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礁:露出水面的中国最南端
下午,船按照地图向着南康暗沙中的一个岛礁——琼台礁的方向开去。在我的想象中,琼台礁也像南平礁一样是一处水下暗礁。
我们来到船上的第三层,船长室所在的位置,也是尖尖的船首所在,看到船劈开碧水、掀起白浪,勇往直前的感觉真好。还有一种感觉更好,那就是站在甲板上凭海临风,海风吹来,凉爽舒适,眺望大海,一碧万顷。
“前面有个岛。”忽然,吴立新说。
我们不相信这里会出现一个岛,本来我们来此,是为了寻找中国最南端的陆地的,但前一段的航程,已经让我失望了。但在海平线上,的确出现了一抹白色。吴立新爬上顶层,拿起望远镜瞭望。
“的确是一个岛。”他说。船向着海岛方向开去。原来琼台礁是一个露出水面的小岛,围绕着它的是一圈环礁。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中国最南端的露出水面的陆地?是的,查看一番地图,看来这里就是中国最南端的陆地。
海水出现了那种标志海水变浅了的翡翠绿色,浅水区到了。船停住了,大船不能再向前了。站在甲板上望去,可以看见翡翠绿色的海水呈一个环状分布,明显这又是一个珊瑚所形成的环礁。不同的是这个环礁中间竟有一个小岛,远看是白色的。我们兴奋极了,这完全在我们的预期之外。这种小岛叫灰沙岛,是死去珊瑚的骨骼碎屑等被风暴推动堆积起来的,当珊瑚的碎屑越来越多,小岛越来越高,直到有一天,台风等风暴来临时海水也不能将其淹没时,植被就会在上面出现,直至小岛被植物整个覆盖,这时土壤开始发育,雨水存留在土壤里,成为淡水,这样一个人能够生活的小岛就出现了。这是许多珊瑚礁由礁到岛的一个发育过程。像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南威岛等就已经发育成了有淡水的小岛。可惜南沙群岛中这样一些小岛已经被越南等国占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从1946年起就被台湾牢牢地控制着。
乘小船才能上岛。小船从大船上吊起放下了。我们上了小船。小船开到一个地方停下,把吴立新放下潜水,看到他进入水里,我拿GPS定了位,才让胖子船员把船向小岛开去。小船加速前进,突然,惊起一群飞鱼。它们逆光飞行,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好似透明的小扇子。吴立新说,他很想拍到飞鱼,但从未成功过。
海水从深水区涌来,突然受到珊瑚礁的阻挡,浪就涌了起来,那道白色浪花形成的线,标志着环礁的范围和边界。水越来越浅,我看到水下简直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珊瑚世界,我知道我又来到了“珊瑚雨林”中。一丛丛、一朵朵、一层层,珊瑚遍地开放,各种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在珊瑚丛中游弋。特别有一种天蓝色的小鱼,蓝得不可思议,用各种蓝都无法形容。它有时一动不动地停留在托盘一样的珊瑚上,像一颗蓝宝石,忽然,倏地就不见了。
大约有一两公里的距离,都是这种水底花园的景观。
我觉得这片暗礁、这个小岛,别的不说,仅是这一片珊瑚海就无比珍贵了,就值得中国人把这个小岛宣示主权,把它建成一个中国的南沙珊瑚国家公园,加以永久地保护了。这个小岛很可能是中国人潜水的最佳所在,这里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后代子孙认识珊瑚、认识热带鱼类、贝类以及各种赤道附近海洋生物的地方。我的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南沙渔船上的两星期
撰文/吴立新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月“海洋中国”专辑
2010年5月14日至5月27日,本刊特约摄影师吴立新与本刊记者马宏杰一起,跟随两条渔船,对南沙群岛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探访,并进行水下拍摄。本文节选自摄影师吴立新的日记,文中生动地描述了这两个星期的南沙之旅。
赤瓜礁沉船疑云
5月21日
昨晚的灯诱没有什么效果,船长决定不下网。凌晨,两艘船都放弃了继续在华阳礁作业的计划,提早起程,前往赤瓜礁。华阳礁距赤瓜礁90多海里,途中没有什么障碍。
中午12点,我们终于在赤瓜礁西南边的礁盘旁边下锚。
小艇按计划来到礁边,由于海流比较稳,我们找到一处有湾的地方下潜。每次下水我总是第一个,希望及早准备好拍摄器材。看着阿飞、阿峰下水,我开始慢慢地顺流沿峭壁向前游去。不远处的水底出现一道横线,看上去是人工所造的。我正在纳闷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一艘沉船就渐渐地出现在眼前。我的心情为之一振,甚至有些不敢相信。这种地方居然有一条这么大的沉船!这是条什么船?什么时候,又为什么会沉没在这里的呢?……
这是一艘40—50米长的铁船。前甲板的长方形舱门表明这是一条运输货船,可是舰首的形状却与货船的角度不同,怎么看都像是一艘军舰。我又下到货舱,舱内东西不多,很快,一摞形状特异的板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曾经在越野车俱乐部见过这东西:这是一种8毫米左右厚的钢板,呈长条状,四边有规则的凸凹嵌接点,可以根据需要嵌接成平整坚固的军用临时跑道。
看来,这是一艘军用运输船。是哪个国家的?在这片海域,可能性只有两个,中国或是越南。我在中舱内还发现了一些固化的水泥和碎石,很明显,这些应该是用来建设人工礁的物资。在机舱内,我还发现用灰色硬塑料制成的接线盒。这说明沉船的时间应该不早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我们渔船上的接线盒就和它很相似。阿风找到了一些未用过的高机弹,更证实了这是一条军用船。整个船身向右倾,船侧舷有几处破洞口的钢板弯曲,像是爆炸所致。船一侧的一个1×1.5米的大洞看上去像是曾经有人对该船进行过清理打捞。这是什么船?什么时间、什么原因沉没在这里,又是什么人什么时间进行了清理打捞?等等诸多的问题一直挥之不去。
被火箭弹吓了一大跳
5月22日
早上我感觉懒懒的,直到8点才起来。我一边吃早饭,一边与潜水队员沟通今天的计划。珊瑚礁自然环境、生物等的拍摄任务基本完成,再加上那条船的诱惑,所以第一潜我们还是决定去找沉船。
早上9点我们就出发了,大家凭着印象去到沉船所在的位置。我先下水,可没有找到。还是小艇船长阿七哥的记忆更靠谱,终于找到了正确位置。开始下潜后,船边的一群蝠鲳,见到我像是见了老朋友,迎上前来,然后就一直不离左右。因此,我拍的许多广角照片都无法把它们排除在外。
我们今天的重点是考察船身外侧。距左侧10米之外的两个圆管状物体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起昨天阿峰看到过类似的物体,于是上前看个究竟。这两个圆管长约80厘米,每个直径大约有100毫米,一边是整体,另一边有密封盖。我试着用手打开盖子,没有成功。于是拿出小刀,将塑料外壳切开仔细查看。这一看不要紧,里面的东西着实吓了我一跳:居然是一枚火箭弹!我慌忙将东西放下快速离开,一边游一边想,这要是炸了……
回船后,我们上了赤瓜礁。据赤瓜礁的战士讲,这是艘越南沉船,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战斗中被我海军击沉的。2008年,越南曾派人前去进行过几次探察。
与赤瓜礁上的战士们告别后,我们再次前往沉船潜点。这次马宏杰与我们同潜,他急着要去拍摄那群蝠鲳。阿峰一直紧跟在他的后面,不久马宏杰提前上升,想必是氧气用得差不多了。
当晚船上的照灯亮起,作业很不顺利,两次下网都几乎没有什么渔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