中,现代男女对于选择结婚对象最看重的五要素中,人品以86.1%的比例占据榜首,其次是性格和心理健康,分别占据74.3%和55.1%,再往下是相貌和兴趣爱好。这些婚姻备选项中,有关“爱的信念”那部分,没有一个与物质相关。
调查中其实不乏收入、家境、已经拥有的财富(房、车等)这些选项,而选择这些选项的被调查者比例相对少得惊人,有29.2%的人认为收入是重要的因素,23.3%的人认为家境很重要,而对于最为现实的关于已经拥有的财富(房、车等)选项选择的人只有10.8%。
可见,在人们心中,人品还是比黄金重要。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副教授林如萍在谈到婚恋观时曾表示,“择偶要选璞玉”,金钱、职业都在可变范围内,真正要考虑的是不可变的个性及习惯。虽然爱的功利性大有喧嚣尘上之势,但这样的结果还是给很多谈“爱”色变的人一丝清凉的慰藉。
女人要体贴男人要专一
随着各个电视台婚恋节目的热播,很多人搞不懂,现在的女孩都变得“生猛”了?可直接表达“我很爱财”,说时一点不掩盖。
可剩女们千万别误会。电视只是一个让不同价值观进行碰撞、提倡主流不避支流的舞台。如果现实中的你以为,出位言论真的会吸引男人眼球就大错特错了。在《小康》调查中,男人最不能容忍的五种女人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虚荣女、拜金女,比例达到了64.4%和64.3%。网上的一句话或许代表很多男人心理,“男人不希望自己老婆是因为看上自己的钱才和自己结婚的,俗一点来说,就是你不是哥结婚那道菜。”
相较于男性最不能容忍女性虚荣拜金,女性也同样对男人的某些个性特征不能容忍。在调查中,74%的女人最不能忍受男人拈花惹草,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懦弱,比例也达到70.5%,女人需要男人专一、有担当,这也是传统爱情观中最为恒久的标准。
究竟在现代爱情故事中什么样的男人女人可称之为范本呢?《小康》调查显示,在女人来看,完美老公的五种品质包括有责任感(88.3%)、信守承诺(71.2%)、专一(71.2%)、有智慧(64.2%)、有事业(62.5%),而对于男人来说,最佳太太必须具备的五种品质包括孝顺父母(72.7%)、上厅堂下厨房(56.2%)、和她聊天很开心(52.4%)、年轻貌美(40.5%)、甘愿做出牺牲辅佐你(40.5%)。
以上这些调查结果,几乎和我们上一代、上上一代的爱情观念无异。骨子里我们依旧渴望质朴之爱。这不难理解。无论人类身处任何时代,内心深处总会为某种“善”、某种“纯粹”感动。就像婚恋节目《非诚勿扰》中,一对分手的情侣在现场破镜重圆时,不仅观众感动流泪,就连两个光头老男人——主持孟非、专家乐嘉也被触动。孟非说,自己流泪是因为看到两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指甲都抠进了肉里。
或许,你认定这是个信仰没落的时代;或许,你有太多例子可证明婚姻就是功利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爱情本身总是可贵美好的。
(实习生李雅男、郭晨琦对本专题亦有贡献)
在《小康》调查中,现代男女对于选择结婚对象最看重的五要素中,人品以86.1%的比例占据榜首,其次是性格和心理健康,分别占据74.3%和55.1%,再往下是相貌和兴趣爱好。
选择结婚对象最看重的五要素
1 人品 86.1%
2 性格 74.3%
3 心理健康 55.1%
4 相貌 48.2%
5 兴趣爱好 41.6%
男人最不能容忍的五种女人
1 虚荣 64.4%
2 拜金 64.3%
3 不讲理 60.3%
4 小心眼 56.5%
5 花钱大手大脚 49.8%
女人最不能容忍的五种男人
1 拈花惹草 74.0%
2 懦弱 70.5%
3 自私 69.1%
4 缺乏上进心 65.6%
5 粗俗 62.5%
完美老公的五种品质
1 有责任感 88.3%
2 信守承诺 71.2%
3 专一 71.2%
4 有智慧 64.2%
5 有事业 62.5%
完美老婆的五种品质
1 孝顺父母 72.7%
2 上厅堂,下厨房 56.2%
3 和她聊天很开心 52.4%
4 年轻貌美 40.5%
5 甘愿做出牺牲辅佐你 4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