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形象片采用普通人是更方便表达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8日09:55  南方周末

  孔子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解读人?

  张艺谋为东方卫视拍了一部世博宣传片,叫《梦从世博起,风从东方来》。创意过程中,有不少明星曾主动要求参演。张艺谋最终还是让普通民众做了回主角。

  张前是2010广州亚运会宣传片《理念篇》的导演,他曾执导过《和平年代》、《亮剑》等“英雄”题材电视剧。在《理念篇》中,“英雄”不再,近6分钟的形象片,他让孩子成了主角,6位“做梦”的小孩,数百位拿着气球奔跑的小孩,占去了《理念篇》一半的时间。“精英”和“草根”谁更适合担当“中国形象”代言人,这样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歇过。国新办主推的2010“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中,就因起用五十多位各行各业的名人,在坊间掀起了一场“代言人”口水战。

  “国家形象片”的《角度篇》也拍摄了大量普通人,对于他们而言,“普通人”是一种更加“方便”的表达方式。

  郑大圣对《和谐中国》的理想期待是尽可能平常、朴实。一个普通家庭的三个普通傍晚成了故事的叙述主线,代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个十年,其中必不可少的话题是“搬家”。国家的飞速变化落在每个普通人身上,搬家成了典型动作,“这是一次次社会结构的重组”。

  郑大圣的规矩是长得像演员也不行:“就两个标准,一是像街上的人,二是像你我家里的人。”短片中有一场结婚场景,原本找来的新郎太像平面广告模特了,郑大圣看上了团队里的制片主任。制片主任小时候也做过演员,他穿上自己结婚时的西服,一边“结婚”,一边在镜头前指挥。团队还找来了剧组的摄影、灯光助理、场记,他们是普通人,又参与过《赤壁》等电影的拍摄,熟悉片场环境,在镜头前不会紧张。

  人们对“精英”与“草根”谁来代言国家形象争论不休,但却对一位“名人”代言乐此不疲,他就是孔子。

  2009年,中国第一次以主宾国身份现身被称为“全球出版业奥运会”的法兰克福书展,“孔子”就出现在主宾国宣传片中——宣传片以“和”为主题,其实就是孔子思想的演绎。

  2010年,孔子更是无处不在。在孔子学院主办的“汉语桥”中,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学生说着汉语,表演的是《红楼梦》、《刺秦》、《花木兰》这样的中国故事;巴黎举办“孔子文化周”时,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告诉法国人,两百多年前法国的宪法中就引用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述。

  负责推广汉语和国学的孔子学院遍地开花。截至2009年12月,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最初的计划是在世界上开办100所孔子学院,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与孔子学院数量的激增相比,孔子学院的形象亟需进一步提升。

  郑大圣认为,“套上孔子语录,很多故事可以讲得很通顺。”因为他教人怎么更好地相处。

  大家找了各种版本的《论语》,挑了上百条语录,让每条“语录”进行PK,所有的选手都是孔子。评选标准是要符合“城市生活”、“城市发展”主题,大家一下能想起来的“熟面孔”不要。“不能只是‘欢迎来上海’,‘北京欢迎你’这种简单的欢迎条幅,。”郑大圣说。

  最后选了三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君子和而不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版解读。”送审时,郑大圣这样说服领导,大家哈哈一笑,“选题”就算通过了。

  中国面孔+好莱坞科幻=“文化不正确”

  对于正而言,除了孔子还有别的选择。

  于正是世博会中国馆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总策划人,他的“水晶石”团队曾经参与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发光”卷轴的设计。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是在128米长的液晶折幕上“复原”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并让原作“动”了起来,还出现了夜市。“北宋的城市生活,是中国古代形象非常漂亮的一笔。”于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原作中静态的“船过虹桥”,“水晶石”团队让它动了起来。船上的人在划桨、翻桅杆,岸上的纤夫拉船,桥上的人指挥,往左一点,岸上的人有看热闹的,也有呐喊助威的,表现的是“大家为了一件事情,从互不相识到齐心协力”。

  “小孩追猪”是新增上去的,讲的是一个小孩的猪跑了,小孩去追,把摊贩的东西给撞翻了;还有在集市上做生意,争抢客人的场面,“都是老百姓市井生活的真实一面”。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中有一篇叫“兼容并蓄”,讲的是纯阳殿左侧摆着一个说书摊位,和尚、道士、小老百姓都聚在一起听说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融洽地做着同一件事。“原来讲市井生活,屋后确实有一口井,大家在一起打水,然后分水,人的和谐,就是理想的国家形象。”于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有了设计师、代言人,“中国形象”用什么方式表达?

  为国家形象“代言”时,郑大圣选择了水墨动画。8分钟的《和谐中国》,给了水墨动画3分钟,6个镜头。

  上海世博局给出的信息表明,世博园里几乎每个国家馆都有电影影像,从LED到特形银幕、立体影像,还有三维的,各种视觉效果都有。

  郑大圣团队后期也联系过三家世界顶尖的视觉效果公司,它们参与过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制作。这些公司在全球都有分支,但几乎每个分支都很忙,因为参与了许多好莱坞大片的制作,工作量很大。要想拼3D,国内的工艺技术还支持不了,不是看完《2012》、《阿凡达》下个月就能复制。“技术支持达不到,强做也是山寨。”

  再者,对中国城市形象、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给的是一个美国电影的语言,就像是中国面孔长到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的背景里,“我套用‘政治不正确’,这就是‘文化不正确’。”郑大圣说。

  中国馆一定要用中国式的语言——足够中国,并且是中国惟一。

  他们找到了手绘水墨动画,那是中国独有的技术,不出口,不合拍。由于成本比一般动画片高六七倍,水墨动画并不适应汹涌的商业大潮,票房上就是“死”,在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之后,中国的水墨动画技术休眠了25年,但核心技术是受国家保护的,就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了3分钟的水墨动画镜头,半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都出动了,一画就是三个月。仅为了画出最漂亮的一笔,画家就画了七十多次,胳膊肿了一圈。

  最后展现的未来中国城市形象,是一个水墨晕染下诗意的东方“桃花源”,可以“采菊东篱下”,在自家阳台上搭建一个迷你的有机农场,可以采摘无污染的黄瓜、西红柿。

  “中国制造”和质量报告

  同样是展现国家形象,于正的“水晶石”团队选择了现代的、更为西方的表达——LED,这个方法他们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发光”卷轴中使用过。整个中国馆的“中国红”主色调,也是用2.3万个LED屏调成的。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之所以会“动”,其秘密就在LED上,12台投影机投射在长128米立体转折屏幕上,人和景立刻就活了。

  LED也让《清明上河图》出现夜市变成了可能。张择端笔下的北宋都城汴京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巅峰,唐长安城也有一百多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它主要是城,“市”发展得还不够好,夜间有宵禁,关门不做生意,到了宋朝,晚上非常热闹,所以“夜市”变得很典型。“水晶石”团队利用LED技术让《清明上河图》上出现了夜景,增加了水面的荷花灯,还有水中月光的倒影,在商铺外添上几张桌椅板凳,人们可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为了“复活”千年前的市井繁华,“水晶石”团队想了很多招。《清明上河图》上原有“市民”近600人,他们又增加了四百多人,把每个人物根据样貌、特征进行分类编号,明确每个人做些什么事情,有些人原地不动,还有一些人要引人注目,一千多人就得有一千多种动作。

  合成时闹了很多笑话,比如两个人走着撞到一块去了,人跑到屋顶上去了,骑着马的人,马不见了。还有两个男人,本来是互相鞠躬,摆的位置错了,就像拍电视剧里的借位,看着像是两个人在亲热。

  使用西方语言还是中式表达,商务部2009年推出的“中国制造”广告使用了更为“讨巧”的方法。在这部时长30秒的广告中,中式表达是无处不在的“中国制造”标签,但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都是很西方的元素,比如MP3播放器、美式运动鞋、法国顶级模特。这支广告继商务部2009年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主流媒体买下6周广告时间后,今年又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频道再次播放,累计播放次数将达到约400次。

  “任何一个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报道,都能完全冲掉该广告的正面影响……商务部只能买六周,但有关中国产品质量的报道却是长期的。”一位署名“安替”的作者在《东方早报》上发文评论。换句话说,“中国形象”与形象宣传还不能完全画上等号,“软实力”展示之外,各种“硬”指标恐怕也得跟上。

  后奥运时代中国形象榜

  ●普通人 (2009商务部“中国制造”广告、2010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2010广州亚运会宣传片、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片、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短片、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宣传片)

  ●孔子 (2009法兰克福书展、2010巴黎孔子文化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国际孔子文化节)

  ●国画 (2009汉堡豫园中国节、2010中韩文化交流月、雅加达《墨韵和风:中国国画展》)

  ●杂技 (温哥华中国文化节、为庆祝中尼两国建交55周年杂技演出、2010印度“中国节”)

  ●戏曲 (2010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

  ●汉字 (2010上海世博会会标)

  ●熊猫 (中俄文化年徽标)

  ●羊 (2010广州亚运会会标)

  ●明星 (2010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

  ●牛 (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

  ●天安门 (国新办“感知中国·以色列行”)

  ●西藏 (“雪域高原”——中国绘画作品展)

  ●中国结 (第二届友好国家文化博览会)

  (本榜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国际性大型活动的海报、标识、宣传片的主题形象为基准。整理:李邑兰、赵大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国家形象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