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正成为人类逐利的宝地
撰文/曾进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月“海洋中国”专辑
中国海岛有94%系无居民海岛,它们大多面积狭小,地域结构简单,环境相对封闭,生态系统构成也较为单一,而且生物多样性指数小,稳定性差,随着全球气候异常。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极端动力作用加强,自然灾害频繁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威胁。另外,人地关系异常紧张,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贫乏,采砂、炸岛取石、无序捕捞与养殖、肆意开发等现象突出,加大了海岛的压力,也导致部分岛屿水荒日趋严重。总体来看,中国海岛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相比较为脆弱,极易受到破坏。它们像羸弱的幼鸟,孤悬海上,其生死似乎都是微茫之事。其中,某些消失的岛屿命运,真有点荒诞的意味。
四面环水,自成陆地的岛屿,天生就是一个有戏的地方。水与陆地特殊的地缘关系,造就出来的气质,大抵是坚硬、孤独、粗粝的。在古时,人口稀薄,很多无人居住的岛屿,是流放、囚禁、屠杀的天然监狱。比如,我们通过读史知道圣赫勒拿岛成了安放拿破仑的眠床,海南岛是一代名士苏轼谪居三年之地,俄罗斯第一流放地萨哈林岛则曾记录下作家契诃夫的足迹,崇明岛则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盐场,无数造盐工人均为朝廷的重刑犯。
而在今天,在现代商品经济冲击之下,过去人类发泄暴力、遮蔽阴暗面的岛屿,则转变为被人类过剩欲望追逐的宝地了。岛上一草一木,一沙一鸟都是可利用资源。
譬如,海南省的大洲岛。大洲岛,又称“燕窝岛”。顾名思义,它是中国唯一纯正的燕窝产地,岛内的金丝燕是中国唯一可以营造白色可食燕窝的珍稀鸟类。大洲岛位于海南省东部沿海万宁市(古称万州),为海南省最大的无居民海岛,是中国首批五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
最初,岛内有南罗、暗岩和大架三个燕洞,每年采摘的燕窝也较多,可惜随年代的变迁,现仅有南罗一处燕洞残存至今。南罗燕洞高出海面30多米,洞顶危岩耸立,无任何通道可达,海水不时从外面涌入,波涛澎湃。金丝燕生性胆小,喜黑暗、潮湿、安静,这或许是它选择危险洞岩居住的缘故。因此,采摘燕窝极其危险,必须从水中潜入岩洞里,再攀援岩洞,从前渔民只能在陡壁间架设鱼骨状云梯而上掏取。每年3、4月间,金丝燕钻进南罗洞,吐出胶状的唾液,将唾液粘于绝壁上,筑成巢,这就是“燕窝”。巢窝像人的耳朵,呈半月形,直径约六七厘米,重约20克。金丝燕一年结巢三次,第一次结巢厚而洁白,由于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体内储存了足够的养分,唾液质素较优,所以巢较优较厚,是燕窝中之极品。目前市面上估价1克卖到1000多元,显然这比黄金价格高好几倍。从明末清初起,万州燕窝就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帝享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采燕窝的方式改为万宁东澳镇新群村各生产队按年轮流包干。一些生产队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年内轮番多次进洞采窝。捣窝,砸卵,杀幼燕,惊母燕,这样连续数年掠夺式的采摘,造成大洲金丝燕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金丝燕最大群体可达200多个巢。在20世纪80年代,采摘到仅60—70个巢;2002年8月仅采到2只燕窝。2003年起又封洞禁采燕窝至今;2009年的监测表明,南罗洞1个点有个体活动与繁殖。按估算,目前大洲岛金丝燕的种群数量仅为30-40只,已低于保护生物学中的最小可存活种群数(50只)。
而金丝燕的遭遇并非偶然,在中国各海岛的物种同样受到类似的遭遇,如青岛的黄岛长吻柱头虫,厦门的文昌鱼,辽宁蛤蜊岛的“中华蚬库”。
2005年,在海南岛东部的珊瑚礁海岸,仍有当地渔民以炸鱼方式,进行原始的海洋捕捞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影响严重。众多的游客拥到了天涯海角所在地三亚,2000年前后在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半岛、三亚湾等地开辟了许多潜水旅游地,目前虽然还无法定量确定这样的旅游活动对当地海洋环境的影响,不过,珊瑚礁生态的退化却是事实,并正在发展
正如一位民间知识分子维舟所说:“或许,很多人认为海岛破坏了并不感到可惜。无人居住岛,不就是有几棵树、一些珊瑚礁,反正也没有人住,采砂、捕捉、养殖,正好不浪费。说穿了,中华民族是个大陆民族,不认为岛有多大价值。在传统观念中,很多小岛主要功能是打鱼晒盐、流放犯人等。即使到现在,很多老百姓也仍未充分意识到海岛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从江湖到庙堂,海岛和岛上的生物居民们,长久以来都是作为可利用的经济资源被人类开发和使用着。
围海造田还在导致大量海岛消失
撰文/曾进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月“海洋中国”专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兴起了几次大的围填海高潮。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围海晒盐,形成了沿海地区四大盐场;第二次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围海造田,形成了大量的农业土地;第三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围海养殖热潮,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养殖大国。进入21世纪,围填海成为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的重要手段,用途变为以工业与城市建设为主。
据统计,前三次大规模围填海造地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1800余万亩),平均每年约为230-240平方公里。此外,中国还陆续修建了一些海堤式的陆岛通道工程,譬如福建东山岛,浙江玉环岛,广东东海岛、海陵岛、三灶岛、高栏岛,山东养马岛、红岛,广西龙门岛等地都修建了陆连坝。不知不觉,海岸线成为陆地岸线,许多地方把岛屿变成了修船厂、商住楼房,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现实的收益。只是这种近乎“安乐死”的死亡,可能比进岛炸石、采砂要平缓、细微很多,以至人们会忽略或无法计量岛屿死亡对于人类的损失。渔业资源衰竭、生态系统破坏、海洋环境污染,这一系列大自然的报复,或许也只有在若干年后,才可以体会的到。
有多少海岛意识需要从头培养?
撰文/曾进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0月“海洋中国”专辑
今年《海岛保护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海岛保护开始步入有序时代。在采访过程中,“海岛生态修复”成为中国海洋专家们言必提及的词汇。通俗地说,海岛保护正是各国“现代化补牙运动”的一个环节,是各国为经济成长支付自己的海岛医保费。这一切,永远都不会太晚。最重要的,“海岛意识不只是海洋国土意识,还包括对海岛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关注”。
张永战告诉我,现在全世界超过2/3的大城市均位于海岸地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海岸带。不管你有没有海岛意识,“海岛”已越来越频繁地跃入我们的视野,不管你是否做好准备,海岛争端已不断向我们涌来。
“事实上,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实施,世界各沿海国为在新一轮海洋权益分割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断加强了对争议海岛的行动,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09年3月,菲律宾总统正式签署2699号法案,即《制定菲律宾领海基线的法案》,将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为其‘所属岛屿’,让人警醒;民间保卫钓鱼岛的呼声和行动亦不断高涨与扩大表明中国人海洋国土意识的不断加强,已逐步认识到蓝色的海洋国土对中国的重要。中国已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当前中国主要的国土纷争均来自海上,也正日益清晰地意识到,海岛是通向海洋的补给站与天然的航母,意义重大。”
遥想1436年,明朝正统皇帝即位时颁布诏令,裁减海军,禁止建造远洋海船,其战略防御从海上转向陆上。今年,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了“从海洋大国加快走向海洋强国”的口号。500多年间,沧海桑田,中国海岛的命运,也随着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政策和情绪发生着急剧改变。
在当下,诗人顾城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许多中国人向往的诗意生活,也同时成为房地产商贴在大马路边的超人气广告用语。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真实发生地只有在海岛。不过,据称,在21世纪,阳光(Sun)、大海(Sea)和沙滩(Sand)构成的“3S”海岛旅游方式也最终会被“3N”取代,人们会更加向往去大自然(Nature),去怀恋(Nostalgia),去人间天堂(Nirvana)这些自然纯粹的生活。或许,热爱大海,热爱海岛,热爱中国,从海岛中国起,算是个不错的开端。从南海到东海,有6000多座岛屿等待着被认识,它们的命运也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当然,更多是无名的,有名的诸如海天佛国普陀山,珊瑚成群的南沙群岛,海上动物园的南麂列岛,还有辽东半岛万蛇盘踞的蛇岛
它们代表了海岛中国,这美丽又脆弱的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