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中美防长会晤系双方战略姿态展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17:00  国际先驱导报
分析称中美防长会晤系双方战略姿态展示
  10月11日,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右一)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左一)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谈。法新社

  中美防长越南“试水”

  日益自信的中国,积极“返亚”的美国,今后将如何修复脆弱的两国关系,平衡在东南亚的明暗博弈?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周鑫宇发自北京

  “我们在这个问题(海上领土争端)上不会偏袒某一方。我们本身在这方面没有任何领土要求。”10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越南河内“辩解”。没有领土要求并不代表不维护利益,在越南这块美国曾经的伤心地上,盖茨疾呼——“在中国提出主权要求的水域自由通航的问题上,美国有自己的利益”。

  10月1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与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越南河内举行会晤,标志着跌宕起伏的中美军事关系的又一个戏剧性转折。在几个月的频繁过招之后,中美在南海的关系格局和战略意图正在浮现。

  四平八稳的会晤

  11日下午3点半,梁光烈和盖茨走进会晤现场的中美国旗前握手合影。面对镜头,梁光烈的表情有些严肃,而盖茨的笑容则显得过于礼节性。虽然双方双手紧握,但是直到分开之时,盖茨才主动与梁光烈眼神交流,杨光烈则点头致意。与双方元首和外交官员会面时热情娴熟的外交表现相比,中美防长的会面透露出生疏和尴尬。这背后,是两国军队时续时断的不稳定交流,以及复杂地区安全背景下的各怀心事。

  会谈上,梁光烈首先发言。他肯定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承认中美军队之间的合作存在一些障碍,如美国对台军售等。盖茨随后则表示,中美两军之间越是出现问题,越是需要更好的交流。盖茨还接受了梁光烈发出的明年访华邀请。

  与中日两国防长当天在电梯口“偶遇”的“无计划性”相比,中美防长的会晤显然是精心准备、四平八稳。会谈没有谈到正处于敏感期的南海和黄海问题,也没有出现什么火药味。

  南海问题若隐若现

  不过,在客气、善意的大氛围背后,会晤安排的细节中却仍然透露出中美关系当前的微妙格局。

  中美防长此次参加河内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入住的并不是同一个酒店。为了避免外交争议,双方会谈地点选在第三方酒店举行。可是从两国记者到执行官员,都在暗自较劲争取“主场优势”。据香港凤凰卫视的报道,早在两国防长开始会谈之前,美国记者就已经抢占了场地,并宣称美方是主场;而随后抵达的中国军事官员则抢先入座,“以逸待劳”。双方还对会谈开始的准确时刻和发言顺序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最后还是决定由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率先发言而结束了争议。

  除了这些媒体记者留意到的细节处的微妙外,两国晤谈话题就更显精心且微妙了。

  对于中美两国国防部长的这场会晤,媒体各方关注已久。虽然会前有关各方就多次表示,梁光烈和盖茨不会把南海问题划入讨论范围,但是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场在越南河内——这一系列风波的缘起之地——所举行的中美军事主官会晤,对于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未来安全局势意味着什么。

  梁光烈与盖茨会谈的正式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双方关系的重要性和总体合作的大局;双方军事交流存在障碍;双方在反恐、救援、人道主义救助、护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广阔合作空间。

  这三点应该说是中美军事关系的最大共识。然而,近几个月来,中美军方毕竟频繁“过招”。南海问题在梁光烈与盖茨的谈判桌上没有现身,却始终仍在与会者和全球媒体的头脑中萦绕。中美围绕着环中国海域的一系列军事博弈,是否意味着中美防长所高谈的“战略全局”、“沟通交流”、“合作空间”,正在成为空谈?

  美国以代理人“灵巧入亚”

  实际上,中美军方的一系列行动并没有违背中美两国的战略全局,反而是两国的军事力量通过调整,在更协调地服务于中美各自的战略需要的结果。

  美国现政府的总体外交战略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巧实力”和“脱恐入亚”。一方面是外交手段的多样化和精巧化;另一方面是战略重点的转型。没有前一点,“脱恐入亚”就意味着亚洲的一场新冷战;而反过来,亚太国际舞台也使得“巧实力”得以充分发展。

  美国“巧实力”大展示,起源于一场突发性事件。

  从3月“天安舰”事件到7月希拉里在河内宣布南海地区争端关乎“美国利益”,中美的海权之争急剧升级。

  深秋9月,中国渔船船长在钓鱼岛遭日本方面逮捕扣押;随后,中国又在南海海域逮捕9名越南渔民。美军纠合盟友在黄海、日本海、关岛和越南频繁军演,解放军南海舰队和北海舰队则以军演回应。整个亚洲东部海域陷入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

  而到了9月底,中美军方绷紧的神经却突然转向舒缓。9月27日,中国接受了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访华。中美防长又在10月份会晤,中断10个月的中美军事交流竟然在斗争的高潮时刻戏剧性地恢复,且双方都避谈敏感的海域话题。

  美国这些外交“突变”实则起承转合,显示其对华地缘政治的“代理人战术”已经逐渐展现出清晰的轮廓。美国抓住地区争议问题,推动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家制造与中国冲突;然后在紧张时刻亲自出面缓和对华关系。这一战术既保证不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实质性恶化,又分化瓦解了中国周边阵营;既树立“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地区领导者形象,又不至于引发甚至卷入地区军事冲突。

  亚洲国家不会甘当棋子

  显然,在这一轮的中美战略博弈中,军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中国军队相比于之前对外的沉默面孔,显然已经成长为一支独立的外交力量。另一方面,美国军方也一改之前唯我独尊、不听号令的作风,基本上做到了“打得出去、收得回来”,展示出“巧实力”的风范。

  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战略也逐渐调整成形。表面上,美国凌厉的主动攻击让中国陷入被动应对。但是,从长远和全面来看,亚洲地区的“基本盘”仍偏向中国。难以割裂的经济、社会纽带和长期坚持的睦邻外交,让中国在亚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美国在亚洲的“代理人战术”,最大的缺陷在于大多数亚洲国家并不会甘当美国的棋子。即便是那些利用美国向中国争讨利益的国家,也不希望亚洲真正陷入军备竞赛和军事竞争的境地中——格鲁吉亚的教训就在眼前。可见,美国要把自己从“局外人”变为“操盘手” 的算盘并非能打响。

  日益自信的中国,积极“返亚”的美国,今后将如何修复脆弱的两国关系,平衡在东南亚的明暗博弈?有专家认为,东南亚未来的中美博弈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对峙,而是伙伴关系和地区合作竞争。但试探东南亚这滩水的深浅,两国或许都需慎重迈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中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