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蜱虫咬人致死事件凸显基层防控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6日01:48  新京报
蜱虫咬人致死事件凸显基层防控漏洞
9月11日,73岁的崔先生手捧妻子蔡云芳生前照片。

蜱虫咬人致死事件凸显基层防控漏洞
  9月13日,曲清香(右)和老伴展示长达两米的“价值”十多万元的治疗单据。 本报记者 黄玉浩 摄

  ■ 核心提示

  同是疑似蜱虫咬伤,山东蓬莱的患者要做数十到上百项检查,花费数万元;在河南商城,患者则可能花费几千元———因尚未分离出病原体,医院对疑似蜱虫传播疾病的治疗,体现出强烈差异性。

  而因财力、人力有限,基层防控体系对于疑似蜱虫传播疾病的宣传、防控尚有诸多无能为力,也使得当地疾控部门难以全面掌控。

  对此,有关专家和基层防控人员均呼吁,希望国家尽快将疑似蜱虫叮咬所致疾病,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并由财政进行帮扶。

  曲清香是蓬莱市北沟镇南王绪村农民,以种植葡萄为生,一年收入一万多元。

  今年6月20日,她在葡萄地里被蜱虫“咬”了一口。这一口,咬掉了10年的收入。

  2米多长的账单,100多项检测。

  在蓬莱市人民医院重症室住院25天,共花费11万3千元治疗费,64岁的曲清香这才“蜱口”脱险,保住性命。

  曲清香不明白为何要检测100多个项目。而她所用的多西环素为何在河南可以报销,在山东则不能。

  9月10日,山东省卫生厅通报关于蜱虫的问题。该省累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2例,死亡13例,其中,蓬莱市26例,死亡6例。部分病例有明确的蜱虫叮咬史。

  从河南、江苏、安徽等地通报的情况来看,该病病例出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且今年通报的死亡病例高于往年。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卫生部门强调该病可防可治,不过在此病的确诊治疗过程中却暴露出基层卫生防疫的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宣传预防、如何诊疗,甚至药品的报销范围等,均待规范统一。

  高额诊疗费与无法确诊

  多名疑似蜱虫叮咬患者家属,对动辄几十项的检测提出质疑。院方解释,因无法确诊,故逐一排除

  曲清香通过新农合报销了2万5千元,但她和老伴仍为8万多元的债务发愁。

  在蓬莱,遭遇高额诊疗费的不只曲清香一人。

  皂户于村于佩河,花费10万元后死亡;北李庄村鲁永华,花费5万元后死亡。

  今年7月,铜井村85岁的老太太马淑玉,也在蓬莱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治疗14天,花费4万多元。

  检查做了70多项,用了各种药。后来每天要补充4个血小板,一个1400元。

  家属决定放弃,回家准备后事。“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到后期住院一天5000多,当时人已经没意识了,我们又拿不出钱。”马淑玉的女儿王桂明说。

  放弃治疗的马淑玉,回家后却逐渐苏醒过来。她吃了外孙买来的维生素营养品后,身体开始康复。

  蓬莱湾子口村的蔡云芳则没那么幸运。7月22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4天后,蔡云芳死亡。共花费12418元,其中检测与化验费合计4000多元。她也接受了70多项检测,包括血清、巨细胞、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毒检测(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等。

  记者采访中,多名疑似蜱虫叮咬患者的家属,对一些医院动辄几十项的检测提出质疑。这些患者的化验、检测费占到治疗费一半左右。

  当地一名乡镇医院院长介绍,因乡镇医院、县级医院无能力治疗,蜱虫咬伤患者只能去蓬莱市人民医院。他做过调查,每个治愈病人平均花费3万到4万,死亡患者花费则在6万以上。他说,蓬莱山区农民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

  而记者了解到,在同为蜱虫重灾区的河南商城县,病患的医疗费用一般在数千元至一万元左右。

  商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德强说,一般而言,除非有严重的并发症,治疗疑似无形体病可以控制在几千元之内。

  被质疑“天价诊疗费”,蓬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秦焕玉认为,如此多的检测是必需的,“因为病人多有高烧不退症状,我们要先检测是不是霍乱,是不是非典,是不是禽流感,等等。”

  秦焕玉承认这种检测的花费很大。他说他们也没办法。因为分离不出病原体,就无法确诊,也没有特效药,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研究空白下的治疗差异

  蓬莱疾控中心认为,因未分离出病原体,当地与河南商城患者是否因同种病毒发病等,均未可知

  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也出现许多被蜱虫咬伤的病例。当地疾控中心通报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9月中旬,商城县共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120个。

  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许汴利对记者说,蜱传疑似无形体病的治疗并不复杂,也不昂贵。他曾经在一个乡镇卫生院调研时发现两名患者,“按照我的治疗方案,在那个卫生院治好了他们的病,三四天就能下病床。”

  商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德强介绍了他们医院的诊疗方案。他们在2008年4月遇到第一个疑似无形体病患者,展开了全院大会诊。一个月后,一个医生在卫生部网站上发现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治指南”,院里就打印下发,再次会诊学习。

  王德强说,现在遇到疑似患者后,院里都会按照指南上的规定,对病人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胆红素等项目的检查,这些项目要求的检测水平和费用都不算很高,也都在新农合的报销范围。

  一些危重病人,还会依据其既往病史和现有症状,加上脑CT、肝脏CT等比较贵的检查,不过这些同样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

  对于为什么没像商城人民医院那样根据卫生部指南进行诊疗,蓬莱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治电解释说,因病原体至今没分离出来,患者是否由无形体细菌造成的,蓬莱患者是否与河南商城病人患有一样的病毒,两地为害的蜱虫是否为同一种类,目前都是未知。

  流行病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黄建始教授认为蓬莱疾控中心的解释是一种托辞,但这种托辞又是合理的,毕竟还没有相关研究结论。

  2006年安徽发现第一例疑似无形体病例,并出现传染和病患死亡。由于未分离出病原体,今年卫生部专家将其暂定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今年9月,中国疾控中心在商城县宣布分离出新型布尼亚病毒。

  一名流行病学专家认为,疾病名字会变化,也表示对此疾病还不确定,也就无法让基层医院去参照‘无形体病指南’进行规范诊疗。

  日前,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王世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蜱虫传播疾病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旧指南与新病名

  流行病学专家黄建始认为,当疾病名称改变,基层医院也就有理由不遵照原来指南的警示了

  蔡云芳去世后,儿子崔洪良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蜱虫致病的资料。他搜到了卫生部制定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该病由蜱虫传播,症状和母亲的极为相似。

  崔洪良还发现,指南中明确指出,治疗该病时慎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而蔡云芳的用药清单中有胰岛素、地塞米松磷酸钠等激素类药。

  “为什么市人民医院不遵照指南中的警示?”崔洪良感到疑惑。烟台毓璜顶医院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

  蓬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秦焕玉说,他们在治疗时也使用过激素用药。

  他解释说,指南上所说的无形体病是一个确诊的病,而现在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个不确定的病,他们针对患者出现的某些症状,只能使用激素药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蜱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