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称强化免疫遵循知情自愿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7日14:58  南都周刊

  有疾控专家指出,报告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是“报告水平提高了”。2003年SARS以前中国的疾病监控系统不完善,报告发病率不是特别准确。此后改进了报告系统,漏报很少。但他也指出,中国的麻疹发病情况前几年确实在恶化。

  “这十几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太多了,传染源随着人在流动,虽然现在免疫率水平已经很高,但是人群的流动还是会将病毒传播给没有免疫力的人,部分省市的强化免疫也不能阻断它的传播。”许文波解释说。

  浙江省金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凤英及其同事在今年6月《疾病监测》杂志上撰文说,2004年至2008年,金华市79例爆发病例中78例为外来人口。在一个小范围的抽样调查中,金华市本地人群麻疹疫苗集中率超过82%,外来人群接种率不足13%。

  除了流动人口因素,与基层防疫体系和疫苗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漏洞、上世纪90年代初供应的麻疹疫苗质量不太高等也有关系。这种情况下,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往往在麻疹免疫中被忽视。前述基层人士坦言,当地不少卫生院储存疫苗的冰箱还是上世纪80年代世卫组织配的第一批冰箱。

  “每年发生麻疹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认识不到系统里出了什么问题。麻疹防控最重要的是,慢慢发现管理问题、疫苗厂家问题、疫苗运输的冷链热系统问题、基层实施人的积极性、老百姓是否容易获得等方面,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位基层人士说,“消除本土麻疹绝对不是定一个期限和指标就能完成的。”

  卫生部一刀切?

  在疾控系统内部,与前述基层人士持类似观点的,并不在少数。

  此次麻疹强化免疫风波中,有一些人站出来挑战卫生部,甚至有人上书高层领导。但在疾控专家看来,“挑战者”的毒药说、阴谋说和失效说等观点缺乏科学依据,根本站不住脚,因为多接种1剂麻疹疫苗带来健康损害的可能性很小,真正需要质疑的是卫生部一刀切的做法。

  一位华东地区疾控中心预防接种专业人士撰文认为,卫生部抱着“多打一针也无妨”的态度要求1.3亿儿童接受此次强化免疫,但此举既不科学,也无法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

  “广东省2009年刚做完8月龄至14岁人群强化免疫,2010年就被卫生部要求再做8月龄至4岁人群,这意味着有将近3个年龄组儿童连续被强免,”这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10年的专业人士说,“许多地区是今年做完强免,明年太平一年,后年疫情又反弹,大后年再强免。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了一点:最基础的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工作没有做好,需要靠强化免疫进行补救。这种情况下谈何消除麻疹?”

  该人士还补充,卫生部没有告诉公众的是:所有麻疹病例中超过一半以上为小于8个月和大于4岁的人群,即使麻疹强化免疫确实有用,也只能将麻疹发病率降低一半到1.5/10万,距离0.1/10万以下的消除麻疹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麻疹强化免疫的对象完全搞错了”。

  他同时担心,另外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因为预防接种人员不得不忙于给大量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接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未接种儿童和给他们补种,所以这些未接种儿童将来发病的可能性很大。

  前文的基层人士也说,现在国家制定的麻疹消除规划里,没有把8个月以前的和14岁之后的人群纳进来,就不可能消除麻疹。

  从理论上讲,如果疫苗质量没有问题,接种一剂麻疹疫苗的保护效果是85%,接种两剂的保护率可以达到98%,而人群中95%有免疫力即可阻断麻疹传播。

  在疾控专业人士看来,更有效的政策并不是在10天之中搞大规模的强化免疫运动,而是查漏补种和常规接种。一方面需要对没有接种过两剂的人群进行麻疹疫苗补种,以避免大量的无用功;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常规接种工作没有落实的真正原因,夯实这个最基础的工作。

  “现在这种突击方式是非常不现实的。我们要求挨门挨户查有多少适龄儿童,村医就得挨门挨户去登记,这个工作量很大,而且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只能造成村医作假。不管政策制定得多好,不考虑实际,那都没用。”前述基层管理者也说,“与其花这么大精力,地方各级政府都动员了,还不如真正安下心来摸摸底,查缺补漏,这是更切合实际的。”

  那位华东地区疾控专业人士同时指出,在卫生部的宣传材料中,韩国被当成强化免疫的一个典型。十年前,韩国第3次麻疹爆发。于是,韩国对全国580万入学儿童实施麻风联合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并从印度集中采购疫苗。在580万目标儿童中,有83%的目标儿童接种,而14%的目标儿童因为有两剂次的免疫史而不再进行接种。“‘不再进行接种’正好说明韩国执行的不是一刀切。”

  王月丹虽然是免疫学博士,但他并非预防接种领域的内行,“以他外行身份如何能获知疾控系统内部的公开秘密呢?”上述疾控专业人士反问。

  此次强化免疫并非强制免疫。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郝阳9月10日公开表示,强化免疫活动始终强调“知情、自愿”的原则。但与此同时,考虑到疫苗覆盖到足够多的人群才能产生好的保护效果,卫生部又在内部文件中提出95%的接种率目标。

  “基层预防接种同志搞晕了,都觉得这件事操作起来极具艺术性。”上述疾控专业人士说。

  信任危机

  离2012年世卫组织消灭本土麻疹的最后期限已经为时不多,公众的戒心尚未完全消除,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更值得关注的是,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非新鲜事物,在多个发达国家或不发达国家都曾施行,之前的经验也证明其安全性,何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那些拙劣可笑的流言何以广为流传?

  北京家长王珊说,今年来山西疫苗事件和狂犬病疫苗事件等,让她很难相信公共卫生体系,“我是宁可信其有,我只有一个孩子,不能不小心。”

  加上之前孩子已经接种过两次麻疹疫苗,她最后的决定是不给孩子再次接种疫苗,但王珊并不想让幼儿园为难,她打算以感冒为借口逃避这次强化免疫活动。

  基层管理者也认同,行政行为增加了家长的担心。“每年到了月份,打什么疫苗,各个小区会有通告,公众也习惯了这种方式。大规模的突击行动,牵扯到的人力物力越多,老百姓越反感,这是得不偿失的。”

  “这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碰到的阻力,再次说明观念影响健康。我想再一次提醒我们的决策者,要转向大健康模式,要关心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对国民健康的影响。疫苗再好,公众不相信,这是个心理问题,是社会环境问题。要关心这些方面的问题了。对待病可以用药,对待网络上出现的东西让老百姓心存忧虑,靠药是没有用的。要研究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一种病,是社会病,” 黄建始说。

  最终,章素的先生在女儿的知情同意上签字表示同意接种。但章素对于此次强化免疫的不解,并未完全消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麻疹疫苗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