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绿色住宅产生的清洁能源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5日17:34  三联生活周刊

  省钱,有附加值

  舍本告诉本刊记者,加州是嬉皮士的大本营,绿色住宅连同相应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推广、流行似乎顺理成章,一些好莱坞明星在加州置业时专门在官方指定的绿色住宅名单上挑选物业。但在别的地方人们接受绿色住宅还有障碍。大家都能理解吃有机食物、用可生物分解的洗涤剂、垃圾分类回收是环保行为,但在考虑绿色住宅时,大多数人以省钱为前提,而不是关爱地球。

  这一住宅消费特点在英国也很显著。英国新任首相大卫•卡梅伦是热情的环保主义者,骑自行车出门,几年前就在诺丁山的私宅上装了水循环系统、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但他没能做好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的形象代言人。这两种商品在建材超市百安居、家电连锁店Curry's有售,9块装的电池板套装,免安装费9000英镑,销售得并不好,尽管该产品的广告说,它们能让3~4个卧室的住宅节省一半的天然气、电费用,7~18年便可收回购买成本。据Curry's调查,消费者普遍愿意为良好的隔热、节能材料买单,因为它们的省钱功效立竿见影地体现在了水电气账单上,但对环保建材、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路线——可以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往往顾不上想道德问题。

  舍本建议居住者换个角度看绿色住宅:不要只看到你投巨资为住宅安装能源再生系统,等20年才能收回投资;绿色住宅最重要的是采用了诸多节能措施节约了电量的消耗,把能源保存起来转到下一次产生同等能量,同时减少了制造电能的空气污染,通过这个转换过程,居住成本降了下来。这么看,绿色住宅称得上是省钱的房子。普通住宅增加不超过5%~7%的建造成本就可实现节能60%,节能建筑投入使用后减少了水、电、采暖等能源费用,增加的造价5~8年能收回,总成本甚至可能比耗能建筑还要低。况且还有一些建筑节能举措是不需要多掏钱的。

  绿色住宅在使用时有个“全寿命成本”。全寿命成本包括:初期的建造成本,这是一次性的;消费期的消耗、维护运行成本。大多数购房者往往只注意到了总房价,而没有计算分落在“使用年”上的价格。环保住宅采用大量实用技术,科技含量高,是综合性能较好的长生命周期的住宅,相比性能和质量差、运行费用高、使用年限短的住宅,分摊在每个使用年的购房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在漫长的住宅消费过程中,住宅的运行成本是很可观的。根据美国的经验,初期建造成本只占住宅生命周期成本的5%~10%,而运营、维护成本却占到60%~80%,但消费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更想不到,节能环保提升了房子的附加值,保证他们在晚年想住到养老院时能把房子卖个好价钱。

  附加值在哪里?

  去年,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郊外建起了一座全太阳能住宅——“动感之屋”(Action House)。这座独立住宅铺设了5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房屋的地板采暖、家电运转所需的电能全部来自太阳能。如果遇到阴天,有备用的电泵。窗户面积很大,面积占地板面积的40%,是一般住宅窗户面积的2倍,最大可能地增加了采光,在阴郁的雨季、漫长的冬季室内也很明亮,降低了电能消耗。有人称这宅子是“保姆房”,意思是一个无形的保姆给了你最贴心的照顾。房子里配了2个平板电视,1台洗衣机,但没有耗电大的烘干机,能耗定在每年4000度电,比丹麦家庭的年平均耗电量稍低。现在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住在里面。

  “动感之屋”的项目经理里克•里尔多德特(RikkeLildholdt)对本刊说:“很多人认为环保生态的绿色住宅用起来必定很麻烦,你要自己种菜什么的。其实不然,住在‘动感之屋’里是很舒适的。”你连开窗户都不用动手——室内的小气候靠电脑控制,通过自动调温器,根据温度、季节、一天内时间的变化开关窗户。如果居住者自己开了窗户,每一个小时窗户就会自动关上一点。

  现在欧洲正在修建9座“动感之屋”,里尔多德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动感之屋”的建造成本有些贵,属于“劳斯莱斯版本”的住宅。但她强调,作为地产商品,售价约56万欧元的“动感之屋”不会贵过普通的3间卧室的公寓。她说,据相关的公式计算,“动感之屋”多余的电能可以卖给丹麦国家电网,30年里就能收回房屋的建造成本。现在电动汽车大量上市,在车库需要充电器,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的电能可以为其充电。

  绿色住宅产生的清洁能源增强了它的市场竞争力。袁镔教授算了笔账,按美国一些州的规定,太阳能光电板白天向电网供电,每度电成本3.8元,国家收购价4元,晚上业主用电时再向电网购买,每度3.5元。一进一出,屋顶上的光电板为住宅增加了收入。

  袁镔指出,在我国目前政策上不支持私人太阳能发电;而且生产一度太阳能电的成本是3.5元和3.8元,买一度电不到0.4元,差价几乎有10倍。“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太阳能发电就很难继续。”我国绿色住宅上的太阳能光电板产生的能源多用于照明,节省了变配电设备、缆线、开关等的投资,基本没有运行费用。在房价飞涨的今天,这倒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居住成本。

  “被动屋”的德国道路

  “被动屋”每平方米每年的取暖能耗为15千瓦,是普通房屋的1/10。在德国零下14摄氏度的冬天,20平方米的房间只要安装两个75瓦的白炽灯,就能把室温维持在20摄氏度。“被动屋”的概念其实是诞生在中国。

  记者◎蒲实

  沃夫冈·费斯特(WolgfangFeist)博士是德国生态建筑进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他在德国达姆城创立的被动屋研究所引导了德国节能建筑标准的制定。沃夫冈·费斯特这样向本刊记者解释“被动”概念的技术背景:“要在一个房间里实现让人舒适的温度,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你可以简单地把空间包裹起来,比如用一个帐篷。帐篷不断向外界散热,如果不加热,屋里屋外就会一样冷,你需要用积极的方式,比如安装一个耗能的加热器来维持室内舒适的温度。

  另一种路径是,给包裹空间的表面加隔离层,室内的热环境将处于稳定状态,一旦停止加热,室内空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冷却下来。这样的建筑,就处于被动的舒适状态。‘被动’就是指不需要向空间表面提供能量的技术,它利用环境的物理属性来生成这个表面。它不仅应用于建筑,还被用于很多地方,比如太空船——你既可以用一个火箭,以巨大的能量把太空船发送到木星,也可以利用木星的重力场来给太空船加速。”

  1979年的石油危机引发了西方在建筑学领域的生态探索,节能建筑的实验在世界各地出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丹麦这些北欧国家就已经有了立法,要求新建筑必须达到一定节能标准,墙体绝热层、热回收、空气封闭性、通风控制和隔热玻璃等已经可以把建筑能耗降低到过去的1/3。费斯特告诉本刊:“正是那个时候,瑞典伦德大学的建筑系教授、我的老朋友博·亚当姆森(Bo Adamson),从中国带回他的经验。

  当时,中国长江以南的住宅不允许安装供暖设备,在一些贫困地区,住宅内部空间的小气候环境很差。亚当姆森为中国政府所做的研究,就是在没有供暖的限制条件下改善这些住宅的内部环境,他把这些建筑称之为‘被动屋’。当我们在伦德大学见面时,他告诉我,中国的‘被动屋’概念值得在欧洲一试。1988年,我们开始研究欧洲建筑内部空间的热行为,欧洲‘被动屋’雏形由此诞生于大学研究所实验室的模拟试验,它一步从每天耗能100瓦/平方米跨越到15瓦/平方米。”

  亚当姆森和费斯特于是成立了被动屋研究所来实现实验成果的产业化。1984年,德国颁布了建筑热防护法令(1995年修订),一些建筑企业也在寻找节能之道。1991年的第一座“被动屋”是由4个私有企业组成的“被动屋开发商协会”出资修建的,4座房子排成一排,每间房子156平方米。这些原型房子采用3层隔热玻璃,取代了当时普遍使用的双层玻璃,以增强热防护效果,还通过缩小南窗户和增加北窗户隔热能力的方式来减少能耗。原型采用太阳能集热器来加热水,用地下热交换器来预热空气。这些建筑部件当时在市面上都找不到,由4个私有企业单独生产或在实验室手工制作,非常昂贵。黑森州环保部的评估是,它的建造成本比普通建筑高出50%。

  但重要的是,“我们用了极为精确的监测设备来获得相关数据。一些合作企业看了被动屋的监测数据说,好,我们来生产房子上的这种超级隔热窗框,或者其他的建筑部件”。从这几个私有企业开始,研究所帮助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企业研发它们所需的节能建筑部件,从窗框、墙体到通风系统、热回收系统,再到被动屋专用的热力泵等。“这些建筑部件逐渐在市场上出现,而市场的成功是自我延续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金参与,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价格也相应降下来。我们现在有80多种不同类型的窗户和窗框,合作企业中有50多家制造商。建筑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进来,被动屋的设计概念也越来越多样化。”

  被动屋最初为什么会在市场获得成功?它要求质量更高的隔热窗框,更厚的绝热层,效率更高的热泵机组和通风系统,这些都提高了它的造价。但费斯特说,在德国市场发育较成熟的地方,被动屋的造价已经降到平均比普通房屋高5%~8%,一般德国人也买得起了。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

更多关于 二氧化碳 建筑 森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