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测绘院不否认南京地下管网现状掌控存在盲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11:39  南都周刊

  在7·28事故发生前一天,同位于“栖霞-龙潭”地区的甘家巷,就曾发生过一起煤气泄漏事件,相关部门清空了直径两百米范围内的居民;而7月30日,南京龙蟠路施工方挖穿了地下水管,几百米路面被淹,市内交通瘫痪。

  过去的几年里,各种管道事故常见诸南京报端。据《江南时报》报道,2004年11月23日,南京新街口民用燃气泄漏发生事故,在抢险队伍赶到现场时,有关部门竟然提供不了险情地段管线分布图。仅在这一年,南京就发生燃气管道泄漏事故24起,南京因施工导致地下管线损坏造成的损失超过5000万元,而江苏省每年因此至少损失1个亿以上。

  频发的“爆管”事故,让人们对南京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感到心寒。

  一位参加过2001年南京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工程招标的知情人士,向南都周刊记者爆料说,7·28爆炸事故表面看来是违规施工导致,实际上,背后还有深层次原因——政府对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不善,以及工程发包中的种种潜规则。

  纠结的地下管网

  待拆迁的原南京市塑料四厂地处迈皋桥,行政区划上属于栖霞区。从迈皋桥延伸到长江南岸近十公里宽的地带,盘踞着金陵石化、金浦集团钟山化工、锦湖轮胎厂等140多家化工企业。这片“栖霞-龙潭”地区,早在1950年代就被规划为南京“化工类对城市污染较重工业区”。

  事发丙烯管道是2002年埋设的,连接的两端—金陵石化和金浦集团金陵塑胶化工厂—均始建于1955年,为了贯彻当时“勤俭建国”的原则,几度经历了就地扩建。

  在栖霞区的这片区域,很容易发现斑驳的管道,爬过厂房的外墙,在拐角处又探入地面,不时可听见蒙上油毡的管道接口处蒸汽的嘶鸣。相比之下,紧邻事发地的南京市锦湖轮胎厂,厂龄不过16年,连排严整的原料储罐,裹着尚新的防火涂料。

  “利用地下管线进行原料输送的一般都不是小化工,而大化工企业,如果要搬迁的话,地下管线肯定会一并废除掉。”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投资与规划处处长黄建青说。

  但事实上,掩埋在塑料四厂废墟下的管道恰处在两家大厂之间的管理真空中。

  在7.28事故通报中,南京市安监局副局长刘照华称,引起爆燃的地下管线设计符合当年的国家规定,但限于施工不太规范等历史原因,埋设管线的位置和施工图标识有较大偏差。

  为吸取7·28爆燃事故教训,一场对南京全城近6000公里地下管道的全面排查已经准备铺开。但是,要摸清南京地下错综复杂的管线,看起来更像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历史最悠久的供水管道,是晚清时期铺设,在民国和日伪时期,南京地地下又相继理下自来水、电力、通信等管线。1949年后,地下管线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多。

  而南都周刊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发现: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南京25条干线综合管线的测绘,成于1960年,裱糊在图版上,用透明纸蒙绘成带状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个测绘图早已陈旧、纸质破损老化,图上管线不完整。

  2000年,南京市政府发动对主城243平方公里内地下管网的普查。但10年过去,数据维护却没有跟上。

  “近十年来,政府从没在地下管网勘察测绘方面投过一分钱。2000年之后南京地下管网的变动状况,只是凭公司一己之力跟踪测绘。”测绘院公司董事长储征伟说。10年前,承担测绘任务的南京市勘测大队,早在2004年已改制为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现行《南京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南京市规划局为地下管线主管部门,并会同建设、市政公用、公安交管、电力、通信、广电等部门。但是多头管理,就同密如蜘网的地下管道一样,相互扯皮。

  储征伟并不否认目前对南京地下管网现状的掌控存在着盲点。在地下管网的勘测过程中,“有些大型化工企业,本身就凌驾于地方政府之上,更何况我们的测绘还要人家掏腰包,被放狗撵出门来也不稀奇。”

  此外,施工方肆意改变管线走向也很常见。“如果在规划中该走直线的管子,施工中遇到坚硬岩层的阻力,为了压缩成本,赶上工期,通常都会偷偷溜个弯儿,走一条蛇线。进而还可能影响到与周边管线之间的距离,为安全事件埋下隐患。”储征伟说。

  对于7.28事发后将铺开的新一轮管网普查,储征伟直斥为“笑话一桩”。“每天都有新的管道埋植,旧的管道废弃。普查只能了解某一个时间节点以前的状况,而无法真正获知城市地下管网的全貌。”

  而前述知情人士认为,一个正常运转的城市管网管理系统,不仅是一张精确标明管线位置的电子地图,还要及时监管开挖等最新动态。“仅就技术层面而言,目前国内的城市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水平,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这位知情人士说,“但如果政府不重视对各种管线的精确管理,这些管线就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事实上,出得起钱的部门总有更多的话事权。通信管道是通信部门的盈利工具,电力管道是电力部门的盈利工具,谁把它当一个公共资源来看待?如果政府的管理不从经营性向服务性转变,那么地下管网永远难以理顺。”储征伟说。

  8月1日,南京大爆炸后的第一个周末,南京市内700多个工地,包括225个市政工程项目,被勒令停工,以“组织自查自纠”。南京市住建委发下重话:各施工单位开工前必须到管线单位查询地下管线资料,不按要求的,将从重从快予以处罚;一旦施工企业有问题,或者列入“黑名单”,或者退出市场。

  但是,依照正常程序,地下管线的施工首先需经规划局审批,再由住建委进行监管,在涉及化工等相关产业部门时,则由安监局、环保局等参与监管。安全资质非但没有充当工程安全的“紧箍咒”,反倒成了施工方倒腾工程的一顶“安全帽”。

  隐患仍在

  7月28日事发后,南京市政府宣布,从即日起到明年十月底,主城范围内包括“栖霞-龙潭”地区在内,将关停搬走所有的危险化工企业。并且规定,新建单个化工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最低投资额从3000万元提升至8000万元。

  但是,化工厂搬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一味提高新兴化工园区的准入门槛并不等于排除了安全隐患,残留在地下的化工原料管线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稍微处置不当,灾害就会一触即发。

  南京塑料四厂所在的“栖霞-龙潭”地区,在近三十年的南京市政规划中,几经“划进划出”,从上世纪80年代的“沿江三个卫星城”,到90年代“主城外的都市圈”,2001年又被划为“五级城镇体系”中的“新城”和“重点城”。 以至于该区域面貌的变化,跟不上规划的变化;而地上建筑的改变,又走在地下管网变化之前。

  《南京城市规划志》也写道,“由于园区建设和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新埋管道增多,加上管线建设单位未及时申报验收和进行竣工测量,以致原有管线图在现实性和覆盖面上均不能满足南京建设的需要。”

  区内林立的化工企业所留下的根基,在1983、1995、2001年的三次总体规划中面目模糊,就像形成于不同时期的岩层被覆上了新土。而地下错综的市政和原料管道状况,却被遗漏于2000年那次对“主城区”6000公里管网普查之中。

  依据最新一轮的市政规划,“栖霞”被划归为“新城”,处在南京城镇体系的“第三级”,意味着该区域内原有的化工支柱产业要转型为第三产业。

  对此,耿土锁教授有些担忧道:“在这些老工业区发展第三产业,基本就是搞房地产。为了加速地方政府资金的回笼,就会出现一边拆一边建,顾不上安全风险。这样也就形成了老工厂遗留管线与生活区交杂的‘插花’地带,对政绩的趋之若鹜,让人不愿意正视地下管线潜藏的风险。”

  “南京也不是没有搞过‘共同沟’试验,但问题是最后谁来出这个钱?”据储征伟介绍:为了厘清南京的地下管网,每年所需的投入其实只相当于修一公里高速公路。“但现实是,即便勘测要求地下管线必须在管身绷一根极细的金属丝,以确保测绘工作的精确性,也做不到。几百万的管子铺下去,这几千块的钱却没有人愿意花。”

  2010年7月31日,一堵灰色的围墙,将原南京塑料四厂爆炸现场迅速围起,拾荒者进入瓦砾堆中,寻找可以变卖的废品。按照南京市政府的最新规划,这片废墟上,将建起一座“7.28爆燃遗址纪念馆”。但是,同为拾荒者的王良富,再也走不进这个院子。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南京工厂爆炸 地下管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